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3100000004

第4章 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3)

现代军事家朱德很赞赏曹操在力量十分弱小时,敢于举兵讨伐残暴骄横、不可一世的董卓的行为。他在读到《武帝纪》的如下内容时:“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又说:“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遂引兵西进,将据成皋。”朱德批隧:“成大事者起兵以义”。尽管曹操出师不利,他还是批道:“敢战者成功,不敢战者不成功”。

点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实力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即使你拥有了实力,拥有了“天时”、“地利”,缺少“人和”,你终究会一败涂地。只要拥有“人和”,即拥有了“人心”,树苗终究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4. 舟不想被水覆,就不要让水起漩涡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李世民是一位没有疑意的明君,明君之明,除了其它方面以外,最主要的一点能够以“仁治国”,深得民心,如果没有这一点,他恐怕就无法在战争中取胜,也无法在与兄弟的争夺中走向皇位。李世民以宽、信、仁、慈的策略笼络了大量的人才,也确保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公元628年8月,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次年改元“贞观”,但他面临的政治形势却并不是那么妙。那时,农民战争刚刚结束,政府对各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加之连年灾荒,生产萧条,人口流动,许多农民军的头目还隐匿在民间,仍然是革命风暴的沃土。如何避免人民起来暴动,仍然是当务之急,这就牵涉到对人民的看法问题。

李世民即位后,一部隋朝的兴亡史向他提示出:人民好比是水,国君好比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道理。

李世民君臣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朝对人民“动之也”。怎样避免人民起来造反呢?关键是静止。李世民君臣反复强调,“静之则安,动之则死”。

李世民目睹大规模的营造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于是他竭力避免过多的营造。为了减轻物资运输的压力,下令不在洛阳修造宫室。贞观四年他下令修乾阳殿。张玄素上奏说:“假如动工修乾阳殿,终究不过是大乱罢了。”于是李世民下令所有工程一律停止。

李世民执政的二十年中,为避免大规模巡视给人民造成更大的负担,他的活动大都在长安、洛阳一带。

李世民对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即位以后,对外关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贞观时代,周围有许多强大的敌手,处置不当,就会引起极严重后果。李世民君臣采取的总方针是“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行动上就是能谈和就谈和,能和亲就和亲,但决不屈服和投降,而且以坚强的武备为后盾。

李世民君臣反复强调“清静”,务必使天下无事。当然,“清静”的目的和实质是自己长保富贵,但在封建时代,一个统治者能够竭力省事,使人民安心生产,对人民的剥削最大程度的控制在法制范围内,那就难能可贵了。

李世民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他选拔人才的总原则是“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计较人才来源于何种政治集团。他的手下有农民起义军官,也有隋朝旧臣。

二、不计较思想亲疏。长孙无忌建国后曾提出辞职,但李世民坚持任用他为宰相;魏征曾跟随建成设计谋害他,但也得到破格任用。

三、不计出身和经历。在唐大臣中有不少小官吏,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将领。

四、善于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他认为:用人如用工具一样,工具各有各的用处。古代的贤君都从当代选才,从不会从别代选才。

五、注意官员品德,防止佞臣得逞。他要求大臣们正派,他自己首先以身作则。

李世民身边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是魏征要求李世民时刻不忘的座占铭。凡是影响居安思危、善始克终的言行,魏征总是尽力谏止。

唐制男女十八岁成丁,开始服徭役和兵役。李世民即位的当年,李世民听取封德彝的建议征乓从十六岁以上身体健壮的人中征集,但魏征坚决反对,他连举了一连串的例子说李世民说话不守信用。李世民听后不仅不恼反而奖赏金瓮一个送给魏征。

魏征针对李世民怕亡国的心理,时时用隋炀帝的失败教训来提醒李世民,使他从奢纵的道路上猛醒过来。

李世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虽然他是一个封建皇帝,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是神秘的超人,也不把自己当作一个永不犯错误的圣贤。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一言之不当就会招致万众解体,人民造反。所以他愿意常常自我反省,唯恐上不合天意,下不符民心。把“纳谏”看作关系国衰人亡的大事。由于他虚心纳谏,收到了兼听则明的效果。

点评:

李世明反复强调“清静”,以民为重,务必使天下无事。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能够竭力省事,使人民安居乐业,那就难能可贵了,创建一番伟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5.失人心者失天下

中国人的统治经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这是因为中国王国久远,且中国人又以“治人”为乐,别的野史杂传且不说,单单就官方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来说,就足够一个读书人读一辈子,举出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其治人精深独到之处都会令别的民族瞠目结合。不过,其中最精髓的部分还是那些关于人心所向的结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西周建立之后,经武王、尤其是周公的努力,为其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传至成王和康王,国势益强,天下安宁,史称“成康之治”。可是到了西周的第六代君王懿王之时,王室已经显露出了衰象。到了第九代君主厉王,形势就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直接与周厉王有关。

周厉王“好利”,把个人的利益置于阶级和国家的利益之上,由此而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引起了朝野强烈的不满。所谓“专利”,就是利用国家的权力控制生产资料、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从中获利。当时的大夫芮良夫,已经看出了这种丑恶的行为将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进谏厉王说:“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其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

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

话已说到了“周必败”的地步,可对已经利令智昏的厉王,完全没有作用。他进而“以荣夷公为卿土,用事。”对这种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做法,不容国人没有责难,“国人谤王”,是所必然。

面对这种朝野上下沸沸扬扬的局面,周厉王采取了错误的对策——禁止一切批评的言论。他从卫国找来了一个巫人,“使监谤者”。非议者如被发现,即“杀之”。这样一来,“国人莫敢言”,但仍“道路以目”。周厉王只看到表面现象,沾沾自喜地对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却很清醒,他看出在这表面平静的背后隐伏着严重危机。他告诉厉王说,这只是高压的结果,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道理很浅显,接受起来竟如此困难。结果仍是“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这种状态好歹维持了三年,一场壅之于口而发之于心的大风暴终于发生了,国人“相与畔(叛),袭厉王”,把他抓住,流放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后他就死在那里。这次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或“流王于彘”。此后,西周王朝虽有“宣王中兴”,但王室因受到沉重打击,衰败的颓势已不可挽救了。

点评:

能对时局作出敏捷的反应,不可谓不“勤”。但他只是把国家的权力作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奴役民众,大失民心,最终的下场当然就可悲了。

同类推荐
  • 汉末皇主

    汉末皇主

    老套的三国你们看腻了吗?那么就请来这里吧!这里的三国与众不同,这里的主角天下无敌,这里的谋士智计百出,武将战力超群。这里的将士无所畏惧,这里的战斗悲壮惨烈。
  • 逍遥小书生

    逍遥小书生

    21世纪工科男,穿越古代成为一名穷书生。大脑里面居然装着一个图书馆,各种知识应有尽有!这辈子不说封侯拜相,怎么也得当个大官玩玩吧?迎着初升的朝阳,李易发下宏愿,勇敢的迈出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步。“站住!”高头大马之上,一绝色女子身着劲装,细细打量一番,素手轻挥:“绑了!”身后的凶恶山贼一涌而上……洞房花烛夜,看着推门进来的绝色女子……李易的宏愿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官居一品,算什么?封侯拜相,没意思!我可是要成为山贼王------的男人!书友群:686508501,欢迎大家加群!(郑重提醒:本书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 唐朝十讲

    唐朝十讲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门无人不参与、无人不受影响的学问的话,那就是历史。唐朝是一个透露和包含着多种因素的朝代:它是盛极而衰的王朝,它的开国和守国的逻辑是复杂而多变的,它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正是它的这些丰富和矛盾才构成了它永久和持续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读史、读唐的时候才能积累经验,以期获得来自历史的智慧。
  • 北盛帝君

    北盛帝君

    一位皇子的成长历程,每个阶段不同的心态与历程。忍辱负重,暗藏杀机。
  • 谋断九州

    谋断九州

    相士曾发出预言:此子闭嘴则为治世之良贤,张嘴必为乱世之枭雄。十八岁的公子张开嘴,果然看到天下大乱,看到群雄逐鹿,看到民不聊生。他以为,谋能生乱,亦能止乱,他要找出一位真龙天子,结束这乱世。
热门推荐
  • 怪物之书

    怪物之书

    昆仑山脉的雪山深处,有一群与世隔绝的人类,龙族,其中有一个名叫飞龙的龙族少年,他从小被人叫怪物,然而,随着少年成长到十七岁,族规森严的龙族,即将迎来千年巨变……
  • 老大你老婆又活了

    老大你老婆又活了

    他:景子轩。亲手将要过门的妻子下葬。七天后,妻子站在他的面前却被告知是小姨子。她:范语曼。活的太憋屈,明明是个大富大贵的命,在新婚当天,被人借命。死后七天,老天眷顾,让她有重“活”的机会。生与死的区别,让她看清亲情的虚伪。从此,范语曼立志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女魔头,杀尽所有黑心肠的人。当她用一双芊芊素手,为范家,为家人刻画出灿烂的未来,她却失去了生机。她唯一的遗憾是,间接害死他的凶手,成了她甩不掉的包裹,以丈夫的身份盘踞在周边。原本的她就是因为他而死,知道对方的强大,她只希望能够离他远远的,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之后,依旧无法……
  • 女人婚姻圣经

    女人婚姻圣经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入想逃出来。有人说:“女人对自己一生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婚姻。”因而,能够拥有一份幸福美满的婚姻才是女人最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份好的婚姻呢?要知道,婚姻犹如飘荡在海上的一艘船,时不时地会遭遇风险,一不小心,就会摇摇晃晃,甚至翻船。还是翻开这部《女人婚姻圣经》吧,在阳、光的午后,沏一杯茶,轻轻地打开它:婚姻对于女人来说,不是终点,而是“加油站”。不要以为拥有了一纸证书,便开始恣意妄为。婚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的过程,她需要用爱去温暖和丈量。爱像味精,不要太多,一点点就好。婚姻是用来享受的,享受了婚姻,你才会舒展自如。
  •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强荐:《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她死于前世一场爆炸中,醒来后却是,穿越到了一个陌生国家。而这个身体的身份是整个百里王朝都人尽皆知的的三郡主,声名更是远播,以无盐罗刹女之称闻名于整个百里。朝堂上,她的婚事被人一拒再拒。太后怜她,及笈两年,无人问津,一纸婚书赐下,赐予当朝五王爷。五王爷,百里靖,年华二十有五,双腿残废。众人道,罗刹女配残废王爷,绝配。殊不知,她是暗夜里最闪亮的明珠,一手遮天,成为百里王朝上最大暗殿首领,让人闻风丧胆。殊不知,她面具下,回眸一笑百媚生,乱世红颜,倾尽天下。殊不知,她的一切伪装都被他人看在眼里。再次经历背叛,浴火归来,她却又不再是她......即使再换了身份又如何,她依然可以手握乾坤......看百里天下,最后谁与争锋!看一场乱世棋局,红颜之惑,最终,谁又能幸免,谁又不幸成为局外之人。手握江山,都不及你倾城一笑,我用一世沉沦,换你一世浅笑。请支持柠絮的另一篇文文《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重生复仇,步步惊心,再掀风起云涌。
  • 我的高智商男友

    我的高智商男友

    场景①“林小悠,如果你和爱因斯坦见面了,你会选择做什么?”“内个……爱因斯坦……不是去世了吗?”“思维能力还算入门。”场景②“林小悠同学,你不能坐在那里。”“为什么呀?”“因为那是我的专属座位。”“马博士,你是在开玩笑吗?”“我从不开玩笑。”场景③“马赛克!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和你说过多少次,我的名字是马赛柯,你能不能在中文发音上稍微下点功夫。”“管你叫什么!你不是说过我对你而言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存在吗?”“对,因为你的智商要比别人低许多。”场景④“马博士,你和女孩子接过吻吗?”“没有。”“闭上眼睛。”——“那,现在你有过了。”
  • 虐世妃舞

    虐世妃舞

    2019年4月起,开始续更,绝不断更!他爱她入骨,却设计让她失去皇后之位;他护她心切,却冷淡拒绝相认;他因她弃位,却又因她再次夺位;她为他穿越而来,却屡屡被他伤害;她爱他情切,却无法表达;她舍弃生命,只愿为他重生。一场穿越而来的爱恋,因失忆纠结迷茫;一场违心的宫斗,终因两世情缘结束。
  • 梦幻西游引领商团

    梦幻西游引领商团

    在远古时期,诞生了诸多类似于像三刀结束一样的传奇人物。而有位玩家,他却热衷于倒卖。且手里的道具物品,放在全服也稀有到只此一家!他就是肖易。一位能够链接未来梦幻世界,且可以与不同大区玩家发起交易的传奇商人——【已有完本作《梦幻西游大主播》】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 穿越之宠妃不好惹

    穿越之宠妃不好惹

    王府之中能帮助自己的不多,其中实力最大的就是拓跋嫣红了。本来楚留烟不想将拓跋嫣红拉扯进自己和柳青姸的战争中来的,但是楚留烟明白,只有她自己是没有办法将柳青姸扳倒的,为了生存,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更为了将来的孩子,楚留烟已经决定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将柳青姸给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蛋壳里的大世界

    小蛋壳里的大世界

    严厉的妈妈怎样了解孩子的心思?任性的孩子怎样体会大人的心情?勇敢如何代替怯懦?理解是否和关爱同样重要?猫鼠是否必须世代为仇?什么可以改变宿命?会不会真有一只爱上猫的鼠?会不会真有一只不吃鼠的猫?猫和鼠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翻开黄非红所著的这本《小蛋壳里的大世界》,看看里面是否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