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25

第25章 萨特与波伏娃(2)

但是,这两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并没结婚,而是彼此维护着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一起工作,一起参加政治活动。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隐私权,但每天都见面,经常共同工作或是边喝威士忌边交换意见,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纵观波伏娃一生,萨特可以说是她最深爱、最尊重的人物。不过,两人也屡屡被其他异性吸引。

1931年波伏娃到马赛教书,萨特则到勒阿弗尔任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加的17岁女子走进了他们俩的生活。据说他们仨经常在床上疯狂地“三重奏”(波伏娃命名)。这个三角关系虽然在二人爱情旅途中只占很短暂的时间,却留给波伏娃足够的题材来完成她的处女作《不速之客》。而奥尔加接着还成了萨特第一部剧本《苍蝇》的女主角。

1939年二战爆发,萨特上了前线。在炮火的间隙里,他每天都给“亲爱的迷人的海狸”写情书。有人曾批判二战后1940~1944年的萨特与波伏娃的举动是“一段如此甜蜜的沦陷时期”。那时波伏娃凭借《女宾》进入大众视野,而萨特的名声则比战前更加响亮。1945年他俩及几个朋友共同创办了《现代》月刊。20世纪50年代,他们双双受邀访问并游览了东西方许多国家。

波伏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她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她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小说《达官贵人》(说明知识分子不能为革命和真理同时服务)、《女宾》、《他人的血》、《人不免一死》、《名士风流》等。她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第二萨特、女萨特。

她最重要的著作是《第二性》(1949年出版)。作者认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男性亦然。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这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和智慧的一本书,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也是西方女人必读之书。该书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波伏娃和萨特都进入了晚年,他们都没有儿女。波伏娃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养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憧憬着与表兄杰克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望。我并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我从未产生过生儿育女的愿望,因为我知道要成为一个作家,必须有大量时间和自由。”

波伏娃是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一个一生执迷于爱的女人。透过她与萨特一生一世的爱情契约的誓言,如常人所能理解的只是萨特身边不乏女人,而波伏娃也有几个肝肠欲断的恋人。他们这种独特的爱情宣言,允许两个鲜活的个体呈现出开放、自由的性爱观,但彼此又非常明了他抑或她都是第一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他们终于险些闯过外界的种种诱惑,而最终又回到彼此的灵与肉的交流中。

波伏娃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她既做到了我心飞扬,又做到了爱你如昨,才会演绎出传奇人生,谱写出传世之作。

她那丰富多彩的私生活影响至深。时至今日,在法国社会党女候选人塞戈莱纳·罗亚尔的闺蜜、小说家奥雷利·费利佩蒂看来:“女性主义可不是性冷淡,波伏娃就是性感、耀眼的明证。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她仍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

萨特、波伏娃与其他男女

萨特一生遇到过许多女人,除了波伏娃,还有奥尔加、旺达(奥尔加的姐姐)、比安卡、多洛蕾、阿莱特等。他一直对这些姑娘们说,你们也应该写作。他说:一个人只有创作虚构出来的作品,才能避开生活中的遭遇。而且,他决不成为一个有妻室的人,决不结婚,决不过安定的生活,决不用财产填塞一生。他只想周游世界,积累对写作有好处的种种阅历。

他还告诉波伏娃,她应该坚持个人自由,应该保持好奇、坦率、真诚,做些与写作有关的事情。萨特只比她大3岁,但他的老练成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她追求同样的目标——写作,而且他还赞美了她的容貌。

可是,波伏娃毕竟是一个女性;她认识到,对一个姑娘和她所受的教育来说,婚姻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应该结婚。但萨特却绝对讨厌婚姻生活。当他们的恋爱进入实质阶段时,萨特喜欢对波伏娃说:“我们的结合是一种本质上的爱。”他无非是拥护多配偶制,他们都可以体验“偶然爱情”。他同时也告诉她,他们的关系会持续不衰。她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仍不能取代和其他人的短暂约会。

萨特主张多方接纳来自异性的诱惑,反对婚姻的静止性。他希望与波伏娃共同建设一种自由、平等、相互信任和给予的超越传统的爱情关系。他曾经跟波伏娃说:“我们之间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但是,如果我们能同时体验一下其他意外的风流韵事,那也是件乐事。”即灵魂深深相依,身体可以自由,可以彼此找“调剂品”;并且“双方不应互相欺骗,也不应互相隐瞒”。这既是对忠实的承诺,又给了各自充分的自由。波伏娃说:“我们两人的观点一致。”

他们两人已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属于一类人。当然,问题在于如何避免与他人短暂风流后的懊悔和嫉妒之类的情感。

其实,波伏娃除了萨特也还有博斯特、奥尔格伦、朗兹曼(据说匈牙利作家阿瑟凯·斯特勒亦是);此外,她还有同性恋伴侣奥尔加、旺达、比安卡、娜达丽、勒邦等。她自己也毫不避讳对双性恋的热衷,在小说《女宾》和4卷本的回忆录中,她都毫无顾忌地“暴露”自己,用她的放荡不羁震惊巴黎,更为“好学”的现代法国女性树立了“榜样”。

所以他们才有“兩年契约”,那是1929年某个午后,他们一起看完电影后,萨特提出来的。这一切在后人看来简直就是“行为艺术”!只不过这个“兩年契约”太长,竟然坚持了51年,坚持了一辈子!也因为这些风流韵事,他们被戏称为“存在主义的舞王舞后”。

波伏娃一位女友曾向她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她与萨特的爱情及《第二性》里的一句话:“一对幸福的男女是在爱情中认识自己,置天地和时间于不顾,他们自我满足,他们实现绝对。”波伏娃回答道:“至于《第二性》的引文,并不直接波及萨特和我的问题。我从我们的爱情里获得了启发,而源自幸福爱情的绝对感,幸好是普天下都能实现的事情。两个深深相爱的人热爱生活,是无需任何别的理由的。纵然岁月流逝,真正的爱情始终能保持,会赋予生活全部的意义,全部存在的理由。”

但问题是,她真的幸福吗?真的愿意吗?萨特死后,她马上出版《永別的仪式》,讲述长达10年不可与外人道的噩梦,讲述她的“灵魂伴侣”身体上的衰弱,那些不堪的细节:萨特半聋,几乎失明,酒精中毒,大小便失禁。书的最后她说:“他的死将我们分开,我的死也不会使我们重聚。”

波兰籍犹太女子比安卡·朗布兰生于1921年,1938年先是热恋上了她的女教师波伏娃,后又爱上了萨特。但实际上她寻找的只是父母。比安卡认为:“对我来说有三个萨特,第一个是慷慨迷人的男人,第二个是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而第三个是粗野的男人,这正是我认识的萨特。”

波伏娃曾在给萨特的信中描述与比安卡的一夜:“充满激情,但如脂肪过多的肥鹅肝一样令人沮丧。”直到几十年后比安卡才读到这些。她始终不能接受这段“三重奏”关系:“说到底,他们俩就是窥淫癖,把我当作文学素材。”

比安卡在1993年出版的《萨特、波伏娃和我》(原名《一个被勾引的姑娘的回忆》)一书中,不仅对自己与波伏娃之间的暧昧关系引以为耻,更披露了萨特和波伏娃的“不凡爱情”其实别有隐情:“波伏娃把她班级里的姑娘当成鲜肉,总是自己先尝一尝,然后将她们献到萨特手里。或者粗鲁地说,是处理给萨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萨特为满足征服需要而发明、波伏娃也不得不接受的一种讹诈。”

这个犹太女学生当时才16岁半,在被夺走初夜时,萨特对她说:“旅馆的女仆一定很惊讶,为什么我能连着数日把处女带进屋来。”最后,就如萨特对待大多数波伏娃招来的女学生那样,当他对比安卡感到厌倦,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中断了联系。

萨特后来去美国访问时,结识并爱上了多情的多洛蕾,以后经常寻找机会去美国走一走。同样,波伏娃去美国访问时,爱上英俊的翻译奥尔格伦,回国后给他写的情书热烈得让人傻眼。但是当多洛蕾要和萨特厮守一生时,当奥尔格伦要和波伏娃永不分开时,两人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精神的交流和交锋大于肉体的交融和交合。这对哲人的感情生活里,有些事情在常人是不易理解的。

1956年萨特认识19岁的阿尔及利亚女学生奥尔凯姆·阿莱特,这个姑娘不久成为萨特的情人。1965年萨特把阿莱特收养为女儿,养女比养父小32岁,并一直陪伴他终生。波伏娃不甘落后,她有同样年轻的西尔维·勒邦。萨特死后,她也收养了她。波伏娃写道:“我们互惠互利,她令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将我带向未来。”两个女人一起旅行,一起参加讲座,彻夜聊天,甚至发型都很相似。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屠杀犹太人的同时,也对同性恋进行镇压,纳粹党徒监禁了数以万计同性恋者。波伏娃就是在那段风声鹤唳的日子,与她的学生娜达丽、一个漂亮的金发女孩结为同性伴侣。有人把娜达丽称作波伏娃“暴风骤雨般的情人”,她对波伏娃的感情热烈奔放。但她母亲向维希政府指控波伏娃煽动未成年少女淫乱,最后导致1943年波伏娃被开除出国民教育系统。

雅克·劳伦特·博斯特被唤作“小博斯特”,英俊优雅,笑起来十分迷人。1940年前后他先是萨特的学生,后娶奥尔加,与波伏娃保持了近10年的情人关系。直到波伏娃与美国情人奥尔格伦相爱,她就和博斯特分手了。

博斯特有些不快,本来他是因为与奥尔加的关系时好时坏,所以与波伏娃保持情人关系以慰藉自己。现在他只能独自面对不幸的婚姻。不过他还是接受了波伏娃分手的要求。

在奥尔加与博斯特的婚礼上,波伏娃和萨特还做了他们的证婚人。虽然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吵架。博斯特还一度成为波伏娃的“偶然情人”。

除了萨特、博斯特之外,波伏娃另外一个著名的情人要算是美国芝加哥作家纳尔逊·奥尔格伦了,1949年他的小说《金臂人》曾获普利策文学奖。波娃一共给奥尔格伦写了304封情书。

1947年3月15日,40岁时的波娃在纽约结识了39岁的奥尔格伦。奥尔格伦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相貌英俊,长着一头漂亮的金发。他刚刚离婚。和波伏娃相遇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而波伏娃已经名满天下。

波伏娃亲热地把奥尔格伦叫作“我亲爱的丈夫”、“温柔鳄鱼”(波伏娃给他取的外号,因为她觉得他笑起来很滑稽,牙齿全露在外面,像鳄鱼)。奥尔格伦则把波伏娃叫做“疯狂青蛙”,因为她自嘲在给奥尔格伦写信的时候,像一只喋喋不休的青蛙那样唠唠叨叨。

其实奥尔格伦很反感“偶然爱情”。“在我们这,”有一次他在绝望中写信给她,“妓女们管这叫万能钥匙。”他还反感她爱喝酒——她经常晕乎乎地在酒吧软垫长椅上啜泣,像演戏一样,发带歪到一边。

奥尔格伦曾带波伏娃参观自己的家。他住在一个破烂的小巷子里,房间乱七八糟。但是波伏娃十分喜欢他住的地方,这可能和她天生厌恶奢侈有关,也有可能是爱屋及乌。

在他面前,她表现得很纯情。她会在给他的信上印几百个红唇印,向他保证:“我会乖乖的听话,我会洗碗、拖地,我会自己去买鸡蛋和甜酒。如果没有你的允许,我不会碰你的头发、面颊和肩膀……我永远不会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情。”

1947年7月,奥尔格伦曾在书信中计划当波伏娃再次来到美国时,自己将会向她求婚。但波伏娃的回信让他意识到:婚姻对双方来说意味着放弃对他们任何一人都是十分充实的世界。

1951年9月18日,波伏娃又去了纽约,顺便看望了奥尔格伦。面对冷却了将近1年的感情,她心里有点淡淡的哀愁,奥尔格伦即将与前妻复婚,一切似乎都已经不能回头了。

后来奥尔格伦因心肌梗塞在家中猝然死去,享年72岁。他身边保存了存放信件的那个铁盒30多年,其中有当年波伏娃随手送给他的两朵小花,但早已变成干花。

克劳德·朗兹曼是唯一曾与波伏娃共同生活过的男子。1952年他们两人在一个杂志研讨会上相遇,当时他是无名的年轻记者。他请她去看电影,自认为已经太老、不会再谈爱情的她流下眼泪,因为她已经44岁了,而他才20岁出头。

他和她共同生活至1950年代末,先后在毕榭西路、维克多舒乐赫大道、蒙巴纳斯公墓附近的公寓住过,此后还每周至少去看望她2次,直到她1986年去世。

在她的葬礼上,是他在灵柩前,在一群女权分子的嘘声中念完了悼词。他说:“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与一名偶像生活在一起。她是女人中最不刻板的一个,有趣,快活。一个真正的女人,完全的女人。”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管宝超编著的《纵横捭阖(苏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苏秦传奇的一 生。 《纵横捭阖(苏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 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 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 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浩气长留天地间

    浩气长留天地间

    2009年年初,台湾出现了少见的寒冷天气。一月十一日,择吉日历显示是个诸事不宜的不祥之日。这一天早上,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何浩天先生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稍事休息,就走进书房,展纸泼墨。这几乎是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夫人周建藩劝先生:天寒手冻,少写几张。丈夫笑笑说:“你看,我已经写得出汗了。”晚上,泡完脚,上床休息,印尼籍的女佣为老先生按摩,夫人在一旁看着,不见有什么异样,略有不同的是,老先生觉得晚上一个人在屋里感到很冷清,希望有两三个人和他说说话,陪陪他。说是这么说,但不一会儿他就安然睡去,还传出均匀的鼾声。
  •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精选了达尔文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淳香花木缓缓开

    淳香花木缓缓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你来到我身边。她是美貌厨娘,他是冷峻医师。腹黑如他,巧用心计,夺了她的真心。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淳想,毕业后决定摆脱父母独立生活。搬家来到财迷表姐的出租屋内,遇见了性格怪癖的冷面男苏木。第一次见面,全身脏兮兮的淳想令有着轻度洁癖的苏木厌恶到了极点。两人冤家路窄,彼此不对盘,不断地产生摩擦。可在渐渐接触中,两人慢慢了解了对方,擦出了爱的火花。正在两人那层暧昧快要突破的时候,却发现苏木同父异母的弟弟苏远,竟然是淳想大学时代一段不堪往事的肇事者……年少往事,渐渐浮现,最终,到底牵谁的手呢?
  • 魔法小公主5:鲜花城与种子人

    魔法小公主5:鲜花城与种子人

    讲述了沫沫收到了魔法世界的朋友们送的许多新年礼物,为答谢它们,沫沫和小伙伴们一起进入了神奇的魔法彩笔创造的画中世界,帮助灰姑娘幸福地与王子守候在一起,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想到却一只神秘精灵却抢走了!不服输的沫沫,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她坚定地开始了追寻水晶鞋的征程……最后发现这竟然是泡泡鱼和裴多琪精心设计的一次考验!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7)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7)短篇小说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7册,收录第一届大赛4篇小说作品,侧重乡土文学题材,包括获奖小说讲述爷爷生命历程的“芦苇荡”,以及淘金客阿成的淘金故事“野人谷”、以三代人小家发展见证大家辉煌的“缓慢的絮语”、架構非常的溫馨小品故事“深山”,情节化乡村环境下勾勒出的生活悲剧“紫妞”等作品。
  • 走宁夏

    走宁夏

    在中华大地的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鄂尔多斯台地与绿色盆地共存,浩浩大漠与滔滔黄河同在,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西夏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放异彩……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
  •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中国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本书不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书非常适合公务员、企业人士、学校师生、政策关心者阅读。
  • 大唐魂

    大唐魂

    盛极而衰的中唐,安史之乱已经结束,饱经战火荼毒的中原大地仍然暗流涌动,各种割据势力与朝廷各派系明争暗斗,一时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丑书生陆羽浪迹天涯,在江南歌会上巧遇儿时知己李季兰,季兰已成为名噪天下的青楼诗妓。二人相认,再续前缘。此时江南怪事迭出,事涉民族团结,引起北方义士的注意,并派出剑道高手公孙玉娘一路追查。陆羽一心钻研茶道,却身不由己卷入江湖纷争,多次犯险均为公孙玉娘所救。玉娘对丑书生一见倾心,引起季兰猜忌。世俗的压力使季兰被迫出家为冠。
  • 遗忘的邦国

    遗忘的邦国

    山间的花儿开满地,香扑鼻;廊前的雀儿睡一宿,尽飞去。惆怅的人儿行路上,低垂泪;故乡的云儿远飘来,化作雨。昨夜的酒肆边,谋一醉;迟来的梦乡里,我独醒。今宵的烛光中,她犹笑;明日的铜镜旁,为谁怜?乡村女孩儿崔铃儿偶遇遭人暗算的眠月侯柳长兴,并救了他性命。在逃亡过程中崔铃儿得到了天坠星石残片,由此踏上宿命之旅。
  • 最强末世军团系统

    最强末世军团系统

    平行世界,蓝星。有类人生物自南极虚空裂缝中涌出,并释放毁灭之光。随着无数建筑倒塌,人类死亡,这些个体力量恐怖至极的类人生物很快就将整个蓝星纳入殖民区。杜屿,受蓝星星核意志牵引,携最强军团系统自地球穿越而来,召唤大汉、十字军、群雄将领和士兵为自由而战!凌统:可敢与我一战?黄忠:当年你这样的,老夫能打十个!查理一世:我,是英格兰之王!贞德:要上了哦,请主赐予我力量!
  • 校花有点冷之纨绔少爷请走开

    校花有点冷之纨绔少爷请走开

    初次见他,她发生了一场车祸,肇事者就是眼前这个长得有点过分帅气的少年。面对他砸钱的举动,她极力隐忍了心中的怒火,问道:“喂,你叫什么名字!”少年丢给她一张名片,扬长而去。名片中间有三个镶金的大字,叶翎轩?我记住你了。再次相见,发现他们竟然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两人的战争正式打响,叶翎轩百般刁难,墨涵月见招拆招。一天,小跟班屁颠屁颠的跑到叶翎轩跟前:“老大,她已经晕了,要不要把她扔到河里喂鱼?”叶翎轩怒:“信不信老子把你扔到巷子里喂狗?”小跟班很委屈:“嘤嘤嘤~不是你说要欺负她的嘛。”叶翎轩:“那也只有老子能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