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2700000002

第2章 军事将领

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武

孙武(约前551年~?),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孙武的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公子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食邑,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此时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斗争愈演愈烈。大约在公元前517年,年轻的孙武毅然离开乐安,投奔了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伍子胥。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孙武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写成13篇兵法。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闾江县西),阖闾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疲惫之师不宜久留,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吴王便下令班师。孙武和伍子胥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阖闾和伍子胥、孙武便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界处。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收缩部队,调集主力,防守于汉水一带。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孙武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仓猝出兵越国。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施展巧计,派死刑犯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一番后,自刭于阵前。吴国士兵看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负重伤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大败越军,勾践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富足,越军精悍。公元前482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动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所梦想的由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这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这就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论观点。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著名军事家——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派人把他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人们称他为孙膑。

后来,孙膑得到齐国使臣的帮助,逃离魏国,到了齐国,做了齐国的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田忌和孙膑又出兵救韩。孙膑仍采用过去的战略,不去救韩,直接攻魏。庞涓被迫放弃攻韩,赶回迎战。孙膑认为魏军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军,决定利用他们这种心理,诱敌取胜。于是,齐军假装怯战,向后退却,并采取逐日减灶的办法,迷惑敌人。庞涓追击齐军,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三天中间齐军的炉灶减少了一大半。他认为齐军已逃亡过半,非常高兴。孙膑估计庞涓晚上可到马陵,就在这里设下埋伏,在道旁树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命令伏兵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出击。庞涓果然在晚上进入马陵道。他见树上有字,举火看字,还没有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结果,庞涓被迫自杀,十万魏军全部被歼,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两次大败魏军,从此名显诸侯,人们都知道他善于用兵了。

他的军事著作,《汉书·艺文志》兵书类里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就是《孙膑兵法》,可惜一千多年前就失传了。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许多兵书残简,其中就有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虽然只存一万多字,不是全书,但大体上还可以了解他的军事思想。

孙膑是战国中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和吴起等人的军事思想,总结了当时的作战经验,为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赵国名将——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河南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赵王求胜心切,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鄗代之战。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不久,一代名将廉颇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去世。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著名谋略家——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

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幸得一漂母之助免于挨饿。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佩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拜将之后,韩信建议刘邦出兵关中,把关中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关夺取天下。韩信分析说:“大王人关中时曾约法三章,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关中百姓都盼望您回去做关中王,大王的部下又大都是关中人,可以借此良机,依靠关中人东征,定会取胜。”鉴于韩信的军事谋略与才干,令刘邦相见恨晚。

刘邦入汉中时,为了表明不再东出争夺天下,同时也为了防止关中三王的袭击,烧毁了关中到汉中的栈道。韩信派出人马去修复栈道,给人一种将要从这里进军关中的假象,他自己却率军迂回绕过陈仓,从那里突发攻击,一举大败章邯等三王,占领了关中。

但是没有料到先前归降的诸侯又都背叛了刘邦,韩信又奉命平定诸王之乱。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魏地,俘虏了魏王豹。之后,韩信又奉命去讨伐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平定诸王叛乱、占领齐国之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但同时却调走了韩信的许多军队。

汉朝建立后,公元前201年韩信被人告发谋反,被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萧何与吕后为防其谋反,设计诱韩信入宫将其杀害,并灭其三族。

韩信熟谙兵法,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过失,他几次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谈笑战赤壁——周瑜

周瑜(175~210年),庐江人氏。字公瑾,汉末著名军事统帅,军事家。他才华横溢,文章词赋鼓琴谱曲样样精通。治兵有谋略,讲战法,是汉末争霸时期众多将领中的佼佼者。

周瑜少年时期结识了孙策,两人遂结为好友。后周瑜投奔袁术,想做一番事业。可袁术是个庸才,根本不会识人用人。不久,孙策带了几千兵马准备回江东,路遇周瑜,两人难舍难分,周瑜自此跟随了孙策真正开始了其建功立业的生涯。

孙策作战很勇猛,在周瑜的帮助下,经过几次战斗,扫平了江南的一些地方势力,孙家开始成为一方诸侯。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临死前让其弟孙权继承他的事业,并要周瑜辅佐孙权。周瑜悲痛异常,流着泪答应了这一遗命。

孙权刚即位时,因为年轻,朝中多有议论。此时身为江东三军都督的周瑜,正装上朝,以大礼参拜孙权,态度极为恭敬。群臣见周瑜如此行事,朝中文武百官以后便没有人敢再非议孙权了。周瑜一边积极训练军队,一边向孙权提出了问鼎中原的计划,并推荐了鲁肃、诸葛瑾等有才华的人来辅助孙权。江东一时出现人才济济,兵广将足的盛景。

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击溃刘备,陈兵长江北岸,直逼江东。群臣大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本不愿意,但又不敢决心和曹操开战。这时周瑜星夜赶到柴桑,面见孙权。

在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主和派提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不可与其对战,最好迎接曹军,进行和谈。周瑜听了,厉言反驳道:“曹操虽名为汉相,其实是个欺凌天子的汉贼,义理上是站不住的。而孙将军以神武雄才,又承父兄的基业,占据江东,拥有数千里的疆土,军队精良,粮秣充裕,英雄无不乐于在此创造一番事业,目前正应一显身手,为朝廷除去奸党才对,为何表现出如此软弱的姿态?何况如今曹操前来送死,为何还要去迎接他呢?”

周瑜接着进一步分析,指出曹军的四大弱点:第一,北方的内部并不安定,函谷关之西,有马超、韩遂在造反,曹军有后顾之忧;第二,天气已冷,曹军的粮草势必不足;第三,北方的兵士来到南方,水土不服,一定瘟疫横行;第四,北方的兵士不习水战。最后,周瑜说:“将军,您想捉曹操,最好就在今天决定。”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当即把破曹的全部军队交给了周瑜统一调度。

公元208年11月,周瑜用黄盖诈降曹操,巧用火攻,一举火烧了曹军的大营。曹操狼狈逃走。在乌林又被孙刘联军截击,军队大半损失,一气溃退了500里。赤壁大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赤壁战后,周瑜率军攻取南荆州。在与曹仁军队的作战中,周瑜的右肋中箭受伤。但他为鼓舞士气,令人用木棒支撑身体,使他能坐镇于大本营指挥作战。曹军慑于周瑜军队的气势,便撤军了。周瑜的伤势一直未愈,加上战事紧张,无法静养,渐渐恶化。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大江东去(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武圣——关羽

关羽(?~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出生在有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初名长生,后改为羽,取字云长,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因其熟读《左传》,长须飘飘,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在家乡路见不平,杀死郡豪,逃亡到涿郡。时逢刘备在招兵买马,与其相谈,甚为投机,便投到了刘备的旗下。后辅佐刘备成就大业,曾大破曹军,威震一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出兵亲征刘备。刘备惨败,北投袁绍,困守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的关羽被俘。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将才,拜为偏将军,礼遇优渥,但关羽丝毫不为之所动。关羽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迹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报曹公乃去。”后袁绍与曹操交战,关羽策马奋勇当先,在万军之中力斩袁绍的两员大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曹操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重加赏赐。关羽却分毫未取,封金挂印,留下书信拜谢曹操,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赴袁绍营中寻找刘备。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摇。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

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其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关羽眼见大势已去,就退走麦城,向上庸方向撤退。最后在突围中被吴将潘璋所擒。

不久,孙权诛杀了关羽。一代骁将,从此陨落。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年),陕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汉境。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杀敌很多,便做了汉朝的侍郎。李广曾随汉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以及与猛兽格斗的事迹。

到汉景帝当皇帝时,李广做了陇西都尉。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随大将军周亚夫进攻吴楚军,李广夺取了敌军的军旗,扬名于天下。但是他回到朝廷后没有获得奖赏,被调到上谷任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过了不久,汉武帝即位。派李广去攻打匈奴。匈奴的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匈奴的骑兵准备把李广押回去,当时李广受了伤,就把他放在两马中间,结了个网兜,让李广躺在里面。走了十几里,李广装睡,斜眼看见旁边有一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起窜上那少年的马,推落了少年,取过他的弓,向南飞奔。匈奴兵追来,李广射杀了几人,终于逃脱。回来后,朝廷判李广有罪,降为平民。

李广在家闲居了几年,后匈奴又来犯境。天子就召来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搭弓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陷没到石头里,上前一看,原来是块石头。于是又再射它,最后没能再射进去。

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都跟士兵在一起。他的家里从来没有多余的财产,一直到死也不谈置办家产的事。

此后3年,李广率4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前进了大约有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4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于是李广派他的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李敢带几十个人冲过匈奴的阵地回来,说:“匈奴容易对付!”李广布成了圆形的阵势,所有的人都面朝外。匈奴不敢进击,只是不停放箭。汉军也射箭还击,但军土伤亡很大。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而李广亲自用强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一连射死了几人,匈奴就显得越来越懈怠了,后来就退去了。这次战斗,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回来后又被朝廷降为平民。

后来汉武帝大规模出击匈奴,年事已高的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李广的部队在路上迷了路,没按期到达和大部队会合,放跑了匈奴主力。卫青准备调查李广的罪责,先派了人来安抚他。

李广非常难过,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青时开始,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而今很幸运地跟从大将军出征,有了跟单于交战的机会,可又迷失了道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60岁了,终究不能面对那些执法官吏的审问了。”说完就抽刀自杀了。

李广一生身经百战,却至死没有封侯,真是让人忿忿不平。在那封建统治的年代里,任人惟亲,压制人才,贪功诿过是普遍的现象。李广也是这一制度的受害者。不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虽白首未得封候,但多少万户侯早已深入历史的尘埃中,倒是这位身无爵位的李广却能够名垂青史。

将帅楷模——卫青

卫青(?~公元前105年),字仲卿,西汉河东平阳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卫青是平阳侯曹寿(曹参之曾孙)家奴婢卫媪与小吏郑季的私生子。卫青早年作为家奴在乎阳侯家长大。卫青长大后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士,跟随平阳公主。建元二年春,武帝因喜欢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而任命卫青做了大中大夫。

元光五年(前130年),卫青担任车骑将军,第一次领兵出击匈奴,与太仆、轻军将军公孙贺,大中大夫、骑将军公孙敖,卫尉、骁骑将军李广各领兵一万人,分别从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雁门出发。卫青至龙城(今在蒙古,当时为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杀、俘虏数百敌军,首战告捷。

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卫夫人生皇子,被立为皇后。同年秋,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雁门击匈奴,歼敌数千。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汉令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全归卫青指挥,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往北平,总兵力有十几万人。

匈奴右贤王抵抗卫青等部的进攻。右贤王因轻视汉军而放松了警惕,大饮而醉。汉兵夜间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带其爱妾与精兵一百人乘夜奔逃,冲破汉军包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人追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王属下副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千百万,引兵得胜而归。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

公元前121年,西汉对匈奴的河西之战开始,此战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卫青因前将军李广迷路,错失攻打单于的战机。归来后卫青派长史审问李广,李广愤而自杀,赵食其判罪,赎罪削为平民。卫青此次出征功不如骠骑将军霍去病,没有增加封邑。漠北之战,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出击匈奴,用兵敢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土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而且卫青处世谨慎,奉法守职,为一代将帅的楷模。

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的名将,主要以抗击匈奴而建功。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18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北击匈奴时,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2028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向河西地区进发。在这场战役中,汉军大获全胜,斩杀匈奴楼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高官,歼敌八千九百余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战后,汉武帝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前121年夏的第二次河西战役中,霍去病孤军深入,以他变幻莫测的战术大败匈奴军。这次战役中,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120多人被俘虏,匈奴兵30200人被汉军歼灭。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也日益尊贵。

后来霍去病由于受降浑邪王有功,又被加封食邑1700户。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他们不得不退出了汉朝的领域,退到了遥远的沙漠以北地区。从那以后,汉朝西部再也没有了异族的危胁,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然而,匈奴并未停止对汉朝边境的骚扰。公元前120年秋,一万多匈奴骑兵突然袭击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再次对匈奴反击,以平定汉朝边境。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领兵从代郡出发,大胆地起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大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横穿沙漠,行军两千多里后与匈奴左贤王相遇。在汉军的猛攻下,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中,汉军活捉了匈奴屯头王、韩王和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0余人,共歼敌七万人,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霍去病乘胜追击,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霍去病再一次因功受到封赏,加封食邑5800户,与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从那以后,匈奴迁到了更加偏远的地方,再也不敢来滋扰汉朝边境了。霍去病在他短暂的戎马生涯中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歼敌人数达11万之多。

霍去病作战时身先士卒,喜欢做先锋。但是,他毕竟在宫中长大,贵族习气较多,所以对于士卒体恤不够。在塞外时,士兵缺少粮食吃,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有一次出征时,汉武帝曾经赏赐宫廷膳食几十车。但等到霍去病凯旋而归时,扔掉的很多,而士兵们却还有饥饿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30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为景桓侯。在墓前树立了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汉朝边境的安定、为汉朝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不朽功勋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

南宋猛将——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延安人。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宋钦宗即帝位(1126年),升武节大夫,以平息山东淄、青乱兵,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奉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率部屯滹沱河。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被金兵所占。世忠率部赶往赵郡援守将王渊。金兵到来,攻势凶猛,粮尽援绝,部下劝世忠突围而走,他不许。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300人突袭敌营,致敌军自乱,互相攻杀,金兵主将竟被刺死,金兵尽退,以功迁嘉州防御使。康王赵构在济州(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金兵大至,约数万人马。时世忠部下仅千人,他单人独骑,突入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公元1130年兀术带了十万金兵北撤,到了镇江附近,就遇到宋军大将韩世忠的拦击。韩世忠是主张抗金的将领,他对金兵的侵略暴行,十分气愤,决心趁金兵北撤的时候,狠狠阻击。

兀术到了江边,打听到韩世忠不放他们过江,就派个使者到宋营下了战书,要求跟宋军决战。韩世忠答应了他们,还跟兀术约定了决战的日期。那时候,金兵有十万人,但是韩世忠手下宋军总共才八千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韩世忠明白,要打赢这个仗,只有依靠士气。他跟妻子梁红玉商量。梁红玉是个很有见识、又懂武艺的女将。她支持丈夫的计划,并且要求一起参加战斗。

韩世忠又召集部将商量,说:“这一带地势,要数金山(在镇江西北)上的龙王庙最险要。估计金人一定会到那儿去侦察。”他派出一名部将带领200兵士到龙王庙设下埋伏。

果然不出韩世忠所料,过了一天,就有五名金军将士骑马上了金山,到龙王庙前察看宋军动静。庙里埋伏的宋兵等到金人靠近,擂响战鼓,冲杀出来。五名金军将士一见中了埋伏,拨转马头就逃。宋兵追赶上去,抓住了两名金兵。另外三名伏在马背上没命地逃奔,其中一个身穿红色战袍、系着玉腰带的金将,慌里慌张从马上摔了下来,又急忙跳上马背逃走。宋军审问了俘虏,才知道那个穿红袍的,就是金军主帅兀术。

决战的时刻来到了。双方在江边摆开阵势,展开了一场血战。韩世忠披挂上阵,他的夫人梁红玉身穿戎装,在江心的一艘战船上擂响战鼓。将士们见主帅夫人上阵助战,士气高涨,纷纷冲杀过去。金兵虽然人马多,但是,一来军纪涣散,二来长途行军,十分疲劳,哪儿敌得过韩世忠手下精兵的袭击。一场战斗下来,金兵被杀伤的多得数不清,连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也被活捉。

兀术又派出使者到宋营,情愿把从江南抢来的财物全还给宋军,只求让他们渡江,韩世忠不答应。兀术又提出把他带来的一匹名马献给韩世忠,也被拒绝。

兀术没法过江,只好带着金兵乘船退到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哪里知道黄天荡是一条死港,船驶进那里,找不到出路。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人献计说:“这里原来有一条河道,可以直达建康,只是现在堵塞不通,如果叫兵士开凿出来,就可以逃过宋军的追击了。”

兀术立刻命令金兵开挖河道。金兵人多,挖了一个通宵,就开凿了一条50里长的水道。兀术赶忙指挥金兵沿水道逃到建康,不料半路上又遇到宋将岳飞的堵击,只好退回到黄天荡。

金兵在黄天荡被宋军围困了48天,将士们叫苦连天。这时候,江北的金军也派兵来接应。兀术想用小船渡江,韩世忠早有准备,他在大船上备好大批带着铁索的挠钩,等金兵的船只渡江的时候,大船上的宋兵用长钩把小船钩住,再用铁索用力一拉。小船翻了,金兵连人带船一起沉在江心里。

兀术十分焦急,请求韩世忠上阵对话,苦苦要求韩世忠让他们渡江。韩世忠说:“你们要过江不难,只要你们归还占领的地方,我就放你过江。”

兀术回到金营,跟金将商量对付宋军的办法,部下有人献计说:“宋军的大海船,是靠风帆行驶的,只要挑个没风的日子出江,大船就驶不动了。”他还教兀术用火攻的办法攻击宋军。

过了几天,正遇到个大晴天,江面上风平浪静。金兵偷偷登上小船,分批渡江。韩世忠想用大船赶上去拦击,但是因为没有风,大船行驶慢,赶不上小船。正在着急的时候,金兵的火箭纷纷射来,射中了宋船的风帆。风帆起了火,整个船只都延烧起来,船上的宋军纷纷落水。韩世忠只好放弃船只,乘小船退回镇江。

兀术摆脱韩世忠的阻击,带兵回到建康,抢掠了一阵,准备撤回北方,到了静安镇(今江苏江宁西北),又遭到了岳飞军的袭击,被杀得一败涂地,狼狈逃窜。岳飞赶走金兵,收复了建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

韩世忠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68岁。

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

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1103~1142年),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岳飞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侗、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当时,我国东北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日渐强大。1127年,金兵灭掉了北宋。金兵的侵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早在北宋灭亡以前,岳飞就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他英勇善战,立过很多战功。南宋建立后,岳飞以下级军官身份,上书反对宋高宗南迁,要求北伐。不料这次上书触怒了主和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于是,岳飞就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张所问他说:“听说你作战非常勇敢,你自己衡量能对付多少敌人?”岳飞回答说:“用兵不能单靠勇敢,首先要靠谋略。”张所很赏识他,任命他为中军统领,不久又升他为统制。

金军南侵时,岳飞转移到江南,在宜兴一带收编散兵,组成一支能单独作战的队伍。1130年,金兵从建康准备渡江北返。岳飞正驻扎在建康附近,主动向金兵发动攻击,打了一个大胜仗,乘胜收复了建康。1134年,岳飞又主动出击,连战连捷,收复了襄阳等六郡。他也以战功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不久又被封为武昌郡开国侯。

那时候,岳飞带领的军队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遭到敌人袭击时一点不慌乱。金兵非常惧怕岳家军,他们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岳家军声威之高了。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带兵进入河南,坚决反击。他把大本营驻扎郾城,一面派兵收复颍昌、郑州、洛阳等地,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抗金义军作战。金将兀术探听到岳飞在郾城的兵力不多,就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向郾城进攻。金兵以披着重铠的“铁塔兵”列在正面,左右两翼布列骑兵,叫“拐子马”,准备夹击。岳飞命令将士们手执刀斧,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腿,杀得金兵人仰马翻,歼灭了这支骑兵。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大捷。后来,兀术集合12万军队再来进攻,又被岳飞打得大败。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39岁。

岳飞一生坚持抗金,他的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民族英雄。

郑成功生于日本河内浦,父亲郑芝龙是贩运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富商,后归顺明朝。郑成功七岁回国。少年时代,正值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国家势力衰退,内忧外患,民怨甚深。郑成功的老师也是爱国之士,常用英雄志士的诗篇教育郑成功。

郑成功天资聪明,涉猎广泛,八岁时就会背诵“四书五经”,10岁时能写八股文。12岁时,老师以“洒扫应对进退”为题命他作文,他在文章中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文章意境开阔、新奇,令老师感叹不已,大赞郑成功是“天下奇才”。文由心动,郑成功小小年纪就能说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自可见他的敏锐才思和博大胸怀。

郑成功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持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

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博大胸怀,为他日后辉煌业绩打下了基础,使他能在各种情况下以宽广的视野去观察、去思考。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船数百艘,将士数万人,从金门挥师东进,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浴血奋战了八个月,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他的领导下,台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颂和爱戴,被尊为伟大的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7~1587年),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日本从十四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十四世纪末,北朝足利氏征服了南朝,内战失败的南朝武士流亡海上,纠合部分破产农民和一些不法商人,到我国沿海走私兼抢劫,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倭寇”。

1555年戚继光刚到浙江上任的时候,一股50至70人的倭寇,堂而皇之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越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朗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明朝军队的腐败可想而知。

戚继光进驻浙东不久,就在龙山(今属慈溪县)与登陆的倭寇打了第一仗。他在慈溪人民的配合下,三战三捷,使倭寇遭到沉重的打击。倭寇乘夜幕降临,向西南方向窜逃。由于其他明军缺乏战斗力,最后,倭寇由乐清从容出海。针对明军战斗力奇差的状况,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戚继光提出招募浙兵训练新军的建议,得到了谭纶的全力支持。戚继光从浙江义乌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剽悍的矿夫共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队足基本战斗单位,队员按年龄、体格分别配备不同的兵器,作战时,全队队员各用其所长,配合作战,攻守兼备,进退灵活。这种战斗队形能分能合,人称“鸳鸯阵”。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队伍很快成为军事劲旅,人称“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刘显、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为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遭朝中权贵排斥,戚继光被调到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郁郁不得志,三年后即告老还乡,回到山东蓬莱。万历十六年(1588年),逝世于蓬莱故里。

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智勇兼备,多谋善断,练兵有方。指挥戚家军“飚发电举,屡摧大寇”,甚至还出现过歼敌上千人,而“戚家军”却无一人阵亡的罕例。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他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事理论上颇多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晚清重臣——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年),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62年,左宗棠被提升为浙江巡抚。他进入浙江,极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的“常捷军”攻城掠地,军事实力迅速得到扩大,逐渐成了与曾国藩、李鸿章并驾齐驱的大军阀和洋务派首领。

1864年太平天国的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率队开往福建、广东,一时声势相当浩大。清朝政府急调左宗棠统军前往镇压,任命他为闽浙总督。左宗棠进入福建不久,恰巧李世贤与汪海洋发生火并,李世贤被杀。左宗棠便趁机攻杀,于1866年2月很快解决了太平军余部。

自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捻军和陕西、甘肃的回民起义,便成了清朝政府的主要镇压对象。这年,清朝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交给他镇压起义的任务。左宗棠受命后,先配合淮军,在山东徒骇河镇压了西捻军;接着回军陕西,全力攻剿陕、甘回民起义军。他采用“先抚后剿”的毒计,陆续夺取了董志原、金积堡、太子寺、肃州四处,并纵兵残杀。到1871年11月,终于将陕、甘回民起义全部绞杀。

1864年6月,新疆库车爆发农民起义,建立热西丁政权;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同年5月,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4月,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收复新疆战役打响。1876年,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

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大片国土。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1881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19世纪70年代,英、俄殖民主义者的走卒浩罕汗国统治者侵入新疆,沙俄又乘机出兵伊犁,西北边境上狼烟四起。这时,清朝将领左宗棠,率部长驱玉门关,进军天山南北,艰苦转战,收复失地,从而建立了丰功伟绩。同是这个左宗棠,他曾参与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历史上有过不光彩的一页。然而,人们仍然承认他是清朝统治阶级中曾经有功于国家民族的人。

护国将军——蔡锷

蔡锷(1882~1916年)民国初年军事家,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

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了将在汉口发动的起义,后因事情败露,蔡锷只好流亡日本。蔡锷决心投笔从戎,进入成城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留日期间,曾为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撰文,并与杨笃生等旅日同乡创立“湖南编译社”及“游学编译社”,继而“以倾倒清廷,建设新国家”为宗旨,同部分留日学生歃血为盟,秘密结社,后又与黄兴等人组织义勇队。

蔡锷回国后,曾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后调入广西任新军总参谋长、标统、协统等职,对训练新式军队,极负声誉。1911年,调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蔡锷虽不是同盟会员,但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对革命极为同情和支持。

辛亥革命后四年,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竟然大搞复辟,恢复帝制。袁的倒行逆施,给蔡锷以很大震动,革命方向从而转向反袁。其时,袁世凯对蔡锷也十分警惕,说宣他来北京,实为软禁。蔡锷表面上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暗中却一直寻找时机,终于化装逃离北京,转道日本,回到昆明。他进入云南前,云南已酝酿着反袁战争,只因唐继尧态度动摇不定,未能立即行动。蔡锷到后,联合各派力量,促唐反袁。12月25日,蔡、唐宣告云南独立,推唐为都督,通电讨伐袁世凯,并组成护国军。由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分任各军总司令。讨袁护国战争正式爆发。

1916年1月,蔡锷率领护国军第一军主力,由昆明出发相继攻占了叙州、泸州一带。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纳溪起义响应,护国军声威大震。二三月间,护国军在装备缺、给养差的情况下,与数倍于己的北洋军激战于泸州之南。这是中国内战史上著名的一次恶战,纳溪三次易手,叙州得而复失。在护国军处境十分困难之时,广西宣布独立,蔡锷抓住有利时机,于3月17日发动总反攻,连占江安、南溪等地,重夺纳溪,直插北洋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的大本营泸州,迫使他请求停战议和。护国战争促进了反袁斗争形势的发展,四川前线停战后,各地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惊恨而死。袁世凯死后,蔡锷被人们誉为“护国英雄”。

在护国战争中,蔡锷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喉病。护国战争胜利后,病情加重,不得不东渡日本求医。1916年11月8日,蔡锷不幸病逝于日本,年仅34岁。

在护国战争中,发难最早、起作用最大的是蔡锷一军。而蔡锷这个人,实可认作是民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位表率人物。

同类推荐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历史的踪迹与思考

    历史的踪迹与思考

    胡亦民同志提供给读者的这本《历史的踪迹与思考》是一位革命老同志几十年风雨历程的生动记录,正如亦民同志所说:“不是自传,也不是无所不包的回忆录,仅仅是自己走入人世间以来80年人生历程的踪迹与思考。”这是一本不同于一般回忆录的独具特色的书,它透过书中辑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稿、书信、诗歌,清晰地勾画出亦民同志几十年的战斗、工作和生活面貌,使我们看到,亦民同志一生的战斗历程,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联。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热门推荐
  • 伊诺克的堕落

    伊诺克的堕落

    做着女仆的巨龙;宅在家里网购血液的吸血鬼;想当普通人的超能力者;打工的异世界魔王与勇者;“你们的尊严都去哪了。”某个正在给惰天使做饭的血族如是说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泛神世界

    泛神世界

    神陨之下,造化万灵,灵划三界,源始乃终。固烬灭无余,但众神遗望,却恒久长存,亘古不朽。——这处天地,有灵武,有奇术,有异灵,有荒兽……少年自泯灭中诞生,于龙域闯出,其崛起之势,无可阻挡。……
  • 口袋妖怪之恶道

    口袋妖怪之恶道

    简介换一个:凯斯:上一辈子窝囊了一辈子,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重生了一次。既然我变成了一只蝴蝶,那就让我引起的风暴就猛烈一些吧。群号:875514516……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江山为牢美人殇

    江山为牢美人殇

    白雪茫茫,一身白衣的你,抱起了她,美的让这美雪略失三分色,可是她未曾睁眼,也未曾知晓。梁栋画壁,金帛绸缎,即使是负伤的他也不失帝王之气,道:“白姑娘,你要记得是朕救了你。一座江山,画地为牢,美人只能为此而殇。
  • 病娇也只能宠着

    病娇也只能宠着

    这是逗逼叶大花追妖孽季大贵的乡村爱情故事。#*&@\%!比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变成三无人员更惨的是,神他妈非要当小三上位。叶笑秋没想到有生之年自己也能当一回小妖精,还是大妹夫的小妖精。海马体失去了两年的记忆数据,她望天长叹,这年头,自己也靠不住。没被法律承认的男人连她的手都没碰着过。叶笑秋欣慰自己有节操的同时翻了一个差点到天灵盖上的白眼,这算哪门子的两口子。一夜回到解放前,叶笑秋看到去酒吧当保安的兄弟没忍住撸了个串,孜然辣椒面满天飞,以为自己会睡桥洞,却被某人给捡了回去。为了不辜负那些损色样兄弟们,她决定忍辱从老板……的小秘做起。第一眼,她就觉得季老板很像她家大贵哥。季千星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能让人稀罕的,年轻的时候也干过不少蠢事,最蠢的一件就是捧着一颗真心让那人践踏。可即使是那样,也还是忍不住想要靠近。
  •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各来去无踪、潇洒浪荡的“大盗”,为人侠义、忠诚。风四娘告诉他,武林中人人窥伺的神秘宝物割鹿刀进入中原,一时江湖上烽烟四起,萧十一郎屡屡被人嫁祸,深深卷入这场风波,但也由此结识了武林第一美女、世家公子连城璧的妻子沈璧君,从此萧,沈,连三人开始了恩怨纠缠的一生……
  • BOSS跑路了

    BOSS跑路了

    游戏总监:怎么办最终Boss跑了!游戏运营:!游戏画师:!……游戏策划:要不找一位玩家让他成为boss,到时候就说幸运福利!张小旺猛的打了个喷嚏,看着周围满级的怪物,心里慌的一逼。
  • 民国大侠王亚樵

    民国大侠王亚樵

    凛冽的北风打着呼哨,凄惨地号叫着:随风卷起的尘土漫天飞舞,天地一片混沌。临街的荫堂药铺,半掩着漆黑的大门。柜台里边立着一位中年人,一手按着流水帐簿,一手拨弄着黑色的算盘珠子,还时不时朝门外张望,希望一大早有顾客光临。“王老先生,我爹咯血不止,给抓副药救救吧!”一个衣服褴褛,打着赤脚的十二三岁的少年突然冲进门内,把王荫堂吓了一跳。上月下旬,王荫堂被请到他家里去诊断过:“冷气入肺,支气管膨胀,气血淤肝,拣几副药吃,会慢慢好的。”王荫堂切脉后对张大汉的家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