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500000006

第6章 青少时期(6)

在整个18世纪当中,哥尼斯堡不断地成长。在1706年,其人口约四万,1770年则达到五万,到1786年则将近五万六千人,并且仍旧是普鲁士中心城市之一。哥尼斯堡甚至比其他的城市更有普鲁士精神。普鲁士的国家还很弱小,大部分的人民并没有普鲁士人的自我认同,依旧把自己看作“柏林人”、“西伐利亚人”或者克莱韦或明登的市民。哥尼斯堡是个例外,确切地说,真正有资格被称为“普鲁士人”的,只有哥尼斯堡及其外围的居民。因为普王住在柏林,所以哥尼斯堡与柏林的关系比其他的城市来得密切。

普王的势力确实远及各地。在敬虔会教徒与正统派教会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出哥尼斯堡与哈勒以及柏林都有密切的联络。其次,它是普鲁士许多重要机构的所在地,而政府的官员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腓特烈·威廉一世虽然信教,但是个严厉的君王。除了他的将领以外,人人都可能吃到他的棍子,对于他认为怠忽职守的人,他会狠狠给一顿痛打。虽然哥尼斯堡对于这样的躬亲指导太远了一些,他的政令、敕令或者法令,还是有风行草偃的效果。他所订的规则巨细靡遗,从学校的教育、大学的考试以至于“园丁、磨坊师傅、路灯工人”与牧师的训练,无所不包。他所订定的罚条有时过苛,有时显得古怪。例如说,牧师讲道如果超过一个小时,必须缴纳两塔勒的罚款;如果有人出口生羊毛的话,则处以绞刑(因为只有出口加工过的羊毛对普鲁士才有利可图)。有个侵吞小额公款的公务员,在1731年于哥尼斯堡被吊死,虽然财政厅为他求赦。绞刑台就直接设立在市政大厦的正对面,所有的职员都必须出席观看。死者的尸体吊了一整天才取下,然后弃置在城门外,直到被乌鸦啃噬一空。另外一个官员也得到了重罚,因为他不愿依国王的命令调职到他地。征兵也是年轻人挥之不去的威胁,特别是长得高大的年轻人。

18世纪普鲁士的士兵由于不是住在军营里,而是散居在各个角落的民宅,所以相当引人侧目,也时常引起纠纷。新兵的需求时时存在,而一般的居民则时而被强征入伍。偶尔拉夫者甚至会在主日礼拜时冲进教堂,掳走最高大壮硕的男人。大学生虽然免除兵役,却也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要绕过掳掠大学生的禁令十分容易。哥尼斯堡大学法律系学生科恩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1729年4月29日,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在哥尼斯堡的街道上被掳,被强灌烈酒及至烂醉如泥,并在众人的“见证”下口出秽言,接着便以操行低劣为由征调入伍。大部分的哥尼斯堡居民都讨厌军旅生涯,部队的纪律十分可怖,只要一个士兵稍有违反规定,便会招致一顿毒打。若有士兵“口头抗命或抱怨”,则处以夹笞刑30趟,是最普通不过的惩罚。携械反抗则罪至由士兵列队枪决。但除非是在勤务中,酒醉却不必接受处罚。虽然既不高大也不健壮的康德没有被征召之虞,但是据信他与军人有过许多不愉快的经验。康德对军人无甚好感,而其原因可能必须追溯到年轻时代。

在康德的童年与青春期,哥尼斯堡很难说是个自由开明的城市。政府的态度跋扈、高压,与其说是现代的,不如说是封建的。虽然腓特烈·威廉一世一心一意要照顾其臣民的福祉,其实际的成绩却不理想。

但哥尼斯堡并非仅是普鲁士的卫戍地;它是个国际贸易港,也是普鲁士的首都。它仍是许多普鲁士重要国家机关的所在地。这里住着商贾与官僚,富人与穷人。康德本人认为它是一个大城市,是帝国的中心点,为政府许多的中央机构所在。它拥有一所(文化与科学的)大学,而且占有海上贸易的地利,一方面有连接内陆的河川,一方面则毗邻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的国家。像滨临普雷格尔河的哥尼斯堡这样的城市,可以被视为拓展对人的见识与世界视野的好地方,虽不远行亦能知天下事。与许多评论家的看法相反,哥尼斯堡并不只是一个后院。

埃马努埃尔并非在这个城市当中,而是在“近郊”长大。纯以户政的角度来看,这个地区隶属于名叫“克奈普霍夫”的市区,是住宅区同时也是繁忙的商业中心,谷类及其他商品的仓库林立,酒吧与餐馆无数。康德一家在1733年以后落户的鞍辔街,确实名副其实,马具师与鞍辔师的商店与工作坊绵延不绝,是个忙碌、喧闹、地势有点不平的地带,有几块毗邻下水道的泥泞的草地。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父母亲密切注意孩子们的行踪,自然不在话下。

埃马努埃尔最早的玩伴便来自附近,而他们游戏的地方便是这个地带。他孩提时代的朋友,大部分住在同一个区里,大致上都是门户相当的工匠家庭的后代。但这些玩伴没有任何人成为康德到晚年仍然记得的朋友。他很少提到他儿童时代的游戏,但他曾经讲故事提到小时候如何横踏着一块浮木保持平衡而没有掉到水里。我们可以推测他大概玩过所有哥尼斯堡小孩子的游戏。因为到处都有水池,所以夏天他们在水里或水池旁玩,冬天则可以滑冰。

康德住过的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甚至是个危险的生活环境。火灾、水灾与风灾不时来访。在康德的一生当中,哥尼斯堡,特别是“近郊”,发生了多次大火。1769年一场“摧毁市区边缘76栋平房与134间仓库”的火灾,也烧毁了康德出生的老家。这场大火在3月初发生,十个星期之后,火苗还不时窜起。不过根据记载,哥尼斯堡本身是个美丽的、典型的中世纪日耳曼城市,因为有无数的桥梁,而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城市的主要桥梁因欧拉(l707一1783)而更加闻名,因为他提出了一个称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难题。

18世纪的哥尼斯堡可以说是“多元文化”,至少它是由许多不同国籍的居民组成的,除了很大比例的立陶宛人及来自波罗的海地区的居民外,还有16世纪来自荷兰的门诺教徒,以及从法国到此避难的胡格诺教徒。胡格诺教徒彼此仍以法语交谈,上自己的教堂,有自己的组织及经济圈。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波兰人,一些俄罗斯人,再加上一个可观的犹太社区,一批来自荷兰与英格兰的商人。这些社群大致上保有自己的文化与传统,虽然彼此之间可能没有什么互动,但不容否认的是,他们毗邻而居,至少有商业上的往来。

因此,康德不必行万里路,便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其成长的环境便足以让他认识许多有别于18世纪日耳曼工匠阶层的生活方式。哥尼斯堡虽然在地理上形如孤岛,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个世界性的都市。从许多方面来看,它远不如哥廷根或马堡这样的城市那么闭塞,也远大于当时日耳曼大部分的大学城。

这个城市以及小孩子在城里学习和游戏的机会,是否足以弥补苦涩的学校生活,我们不得而知。学校并没有给他许多课余的时间。对他以及他的朋友而言,最好的休闲恐怕是一周当中挤出几个小时阅读喜好的古典文学作品。在康德毕业的时候,他的拉丁文说、写的能力都已经相当杰出。就像当时的许多日耳曼人一样,古典文学可以让他们逃避不愉快的现实生活、学校与教堂。

腓特烈·威廉一世死于l740年5月31日,在康德离开学校的那一年,由腓特烈二世继位。一般认为腓特烈二世的宗教态度比较开明,对哲学与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背负着许多人的变革期望。公元1740年7月16日,他到哥尼斯堡宣誓就职。在一辈子惟一到访哥尼斯堡的机会里,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好恶。当时有个学生向他表示自己要到哈勒去求学一年,年轻的国王答道:“为什么?”他说哈勒的大学没什么好,“都是软骨头”,换言之,都是敬虔会教徒!敬虔教派在哥尼斯堡的宿敌马上抓住机会抹黑舒尔茨,在国王面前指控他到平民家里没收纸牌,威胁说除非他们戒赌,否则就不让他们告解或领圣体。舒尔茨声称“这是上帝的国度的敌人抬头的时代”,但他自己并没有被砍头,这让正统派教会扼腕不已。他的父亲做不到的,新国王做到了,也就是让沃尔夫回到哈勒担任法学教授及大学副校长。因此,人们期望一方面哥尼斯堡会有些改变,另一方面得到较多的宗教自由。不过敬虔会的影响力高出对手的预期。它的力量已开始衰退,但仍牢牢抓住特权,比任何人想像的还久。由于新国王的主要兴趣在于普鲁士领土与个人的精神领域的扩张,在行政事务上大致上是克绍箕裘。他要为普鲁士扬威立万,而他的抱负就是如他所说的:“让整个欧洲陷入火海。”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围绕着他,美国诗歌渐行渐丰满:“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摩托罗拉创业者的风采

    摩托罗拉创业者的风采

    《摩托罗拉创业者的风采:保罗·高尔文的一生》向我国企业界、经济界和广大读者逐一介绍这些世界著名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创业历史、经营现状以及他们的管理体制与经验,希望对我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与繁荣,能够有所裨益。对高尔文来说,他的商标名称的重要性及它代表的一切东西都是他的宝贵财产。不止一次的重要决定都与“摩托罗拉”有关,在公司的形成时期这一名称帮助它克服了困难。
  • 美国史上三大传记

    美国史上三大传记

    本书遴选了美国最杰出的三大人物传记,融《洛克菲勒自传》、《林肯传》与《富兰克林传》为一书。《富兰克林自传》:传承200多年,影响几代美国人,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林肯传》:又名《人性的光辉》,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著,所有林肯传记中最经典的版本。《洛克菲勒自传》:洛克菲勒在书中记述了自己与美国同时代优秀的人交往的重大事件,它们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的追求。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李保国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本书是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在采访报道李保国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结集成稿的图书。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叶嘉莹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同祖同宗写起,追溯了叶嘉莹对热爱诗词的精神源头。叶嘉莹一生经历传奇,家境优渥却早年丧母,过早体会到了“一别成千古”。幸遇良师顾随,创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迅速,在恩师“御风去”的祝福中,叶嘉莹却飘零孤岛,入狱、贫穷、寄人篱下……“倚竹谁怜衫袖薄”的哀叹让人唏嘘。面对家庭暴力、晚年丧女,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在诗词中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出于对诗词、教育的热爱,她不再“余生海外悬”,而是选择叶落归根,以教育报国,到南开大学任教。本书分析了她各个作品产生的背景,使读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叶嘉莹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
热门推荐
  • 民主斗士闻一多

    民主斗士闻一多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的生平,内容包括:童年时光、上京求学、留学美国、诗人情怀、回国讲学、长途跋涉、心系抗战、时代的鼓手等。
  • 妖神动物园

    妖神动物园

    林皓峰重生继承了无上妖法系统,以万妖之力证道。谁说修道之路寂寞枯燥?我的动物园妖精越多,越厉害,我就越强。狐仙、猫妖、蛇精通通收录园中。上古凶兽通通是坐骑……证道路上不寂寞。
  • 怀璧陈

    怀璧陈

    他,生来便是她的小尾巴,她傻,他痴。他以情为赌,设下命局,只为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因缘际会,青云诞双姝,五洲出双壁。自此,看怀璧之人,如何守真心,乱五洲!
  • 嫣梅刀

    嫣梅刀

    姓名?左茗,现在叫于欢性别?女职业? 你绝对怎么想也想不到! (巴啦啦能量,变太监!)
  • 钦差公子

    钦差公子

    躲雨遇见个钦差,还是个喜欢四处旅游的钦差。月池因为欠了他钱只得跟这个一路碰案子的公子哥,悲催的跟着他一路破案。
  •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报,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
  • 陆少追妻路漫漫

    陆少追妻路漫漫

    不是已经离婚了么?那这个总追着她生猴子的男人是谁?终于,秦悦然忍无可忍:“陆霆深,你混蛋!”某人眉毛一挑:“那老婆,你征服我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世今生之雪色妖娆

    前世今生之雪色妖娆

    她是雪中仙女,伴雪而生,他是佛前青莲,千载化形。那一世,只是无意中一眼,她便喜欢上他,从此情心不悔,此生不换,而他,也在她的柔情攻陷下渐渐沉沦。偏偏天不成其美,百般无奈,两人迫入轮回,再世为人,如何续前缘?前世种种,又当怎样应对,是浴火成凰,还是焚化成灰,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 圈套(卫斯理珍藏版)

    圈套(卫斯理珍藏版)

    在《玩具》中,人类逃不出未来世界的掌控。是为永远不会长大、不会变老的玩具──陶格先生一家忽然要求会晤卫斯理。惟天意弄人,见面的机会一再错失。几经查探下,卫斯理终于得见陶格先生的儿子。但眼前的居然是个风烛残年,老得不可再老的老人。他正处于生命的尽头,挣扎并吃力地吐出一句:「他们……临灭亡之前……佈下了……许多圈套……」人类自远古开始,就已进入了一个步向彻底毁灭,自掘坟墓的圈套之中。
  • 荡剑风云

    荡剑风云

    天下从来不会真的太平,只是在一个个平衡之间来回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