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800000007

第7章 汉末大名士孔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如今的青年人对它大约是陌生的。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汉末鲁国人,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此传),开始步入仕途。因出任北海(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相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建安年间,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所杀。孔融生值汉室之乱,历经桓、灵、少、献四朝,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终因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然而孔融生性耿介,扬善嫉恶,不仅名重当时,“海内英俊皆信服之”,而且很受后人称誉:“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那么,这位汉末大名士的性格和为人究竟如何呢?

《后汉书·本传》称孔融“幼有异才”。又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还是个孩子,却偏要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说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

三年后,父亲亡故,孔融居家守丧。他此时好学勤读,博涉概览,渐为州里所重。东汉桓灵之际,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击异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当时山阳张俭为中常侍(宦官首领)侯览所怨,被迫四处亡命。张俭因与孔融之兄孔褒有旧,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十六岁的孔融在家。张俭见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孔融说:“兄长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于是把张俭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孔融与其兄孔褒一同被捕入狱,兄弟二人争死,郡县疑不能决,只好呈请上司处理,结果上面下诏问了孔褒之罪,孔融反倒因而声名显扬了。当时平原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是一时俊秀,孔融与二人齐名,成了当时的大名士。

孔融虽然是“大圣之后”,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却缺乏政治识见与匡济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在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说到用兵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军和袁绍的人马所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三国志·崔琰传》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黄巾军管亥部所困,多亏刘备派兵救援才解围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而孔融却“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同前)。结果只落得“城坏众亡”,自己仅以身免,妻子儿女全都做了俘虏。一方面由于自视过高,议论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又因为所任非才,这样,在豪强纷争、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孔融虽然“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终究是无所建树,充其量只能做个名士而已。

孔融一方面高才倨傲,自以为“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九州春秋》),另一方面也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人的优点;如果了解别人的才能而未加荐举,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其余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正因为如此,他历官期间,“荐达贤士,多所奖进”。在北海时,他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又表请朝廷为当时著名大儒郑玄在故里高密特立“郑公乡”。孔融做太中大夫时,每日宾客盈门,他感慨地说:“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孔融这种“喜诱益后进”的作风是始终不渝的,晚年任职少府时,还向曹操竭力推荐吴国名士盛孝章。他在《论盛孝章书》中十分同情“困于孙氏”、“孤危愁苦”的老友,慨叹“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希望曹操能向贤士伸出援助之手,大有“残年哭知己”之感(谢翱《西台哭所思》)。建安元年,孔融结识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祢衡。祢衡也是一位嵚崎磊落之士,他恃才刚傲,疾恶如仇,唯独与同他性格相投的孔融、杨修友善,而孔融也非常赏识祢衡的德才,上书给曹操称道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荐祢衡表》)。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很有才华的建安作家,终于因为性格狂傲,不容于当世,而过早地招致了杀身之祸。祢衡的死,无疑是预示了孔融命运的结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了。孔融虽然身为圣裔,自幼习儒,但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他耿介豪纵的性格,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孔融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便装出行。在孔融心中,所谓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子孙之口呢?我们再联系到当时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什么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无稽之谈不断见诸正史,那么,我们不得不佩服孔融的胆识了。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彪,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三国志·崔琰传》注引《续汉书》)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怀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孔融的死固然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但与曹操的妒贤害能也不无关系。今天为曹操翻案的人无不称道他的爱贤、求贤、用贤,然而同时也忽略了曹操有时不免心胸狭窄,妒忌贤才、扼杀贤才的另一面。曹操的诛戮孔融、杨修、崔琰、华佗,以及借刀杀祢衡,不都是最明显的例证吗?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就其传世的作品来看,他的散文胜于诗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的,前面提到过的孔融嘲讽曹操父子的书信可以略见一斑。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的结论。第二篇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讥道: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临了干脆一针见血地揭出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在文中强词夺理,反对禁酒是毫无道理的,只能借以显示他跌宕的性格和犀利的笔锋,这或许就是曹丕批评他“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的原因吧。

孔融的散文除了以上特色之外,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名的《论盛孝章书》。总起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

孔融诗歌中较有认识价值的是他的《临终诗》,诗中悲愤地揭露了“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的社会现实,因为他被杀的罪名多半出于郗虑、路粹等人的深文周纳。在封建社会里,一切正直刚傲、不阿权贵的人士大约总免不了蒙冤遭害的不幸命运。“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声调固然是悲观绝望的,但它毕竟是孔融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最后控诉。

同类推荐
  • 大臣与海鸟

    大臣与海鸟

    《大臣与海鸟》是作者发表的首部寓言童话集,其中14篇为1992年作品,其余183篇作品为近几年创作。作品多以一个个曲折离奇、匪夷所思的却又似合乎情理的动物幽默故事体现世间百态。很多故事短小精悍、惟妙惟肖。有些作品通过故事主人翁命运及生活状态的起伏来表达作者对当今世界某些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忧虑;有些作品赞美了弱势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高度智慧;很多作品在曲折荒诞的情节中富含哲理,发人深思。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体现了作者平等博爱、崇尚自然和科学生活的思想。不少故事情节曲折,高潮迭起,主人公在绝望与失望中辗转,在悲哀与喜悦中翻腾,让读者在故事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 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一条更大的鱼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一条更大的鱼

    麦场主系列《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丛书共计十本,收录于其中的小说都可谓是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加之安武林老师独到精辟的点评,使麦场主系列成为不可多得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精选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风琅传

    风琅传

    在上古时期,天地孕育了八大灵珠,人类修士们抢夺不休。在一次惊天动地的灵珠大战后,新的世界出现了。不过,好景不长,人类的贪婪是无止尽的。在血莲天公子带领下,亓官和司空两大隐族,突然袭击拥有血灵珠的华西隐族轩辕一族。最终,轩辕灭族,血灵珠下落不明。不过,江湖的恩怨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血雨腥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界监狱长

    万界监狱长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万界狱警,林凡觉得,像那些法宝啊丹药啊等危险品,必须收缴,杜绝私藏!此外,那些破坏位面和谐的,比如女儿国里全是女性这怎么能行,阴阳失衡,必须调节;兰若寺里女鬼勾搭书生,这不耽误人家赶考嘛,有能耐冲我来;还有斗破苍穹里,萧炎你过分了啊,给云韵同学吃啥不良药品了,老缠我是什么意思……
  • 那折断的风筝线

    那折断的风筝线

    “我说,以后你就是我的风筝,为了你,我的一生将永远做你的风筝线。你要飞,我托着你。你累了,我就拉你回来。” 苏伟岸的目光深情而又坚定,恍惚可以看到一个誓言,在不知不觉间一闪而没,深深的沉淀。
  •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随着中国律师业的进一步发展,律师业的专业化水平正逐步发展和提高。我们提倡并鼓励建设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和培养高素质的律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社会各层面诸如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建筑与房地产领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律师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简单如离婚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刑事辩护,复杂如股票上市、收购兼并、大型基建项目等均离不开专业的律师。
  • 豪门小姐

    豪门小姐

    严府三小姐新婚那天,一层层地往身上套着裤子,每套一层,都用一条结实的带子把裤腰扎紧,打上死结......
  • 台海恩恸录

    台海恩恸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城食事

    广城食事

    拍摄时——周宥西打了个响指,“姜,奶,嘿撞你!呐,广城特色甜品姜撞奶,盘它!”唐知远冷着一张脸道:“不要刻意躲镜头,肢体太僵硬,重来。”不拍摄时——周宥西抠了半天门框,终于推开房门,小声道:“昂…嗯…那个,你今晚要吃什么?”唐知远一把揽过周宥西,用低音炮蛊惑人。“不能说,说了就是‘哔哔——’”一个温吞的美食UP主和一个随时精分的摄影师的故事。
  • 社区体育工作实用手册

    社区体育工作实用手册

    近年来,东城区的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动社区体育理念传播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实践,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以奥林匹克命名的社区——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率先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被北京市推荐参加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的创建。东城区将奥林匹克社区建设经验和体育生活化建设经验有机整合成效显著,有效地引导了人们把体育健身作为基本生活方式,推进了体育进家庭、进单位、进学校,使群众更好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真正把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工作落到了实处。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