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6000000060

第60章 印度惊奇(4)

在印度财政部和国家银行采访时,我们都问到了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他们提到了普及教育、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开放小额贷款,让每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每年有一个人参加100天政府安排的有酬劳动等办法。可以肯定,这些都很好,但是不是最根本的?我们的忧国忧民意识跑到印度来了,是不是有点多余?

无处不立庙和无人不信教

走进印度,就是走进宗教。在这个宗教人口最多的国家,用“无处不立庙,无人不信教”来概括是十分准确的。看了一个印度官方的统计表,全国信奉印度教、穆斯林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的人口已超过90%。如果再加上信拜火教、巴哈伊教的大概也接近百分之百的人口了。使馆的同志对我们说,在印度,可以说几乎家家有佛龛,村村有庙宇,城里大街小巷庙堂林立、香烟缭绕、钟钵相闻,人们每天都坚持拜神祈祷,对神灵十分虔诚,宗教活动已成为印度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过去我们以为中国的佛教来源于印度,印度肯定是个佛教大国。其实佛教徒在印度占人口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教徒最多的还是印度教,占人口的83%。我们访问印度的两个导游阿伦和阿菲都是印度教徒,一路上他们礼拜很勤,每天下午的两三点钟,他们会失踪片刻,躲到一个僻静之处拜佛去了。这两个尼赫鲁大学的毕业生,和其他同胞一样有着浓重的宗教情结。他们总是热情安排我们看更多的寺庙。在新德里,亲密接触印度教的最好去处莫过于比尔拉庙了。它建于1938年,是实业家比尔拉集资建设的。这是一座宏伟华丽、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和中国古庙老寺的残破陈旧完全不同。印度的庙宇多为近代的新建筑或者修旧如新,都是有钱人出资出力的,在印度越有钱的人越渴望神灵的保佑,生怕失去即得利益。我们也和当地信徒一样脱鞋光脚拾级而上,走进大理石铺就的主殿,伸手敲了一下悬在门上的铜钟,以示向神灵报到。我们也虔诚地注视着大殿中间供奉的保护神毗湿奴和他的妻子财富女神拉克希米和破坏神湿婆和他的妻子杜尔伽,说是礼拜其实是欣赏那绘制精美的画像。和欧洲许多的教堂一样,印度神庙里的画像都是可以传世的艺术品。那画像不是西方油画的笔法,有点像中国的工笔画,和我们在西藏的寺庙里看到的画像相似。在主殿北面的二级神殿里,我还看到了造型优美的吹横笛的女神克里希纳和可爱的象头神甘奈施。那神象头、弯鼻、长牙、圆腹,足踏一只小鼠,十分亲切可笑。在印度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公认他是忠诚、智慧、勇敢和力量等美德的象征。(后来我在新德里的一家国营工艺品商店买了克里希纳和甘奈施的小雕像,现在分别摆在我和儿子的书架上。)印度教是泛神主义,围绕着创造之神梵天、破坏之神湿婆和保护之神毗湿奴还衍生出许多神。信徒们说恒河里有多少沙子,印度教就有多少神位。据不完全统计,印度教典籍上有记载的神有3.3亿!

我们参观的这座印度教神庙只是遍布全国城乡的神庙中普通的一座,最大的神庙是在中央邦北部乡村中的克久拉霍庙群,那是印度教的圣城(发祥地),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曾有建于公元950—1050年的85座寺庙,可惜现在只剩22座了。但那红砂石砌成的神庙仍高大轩昂,那庙内庙外的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多以妇女为主题,妇女们或沉思冥想,翩翩起舞,或嬉笑取乐,千姿百态,形象万千。古代印度艺术家的想象,如今已化作印度美女在“世界小姐”舞台上的表现,这正是她们多次夺魁的历史文化的源泉。

对于一个印度教徒,一生最大的幸福是到圣城朝拜,到圣河沐浴,最后化身于恒河——把尸体或骨灰投进圣河。那圣河就是恒河,一路上我们只是远远地望着它的支流,静静地流淌,并未觉出它的神圣之处。据说最美丽的河段在瓦拉那西城内,到那清凉的河水中浴身,喝一口那河中的水,是几亿印度人的梦想。余秋雨先生在“千禧之旅”时路过那里,他的观感是“我拒绝说它美丽”,因为他面对是一条尸横两岸江水肮脏臭气熏天人满为患的恶河。他说,我在那里看到的不是一个落后的风俗,而是人类的悲剧。他还在心里呼喊:回去吧,这哪里是你来的地方!听余先生这么一说,我们谁还敢去!

无论怎么说,印度教滋养了发祥于恒河流域的一个庞大的民族。一般认为,印度教在两千多年前产生于南亚,是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和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信仰的融合,以婆罗门教为主,并在公元8世纪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思想,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印度教的共同信仰都承认吠陀天启,承认吠陀经的最高权威,都遵从种姓制度,视严格的等级划分为天理。这种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于公元1000年前的吠陀时代,最初是早期社会分工的产物,掌管着知识和文化的祭司阶层为“婆罗门”,掌管着政权和武装的阶层为“刹帝利”,掌管着商业和贸易的阶层为“吠舍”,手工劳动者为“首陀罗”。后来前两种种姓为高,后两种种姓为低,高为贵,低为贱,世代相继。现代的印度虽然已废止种姓制度,但其深远的历史影响难以消除。印度教追求“梵我合一”,“梵”为完成宇宙的终极实在,“我”就是个体的自我,两者统一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印度教都相信业报轮回,认为灵魂会转世,转世后的形态取决于在世时的行为,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印度教徒都追求解脱,力图通过修行使灵魂脱离肉体,彻底摆脱轮回之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徒离弃家庭,抛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和欲望,进入深山野谷,盘膝静坐,或持杖托钵,云游天下。在德里街头所见的衣不蔽体、蓬头垢面者,就是这些人。更有极端者故意放纵皮肉之苦,或坐在蚂蚁窝上,任其在身上漫游;或坐在鹅卵石上,任日晒雨淋,有的干脆返璞归真,身着“天衣”(一丝不挂,招摇过市)。这种苦行僧在印度并不鲜见,他们自认为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据说,当年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在恒河边遇见一个苦行僧,与他谈话后不仅感叹道:我真的羡慕你,我为占有这个世界,吃尽苦头;而你虽一无所有,却在精神上拥有整个世界。在印度你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富豪舍弃财富,甘当苦行僧的故事,他们在追求更多的精神财富。

对印度教的信仰塑造了印度人温顺和善的性格,他们大都安于天命,老实本分、易于相处、乐于助人,同时对宗教与神明充满热忱和虔诚。他们重精神轻物质,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这种源于宗教的文化性格正是这个人口众多,贫富差别巨大,等级阶层森严的大国的凝聚力,不管种姓之间的矛盾有多大,社会的隔阂和歧视有多深,人们总体都能统一于已经形成的社会框架中,并能顺利运转。还是泰戈尔说得好:“宗教一定是在人的苦难达于极点之时产生的;它必须靠人的鲜血而生存;于是,不管它是否能给人带来幸福,人的旅程都将在完满的欢乐中终结。”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主张非暴力革命和自我坚持苦行僧生活方式的甘地能成为推翻殖民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国父”;这时我也才明白,清纯淡雅、和谐圆润诗风的泰戈尔为什么成了这个民族的“诗圣”。访问印度这一路上,我拿了一本泰戈尔的诗集,边走边看,我没有发现一句李白似的豪迈,也没有读到杜甫式的悲怆,更没有找到白居易式的长叹。但读了他的诗,那因眼下的拥挤、混乱和肮脏而沉重的心情也开朗起来,我抬起了头,看到了蓝天和天上的飞鸟。

泰戈尔有这样的诗句:“世界以它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歌声做报酬。”

月光洒满人间

破旧的老德里也有自己的亮点,那就是四百多年前,莫卧儿王朝的皇宫——红堡。当年,红墙内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王公贵族们纸醉金迷的生活。红墙外,只有一道之隔的地方,是一个街陌纵横、店铺林立、人声嘈杂的市场。数百年来,墙内刀光剑影,城头旗帜变幻,孔雀宝座上的皇帝换了一位又一位,红堡老了旧了。可墙外的那一片集市是永远的繁华和熙攘,总是迷漫着鲜活的人气。皇帝夺的是权位,老百姓过的是日子。无论谁掌了权,老百姓的日子都要过,要过日子就有买卖,就有市场。皇宫时盛时衰,但市场的繁荣永在。

与红堡相邻的这个老德里最大的市场,叫“月光市场”。大使馆的新闻参赞李胡兵解释其名:“月光市场在印地语被称为‘Chandni Chowk’。Chandni有‘银色或月光’之意,Chowk则为‘市场’。当年,红堡里的王公贵妇们,经常在晚上出宫,在月光下来到这里逛街,因此叫‘月光市场’。也有人说,这个市场曾以卖金银首饰而闻名,所以也称其为‘银色市场’。我以为,无论是哪种解释都说明这里曾是商贾云集、珠光宝气的繁华世界,象征着古老印度的富庶和浪漫。”李胡兵建议我们一定要看一看月光市场,他说看了这个市场你才能知道印度庶民的生活。其实,我们和关在红堡里的贵族的心情是一样的,是想“下凡”的,了解和感受真实的人间。现在的出国访问基本是住宾馆、看风景、赴宴会、逛商店,带回来一大堆无价值的照片而已。我们这帮记者是不想如此的。

我们的老德里“胡同游”是在红堡侧的一个停车场出发的。那天9时许,我们刚一到就被车主们围起来,他们一个个面黑精瘦,短衣短裤,操着英语和我们讨价还价。胡参赞说,一辆车两个人50卢比就可。可他们涨价了,一辆车要100卢比。100卢比合人民币20元,拉两个人跑一个多小时,不算贵,欣然成交。我和人民日报记者李丽辉一辆车,她英语不错,也好和车夫交流。那车比北京的人力车要窄和硬,但很结实。说话间,那壮汉拉着我们如游蛇般地汇入路上的车流中。先在主干路上跑,在轿车、货车、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急驰的马车和慢悠悠的行人中穿行,车行如箭,我们耳边生风。那车左拐右躲,几乎与邻车相撞,但有惊无险。我手心生汗,丽辉声声惊叫,让车夫缓行,那厮骑得更快,连声喊着“OK!”只见街上车水马龙,街旁人如潮涌,晨光中烟雾升腾,路边家家相连的店铺开门迎客,这就是老德里最平常的光景。

走在大街上还是旁观,进了小巷就身临其境了。店铺密布的月光市场分银街、铜街、香料街、布料街、服装街、首饰街、果品街、食品街、杂货街等。我们无选择地漫游,见街就进,只觉眼前如万花筒般变幻,色彩缤纷,目不暇接。而双耳被种种市声充盈,人声、车声,牛的叫声,狗的吠声,小贩的叫卖声,小店里传出的印度民歌的缠绵之声和现代音乐的金属铿锵之声,声声入耳,真是大饱耳福。那店铺门面都不大,大的有一门两窗,小的只有一门,门前都挂着色彩艳丽的牌匾,还挂着自己销售的物品,琳琅满目,颇为打眼。小店都没有柜台,货都铺在地上,售货人席地而坐,或高声叫卖,或闭目养神,“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门面前还摆着货摊和货车,货摊前坐着一人,多数为老者(老翁、老妇)或少年,印度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很少做买卖,即使是在大商店、大饭店女服务员也极少。货车多数是卖水果的,卖橙和甘蔗的当场去皮榨汁,用笨重的手工机械。还有卖印度饼的,把油锅就摆在路边,吱吱啦啦地响着,香气扑鼻。这样一来,路就更挤了,但车夫拉着我们穿行在货车和货摊之间,灵巧地躲闪着对面的来车,和熟人打着招呼,十分自如和快乐。

最好看的是卖女人服装的那条小街,简直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纱丽”,比中国的旗袍要普及得多,百分之九十的妇女,从少女到老妇,人人身披“纱丽”——那是一条围在腰上,披在肩上的一条长约6米、宽约2米的长纱带,谁穿上了都有一种修长感、飘逸感和神秘感。卖纱丽面料的那条街,完全被这个世界凡是能看得到的鲜艳颜色所笼罩,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色,不下几十种,还有喷绘的绣花的缀金属片的,千变万化,无一类同。这里为印度女人准备了所有的美丽和浪漫,无怪乎,印度是出“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之一。

还有更精彩的银街,那街上的窗上门前摆着难以计数的银制首饰,光彩夺目,精巧可人。你可以随意挑选一件装饰你的手、脚、胸、耳、鼻、唇,甚至还有挂在肚脐眼上的小银坠。印度银匠的手艺真的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街的高手媲美。我们真想下去挑选,特别是李记者这样时尚的知识女性,但还是没有离车,一是兜里的卢比有限,二是怕引来更多乞丐,我们难以脱身。这使一再动员我们下车的车夫很失望,他把我们拉到哪一家,都不白拉。

我们还是仔细看一看街上的人吧!街上卖货的人很多,好像是只要你手里有点东西都可以拿来卖。有的老妇人面前只摆着几棵白菜,也坐在那儿卖。好像不必办什么手续吧!卖货的人,高级一点的门市的穿着还整洁点,一般的店铺那卖货人和买货人一样的打扮,连一套白服也不穿。坐在地摊上的人就更不讲究了,手黑黢黢的,可印度人根本不在意。来这里买东西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穿一身白裤褂的,比较斯文;缠着头布的,比较严肃;披着纱丽的女人比较挑剔。但无论谁,连个手提袋也不拿,东西都在手里拿着,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买什么都方便,更重要的是这里价格便宜。我看到更多的人都席地坐在街两旁,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黑瘦黑瘦的中年人,更多的是衣不遮体的年轻人,他们都呆呆地望着行人,也被行人望着,他们中几乎没人抽烟,也很少有人吃东西。他们不是在看热闹,而是在等生计。人口大国的印度到处都是闲人,大城市就更多了。到市场做个小买卖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出路。

路边的建筑因年久失修,显得特别的陈旧和残破,那屋顶和路旁电杆上密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罩在人们的头上,让我们有些恐怖,如果真着了火,我们是难以逃脱的。不经意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那一座宏伟的建筑让我们眼前一亮,三个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圆顶和两个直插云天的高塔十分壮观。这就是莫卧儿王朝兴建的德里最大的贾玛清真寺。那寺院门前有一个可容纳2万人的广场,当年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场所,现在成了鞋匠、铁匠和乞丐们的大本营,乱纷纷、脏兮兮的样子。有时为了生计,神圣也要让步的。我们不敢下车,只在车上对着那片神圣照了几张像,镜头高举,躲过了寺庙下的混乱。

无论怎么说,月光市场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秋雨先生曾说过,废墟也是一种美。这乱纷纷、热腾腾的市场何尝不是一种美?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混乱肮脏,还看到了人气旺盛、经济繁荣和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在印度高速增长的经济中服务业的拉动最大,大概也有这月光市场的份额吧!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咖啡店

    咖啡店

    橙黄色的火云包笼着繁闹的东京市,烈焰飞腾似的太阳,从早晨到黄昏,一直光顾着我的住房;而我的脆弱的神经,仿佛是林丛里的飞萤,喜欢忧郁的青葱,怕那太厉害的阳光,只要太阳来统领了世界,我就变成了冬令的蛰虫,了无生气。这时只有烦躁疲弱无聊占据了我的全意识界,永不见如春波般的灵感荡漾……呵!压迫下的呻吟,不时打破木然的沉闷。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试飞英雄(二)

    试飞英雄(二)

    她才三十出头,领导和战友们都很关心她,希望她能再觅新缘,她轻轻地摇头,她指着心口说:“他已经长在我这里了。”我们都坐在车里,不动,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走近,再走过。我相信她一个人在山道上慢慢行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对四哥甜蜜的回忆。试飞员烈士的遗孀几乎没有再婚的,因为在她们眼里,曾经用生命叱咤蓝天的那个人,无与伦比。
  •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描素的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
热门推荐
  • 芬陀利室词话

    芬陀利室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废后有毒

    重生之废后有毒

    前世她温婉贤淑,缺被生生割肉之死,重生一世,她定要报那血海深仇,让仇人生不得,死不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 吾欲封王

    吾欲封王

    我,憎恨这世道的不公, 亦憎恨这老天的不义。 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到底要以人类为先,还是以个我为主。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真实?还是伪善? 为了人类,我,到底要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前妻,敢嫁别人试试

    前妻,敢嫁别人试试

    三年前,她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成为他的太太。婚后三年,她是他身边不受待见的下堂妻,人前光鲜亮丽,人后百般折磨。三年后,他出轨的消息,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盛婉婉从一开始就知道,路晟不会给她爱,可是当她打算离去的时候,他却又一次抱住她,“别走,留在我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隐婚甜爱:老公,宠不停

    隐婚甜爱:老公,宠不停

    十五岁的顾安好,被父亲赶出家门;一年以后,相依为命的母亲撒手人寰。隐婚后次遇到父亲,被他赖上,甚至将同父异母的姐姐送到她老公身边!是可忍孰不可忍,顾安好的小宇宙爆发。就算和宫墨爵是各取所需,她也绝不允许别人染指她老公!然而宫墨爵笑的像只狐狸:“你是想要报复呢?还是舍不得我?”顾安好竟然无言以对,不知不觉间,她好像已经越来越习惯了这个霸道总裁。
  • 做我皇后可好

    做我皇后可好

    逻梦,异能力W组织的小菜鸟,突然穿越至虚拟空间。并且得知,W大神七煞和她同处同一空间内。不同的是,她是暗杀者,而他是却是被组织下达了追杀令的人。是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送人头任务。拜托,boss大人,逻梦VS七煞单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森森恶意好嘛...可偏偏...屌丝逆袭。七煞大神竟然眼瞎,看上了逻梦现世界的寄存体,苏姬!後...逻梦想...这般境遇,还真是...走了狗屎运啦。
  • 平凡的清穿日子

    平凡的清穿日子

    这是一个曾被众多著名穿越前辈光临过的世界。在“庙堂权臣”11男与“京师明珠”清穿女的光芒之下,伯爵家的三小姐谨慎地选择了融入整个时代……谨以此文向所有穿越经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