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2700000002

第2章 妈妈的朋友们

我和妈妈出去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几只年龄比较大的狗狗,妈妈说它们都是她的朋友。

我问妈妈什么是朋友,妈妈说打架时能帮忙,饿的时候能告诉哪有吃的,无聊时能一起发呆的,就是朋友。我又问妈妈,我会有自己的朋友吗?妈妈笑着说,小灰不就是你的朋友吗?

想想也是,小灰已经帮我打过几次架了,昨天还在帮我教训一个对我吐口水的家伙呢。它打架时的架势比我还爷们,虎虎生威的,挨她揍的都说我俩肯定是小两口,不然它怎么会这么卖力。我知道“小两口”是什么意思,所以说得我挺不好意思的。我无聊的时候它一准会趴在我旁边发呆,绝对不会比我先起来。不过我饿的时候它也没辙,甚至有时还和我抢吃的。

妈妈的朋友们会来找妈妈玩,妈妈和它们在一起耳鬓厮磨的,很是开心。有一次妈妈玩得太嗨了,居然忘了给我找吃的了。饿得我肚子一直“咕咕噜噜”叫,一夜都没合眼。

不过大多时候,妈妈只是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卧在家门口或绿化带的草地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那么一直呆着,最多懒懒地摇几下尾巴赶赶苍蝇蚊子,看时间差不多了便都站起来摆摆尾巴各自回家。

妈妈朋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板凳狗。它全身都是白色的,就头顶上有一撮黑毛,我和小灰都说那是喜鹊拉的便便。每次它过来,妈妈都会和它摇头摆尾地亲热,很是热烈,就当我不存在似的。妈妈的大尾巴又粗又长,这只矮个子板凳的尾巴却是出奇的短,像被刀齐根切过似的。妈妈和它差别那么大,我猜不透它们怎么会如此亲密。

每次和它在一起,我都有种奇怪的亲近感。不过我看不出它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它很少会主动和我说话,时不时还会唠叨我几句。

有一次,我和它趴在家门口,一个老太扔垃圾,力量使得有点大了,袋子里的香蕉皮飞到了我的头上,我立马“腾”地一下站起来,窜过去对着她“嗷嗷”就是几嗓子,把她吓得趔趄着飞也似地跑。她已经跑老远了,我还在“嗷嗷”个不停。

“你不该这样,”板凳说,“她不是故意的,你轻轻提醒她一下就可以了,何必这么凶?还不依不饶的?”

见我低头不说话,它又慢悠悠地说:“能叫的狗都招人烦,叫个不停的狗更是让人厌,你说是不是?”

它的话让我意识到自己刚才确实有些过分,便默默地点点头。

还有一次,我嫌妈妈带回来的馒头硬,坚决不吃,还嘟囔个不停,恰好被它看见了。它看起来有些生气,当妈妈出去的时候,它坐在我旁边,很严肃地说:“不管硬不硬,都是你妈妈辛苦找来的,你怎么能不吃呢?”

“你要知道,你妈妈不吃不是因为馒头不好吃,而是它舍不得吃,它可是一直在饿着肚子啊!”

“等你自己出去找吃的,你就知道有多难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去给她道个歉!你妈妈为了你这么辛苦,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妈妈回来的时候,我认真地对妈妈说了句“对不起”并和妈妈一起分享了那块硬邦邦的馒头。

见得次数多了,小灰就说我长得有点像这个板凳大叔。听它这么一说,再想想妈妈和它在一起时的亲热劲,我突然明白,也许这个灰头土脸的家伙就是我的爸爸。

我可不想有个头上顶着鸟粪的爸爸。

板凳会带妈妈去附近的饭店找吃的,板凳有没有吃饱我不知道,反正妈妈每次回来肚子都是圆鼓鼓的,有时还给我捎回来带肉的骨头或者大肉包子。我央求板凳带我出去找好吃的,它笑咪咪地说你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一定会陪着你去的。我说我不是已经很大了嘛!它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拍着我的脑袋说:“还早呢,你这个小东西!”

有时妈妈也会领着我去找她的朋友们玩。它们住的地方和我们家差不多,直白一点说就是“脏、乱、差”,她的那些朋友们呢,在我看来,套句俗语就是“矮、矬、穷”了。它们个个身上都是脏兮兮的,不管黑的黄的花的看起来都是黑不溜秋一个色,玩耍的地方要么在小区的角落里,要么在马路的草丛里,虽然气氛很融洽很热烈,但我总觉得没意思。我问妈妈为什么她的朋友没有一个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妈妈瞪了我半天,最后气鼓鼓地来了一句:“我乐意!”

同类推荐
  • 我不抑郁

    我不抑郁

    用优美的文字记录生活,用丰富的情感表达思想!
  • 有生之年还有你

    有生之年还有你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措手不及。身为医生的她,意外丢失的一本日记。他本是婚外之子,却备受家族独宠。却因为母亲早年病逝,自小桀骜不驯,顽劣不堪,整日混迹于社会之间。直到那场车祸,那个不起眼的笔记本,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两个本不该相交织的人,却因为这一场车祸,改变了两个人一生的命运。
  • 遇见你就是爱情

    遇见你就是爱情

    我以为世界上最动情的情话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遇见许谨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最动情的情话是,谢谢让我遇见你,感谢兜兜转转还是你。
  • 缘来半生终淡忘

    缘来半生终淡忘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不如以身相许?”第一回,他救下她,她逗趣的调侃,被他厉声斥回。“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不如……”第二回,两人重逢,日久生情下她再次侃言,却不料话还未说完,一记香吻就先堵住了她的唇。“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唯一…以命相抵。”第三回,新婚前夜他领命赴沙场。她苦等三年载,却只等回他迟来的死讯她换上三年前的嫁衣,奔赴他死守的沙场,三年的思念化作一滴相思泪,三年的痛楚,一言难道尽:“你愿为天下人而死,为何不愿为我而活?”
  • 是谁踩死了那个西红柿

    是谁踩死了那个西红柿

    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七天,你是否考虑清楚为何而活?
热门推荐
  •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管理学和领导学,都是研究如何管人管事的学问,即通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人、财、物充分发挥作用,朝着组织的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并实现目标价值最大化的学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管理和领导等同起来,认为管理就是领导,领导就是管理。其实,管理和领导虽然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绝不能混为一谈。
  • 爱因斯坦上海历险

    爱因斯坦上海历险

    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过中国,先后来了两次,是准备来讲学的,打算逗留一两个月,结果,讲学不成,总共呆了不到三天,走了。什么原因呢?公元1922年12月10日。上海《申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将于本月十三日抵沪》。爱因斯坦,这位改写了世界物理史的科学巨人光临上海,比美国总统光临上海更有意义。大街小巷充满了报童的叫卖声:“卖报啦,卖报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将于本月十三日抵达上海……”一时洛阳纸贵。
  • 爱到不能爱

    爱到不能爱

    秦依并无重拾爱情的打算,可她遇到了邵湛,在他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可谁知,恶魔正在悄悄降临,一场报复被抽丝剥茧,显露出狰狞的真相。是为了仇恨而爱,还是爱到不能爱?在错综复杂的爱恨中,他们能否放下仇恨的包袱?孩子的出生,是否又会带来转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领袖影响力

    领袖影响力

    学会影响别人并不意味着要扮演者的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领导的才华,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一种传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不是别人影响了你,就是你影响了别人。前者,使你成为他人思想的仆从,后者则使你成为众人仰望的领袖。
  • 青郡

    青郡

    在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之后,陆郡觉得,还是在那个小院中的那段平静日子最为难忘。平平淡淡的生活,和那个可爱的姑娘一起,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才是最幸福的……调皮小麻雀×温柔书生温柔小兔子×腹黑除妖师两对有情人的故事。没有恨,没有仇,只有甜甜的爱情
  • 陶希圣的前半生

    陶希圣的前半生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 巫山梦华录

    巫山梦华录

    墨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 孤魂海葬

    孤魂海葬

    窗户不知被谁打开了,站在船舱的通道里,就能够看到铅色的天空和深沉的海面,一派黯淡,芝浦地区阴云密布的景色也渐渐地映入了眼帘。从窗户吹了进来的北风,在耳畔响起呜呜的呼啸声。荒崎守是山景丸这艘货船上的一等航海士,此时他走出房间正要去厕所。荒崎守刚才在甲板上呆过一会儿,他穿着登山用的防风衣,脖子上围着他妻子给他织的红色条纹的围巾。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他并不像是个海员,不过,这条围巾在整艘船上都已经出了名,因为那是他新婚不久的爱妻特地作为礼物给他编织的。他路过一个船舱,看到门口有一枚纸片被风刮落,荒崎身手敏捷,连忙上前一步踩住了那枚纸片。
  • 猎鹰计划

    猎鹰计划

    早在抗战时期,军统方正夫就着手实施了一项绝密的潜伏计划——夜鹰计划,将一批特务派遣至延安地区,秘密潜伏下来。解放战争爆发后的某夜,保密局局长方正夫接到了夜鹰从延安发回的密电,保密局内一直潜伏着一个共产党的卧底,更为可怕的是,前去美国培训归来的那批学员中,同样有一个共产党卧底的存在。方正夫在接到情报后,决定在接车的时候动手,将他们一网打尽。一场智慧的较量就此展开,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就会泄露机密,一个小小的失误也许就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