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800000013

第13章 正确看待金钱(2)

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后来马云在谈到与孙正义的合作时说:

我很荣幸有缘与孙正义先生握手。若是没有这次握手,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事业不会像今天这样顺利展开,尤其是在我收购雅虎中国的行动中。从投资阿里巴巴至今,孙正义一直十分信任我,几乎完全没有干预过企业的相关事务。

他和我的理念一样,就是要赢在未来,对阿里巴巴作长期的战略考虑。我常在电话中和他开玩笑,阿里巴巴如果缺钱,我第一个电话肯定打给你。他说,你当然应该打给我啊。

没想到这样的玩笑却在现实中得到了解释。在我收购雅虎中国的过程中,他主动让出了3.5亿美元的股份。有媒体评价孙正义的行为只是为了套现,但是很明显的是,他投资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目前都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如果继续投入资金,或者继续持有原来的股份,将可以在今后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当时3.5亿美元的套现,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种感觉,只有我和他才能理解。雅虎、阿里巴巴、孙正义,都将钱押在了未来和信念上面。他对我说:“Jack,就是因为要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我才愿意退出。”这句话,在我眼里的价值,远远高出3.5亿美元!

魅力征服了孙正义,两个商界奇才的握手,成就了阿里巴巴美丽的神话。

由此可知,想作出一番事业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有魅力的人收获总是会比失去的多,即使在利益至上的商场也不例外。因此,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人。

5.投资者只是我们的“娘舅”

拿人家手短,为了吸引风险投资者,很多企业一开口都是甜言蜜语。但马云例外,他认为投资者再重要,也只是“娘舅”,只有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

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英雄,成为海内外闻名的企业家,成为无数青年的楷模。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浙江商人,更是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企业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能认清企业领导者的立场,协调自己和投资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拿人家的手短,马云没感觉到。他认为风险投资商和企业家是一种共荣共生的关系,谁都不该高高在上。在很多企业家为了融资而不得不对风险投资商“低三下四”的时候,马云却特立独行唱出了“反调”,他语出惊人地说出了“投资者只是娘舅,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这样的话。

2005年,阿里巴巴已经是享誉世界的企业了,马云更是高调宣布,资本主导的时代已经结束,资本永远应该听从企业操作者。

他说:

6年来,每一次董事会只要有争论,我就只说一句最简单的话,如果你认为应该这么做,那你来做吧。资本家要投资20家甚至更多的公司,而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之外都在想这一件事,我一定比他更懂公司的具体运作。

近几年,民族企业被外资收购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人担心…旦我们的民族企业被外资全面吞并,整个中国经济将沦落为外国企业的打工仔,那我们又将重新回到“被殖民的时代”。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马云信誓旦旦地保证,阿里巴巴不能被收购,不能被控制。2007年,马云在回答“如何处理公司控制权”的问题时再一次强调: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所以,即使我只有百分之几的股权,甚至我只有一股或者是两股,我觉得这个公司我还是可以影响的。

要与阿里巴巴合作,投资者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把利益视为一切的投资者们也逐渐能接受这样的观点。马云曾经几次告诉媒体,他和“娘舅”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也是越开越短。

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以10亿美元入驻阿里巴巴,占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以后,阿里巴巴依然没有被控股。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创立了一套新的模式。马云说:

事实上收购雅虎是我们自己提出整个模式,我们收购了雅虎,雅虎又在我们的总部占40%的股份、35%的投票权。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独创的,华尔街没有这样的模式,全世界也没有听说可以这样收购的。为什么这么做呢?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有搜索引擎这样的工具,我们考察了大批搜索引擎后发现只有雅虎合适。一般合作伙伴要选择犯过错误又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选择就和雅虎谈。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收购雅虎中国,而雅虎在阿里巴巴总部必须拥有一些股份,但是这个股份不能控股阿里巴巴,永远不能控股阿里巴巴,也不能操纵阿里巴巴。因为从我们这个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是使阿里巴巴成为在中国诞生并由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公司。因为这个使命,我们股份控制的结构必须改变,不能让任何人控制,所以我们第一天起就控制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猜测是孙正义控股还是杨致远控股,我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不会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下创办,并在全世界发展的。

所以我们的结构非常巧妙。做整个收购得雅虎投入的全世看起来不可思议的10亿美元,雅虎的所有资产、所有的品牌和术折价为7亿美元,这是世界上去年最大的收购案。我们没有用顾问公司,因为我们不相信顾问公司,这些公司说的、写的全都对,干起来全是错的。我们也没有请投资银行,我们觉得对的就做下去,做一切对的事情。如果加上投资银行这个事情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们快速地做了这个决定。

阿里巴巴发展势头很猛,投资者们也得以分得一杯羹,他们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表现非常满意。

软银孙正义曾说过,“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最具震撼性的互联网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强大有效的营运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公司在市场中成为企业与企业间(B2B)贸易的先导。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我深信阿里巴巴将能凭着软银的全球资源和本地市场经验,体现其领导全球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潜质”。

以前在互联网企业疯狂上市的时候,阿里巴巴耐住了寂寞,也躲过了寒冬。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上市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在2007年阿里巴巴快要上市的时候,马云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他对员工、客户、股东三者关系的理解:

对股东,我尊重他们,我倾听他们,但我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对员工,我倾听,但我会按照我认为对的去做;对于客户,大部分我是跟着客户去走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上市后我还是如此,不会因为股市改变方向。美国,杨致远为主;日本,孙正义为主;中国,我为主。这是大家合作的基础,我们是伙伴关系。8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比说的好。

总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在利益面前做到不卑不亢,通过自身不断增长的价值作为说服他人的最有力砝码。

6.一辈子都要勤俭节约

过穷日子的时候,一分钱也显得很重要。后来富裕了,很多人就开始大手大脚,把小钱不当钱了。马云特别反对这种情况,他认为对每一分钱都显示尊重不只是态度问题,更是品质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块土地上长大,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哪块土地的印记。商海里也是如此,中国一向就有晋商、徽商、粤商、浙商的说法,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理念和行事作风。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勤俭节约。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对企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疑,马云这个土生土长于西子湖畔的浙江人,把浙江商人务实、勤俭的一面几乎毫无保留地移植到了他对阿里巴巴的经营管理上来。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处处留有马云“勤俭持家”的印记,也有许多值得传颂的故事。

早年时候的勤俭就不说了,说说创业之后马云勤俭的故事。

那是在2000年下半年的时候,全球互联网正处在寒冬时期,由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持续下跌及全球网络泡沫的逐渐破灭,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不仅是“寒冬”,更是“寒冬”里的“腊月”时期。

国内互联网经济一片萧条,阿里巴巴这个“年幼体弱”的“婴儿”也处在以“活着”为目标的危机时期。

并且互联网这个行业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像是一场没完没了的“烧钱”游戏。所以,即便是寒冬,即便是腊月,为了不被人遗忘,尤其是不被投资者和媒体遗忘,大部分的同行们也还在忍痛烧着口袋中最后那点美金。

阿里巴巴当然也很困难,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马云也没有慌乱,他觉得,“被投资者和媒体遗忘都没事,只要别被客户遗忘就行”。于是,向来不懂财务的马云开始思考一种“货币紧缩”战略。截至2000年下半年“遵义会议”开始时,阿里巴巴还有2000多万的营运资金。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马云向公司宣布了一项新的财务政策——“公关市场零预算”。对于这条政策,简而言之,就是说,阿里巴巴从此要进入一个“勒紧腰带过日子”的非常时期。

然而,经营任何一个行业、企业,如果没有广告宣传、市场公关上的配合,迟早是要被客户“遗忘”甚至抛弃的。而马云最担心的恰恰是被客户遗忘。那么,在“零预算”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人遗忘呢?

此时,作为CEO的马云,将他身上那种浙江人务实的作风又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决定“每3个月到半年,亲自到江湖上去说一说”。于是,后来就有了“西湖论剑”等一系列由马云一手操办的“江湖”盛会,就有了一整套让人瞠目结舌的“马氏”理论。

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狂人马云”的形象才开始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是,不用阿里巴巴花多少钱,人们通过这些活动就认识并记住了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小个子,记住了马云描述的要创造“芝麻开门”神话的阿里巴巴。

当然,上面所说的“零预算”政策是在阿里巴巴的危机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有点“战时共产主义”的色彩。我们也可以理解作为“一家之长”的马云,在那个“勒紧腰带过日子”时期的良苦用心。但是,到了“和平年代”,到了今天阿里巴巴已经可以“每天收入100万”的时候,是不是马云和他领导下的阿里人就变得“财大气粗”了呢?很遗憾,答案还是否定的。下面这个“5分钱自觉投币”的政策中,将让我们再次领教浙江商人马云勤俭持家的“大家风范”。

在阿里巴巴办公大厦的2层办公室门口,有一台复印机,这台复印机上放着一个储蓄罐,而复印机背后墙上贴有一张公告——“公司复印机使用详细规定和说明”。白纸黑字上写了份长长的复印机使用规定,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们只能选取几条规定细则:

(1)个人因私复印每张5分,请自觉投币;

(2)复印公司内部文件要双面使用;

(3)复印数量多于150份的,要外包交由前台处理……

这就是“每天收入100万”的阿里巴巴公司的最真实、最朴实的一面。不仅如此,马云还特别注重培养员工的“艰苦奋斗”意识,他要让员工知道“江山打下来并不容易”,每个人都应有主人翁意识而要对今天的一切倍感珍惜。

前几年,阿里巴巴在宁波招聘员工时,有一个女孩去应聘。

接到面试通知后,女孩很兴奋:终于有机会一睹她“心目中的阿里王子”了!

怀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女孩去了。经阿里巴巴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的“指点迷津”,女孩找得晕头转向,最后终于找到当地一个很偏僻,又黑又破居民区单元房的五楼,门牌上有标志-一“阿里巴巴”。

女孩万分惊恐,不相信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会在这个鬼地方设分公司”。于是,又从楼上跑下楼打电话给她的男朋友,吩咐说:要是半小时后我没打电话给你的话,你就到这来找我,要是找不到我了就打110……

对此现象,CEO马云自有高见:“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并不缺钱,而我们大多数分公司的办公地点,却都是在居民点的单元房里。不要说是福州,就是东京、纽约,我们都有能力租当地最好的办公地点,而我们没有。为什么?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知道,你来,就是要把公司做大,把分公司的办公室从小单元房搬到当地最高级的写字楼!”

也许,我们真的无法理解和想象马云这个充满了矛盾色彩的CEO。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孩子”——淘宝网,成了客户数年以来的免费午餐,而他的CE0还对外宣布“继续免费”;为了拍几个广告片,动辄就出手3000万元,为了能拿下黄金段广告烧钱8000万元……然而,在自己的公司内部,他又是一个如此“吝啬”乃至“抠门”的老板。

事实上,这正是马云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正是作为CEO的马云最可贵、可爱之处。说到底,“烧钱”也好,省钱也罢,都不是马云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钱,阿里巴巴也不是他马家自己办的家族企业。省出来的钱,也装不进马云自己的腰包。他的节俭是为了阿里巴巴的未来,这是对他如此“吝啬”的唯一解释。

早在2000年第一次融资时,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马云就说过,“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我们每天考虑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可见,花钱不是目的,在最值得花的地方花钱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马云也并不孤独,中国还有许多和他一样懂得如何用钱、勤俭务实的企业家。比如春秋航空的董事长王正华,对于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公司内部流传着“董事长用餐巾纸都要撕成两半用”的佳话,但凭着勤俭务实的作风,他赢得了员工们的尊敬和爱戴。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马云这样,在富裕起来后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尤其是很多国有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拿着国家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钱大肆挥霍,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伤痛,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应该多向马云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怎样对待金钱。

同类推荐
  •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通常来讲,顾客到你的店铺去购买产品或者去享受服务,他们首先关注的往往并不是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人,也就是你这个店铺的店员,随后他们才会决定是否要消费。这是因为顾客只有先对店员产生了好感,然后才会去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而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准,是能否在这个环节上打动顾客的关键点所在。
  •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李嘉诚、王永庆年轻时候都曾做过销售,各大公司的老板,其实都身兼另外一个职务——销售。销售是最基本的技能,销售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销售的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销售出去。本书将西方现金的营销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销售一线的实战案例,给读者带来有趣又有用的阅读体验。
  • 直播大未来

    直播大未来

    这期的采访团队以直播大未来为题,探讨电商产业是如何面对直播时代的来临。我们采访了淘宝直播、天猫直播平台上多个已经相当成功的“边看边买”案例:探访了草根主播的崛起生态,邀请了美空网CEO傅磊,以及乐视集团负责直播产品的张荣辉撰稿,从业者交互讨论中,我们可以察觉为什么直播会形成潮流,未来直播产业的方向何去何从。
  •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讲述摩根财团的发家史,就是皮尔庞特的成神史。乔治·皮博迪,这个伟大的吝啬鬼,他做为罗斯柴尔德的秘密合作者为摩根财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尼厄斯让“摩根”成为了这个伟大财团的名字,绅士的他却因一局豪赌,给摩根插上了飞翔之翅。皮尔庞特不是一个遵规蹈距的继承者,他率性而自由,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突破的,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直觉。凭借他的“鲁莽”,摩根财团成为华尔街的当然王者,成为众多行业的规则制定者,成为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那一刻,政府只是一个背景,总统只是一个仆人……
  • 自媒体终极秘诀

    自媒体终极秘诀

    微信公众号、微博、个人电台、YY直播、QQ空间……你有多少个自媒体账号?你是否也曾希望,自媒体的粉丝能突破四位数?甚至,能用自己的自媒体赚钱,实现财务自由?刘阳先生的《自媒体终极秘诀》,可以让你的希望,不再仅仅是希望。自媒体是什么?如何运营自媒体?怎样用自媒体赚钱?《自媒体终极秘诀》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为读者答疑解惑。自媒体的定位,自媒体的内容制作要点,自媒体的推广,自媒体的品牌运营及维护,自媒体的赢利模式,自媒体的商业策略,自媒体的未来趋势……
热门推荐
  • 中考作文有一套

    中考作文有一套

    《中考作文有一套》这是一本专业、新颖、灵活、实用性非常强的,专门对中考作文进行讲解与分析的书籍。本书从生活中攫取各类场景片段,融入写作运用技巧,配合中考作文训练突破,与众不同与全新的风格讲解。
  • 泛泛之爱

    泛泛之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前提是这两个人得念念不忘,一厢情愿是最苦的单相思。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遗憾,它似乎成为了人生的常态,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人为你的人生安排完美的结局。有时候人不是放不下,而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让回忆蔓延,让思绪沉淀,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在原本安逸的生活里让自己痛到窒息,可生活依然继续,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赌徒,赌自己的人生,赌自己的未来,赌自己喜欢的人会不会离开,哪怕遍体鳞伤,血本无归……
  • Father Goriot

    Father Gori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太阳

    蓝太阳

    事情似乎应该归咎于陈亦虎对女孩巫群美丽胴体的迷恋。那天上午陈亦虎的心情特别好。当时他正在修改一份新项目报告,这个报告关系到公司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起初他以为这份报告可能很伤脑筋,但事实不是那样,他改得很顺,那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心情很好。起先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他一直以为好心情缘于好天气,往年立秋过后总要有一阵子“秋老虎”的,而这一年特别怪,立秋以后,几场秋雨便把暑气消的干干净净,虽说才刚刚出伏,他却已经有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 神天古事记

    神天古事记

    我走过万水千山,见过万落千村,三世迁流,万古独断,却始终忘不掉那年的满座白衣胜雪。如今我再次踏上这条碧血染尽的路,去追寻那亘古通今的一片丹心。
  • 迟到在你的世界

    迟到在你的世界

    造化小儿弄人,爱情是激情过后的心痛,当那种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窒息感向你袭来,诠释爱情的那个人就在你心里常驻了。爱情在社会道德的威严下可以被忽视的一干二净,留住的仅仅是一段不值一提的故事。
  • 贯子口之登云杖

    贯子口之登云杖

    四十四年前,盗魁薛瑞带领几百名弟兄进入渭王陵,还未找到渭王主墓,便赔了夫人又赔兵,最后只有他和龙飞活着出来,今天龙飞的孙子龙云和卫峰,刘文,新羽一伙再入渭王陵,龙云在墓壁的壁画上看到自己的前生龙鹏征战楼兰的传奇一生以及和木凡刻骨铭心的爱恋,他们一伙历经千难万险找到渭王主墓并发现了几千年前渭王的秘密,敬请期待。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由艾克曼辑录和整理的,有关德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是一座“集聚歌德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它曾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是一部体味智者之言、走近世界著名文学大师歌德的世界文学经典。总之,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确乎是一座宝库,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歌德,也发现另一个歌德。
  • 妖道蚁尊

    妖道蚁尊

    叶笑,笑傲天下;叶笑,一生欢笑……当一个傻子突然开窍了,并且开始修妖法,成为一代“人妖”,会与世界撞出什么火花……
  • 大国前途

    大国前途

    本书分为“国家前途与国家政治”、“国家前途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前途与国家安全”、“国家前途与经济新常态”、“国家前途与社会民生”等5个专题,收入29位专家、学者有关上述问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