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500000015

第15章 声音鉴评析(1)

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声音各有不同,有的宏亮,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属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人身材矮小,声音却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说的“声如洪钟”。人生得高大魁梧,说起话来却细声细气,有气无力。古人对这些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

实际上,现代生理学和物理学巳经证明,声音的生理基础由肺、气管,喉头、声带,口腔、鼻腔三大部分构成,声音发生的动力是肺,肺决定气流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颤动体系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由口腔和鼻腔构成的共鸣器系统。声音是物体震动激动空气而形成的,声音是听觉器官——耳——的感觉。声音的音量有大小之分,音色的美异之别另有音高、音长之分。

人类的声音,由于人与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后天修养不同等等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他的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这里指人格修养),富与贫。

既然如此,那么声音便和人的命运(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况,和未来的生存前景)有一定关系。但是如果说声音能够决定人的命运,则未免虚妄不实。成功的歌唱家,一般都有苦学苦练的经历,但是如果天赋不高,单靠苦学苦练,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不过声音对人的命运的意义不能过分夸大。不少政治上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其讲话、演说的声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而其命运却不能算不佳。

古人历来是比较重视声音的,并认为声音是相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在五行分配上,古人把声音分为:

金声,特点是和润悦耳;木声,特点是高畅响亮;水声,特点是时缓时急;火声,特点是焦浊暴烈;土声,特点是厚实高重。

对声音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

曾国藩承前人之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其声音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沉,由是清者贵,浊者贱,道理说得很明白。

“始于丹田”句,作者认为,声音中上佳者,应是始发于“丹田”中的。丹田,在人身脐下三寸处(古之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这儿属其一)。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韵致远响,是肾水充沛的表现。肾水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能胜福贵,因而主人福贵寿全。同时,这种丹田之气充沛,丹田之声宏亮悦耳,易引起共鸣效果给人很舒服浑厚的感觉。

不好的声音,则是那种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这种声音气不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觉,为肾水不足的表现,主贱主夭。

以人的声音来判人的命运,是否正确,尚可以讨论。曾氏在本章尾又说到,“不必一一合调”,那自是又有不合规律一说了。重要的还在于“闻声相思”,一个“思”字,说明识人仍不可呆板行事,当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礼记》中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礼记·乐记》

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不但声音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

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声音;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

这样不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有关这方面知识《逸周书·视听篇》讲到四点值得研究:

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常流,不紧不慢。

《冰鉴》中所讲的是由人的音质和音色来判别人的命运,如能结合人的语言共同断之,应更全面。语言是思维的结果,由语言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之特点,这对一个人行事做法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话要说得妥当,事情要处理得宜,就必须讲求一个“理”字。可是我们把一件事放在众人面前讨论,很难获得一致的看法。甚至有许多观点完全对立,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导致不欢而散。原来的讨论会到最后变成辩论会,甚至发生观点战。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种情况呢?主要因为人多、道理多之故。人一多,彼此材质不同,所持的观点就会不一样,甚至对立,所以说“木材异则情诡”;至于道理多,你认为你有理,他认为他有理,如此就很难沟通了,所以说“理多品则难通”。

彼此无法沟通,互不接受对立的观点,那么要讲求思想上的统一就相当困难了。

在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理来胜人,和以言辞来胜人的两种胜人方法。以理胜人,虽言语不准确,但根据充分,黑白分明,就连细微处也解释得清楚,于是理直气壮,使人口服心服;以言辞胜人者,是用诡辩的手段在言辞上获胜,他掩盖事情的正确一面。于是“求异则正失”,辞巧而不可屈,使人口服而心不服。

“声音”,在现代来讲,是一个词,一般不把它分作“声”和“音”来讲。“声”和“音”的区别,“声”与“音”各有所指各有侧重点,还不能一概而论。《冰鉴》分两章来分别论述“声”与“音”的特点。

《冰鉴》认为,“声”与“音”的区别是:

人开口之时发出来的空气振动产生“声”,此时空气受振动的密度大、质量高,发音器官最紧张;闭口之后,余下来仍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是“音”,此时空气振动密度已经减小,发音器官已松驰下来,是“声”传递的结果,为“声”之余韵,正如平常人们所说的“余音绕梁”。《冰鉴》用“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这句话来表述这个意思。

《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

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其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即心情状态。

《冰鉴》中说:“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前面谈到,人的喜怒哀乐,必在声音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那么“喜怒哀乐”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喜如折竹”,竹子由于它自身的韧脆质地特点,“折竹”就有哗然之势,既清脆悦耳,又自然大方,不俗,不媚,有雍容之态。

“怒如阴雷起地”,阴雷起地之势,豪壮气迈,强劲有力,不暴不躁,有容涵大度之态。

“哀如击薄冰”,薄冰易碎,但破碎之音都不散不乱,也不惊扰人耳,有悲凄不堪击之像,但不峻不急,有“发乎情,止乎礼”之态。

“乐如雪舞风前”,风飘雪舞,如女子之临舞池而衣带飘飘,不胜美态,雪花飞舞之时轻而不狂不野,柔美而不淫不荡,具有轻灵飘逸的潇洒之态。

钟响与锣鸣,都属于雄声即阳刚之声,声音粗壮,气势宏大,然而“钟”声宏亮沉雄,远响四方,余韵不绝,悦耳愉心,所以为“贵”;而“锣”声则声裂音薄,荒漫沙嘶,余韵了无,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雉鸣与蛙呜,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从以上可知,无论雄声还是雌声,都有贵贱之分。有的相书以雄声为贵,而以雌声为贱,有笼统不细,不分清浊精细之嫌,实为大谬。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山谷之呼应,表明其必气魄雄伟,赋情豪放;“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表明其人必多才多艺,智慧超群;“起若乘风”,是说其声有如雄鹰之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止如拍琴”,是说其声如孔雀之典雅,表明其人必闲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上“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稳重,学识深厚,养之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闷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夜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咯咯吱吱,尖头小脸之人,其“声”与此相似。至于“字句相联。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次,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以上“声”相,当然属于下等,所以作者才不屑一顾地说何足比较”!

这章文辞优美,见解精辟,很能体现曾国藩的文笔风貌。曾国藩以应举发迹,文人气很浓厚,深爱治学,不但勉励家人儿子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自己也是清后期湘派文学的代表,着述论学,都有较大成就,所编《十八象诗钞》与五代的萧统所编的《文选》一前一后,遥相呼应,都是古代文字整理汇编优秀的先本。从这儿,可见其文学才华的一斑。

古有《论声》篇云:夫人之有声,如钟鼓之响,器大则声宏,器小则声短。神清则气和,气和则声润,深重而圆畅也。神浊则气促,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故贵人之声,多出于丹田之中,与心气相通,混然而外达。丹田者,声之根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是知声发于根,而见如表也。若夫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勇而有节。大如洪钟腾韵龟鼓振音;小如玉水飞鸣,琴弦奏曲。见其色则猝然而后动,与其言久而后应,皆贵人之相也。

小人之言,皆发于舌端之上,促急而不达。何则?急而躁,缓而涩,深而滞,浅而燥。火大则散,散则破,或轻重不均,嘹亮无节,或眶眦而暴,繁乱而浮;或如破钟之响,败鼓之呜;又如寒鸦哺雏,鹅鸭哽咽;或如病猿求侣,狐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狂如青龟夜噪;如犬之吠,如羊之鸣,皆浅薄之相也。男有女声音贫贱,女有男声亦妨害。然身大而声小者凶,或于暴而不齐者谓之罗网。声大小不均,谓之雌雄。声或先迟而后急,或先急而后迟,或声未止而气先绝,或心未举而色先变,皆贱之相也。无神定于内,气和于外,然后可以接物,非难言有先后之叙,而辞色亦不变也。苟神不安而气不合,则其声先后之叙,辞色挠矣,此不美之相也。夫人禀五行之殂,则气色亦其五行象也。故土声深厚,而木声高唱,火声焦烈,水声缓急,而金声和润。又曰声轻者断事无能,声破者作事无成,声浊者谋运不发,声低者鲁钝无文。清泠如江中流水者极贵,发音浏亮,自觉如瓮之响声,主五福备。

诗曰:

木声高温火声焦,和润金声最富饶。

言语却如深瓮里,水声圆急韵飘飘。

贵人声音出丹田。

气质喉宽响亦坚。

贫贱不离唇舌上,一生奔走不堪言。

声大无形托气而发,贱者浮浊,贵者清越。太柔则怯,太刚则折。隔山相闻,圆长不缺,斯乃贵人远见风节。身小声雄,位至三公。身大声小,寿命折夭。声如破锣,田产消磨。声如火燥,奔波无靠。男儿声雌,破却家资,女人声雄,夫位不宁。

《太情神鉴》认为:

人有声犹钟鼓之响,若大则声宏,若小则声短。神清气和,则声温润而圆畅也。神浊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也。

故贵人之声,出于丹田之内,与心气和通,汪洋而外达,何则?丹田者,声之根也。心气者,声之端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

若夫贵人之声,则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有威。若音大如洪钟发响,音小似寒泉飞韵,接其语则粹然而后动,与之言则悠然而后应。是以声之善者,远而不断,浅而能清,深而能藏,大而不浊,小而能新,余响激烈,笙簧宛转流行,能圆能方,如斯之相,并主福禄长年。

若夫小人之声,发于舌端,喘急促而不远,不离唇上,紊杂而断续,急而又嘶,缓而又涩,深而带滞,浅而带躁,或大而散,或如破鼓之声。或如寒鸡哺雏,或似孤雁失群,细如秋蚓发吟,大似寒蝉晚噪。雄者如大暴吠,雄者似单雁孤鸣。如斯之声,皆为浅薄也。或男作女声细者,一世孤穷;女作男声暴者,一世妨害。

古人认为,人既然有五行之分,声音也有五行之别。《照胆经》指出:

金声:韵长清音响,远闻完润则贵,破则贱。

木声:韵条达,初全终散,沉重则贵,轻则贱。

火声:韵清烈条畅不濡,圆润而慢则责,焦破而急则贱。

水声:韵清响急长,细则贵,重浊则贱。

土声:韵厚重,源长响亮,远闻则贵,近细则贱。

《礼记》中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礼记·乐记》

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不但声音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

(1)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2)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3)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这样不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有关这方面知识,《兔周书·视听篇》讲到四点值得研究:

(1)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2)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3)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4)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常流,不紧不慢。

《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通过声音选取人。”《文王官人篇》六征观人法”中有“听声处气”的办法。刘劭《人物志·九征篇》亦曾经涉及过声音之法,这里按先后排列如下:

《文王观人篇》认为,天地最初的元气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自然有各种声音,而声音有刚烈有柔和,有的混浊,有的清脆;有的美好,有的丑恶,而刚柔、清浊、美恶都产生于声音本身。心性华丽夸诞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流宕发散;心性柔顺贞信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柔顺而有节制;心性卑鄙乖戾的人,发出的声音就嘶哑而丑恶;心性宽缓柔顺的人,发出的声音温和而又美好;贞信之气中正简易,仁义之气舒缓和悦,智能之气简练悉备,勇武之气雄壮直率。因此要聆听其发出的声音,判断气质的类型。

《人物志·九征篇》认为:容貌颜色的变化动作,是由于心气的作用,而心气的外在表现则是声音的变化了。人的气息结合则形成声音,声音和旋律节奏相适应,有的声音听起来有中和平缓的气象,有的声音听起来清雅流畅,有的声音听起来回旋荡漾。

同类推荐
  • 生命哲学书

    生命哲学书

    生死离别便是一种尤为明显的无常现象,只是世间众多男女尚被执着所缠,心中烦恼丛生,无法堪破这本属平常的无常现象。可是,如果我们契入法性,生起觉悟之心,以觉悟的心去谛观世间的生死离别,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曾经心中执着的一切,不过都在缘生缘灭中变化而已,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新生。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 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

    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

    本书展现出一种较为通达的论述景象:既展现了儒学与社会互动的大场景,也呈现出学思人物的所得所失,更呈现出古今中西积极互动可能具有的儒学发展前景。就此将现代儒学的宏大场景展示出来。任剑涛教授有力地凸显了“中国中心观”的立场,突破了或以西学,或以传统僵化对待儒学,看待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窠臼。将中国的现代变迁作为再思儒学的社会切入点,从而有力把握住了儒学研究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核心论旨。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人生的亲证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热门推荐
  • 孤雪青山

    孤雪青山

    程归雪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思来想去,似乎想不起来了
  • 仙界疗养院

    仙界疗养院

    我有一方天地,可以种菜,养猪,养牛。九头雕,试养下,血狼,关着养,免得吃了我的羊。火焰虎,白头狮子,太嚣张,放到深山里去养,我这人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开开荒,种种地,搞搞农场,搞搞牧场。什么,你要抢我,还想杀我。我这人不喜欢打打杀杀,心地也善良,你对我都这样了,我还给你一份工作,我农场里缺个施肥的,我看你身材魁梧,正合适。旁边的那位,你也别急着羡慕,也别瞪眼,你出刀快,我农场缺个割草的。修仙,升级我也不是很感兴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看看异域风情,见识见识不同的美女,一起谈谈人生,喝喝小酒,聊聊月亮,晒晒太阳。感觉没什么激情,就去溜溜那些仙尊。生活就这样了,没多大的想法。QQ群159849458
  • 晴匆时代

    晴匆时代

    在最美的年纪遇到最美的你轻轻的抚额,细指牵青丝
  • 无梦不清欢

    无梦不清欢

    人一生中能做很多的梦,我以梦中情景解你,带你入梦,出梦。
  • 最受欢迎的化妆书(女性生活百宝箱)

    最受欢迎的化妆书(女性生活百宝箱)

    当代人们追求美的时尚是健美。健美是健与美的结合,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人们在劳动、生活、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共识:健康是人的最宝贵财富,没有了健康就可能失去一切,因此健康也是人体靓丽的基础。
  • 当全职粉穿进全职高手

    当全职粉穿进全职高手

    本文按照《全职高手》这本小说来写,但是写的是2025年,苏黎世。本文中的cp:除了伞修以外,其他cp正常主要写:一个喜欢看全职高手的女粉丝不小心穿越到了全职高手里(纯属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 冰戟之粟念

    冰戟之粟念

    她一生从没有真正开心过,从她将罂粟花画在额间那日,她便知道,命运要折磨她,她这一生只有三次眼泪,每一次都是痛苦之源,每一滴都将化为神器。第一滴眼泪是在她五岁那年,她亲眼看着娘被玉宛心,流出的那滴眼泪化为红色匕首,名为长云,为失心之剑。第二滴......第三滴......她这一生,最重要的三个人,前两滴眼泪的出现却都是因为让她流这第三滴眼泪的人,她亲眼看见他用腰间的玉佩宛了娘的心,她亲眼看着他的长剑刺穿了若宇哥哥的胸膛,而自己这第三滴眼泪竟是为他而流。或许命运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她擦去了额间的罂粟花,从此世间,再不必逃避了,依然深刻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他说:粟儿,逃得开的是命运,逃不开的是选择。
  • 神医九未

    神医九未

    飞机失事,魂穿异世;入梦神仙,许下七年。
  •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是一本关于肾病的用药配餐指南,共分为三部分,包括肾病的基本常识、肾病的用药常识以及肾病的药膳食疗,为肾病患者的用药、保健提供全面的解析,是肾病患者的良师益友、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