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95800000061

第61章 迁富豪防患叛乱 杀郭解严正律典

却说武帝正要退朝,却有主父偃奏道:“臣有要事启奏陛下。”

武帝道:“爱卿有何事体,即便奏来。”

主父偃道:“太皇太后在时,中朝诸臣曾经议论迁徙各郡国富豪于茂陵,因了太皇太后不允,致使此事搁置至今。以臣看来为今还当旧事重行,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武帝道:“众卿可就此事再做议论。”

太中大夫朱买臣道:“微臣以为可行。迁徙富豪于茂陵,可使陛下万年吉地兴旺发达。”

丞相薛泽道:“微臣以为不可。无故而迁徙天下富豪,只恐招至动乱。”

丞相长史田仁道:“臣以为侍中主父偃所言为是。”

汲黯奏道:“臣以为不可。当今我朝正是对匈奴用兵之际,不易使天下人心浮动。”

武帝听了薛泽及汲黯之言摇着脑袋,不以为然。御史大夫公孙弘见武帝心内赞成迁徙,便要顺了武帝心意,遂道:“陛下,微臣以为主父偃之策当应采取。”

武帝见公孙弘如此主张,乃又问道:“道理何在?”

公孙弘听武帝一问,只道自己猜错了皇上心意,吓得吞吞吐吐,不敢言语。武帝乃哈哈大笑道:“朕以为主父偃之策甚是高见,但主父偃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迁徙天下富豪不但可使茂陵兴旺,更为重要的乃是,方今汉兴八十余年,各郡国豪强资财雄厚,尤其天下富庶之地,更是累资千万,横行当地。小者以强凌弱,大者勾结官府横行州域。轻则贻害百姓,重则仗财聚众,暴乱郡国。若有逆心,振臂一呼,相互串联,也可危及朝廷,绝不可吊以轻心。今将他等迁于外地,使他远离故土,大失元气,并置于朝廷监视控制之下,永除后患,可为一举两得。”

众臣听后甚是佩服武帝见识,当下异口同声,一力赞成。武帝当即命少府尚书令拟诏颁布天下。命各郡国富豪及三百万钱资产以上富户限期迁于茂陵。并命迁徙贫民入朔方、五原两郡,开荒耕田。此后,东方朔上奏武帝,道是三河之地,富豪甚多,而且多是奸猾之徒,当遣得力官吏前去督办。武帝遂亲召王温舒道:“人说三河之地富豪多奸,今朕特遣卿任河内太守,但凡不遵圣谕富奸,一律严厉诛杀,不可手软,留下后患。”

王温舒奏道:“且请皇上放心,臣自有主意。”遂辞了武帝,暂回广平郡思谋如何行事。这王温舒乃是冯翊县阳陵人。少时因杀人坐罪,后又补为亭长,以善于审案治狱官至廷尉史。此后又跟随张汤,渐迁升为御史,直至广平郡都尉。广平之地,盗贼甚多,历任郡守、都尉,严治无功。待至王温舒迁为都尉后,首先抓了郡中残暴无赖作奸犯科之徒的把柄,然后令其督查郡中盗贼。此类人犯,为了减刑,争相尽力,捕杀盗贼甚多,甚则灭祖。以盗治盗,颇见成效。以致齐国、赵国与广平郡毗邻之盗贼不敢进入广平。人道广平郡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武帝闻得王温舒能严格执法,便升他为河内太守,主办迁徙富豪诸事。

却说王温舒回得广平郡后,并不立即上任,却派遣心腹杨皆、麻成秘密进入河内,暗查河内豪奸的罪行,回得广平一一向王温舒密报。王温舒掌握了河内豪奸名单及罪行以后,即与杨皆、麻成等人一起制定了行动计划,又在广平郡借了私马五十余匹,沿河内至长安加设驿馆,专供传递公文,方才走马上任。一到河内,立便抓捕豪奸千余。当下即将公文呈送武帝,要将重罪奸豪灭族,轻者只杀本人,家财一律没为官有。只因快马日夜不停传递,不过二日,武帝便将奏文批下。王温舒便照武帝批文,尽皆屠戮,致使血流十有余里,邻郡豪奸十分惊奇御批何以如此神速,无不丧胆,哪里还敢违抗圣命,逃避迁徙?谁知内中却有一名豪奸不识时务,还要负偶玩抗。

此人便是郭解。郭解乃是河内轵县人,字翁伯,乃是相士许负之外孙。郭解之父便是一名侠客。孝文帝时,因杀人罪被诛死。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贼眉鼠眼,腮边长有三根长毛,滴酒不沾。为人阴险狡诈,但凡欲杀人时,腮边三根长毛必要硬如钢针。人或稍有不顺,必要暗中杀之?。不过此人生性慷慨,善于打抱不平。遇有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甚则不惜自家性命。经常私自铸钱,盗掘坟冢。每每遇到窘迫之事,多能化险为夷。郭解资财无数,却节俭不奢。对待贫家,慷慨解囊,广施恩惠,不求报答。甚至救人性命,也不居功自恃。但有对己有仇,也便当面不发,好言相处,只是记恨在心,密令爪牙暗中杀之。郭解有一外甥,经常仗了郭解之势,横行霸道。与他人饮酒,必令人大喝,如果不喝,便强行灌之。一次又是故伎重演,对方大怒,拔刀将其刺死后逃之夭夭。

郭解姐姐怒对郭解道:“以阿弟之义,尚有人敢杀我儿子,连凶手也抓不到,实是可悲。”遂将儿子尸首弃于路边,借以侮辱郭解?。

郭解甚是恼怒,遂命爪牙查得凶手藏身之处,凶手惊惧返归,实言相告,郭解乃道:“不是你的过错,是我外甥罪有应得。”遂放了凶手,厚礼葬了外甥。自此之后,名声却震。许多侠义之士,多依附郭解。

郭解平常出入人皆回避,独有一人坐在地上,开着裤裆斜视郭解。郭解派人问了姓名,郭解爪牙便要杀了此人,郭解乃道:“行至别人屋前而不被敬重,说明自己德行还未修好,此人无故,不可滥杀。”随后即暗中对尉史道:“郭某甚为敬重此人,待轮到他值更时,请放过他。”后来每到此人值更,尉史就把他换为别人。此人觉得奇怪,经过多方询问,方知郭解暗中助他。感激之余,肉袒向郭解谢罪。众人闻得此事,更为佩服郭解。

洛阳有人得罪了一个仇家,请邑中贤士十余人从中调解,仇家均不于理睬。此人便来求见郭解,请他从中斡旋。郭解见了仇家,仇家违心听从郭解劝说,郭解乃道:“我听说洛阳诸多贤士调解未成,今你能听我郭解劝说,郭解怎能夺了洛阳贤士的名声呢?”遂于当晚暗暗离开洛阳,并扬言自己无能为力,还是由洛阳贤达调解为好。此举不但保全了洛阳贤士之名,又解了那人之围,真可谓大盗亦有道。

因了郭解是名震三河的豪强,县吏杨季主要待迁他入关,又怕自己遭到灭顶之灾,欲待不迁郭解,又怕太守降下包庇之罪。乃向太守王温舒禀奏详情,请求王温舒宽囿。温舒听了大怒道:“堂堂一县令长,反怕奸猾富豪。郭解如不迁徙,他人却待如何?”杨季主无奈,只得说于郭解。郭解听后,当即便派人进京,重金求见卫青,请卫将军出面向武帝求情道:“河内侠士郭解,资财不足三百万,皇上可否恩准不迁?”

武帝道:“郭解不过是一布衣百姓,其权竟至指使卫大将军为他求情,可见他家并不贫寒。”

卫青无奈,只好回复。因了武帝不允,郭解只得整顿行装,携了家眷一同上路。临行之时,亲友乡朋争来饯行送钱,一至送有千余万缗(音悯min穿钱用的绳)。郭解悉数收下,谢别亲朋,挥泪告别故乡,直向关中进发。此时押解郭解之人乃是杨季主之子县掾(音圆yuan县官属员)杨林,见他资财甚多,便即一发向郭解索要。郭解本即正恨杨林父亲,又见这斯不断勒索,心下恨得断了肝肠,表面却是虚于应付。待至这晚行至山险之处,郭解只道疲惫不堪,不如就地歇了。杨林只道郭解等人并无恶念,便就山林之中歇息。待至半夜,郭解同了自己侄儿,提了利刃,趁杨林熟睡之机,一刀下去,砍了杨林头颅,便将尸首扔进无底山涧。郭解乃是杀人老手,故而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待至翌日,未见杨林,同行之人千呼万唤,到处寻找,哪里有得杨林踪影?郭解乃道:“好便是带着郭某赐的银两,回头去了。我等却是不敢等待,耽搁了时日,皇上怪罪下来,我等都要吃了砍刀。”众县役无奈,只好继续押着郭解上路。

县令公子无故失踪,杨季主岂能不问究竞?待至问了同路县役,季主当然知道是郭解为了迁徙之事怀恨在心,要泄私愤而为。当下便奔入郡中,向王温舒哭诉道:“太守可要为我儿报仇啊!”

王温舒怒道:“狂徒竟是如此猖狂,必要斩他全家,为县令报仇。”

杨季主听了,心下稍安。因了还有公务在身,不敢在郡中久留给,便又带着衙役心惊胆颤赶往轵县署衙。一路无事,到得自己府上,一家人痛哭流涕。是晚正在酣睡,忽然听得衙役大叫失火。县衙大乱,季主听得,急忙穿衣起床,奔向门外。刚刚迈出门槛,便被利刃刺中,只听“啊”的一声,当即倒地身亡?。家人闻喊救命,立即出来查看,却见季主已经气绝身亡。至此府中已是火光连天,哭声一片。季主家人料此又是郭解所为,当下便有次子杨中携了一名家人,赶往京师告状。这日来到未央宫前,还未等得宫前喊冤,突然过来一“官”,含笑问道:“此莫非杨季主家人,要为季主伸冤,某可代为上奏皇上。”

杨中正上奏无门,今见此公主动请缨,要代为上奏天子,哪里还及细想?遂一口应道?:“在下杨中,杨季主乃是我父,杨林即是我家兄长,请求大人为我父兄报仇。”

那“官”小声道:“此处不便细讲,恐有郭解奸徒探听,借一步说话。”说了便在前走,杨中及其家人赶忙跟在后边。待至宫门拐角,那“官”站定道:“你等确是杨季主家人吗?”

杨中忙感激地道:“小人确是杨县令次子杨中。”

“官”人皮笑肉不笑道:“既然是真,本官一定为你作主。”

杨中忙跪地谢道:“小人这便给你施礼了。”一边说一边跪于地下。说时迟,那是快。只听“咔咔”两声,两颗人头立便落地,行刺之人神速包了两颗人头飞快逃匿。后有巡宫军士发现尸体,只道京畿重地,皇宫门外竟出如此重大凶杀案件,不敢疏乎大意,立即上奏武帝。武帝闻言大怒,立命有司缉查凶犯。有司领了圣谕不敢怠慢,当下派吏勘查现场,检验尸首却是两个尸身,头颅早是无影无踪,唯有奏牍还藏在衣内。奏牍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指明凶手就是郭解。有司遂首先在京师之中严加搜捕,却是一无所获。随即又在茂陵大动干戈,仍是空手而归。原来郭解风闻有司正在全力缉拿自己,便即趁夜逃遁。逃至冯翊县夏阳外婆家中藏匿多日,诚恐连累亲属,便又逃至临晋关。郭解所过之处,并不隐瞒自己真名实姓。今一到临晋,关吏籍少公见郭解探头探脑,料非寻常百姓,遂上前盘查,又见郭解鼠貌短身,腮边三毛,知是朝廷要犯郭解,即道:“罪犯郭解还不受缚,却待何时?”

郭解见关吏已经认出自己,只好孤注一掷道:“某便是郭解。今日君若放我一条生路,他日便报百万钱财。如其不然,你我同归于尽。”

籍少公久闻郭解杀人如麻,心狠手毒,一见眼前郭解目露凶光,又说出此等狠话,便即手颤心慌。心道今日若不放他过关,即是今日不死,他日还要做他刀下之鬼。今若放他生路,侥幸京师不知,自己或有一线生机,得饶人处且饶人。当下急道:“郭义士且快出关。”

同类推荐
  • 江南塞北

    江南塞北

    五王叛乱,北方外族入侵,三百年大唐危在旦夕。少年青衫出洛阳,背负着昔日家族忠魂的期望,国破山河依旧在,擎起手中枪,救国于危难之间。
  • 秦末之我是秦二世

    秦末之我是秦二世

    龙陈柯,一个21世纪普通大学生重生并带着系统成了秦末历史上胡天胡地最后亡国身死的秦二世,为了自己的小命他决定振兴帝国也偶尔搞搞基建(略有架空)
  • 三国乱世佳人

    三国乱世佳人

    我不想改变世界,我只想保护你。这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穿越者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
  •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 明枭

    明枭

    现代人余风睡梦中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晚期,自己也成了山东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如何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为时代的风云儿,且看笔者为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乱江山:心系毒妃

    乱江山:心系毒妃

    我是杀手,有心无情,他是帝王,有情无心。我以为我这一生一世都要刀尖舔血,浪迹天涯,魂断一人刀下。他以为他那一生一世都要开疆扩土,泽被苍生,亡于帝王座上。哪知我拿走了他的情,他偷走了我的心,从此:我成了一个被拘于皇城之中的杀手,他成了一个折服于美人膝下的君王。江山天下纷纷乱乱,我与他都少了半边,好在:我分了半颗心给他,他分了半份情给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之我的逆战系统

    末日之我的逆战系统

    末日到来,人性沉沦,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人为还是天灾。我们面对的只是丧尸吗?不!还有远古的神话,他们自称神,但他们真的是神吗?他们究竟是什么目的?我该怎么办?
  • 无故不离身

    无故不离身

    我是洛凡,他们都说我有取悦女人的本事,在还没报出自己的名字之前,我的脸也许已经作为一张名片交了出去。有人觉得拥有这样一张面庞到哪儿都应该很容易,其实并不是。我到哪都受人指指点点,由于过于在意,我从未在自己内心中形成所谓的理想。直到我休学的那一年……
  • 借雨封刀

    借雨封刀

    “愿与将军借宝刀,看我无招胜有招”——竹运天
  • 重生之小资人生

    重生之小资人生

    “吴广财”一个俗气不能在俗气的名字。不光俗气听上去还有点脑残味。名字是父母给的但也不得不接受这脑残的名字。吴广财爱看网文特别是重生文。整天脑残的幻想自己重生88年这个掘金的时代,自己如何如何屌丝逆袭。单车变摩托,站在人生巅峰。还别说傻人有傻福还真让这小子赶上了。一个奇葩的重生狗屎运砸头上了。重生方法特奇葩,一瓶八二年红酒重生到他自己认为不如意的年代。。。。。。
  • 万界之最强孙悟空

    万界之最强孙悟空

    新书推荐:《我,开局成为了大明星的未婚夫》同一个作者号下的书,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心(中文版)

    心(中文版)

    《心》是日本近代文坛巨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1910年,夏目漱石经由于胃溃疡,历了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体验,他一改原先俳谐式、游戏式的创作风格,从正面探求人生,着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分析,把笔锋直接转向剖析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从而造就了《心》这部经典著作。
  • 天降萌兽精灵

    天降萌兽精灵

    眺望星空,繁星无数。海边初晨起,来自于地球的生物降临于一枚叫做“霍普”的落后星球。张梓晨对于这些来自于外星的怪人并不害怕,毕竟他的身边还有一只自称战神的波斯猫~
  • 古穿今:一直喜欢你

    古穿今:一直喜欢你

    女主:从一国公主到沈家养女,沈歆都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唯一不够本分的就是当公主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琴师。国忧家患,沈歆无奈将情弃。临死的时候还在想,幸好没表明过心意。可没想到,重活一世,没有最无奈,只有更无奈。大司乐,你听我解释啊……男主:今世你将我“弃如敝履”,来世我让你追赶不及。别以为我喜欢你,你就可以……好吧,我还是喜欢你,一直喜欢你,喜欢的只有你。
  • 草根智者

    草根智者

    民间有智者,尤其是物质富裕、社会文明程度极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草根智者,才是人中俊杰、世间精英、社会栋梁。识人而知事,温故而知新。他们的故事,应是我们的营养。一把手得知他叫“一把手”时,他的前边还有支书。作为大队长,他是“二把手。”可这“一把手”也好理解,他的另一支手早被炸飞。但这一只手,着实不凡。见他的第一面,印象并不好。那天早上,特别忙碌,他却坐在办公室不走。当时,我正与公社老文书交接手续,办公室堆满东西,他坚持不离办公桌前的椅子。从言行上判断,他对老文书不恭,进门就问:咋才交?老文书不理,我也不便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