登陆注册
1787900000032

第32章 一相无相分(2)

在古印度文化中,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人们的想象是极为丰富的。不仅是印度,古代的其他民族文化,对于天,对于地,对于人,都有极丰富的想象。对于这一切,东方文化的古典作家们,都作了很大的保留,正如我们在序言中提到的释迦牟尼的十四不正问,孔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他们只是拒绝探讨这些问题,但决不是轻易简单否定他们。

但是,释迦牟尼佛存在的古印度文化比古中国文化落后得太多了,释迦牟尼不能不充分利用古印度的现有文化。对释迦牟尼来说,生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生命与宇宙是不能分离的,宇宙结构与生命结构也是不能分离的。在宇宙中产生人、动物、植物这样一些狭义的生命不是偶然的,这说明“生命”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本有之德,用佛学的话说,这就是法身本有之德。至于“生命”在什么因缘条件下,显化为人、为动物、为植物,那是不重要的。既然“生命”有其他的种种生存方式,所以在佛经中毫不吝啬地接纳了古印度文化关于天、人、鬼、地狱之类的提法。后世学佛人,不明白佛学的实质内容,反而抱着这些东西不放,学者对此更是津津乐道,以显示自己的佛学知识,这实在是个悲剧,这只能是把大量的善男子、善女人导入歧途。

学习佛学千万要扫清文化上的障碍,充分理解佛学使用的毕竟是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文化符号。

关于“贪、嗔、痴、慢、疑”五毒

这的确是佛学中常提到的人性中的弱点。但是,如果从“宇宙─生命”系统,也就是从法身的角度说,这五毒也无所谓毒,只是法身运动的一种方式,完全根除了“五毒”,等于把莲花种在石板上,莲花本身也是会死亡的,以至根本不能生长。但是这五毒如果任其泛滥,后果也不堪设想,也会令“宇宙─生命”系统失去活力。举一个例子,水往下流,是水的本性,水遇热会蒸发也是水的本性。水的任何一个本性,如果推向极致,都是不得了的事。如果地球上的水一直遇热,不见冷,不全蒸发完了吗?但是没有这个本性,就不会有雪、雨,高山地区将会是绝对干涸,世界也会得上“偏枯”的重病。遇热蒸发,遇冷下降,逢高向低,地球上的水就活了,一个稳定的循环系统就形成了。

这个道理,佛经中讲得很清楚,《妙法莲花经》中的“菩提达多品”,对菩提达多这么一个十恶不赦的五逆。之徒,释迦说他是自己过去的老师,他是来协助自己成佛的,并授记他将来必定成佛,并且比自己的所有的得意弟子驻世的时间都会长。

一方面,释迦牟尼佛相信, 人是可以修善积德成罗汉成佛的, 另一方面也知道“五毒”存在的价值。正是由于对立的双方都存在,“宇宙—生命”系统就不会得了“偏枯”之症。

正由于此,灭度大愿中的最后一句是“实无众生灭度者”。

正由于此,四十八大愿中没有把吃喝玩乐豪华富丽剔除干净。

正由于此,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八大愿,会有一句“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五逆者,是大恶,出佛身血、杀阿罗汉就是残杀众生,“惟除五逆”就是要免除人类互相杀戮的现象、人与动物互相绞杀的现象。人们细心看看今日的社会,战争虽未免,但谁家又真敢动核武器?更重要的是,人与人残杀的野性已经在体育竞技中得到了释放,贪婪在商业的竞争中得到了释放,现在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同时,整个世界又遇上了贪婪本性的恶性膨胀,但是,假以时日,“和平”、“发展”必是世界的主旋律,而这种“和平”、“发展”正是与“五毒”对抗的直接成果。

有众生,才有“宇宙—生命”系统的鲜活。有众生,便会有“五毒”,只不过它不会恶性膨胀。这样,“五毒”就成了世界进步的动力之一。

今天的世界成为现在这样,根本不是谁设计好了的。正是“五毒”与“五毒”碰撞达到高峰之后的一种相对平衡。不管怎么说,现代社会比之原始人的杀戮、乱伦、贫穷……是进步得太多了。“惟除五逆,诽谤正法”的内容正在逐步推进,但众生还是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

西方极乐作为一种终极的理想境界,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出现的,但是我们的世界正在向那里发展,这个过程永不会终结,但也不会背离这个方向。

世界永远鲜活。

悟不得这一点,便很可能把佛学引到不食人间烟火食的境状,那只能是佛学的灭亡。当然我们也知道佛学无所谓灭,也无所谓不灭,因为他是无为法。我们希望人们不要把佛学当成了一种与时代、历史的进步格格不入的倒退之学。

关于“欲”

这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在是万恶之缘。“欲”等同于“淫”,是戒中之戒。人们说到迦叶尊者,都会提到迦叶尊者夫妇共同修炼,有夫妇之名而无夫妇之实。这实在是佛教界的美谈。

南老也告诉我们“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欲”,指一切“欲”,连修道、打坐只要一贪,就是欲。

儒家也有“存天理、去人欲”之说。

好像东方文化对于这个“欲”字是深恶痛绝的。

先看看什么是“欲”!

南老告诉我们,明代的大儒王阳明,是罗汉转世的“再来人”。看看这位“再来人”是如何理解“欲”这个概念的吧!

王阳明的弟子徐爱说:“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悌者,却不能孝,却不能悌,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王阳明道:“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

“欲”就是背离本体,儒家经典《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本体就是至善。

南老关于“至善”的解释只是一个“善”字,是“无所住”,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老说“止于至善,即固定在善的一点上。”

“善的一点”是什么?

通观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善是什么?是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

南老说“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丑陋的一面,等于说,我们人性是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经由普通的纵欲、情感、爱欲脱出来进入了清净的法性一面了。”这是南老对须陀桓“入流”的解释。

大半“法性”就是南老说的体,说的至善吧?通观全书,南老让我们修的不就是这个东西吗?

到了这里,南老的基本哲学逻辑,便是很清楚了的。

人性一面,法性一面。人性是丑陋的,法性是至善,这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是截然对立的吗?如果认为是对立的,便就是禅宗大师们一再驳斥的东西:一切都打成两截了。以这样的哲学逻辑,学佛、说佛、讲佛,无有不错的。

本体,在王阳明那里就是心之本体,归了本体就是“止于至善”。

体、至善,在这里不是死的,是随物赋形的。

对于王阳明,我们不想多说。到底他说的心的本体是什么? 我们不去探讨。 对于佛学来讲,缘起性空,只有性空才可能缘起。缘,又不是一缘二缘三四五缘,而是“无量千万佛所”之缘,即与一切众生之缘,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全体之缘。无众生也无宇宙可说,离宇宙也无众生可说。“宇宙─生命”系统缘缘相扣,因因相袭,因当下是果,果当下是因,因果本同时,显于“心”。“心”本无心,因缘显心,缘合了出一朵春花,心即见春花;缘灭春花消失,心即见“无可奈何春去也”。缘合了出一只飞燕,心即见“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便是“良知”。见春去,必有“无可奈何”;见燕来,必有“似曾相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就是人性,也是法性,何丑陋之有?何恶之有?又何善之有?这本身就是无“四相”了,别另立一个无“四相”。

“宇宙—生命”系统的这种运动、变化、生灭就是“至善”,就是“本体”。

“宇宙—生命”系统的运动自有它自己的道理,自有自己的规律,这就是实相运动。因为它是“至善”,它是“仁”,它是“大德”,我们人是它的一部分,只有顺应它,归伏它,不必再去找一个修身,再去找一个修心,那都是妄念,那才是真正的人欲,即真正的“欲”。欲,就是“四相”支配的妄念。不是“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

由此可见“灭人欲”,不是灭人性本有的“贪、嗔、痴、慢、疑”的东西,你也灭不去,灭了便不是人了。离了人性的罗汉,离了人性的圣人,是妄想中的妄想。

离欲,就是脱离妄想,归复“良知”,不是离淫,离贪、离嗔……

上文已讲了“贪嗔痴”在“宇宙—生命”系统的地位,这里不重述。

释迦比王阳明高明的地方在于,释迦知道一个个体生命的人,在一段生死中,是因缘之果。真正靠修心去归复本体,归复至善,是不可能完全办到的,只有当这一段生灭的因缘了结之后,即这段因缘了了之后,才有可能复归本体,归复了本体,过去的一切才可以真正了结。

本体,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心正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的总和。“灭度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正是令自己(释迦牟尼佛)归复本体,在此同时也是令一切众生归复本体,二者不是一,也不是二。

只有这一法,释迦成了佛,众生也成了佛,别无二法。所以他一再要求众生与《金刚经》结缘,有缘就被度。如果真要想自己度自己,自己降伏自己的心,自己止于至善,也请你按我一样发愿“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就像第十七品说的那样。

这思路是多么清晰,只是被后人扰乱了。

这样看来小乘四果是“灭度一切众生”大愿的前奏,是本愿未发出来前的前奏,也是释迦自己走过的路。

释迦自己走完了这条路,也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走完了这条路,不必众生再去重走一回。谁也不能让历史走回头路。“宇宙—生命”系统也不会再给你因缘,让你重走一回这条路。水已流过鄱阳湖,岂能容你再回头?只能火速归入大海。这就是释迦成就以后,再少有人可以沿着他走过的路再走一回的道理。根本不是什么时代倒退了,人性堕落了。让太湖的水,黄浦江的水不流向大海,而是再流回到喜玛拉雅山去,不是妄念又是什么?

本来一念不用平

南老说,修行人“由来一念最难平”。

他说:“人生学佛修道,这一念能平静,则万法皆空,但是一念最难平。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由于贪嗔痴慢疑的感受和执着,当下一念不能平。因此所有的修行都是白费了。”

我们说,念非我之念,我本非我,因缘生念,便有我,因缘不生念,我便无我。念来我即生,何平之有?

念已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念未来,未来心不可得,何平之有?

念来已是来, 另立一个“平”字时, 念已去了十方三世,如何追寻?又何平之有?说“平”已是妄念了。

缘生心,心映缘,正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能平一念,便是倒转了全宇宙的因缘。这是可能的吗?

“灭度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念”早平,三千年前就已平,现在哪能再立一个“平”字?

千圣万贤都在“平”,到释迦早平完了,何用我辈再去平?何苦头上再安一个头。

我与千圣万贤,我与释迦本是一个心,哪有第二条心?如果我现在还有心可平,那便是在法身之外,在“宇宙—生命”系统之外,又找到了一个心。

“我”的心,时时在平,刻刻在平,处处在平,只是南老先生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抬眼望世界,何处不是正在平,何时不是正在平。这正是历史唯物论的看法,哪有唯心主义一点点地位?说佛学是“唯心主义”,正是不懂佛学。

平而不平,不平而平,生而灭,灭而生,生生不已,生气勃勃,这便是世界。

平也不是你,不平也不是你,全是缘。

一事上心,心上出现贪、不贪,嗔、不嗔,爱、不爱……这都是正常反映。在此之外再加一个“平”,就是王阳明说的人欲——妄想。也是《楞严经》说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如果说有你,便尽力完成你,完善你,这便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最后说一句,小乘四果功不可没,但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不要喜剧性地再重扮一回拿破仑。波拿巴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笑柄。

小偷也好,越狱的人也好,早已成佛,重复一次人间的游戏,有何不可?汾阳善昭曾经住烟花粉巷的故事,值得再提,以警示那些还想再扮一回圣人的人们。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本书系统论述了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表现形式、传播形式和危害,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如何成为爱国爱教的合格穆斯林。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人民群众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肃清思想,普及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祛除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你,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当傲娇男碰到毒舌女,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剧情如下:某日,萧哲把慕晚歌约在事先布置好的西餐厅里准备跟她告白。餐厅里,慕晚歌看着在粉红色气球里站着笑的一脸荡漾的萧哲。慕晚歌嘴角抽了抽:“看不出来啊,你竟然还有这种爱好。”站在粉红色气球里的萧哲身子一僵,果然,他怎么就忘了,慕晚歌是一个长着一张萝莉外表却有一颗汉子心的女孩子呢!
  • 佳妻难求,试问时光深几许

    佳妻难求,试问时光深几许

    Part1“奈奈,我好想你啊!”“让你在外面沾花惹草,去!榴莲,键盘,遥控器,选一个!”Part2“顾渊,想不到你身手这么好,床上功夫却这么差。” “娘子这是真想我了啊。” “唔……” Part3“哇哇哇!我的谦谦男神耶!” “嗯?我家瑶瑶想我了,没空搭理你嗯。” 大设计师和退役军官的傻傻情缘,顶级杀手和歌星军花的秘密联姻,影帝男神和南瓜影后的巧遇终生,神秘伊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繁花三千结,结结入心侧;既怨亦无用,唯愿终得一心人。(何逸)
  • 划下彩虹的流星

    划下彩虹的流星

    ——平凡的异界穿越,网文中的轻小说——名为斯达利特的大陆上,出现了来自异世界的穿越者!在外来之人的眼中,这片大陆每天的昼夜间,还存在着专属于星辰的时间段,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正气与邪气的传说,在这片大陆广为流传,似乎有古老的预言表示,这个传说现在也仍在继续。被称为“界律”的,拥有各种神奇力量的人们,是这片大陆上一种神秘而又稀少的存在。伴随着诸多未知,穿越者的传说就此开幕。斯达利特的星空,今日也依旧璀璨★
  • 小傲娇的大大世界

    小傲娇的大大世界

    尔演是一名中规中矩的中学生,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小可怜,直到遇见他的那年夏天,她感觉她的整个世界都打开了!
  • 心向所致

    心向所致

    向长归知道,当他遇到苏忆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完了。苏忆是谁?整个江城的人都知道是向小公子的掌中宝。有时候苏忆自己也很懵向长归是谁?搞了半天人家苏小姐根本不认识向小公子不行,向小公子郁闷了:我长得那么帅,她不可能不认识我。然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苏忆每天赶公交都能遇到一个长得不错的小帅哥,不管车上有没有空座都要给她让座,让她不得不多花些钱打出租每次逛街苏忆总感觉有人在跟踪她。她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又舍不得买的,第二天总能收到搞得苏忆换了三次房子。很久之后向小公子不满了,我就这么可怕吗?
  • 微成长

    微成长

    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好朋友展开,以相对幸福的优等生艾莉的亲身经历和雕琢来完成几段成长故事,拼凑起她们共同的青春。
  • 铸剑短歌

    铸剑短歌

    江湖豪门、造化神物、锦衣卫、钦天监,一柄关乎天下气运的神剑出世传奇故事。
  •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女人,是需要智慧的。女人的智慧,可以使自己魅力四射,给这个世界带来美丽的风景;女人的智慧,可以使刚强的男人为之折服,拜倒于石榴裙下;女人的智慧,可以给家庭带来温馨,给社会带来和谐;女人的智慧,更可以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境,豁达的襟怀。让我们一起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看女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 我是如何失踪的

    我是如何失踪的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