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1500000006

第6章 导言(3)

参验即是我所说的证据。以现在中国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至于“邃古”的哲学,更难凭信了。唐、虞、夏、商的事实,今所根据,止有一部《尚书》。但《尚书》是否可作史料,正难决定。梅赜伪古文,固不用说。即二十八篇之“真古文”,依我看来,也没有信史的价值。如《皋陶谟》的“凤皇来仪”“百兽率舞”,如《金縢》的“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这岂可用作史料?我以为《尚书》或是儒家造出的“托古改制”的书,或是古代歌功颂德的官书。无论如何,没有史料的价值。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诗经·小雅》说: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后来的历学家,如梁虞,隋张胄元,唐傅仁均、僧一行,元郭守敬,都推定此次日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日入食限。清朝阎若璩、阮元推算此日食也在幽王六年。近来西洋学者,也说《诗经》所记月日(西历纪元前七七六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国北部可见日蚀。这不是偶然相合的事,乃是科学上的铁证。《诗经》有此一种铁证,便使《诗经》中所说的国政、民情、风俗、思想,一一都有史料的价值了。至于《易经》更不能用作上古哲学史料。《易经》除去《十翼》,止剩得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全无哲学史料可说。故我以为我们现在作哲学史,只可从老子、孔子说起。用《诗经》作当日时势的参考资料。其余一切“无征则不信”的材料,一概阙疑。这个办法,虽比不上别的史家的淹博,或可免“非愚即诬”的讥评了。

整理史料之法

哲学史料既经审定,还须整理。无论古今哲学史料,都有须整理之处。但古代哲学书籍,更不能不加整理的工夫。今说整理史料的方法,约有三端:

(一)校勘古书经了多少次传写,遭了多少兵火虫鱼之劫,往往有脱误、损坏种种缺点。校勘之学,便是补救这些缺点的方法。这种学问,从古以来,多有人研究,但总不如清朝王念孙、王引之、卢文弨、孙星衍、顾广圻、俞樾、孙诒让诸人的完密谨严,合科学的方法。孙诒让论诸家校书的方法道:

综论厥善,大氐以旧刊精校为据依,而究其微指,通其大例,精研博考,不参成见。其正文字讹舛,或求之于本书,或旁证之他籍,及援引之类书,而以声类通转为之键。(《札迻序》)

大抵校书有三种根据:(一)是旧刊精校的古本。例如《荀子·解蔽》篇,“不以己所臧害所将受”。宋钱佃本,元刻本,明世德堂本,皆作“所已臧”,可据以改正。(二)是他书或类书所援引。例如《荀子·天论》篇“修道而不贰”。王念孙校曰:“修当为循。贰当为。字之误也。与忒同。……《群书治要》作循道而不忒。”(三)是本书通用的义例。例如《墨子·小取》篇:“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毕沅删第二“也”字,便无意思。王念孙说:“也与他同。举他物以明此物,谓之譬。……《墨子》书通以也为他。说见《备城门》篇。”这是以本书的通例作根据。又如《小取》篇说:“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无故也焉。”王引之曰:“无故也焉,当作无也故焉。也故即他故。下文云,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罪非之,无也故焉。文正与此同。”这是先用本篇构造相同的文句,来证“故也”当作“也故”;又用全书以也为他的通例,来证“也故”即“他故”。

(二)训诂古书年代久远,书中的字义,古今不同。宋儒解书,往往妄用己意,故常失古义。清代的训诂学,所以超过前代,正因为戴震以下的汉学家,注释古书,都有法度,都用客观的佐证,不用主观的猜测。三百年来,周、秦、两汉的古书所以可读,不单靠校勘的精细,还靠训诂的谨严。今述训诂学的大要,约有三端:(一)根据古义或用古代的字典(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或用古代笺注(如《诗》的毛、郑,如《淮南子》的许高)作根据,或用古书中相同的字句作印证。今引王念孙《读书杂记余编》上一条为例:

《老子》五十三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王弼曰:“唯施为之是畏也。”河上公注略同。念孙按二家以“施为”释施字,非也。施读为迤。迤,邪也。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惧其入于邪道也。……《说文》:“迤衺行也。”引《禹贡》“东迤北会于汇。”《孟子·离娄篇》:“施从良人之所之。”赵注,“施者,邪施而行。”丁公著音迤。《淮南·齐俗篇》:“去非者,非批邪施也。”高注曰:“施,微曲也。”《要略篇》:“接径直施。”高注曰:“施,邪也。”是施与迤通。《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汉书》施作斜。斜亦邪也。《韩子·解老篇》释此章之义曰:“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此尤其明证矣。

这一则中引古字典一条,古书类似之例五条,古注四条。这都是根据古义的注书法。(二)根据文字假借、声类通转的道理。古字通用,全由声音。但古今声韵有异,若不懂音韵变迁的道理,便不能领会古字的意义。自顾炎武、江永、钱大昕、孔广森诸人以来,音韵学大兴。应用于训诂学,收效更大。今举二例。《易·系辞传》“旁行而不流”。又《乾·文言》“旁通情也”。旧注多解旁为边旁。王引之说:“旁之言溥也。遍也。《说文》:‘旁,溥也,’旁溥遍一声之转。《周官》男巫曰:‘旁招以茅’,谓遍招于四方也。《月令》曰:‘命有司大难、旁磔’,亦谓遍磔于四方也。……《楚语》曰:武丁使以梦象‘旁求四方之贤’,谓遍求四方之贤也。”又《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微子》:“小民方兴,相为敌雠”;《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吕刑》:“方告无辜于上”。旧说方字都作四方解。王念孙说:“方皆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说文》曰:‘旁,溥也。’旁与方古字通(《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史记》引作旁。《皋陶谟》:“方施象刑惟明”,《新序》引作“旁”。)《商颂》:‘方命厥后’,郑笺曰:‘谓遍告诸侯’。是方为遍也。……‘方告无辜于上’,《论衡·变动》篇引此,方作旁,旁亦遍也。”以上两例,说方、旁两字皆作溥遍解。今音读方为轻唇音,旁为重唇音。不知古无轻唇音,故两字同音,相通。与溥字遍字,皆为同纽之字。这是音韵学帮助训诂学的例。(三)根据文法的研究。古人讲书最不讲究文法上的构造,往往把助字、介字、连字、状字等,都解作名字、代字等等的实字。清朝训诂学家最讲究文法的,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两人。他们的《经传释词》用归纳的方法,比较同类的例句,寻出各字的文法上的作用,可算得《马氏文通》之前的一部文法学要书。这种研究法,在训诂学上,别开一新天地。今举一条例如下:

《老子》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释文》:“佳,善也。”河上云:“饰也。”念孙案,善饰二训,皆于义未安。……今案佳字当作隹,字之误也。隹,古唯字也。唯兵为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上言“夫唯”,下言“故”,文义正相承也。八章云:“夫唯不争,故无尤。”十五章云:“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又云:“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二十二章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皆其证也。古钟鼎文,唯安作隹。石鼓文亦然。又夏竦《古文四声韵》载《道德经》唯字做,据此则今本作唯者,皆后人所改。此隹字若不误为佳,则后人亦必改为唯矣。(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上)

以上所述三种根据,乃是训诂学的根本方法。

(三)贯通上文说整理哲学史料之法,已说两种。校勘是书的本子上的整理,训诂是书的字义上的整理。没有校勘,我们定读误书;没有训诂,我们便不能懂得书的真意义。这两层虽极重要,但是作哲学史还须有第三层整理的方法。这第三层,可叫做“贯通”。贯通便是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宋儒注重贯通,汉学家注重校勘训诂。但是宋儒不明校勘训诂之学(朱子稍知之,而不甚精),故流于空疏,流于臆说。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校勘训诂的工夫,到了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可谓最完备了(此书尚多缺点,此所云最完备,乃比较之辞耳)。但终不能贯通全书,述墨学的大旨。到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之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名》、《明见》、《原墨》、《订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原名》、《明见》、《齐物论释》三篇,更为空前的著作。今细看这三篇,所以能如此精到,正因太炎精于佛学,先有佛家的因明学、心理学、纯粹哲学,作为比较印证的材料,故能融会贯通,于墨翟、庄周、惠施、荀卿的学说里面寻出一个条理系统。于此可见,整理哲学史料的第三步,必须于校勘训诂之外,还要有比较参考的哲学资料。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哲学去今太远,久成了绝学。当时发生那些学说的特别时势,特别原因,现在都没有了。当时讨论最激烈的问题,现在都不成问题了。当时通行的学术名词,现在也都失了原意了。但是别国的哲学史上,有时也曾发生那些问题,也曾用过那些名词,也曾产出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学说。我们有了这种比较参考的材料,往往能互相印证,互相发明。今举一个极显明的例。《墨子》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从鲁胜以后,几乎无人研究。到了近几十年之中,有些人懂得几何算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有几何算学的道理。后来有些人懂得光学力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又有光学力学的道理。后来有些人懂得印度的名学心理学了,方才知道这几篇里又有名学知识论的道理。到了今日,这几篇二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竟成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奇书了!我做这部哲学史的最大奢望,在于把各家的哲学融会贯通,要使他们各成有头绪条理的学说。我所用的比较参证的材料,便是西洋的哲学。但是我虽用西洋哲学作参考资料,并不以为中国古代也有某种学说,便可以自夸自喜。做历史的人,千万不可存一毫主观的成见。须知东西的学术思想的互相印证、互相发明,至多不过可以见得人类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着大同小异的境地时势,便会产出大同小异的思想学派。东家所有,西家所无,只因为时势境地不同,西家未必不如东家,东家也不配夸炫于西家。何况东西所同有,谁也不配夸张自豪。故本书的主张,但以为我们若想贯通整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不可不借用别系的哲学,作一种解释演述的工具。此外别无他种穿凿附会、发扬国光、自己夸耀的心。

史料结论

以上论哲学史料:先论史料为何,次论史料所以必须审定,次论审定的方法,次论整理史料的方法。前后差不多说了一万字。我的理想中,以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国哲学史,必须要用这几条方法。第一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最后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都成有条理有统系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然后还须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的次序:这便叫做“明变”。然后研究各家学派兴废沿革变迁的原故:这便叫做“求因”。然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求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这种种影响效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

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哲学史》,我自己深知道当此初次尝试的时代,我这部书定有许多未能做到这个目的和未能谨守这些方法之处。所以,我特地把这些做哲学史的方法详细写出。一来呢,我希望国中学者用这些方法来评判我的书;二来呢,我更希望将来的学者用这些方法来做一部更完备更精确的《中国哲学史》。

参考书举要:

《论哲学史》,看Windelband’sAHistoryofPhilosophy(页八至十八)

《论哲学史料》,参看同书(页十五至十七注语)。

《论史料审定及整理之法》,看C.V.LangloisandSeignobos’sIntroductiontothestudyofHistory。

《论校勘学》,看王念孙《读淮南子杂志叙》(《读书杂志》九之二十二)及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论西洋校勘学》,看EncyclopaediaBritannica中论TextualCriticism一篇。

《论训诂学》,看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及三十二。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跟王阳明学心学

    跟王阳明学心学

    本书共分为十九章,每一小节文章开头均以王阳明的一句或一段经典言论做引,在正文具体展开论述其思想的精炼和智慧所在。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从宽心、诚心、进取心、道德心、孝敬心、素净心、喜乐心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
  •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是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本书是几代哲学学生的必读之物,影响了几代学者,也是想在哲学上有造诣的学生的入门读物。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余生不将就

    余生不将就

    五百年前,她说“我愿我下一生不要再遇见你”五百年后,她说“我愿下一世不再为你的王后”若干年后,他说“夫人,可愿跟我回家,孩子们想你了”她却一脸茫然,问道“你是谁?”然后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爱情不是经不起背叛,而是我再也受不起挑拨,所以我选择遗忘,再也不愿想起你的好你的余生本公主不再奉陪,而我的余生也不将就!
  • A Kiss for Queens (A Throne for Sisters—Book Six)

    A Kiss for Queens (A Throne for Sisters—Book Six)

    "Morgan Rice's imagination is limitless. In another series that promises to be as entertaining as the previous ones, A THRONE OF SISTERS presents us with the tale of two sisters (Sophia and Kate), orphans, fighting to survive in a cruel and demanding world of an orphanage. An instant success. I can hardly wait to put my hands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books!"--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oberto Mattos)The new #1 Bestselling epic fantasy series by Morgan Rice!In A KISS FOR QUEENS (A Throne for Sisters—Book Six), it is time for Sophia to come into her own. It is time for her to lead an army, to lead a nation, to step up and be the commander of the most epic battle the realm may ever see. Her love, Sebastian, remains imprisoned and set to be executed. Will they reunite in time?
  • 穿越过来的我为什么是弱者

    穿越过来的我为什么是弱者

    当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该何去何从
  • 邪武至尊

    邪武至尊

    觉醒的天赋不够强?怎么办?去抢啊!得到的功法是残卷?怎么办?复原啊!什么?你要和我比宠物?不好意思,我的宠物是龙王!什么?你要和我比家室?不好意思,我的外公是皇帝!什么?你要和我比势力?不好意思,我本人是魔族之首!什么?你要和我比女人?不好意思,我的女人是个神!前世,少年为绝世魔君,今朝,少年亦能逆天弑神!
  • 英雄联盟之传奇永不熄灭

    英雄联盟之传奇永不熄灭

    女友因为嫌弃他英雄联盟玩的菜而与他分手,王耀从而看出了女友的真面目。从此励志要改变自己,见证王耀从菜鸟到王者的巨大蜕变。英雄,去超越!只有冠军才能说明一切!
  • 萧红短篇小说集:后花园

    萧红短篇小说集:后花园

    本书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于此可看出《呼兰河传》《生死场》中人物的影子,亦可看出其中故事的延展,故而本书堪称萧红小说创作的“后花园”,亦如她多次提到的祖父的园子那般蔚为可观。
  • 山茶花开时

    山茶花开时

    十年前,当朝太师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科举舞弊数罪,被当今圣上下旨满门抄斩。行刑之日,其女当朝太子妃离奇丧生火海。 十年后,太子被废,朝堂上储位之争愈演愈烈。离家六载,再次回到岑家的元兮,莫名其妙的也被卷入其中。 且看她是如何在这满是阴谋诡计的京城活出她的锦绣前程。 不要被作者的名字给骗了,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作者不会起名字,只能想到这个,现在也没法改了,偷偷告诉你们,这是个很精彩的世界哦!!!
  • 穿越诸天聊天群

    穿越诸天聊天群

    无论是守序一方的超神学院的雷娜.叶问.冷锋.超人克拉克漫威的钢铁侠...混乱反派的雄霸.怒加.魂天帝.波赛东...似乎在这里都能看到,这里到底是守序一族的聚集地,还是混乱反派的集结点...
  • 防灾避险我来学

    防灾避险我来学

    事实上,除了成年人的防灾避险和保护外,我们少年儿童也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及训练来掌握防灾避险常识,这不仅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更造福全家,终身受益。学生安全问题,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面对灾险,其实我们可以自行应急、转危为安的。
  • 愿叫青帝常为乐

    愿叫青帝常为乐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将把所有关于你的一切全部忘记。"????一个管理万千灵物的青帝,是因为前世欠了她太多,为了还债守在她的身边,还是只因为爱得太深,在她身边流连忘返。??命途多舛,造化弄人???两千年前,你叫帝雪千黎,我叫弋,你一人为我,仙界被毁,从此神界规定禁止修仙……??两千年后,你叫即墨离,我是你大哥,不为你毁天灭地,只为你寻得安生之地……??只等一人,只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