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8700000006

第6章 发现殷墟

找回夏、商、周,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

夏、商、周是中华文化跨入成熟门槛之后的起步期,蕴藏着决定民族生死祸福的一系列大问题。因此,虽然发掘出来的材料还很不完整,却也必须一遍遍地反复爬剔,从头细想,就像寻找这个庞大族群赖以生存的初始密码。

人类很多大文明,都灭亡在思维的荒原之中。如果早一点有人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初始密码,重新抖擞起独特的生命力,也就有可能避免灭亡。因此,就特别尊重一切濒临灭亡时的思考者。

就在一百年前,中华文化濒临灭亡。出乎意外,在一片无望的悲哀中,有几个文化思考者站出来,让中国在至高层面上恢复了记忆。记忆一旦恢复,局面就全然改观。

他们恢复的关键记忆,与遥远的商朝有关。

记得当年我离开半山藏书楼下山时,正想研究的就是夏、商、周,现在绕了一大圈,又接上了。

我心中,闪现得最多的是那几个文化思考者的奇怪面影,他们几乎成了我后来全部苦旅的最初动力。

因此,请读者朋友稍稍停步,听我比较详细地说一说他们。在说了他们之后再来说商朝,分量就不一样了。

先从“濒临灭亡”说起。

十九世纪末,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文化像水,而领土像盘,当一个盘子被一块块分裂,水怎么还盛得住?但是,大家对于这个趋势都束手无策。

中华文明有一万个理由延续下去,却又有一万零一个理由终结在十九世纪,因此,这一个“世纪末”分量很重。

一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无能的朝廷、无知的农民、无状的列强,打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着几个慌张的身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菜市口的一家中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他还是一个科举出身的大官,授翰林,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他对古代彝器上的铭文做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古文字,立即敏感起来,不仅收购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再搜集,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重的文物,不少人为了钱财也纷纷加入寻找有字甲骨的队伍当中。

我没有读到王懿荣从自己的药包发现甲骨文的具体记载,而且当时药店大多是把“龙骨”磨成粉末再卖的,上面说的情节不足以全信,因此只能标明“据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那个深秋,有字甲骨由他发现了。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过有字骨板,以为是“古简”。王懿荣熟悉古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做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的论述有关。

那就太令人兴奋了。从黄帝开始的传说时代,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遥想过,却一直缺少实证;而眼前出现的,分明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吉、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的。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仗,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完仗,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祸和挑战,现在,终于可以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

问得单纯,问得具体,问得诚恳。问上帝,问祖宗;有祭祀,有巫祝;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问天也就是问地。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深秋?为什么在地下沉默了那么久的华夏先人,会在这个时候“咣当”一声掷出自己当年的问卜甲骨,而且哗啦啦地流泻出这么一大堆?

我想,一定是华夏先人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的后代正面临着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危难。

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后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外人糟蹋成这样?

他们甚至恼怒了,掷出甲骨责斥后代:为何这么垂头丧气?至少也要问卜几次,最后探询一下凶吉!

王懿荣似乎有点听懂。他放下甲骨,站起身来。

门外,要王懿荣关心的事情太多了。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半年之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这八个国家的国名以及它们的军队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我不想在这里复述了。我只想说一个结果,一九〇〇年八月十五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早晨,王懿荣被告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逃离北京。

王懿荣,这位大学者这时又担负着北京城的防卫职务。他头上多了一个官衔——“京师团练大臣”,代表朝廷与义和团联系,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中国历代关及民族安危的战争中,开始总有不少武将在战斗,但到最后还在抵抗的经常是文官,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恐怕也与中华文化的气节传承有关。王懿荣又是这样,他觉得首都沦陷、朝廷逃亡,是自己的失职,尽管责任完全不在他。他知道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自己越不应该离开职守,但又不能以中国首都防卫官员的身份束手就擒,成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证明他们胜利的道具。

于是,唯一的选择是,在已经沦陷的北京城内,在朝廷离开之后,在外国侵略者还没有来到眼前的这一刻,自杀殉国。

他自杀的过程非常惨烈。

先是吞金。金块无毒,只是凭着特殊的重量破坏肠胃系统,过程缓慢,造成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他挣扎许久仍然没有死。

于是喝毒药。在已经被破坏的肠胃系统中灌进剧毒,感觉必定是撕肝裂胆,但他居然还是没有死。

最后,他采取了第三项更彻底的措施,爬到了井边,投井而死。

从吞金、饮毒到投井,他硬是把官员的自杀方式、市民的自杀方式和农人的自杀方式轮了一个遍,等于以三度誓词、三条道路走向了灭绝,真正是义无反顾。

他投井之后,他的妻子和儿媳也随之投井。

这是一口灰褐色的砖井。此刻这里非常平静,没有惊叫,没有告别,没有哭泣。一个文明古国首都沦陷的最高祭奠仪式,完成在这个平静的井台边。

事后,世事纷乱,谁也不记得这一口砖井和这三条人命。老宅和老井也渐渐荒颓。

只在很久以后,王懿荣家乡山东烟台福山来了几个乡亲,带走了几块井砖,作为纪念。

我一直认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我相信,他在决定自杀前一定在书房里徘徊良久,眼光最不肯离舍的是那一堆甲骨。祖先的问卜声他最先听到,却还没有完全听懂。这下,他要在世纪交替间,为祖先留下的大地问一次卜。

问卜者是他自己,问卜的材料也是他自己。

凶耶,吉耶?他投掷了,他入地了,他烧裂了,裂纹里有先兆可供破读了。

当时,八国联军的几个军官和士兵听说又有一位中国官员在他们到达前自杀。他们不知道,这位中国官员的学问,一点儿也不亚于法兰西学院的资深院士和剑桥、牛津的首席教授,而他身后留下的却是全人类最早的问卜难题。

一九〇〇年的北京,看似败落了,但只要有这一口砖井、这一堆甲骨,也就没有从根本上陨灭。

一问几千年,一卜几万里,其间荣辱祸福,岂能简单论定?

王懿荣为官清廉,死后家境拮据,债台高筑。他的儿子王翰甫为了偿还债务,只能出售父亲前几个月搜集起来的甲骨。王翰甫也是明白人,甲骨藏在家里无用,应该售给真正有志于甲骨文研究的中国学者,首选就是王懿荣的好友刘鹗。

刘鹗?难道就是那个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不错,正是他。

刘鹗怀着对老友殉难的巨大悲痛,购买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接过了研究的重担。同时他又搜集了好几千片甲骨,在《老残游记》发表的同一年,一九〇三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家秘藏变成了向民众公开的文物资料。

刘鹗本人也是一位资深的金石学家,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正确地划定了朝代,学术意义重大。殷,也就是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地之后对商的别称,一般称做商殷,或殷商。商因迁殷而达到极盛,是中国早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杀气逼人,刘鹗也很快走向了毁灭。就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五年,他突然莫名其妙地被罗织了罪名,流放新疆。罪名之一是“擅散太仓粟”,硬把好事说成坏事;罪名之二是“浦口购地”,硬把无事说是有事。一九〇九年刘鹗在新疆因脑溢血而死。

你看,发现甲骨文只有十年,第一、第二号功臣都已经快速离世。离世的原因似乎都与甲骨文无关。这里是否隐藏着一种诅咒和噩运?不知道。

但是,这并没有阻吓中国学者。一种纯粹而又重大的学术活动必然具有步步推进的逻辑吸引力,诱使学者们产生惊人的勇气,前仆后继地钻研下去。

西方考古学家在发掘埃及金字塔、发掘古希腊迈锡尼遗址和克里特遗址的时候,都表现出过这样的劲头,这次轮到中国学者了。

刘鹗家里的甲骨文拓本,被他的儿女亲家、另一位大学者罗振玉看到了。他一看就惊讶,断言这种古文字连汉代以来的古文学家张敞、杜林、扬雄、许慎等也都没有见到过,因此立即觉得自己已经领受了一种由山川大地交给一代学人的历史责任。他写道: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罗振玉以深厚的学养,对甲骨文进行释读。

在此前后,他还深入地研究了敦煌莫高窟的石室文书、古代金石铭刻、汉晋简牍,呈现出一派大家气象。对甲骨文,他最为关心的是出土地点,而不是就字论字、就片论片。因为只有考定了出土地点,才能理清楚整体背景和来龙去脉。事实证明,这真是高人之见。

在罗振玉之前,无论是王懿荣还是刘鹗,都不知道甲骨文出土的准确地点。他们被一些试图垄断甲骨买卖的古董商骗了,以为是在河南的汤阴,或卫辉。罗振玉深知现场勘察的重要,他的女婿,也就是刘鹗的儿子刘大坤曾到汤阴一带寻找过,没有找到。因此,这个问题一直挂在罗振玉心上。终于,一九〇八年,一位姓范的古董商人酒后失言,使罗振玉得知了一个重要的地名: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的一个村落,叫小屯。

洹河边?罗振玉似有所悟。他派弟弟和其他亲友到小屯去看一看,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是很不容易走下来的路程。到了以后一看,实在令人吃惊。

当地村民知道甲骨能卖大钱,几十家村民都在发疯般地大掘大挖。一家之内的兄弟老幼也各挖各的,互不通气;等到古董商一来,大伙成筐成箩地抬来,一片喧闹。为了争夺甲骨,村民之间还常常发生械斗。连村里的小孩子也知道在大人已经捡拾过的泥土堆里去翻找,他们拿出来的甲骨虽然大多是破碎的,却也有上好的佳品。罗振玉的弟弟一天之内就可以收购到一千多片。

罗振玉从弟弟那里拿到了收购来的一万多片甲骨,大喜过望,因为准确的出土地点找到了,又得到了这么多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宝贝。但是,他又真正地紧张起来。

一个最简单的推理是:村民们的大掘大挖虽然比以前把甲骨当做药材被磨成粉末好,至少把甲骨文留存于世间了,但是,为什么在小屯村会埋藏这么多甲骨呢?刘鹗已经判断甲骨文应该是“殷人刀笔文字”,那么,小屯会不会是殷代的某个都城?

如果是,那么,村民们的大掘大挖必定是严重地破坏了一个遗址。

这是最简单的推理,连普通学者也能想出。罗振玉不是普通学者,他从小屯村紧靠洹河的地理位置,立即联想到《史记》所说的“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

他凭着到手的大量甲骨进行仔细研究,很快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所在,而甲骨卜辞就是殷王室之物。

为什么殷墟的被确定如此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从汉代以来一直被提起的“殷墟”这个顶级历史地名的被确定,而且是伟大而朦胧的商代史迹的被确定。从此,一直像神话般缥缈,因而一直被史学界“疑古派”频频摇头的夏、商、周三代,开始从传说走向信史。

这是必须亲自抵达的。一九一五年三月,罗振玉终于亲自来到了安阳小屯村。早上到的安阳,先入住一家叫“人和昌栈”的旅馆,吃了早饭就雇了一辆车到小屯。他一身马褂,戴着圆框眼镜,显得有点疲倦,这年他四十九岁。这是中国高层学者首次出现在殷墟现场。

文化史上有一些看似寻常的脚步会被时间记得,罗振玉那天来到殷墟的脚步就是这样。这可能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点。中国传统学者那种皓首穷经、咬文嚼字或泛泛游观、微言大义的集体形象出现了关键的突破。

小屯的尘土杂草间踏出了一条路,在古代金石学的基础上,田野考察、现场勘探、废墟释疑、实证立言的时代开始了。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出现了最不可思议的三层图像:现实社会被糟践得越来越混乱,古代文化被发掘得越来越辉煌,文化学者被淬炼得越来越通博。罗振玉已经够厉害的了,不久他身边又站起来一位更杰出的学者王国维。

王国维比罗振玉小十一岁,在青年时代就受到罗振玉的不少帮助,两人关系密切。相比之下,罗振玉对甲骨文的研究还偏重于文字释读,而到了王国维,则以甲骨文为工具来研究殷代历史了。

一九一七年,王国维发表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实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的《史记·殷本纪》所记的殷代世系,同时又指出了其中一些错讹。此外,他还根据甲骨文研究了殷代的典章制度。

王国维的研究,体现了到他为止甲骨文研究的最高峰。

王国维是二十世纪前期最有学问又最具创见的中国学者,除了甲骨文外他还在流沙坠简、敦煌学、魏石经、金文、蒙古史、元史、戏曲史等广阔领域做出过开天辟地般的贡献。他对甲骨文研究的介入,标志着中国最高文化良知的郑重选择。而且由于他,中国新史学从一片片甲骨中奠基了。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国维还是延续了甲骨文大师们难逃的悲惨命运,也走上了自杀之途。难道,甲骨文石破天惊般出土所夹带起来的杀伐之气还没有消散?

王国维之死,不如王懿荣慷慨殉国那么壮烈,也没有刘鹗猝死新疆那么窝囊。他的死因一直不明不白,历来颇多评说。我想,根本原因是,他负载了太重的历史文化,又面对着太陌生的时局变化。两种力量发生撞击,他正好夹在中间。这里边,甲骨文并不是把他推向死亡的直接原因,却一定在压垮他的过程中增添过重量。

这种不可承受之重,其实也压垮了另一位甲骨文大师罗振玉。罗振玉并没有自杀,却以清朝遗民的心理谋求复辟,后来还在伪满洲国任职,变成了另一种精神自戕。

甲骨文中有一种“贞人”,是商代主持占卜的史官。我觉得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都可以看成是现代“贞人”,他们寻找,他们记录,他们破读,他们“占卜”。只不过,他们的职业过于特殊,他们的命运过于蹊跷。

在王国维自杀的第二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王国维的在天之灵在偿还夙愿?一九二八年,刚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派王国维的学生董作宾前往殷墟调查,发现那里的文物并没有挖完,那里的古迹急需要保护。于是研究院决定,以国家学术机构的力量科学地发掘殷墟遗址。院长蔡元培还致函驻守河南的将军冯玉祥,派军人驻守小屯。

从此开始,研究院对殷墟遗地连续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董作宾,以及后来加入的具有国际学术水准的李济、梁思永等专家合力组织,使所有的发掘都保持着明确的坑位记录,并对甲骨周边的遗迹、文化层和多种器物进行系统勘察,极大地提高了殷墟发掘的学术价值。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二日在第十三次发掘时发现了YH127甲骨窖穴,这是奇迹般的最大收获,因为这里是古代留下的一个皇家档案库。

后来,随着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和妇好墓的发掘,商代显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美丽,也越来越伟大了。

甲骨文研究在不断往前走。例如,董作宾对甲骨文断代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后移居台湾;比他大三岁的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间也用心地研究了甲骨文和商代史,后来在大陆又与胡厚宣等主编了收有四万片甲骨的《甲骨文合集》,洋洋大观。

由此看来,一九二八年似乎是个界限,甲骨文研究者不再屡遭噩运了。但是,仍然有一项发掘记录让我读了非常吃惊,那就是在YH127这个最大的甲骨窖穴发现后装箱运至安阳火车站的时候,突然产生了奇特的气象变化。殷墟边上的洹河居然向天喷出云气,云气变成白云,又立即变成乌云,并且很快从殷墟上空移至火车站上空,顿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倾泻在装甲骨的大木箱上。

再明白不过,上天在为它送行,送得气势浩荡,又悲情漫漫。

此刻我站在洹河边上,看着它深邃无波,便扭头对我在安阳的朋友赵微、刘晓廷先生说:“与甲骨文有关的事,总是神奇的。”

靠着甲骨文和殷墟,我们总算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商殷时代,可能比孔子还清楚,因为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孔子没有见过甲骨文。孔子曾想搞清商殷的制度,却因文献资料欠缺而无奈叹息。但他对商代显然是深深向往的,编入《诗经》的那几首《商颂》今天读来还会让所有中国人心驰神往。据说孔子有可能亲自删改过《诗经》,如果没有,那也该非常熟悉,因为这是那个时代大地的声音。

我不知道如何用现代语言来翻译《商颂》中那些简古而宏伟的句子,只能时不时读出其中一些断句来: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

……

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赫赫厥声,

濯濯厥灵。

寿考且宁,

以保我后生。

还有很多更热情洋溢的句子。基本意思是:商殷,受天命,拓疆土,做表率,立准则,政教赫赫,威灵盛大,只求长寿和安宁,佑护我万代子孙……

这些句子几乎永远地温暖着风雨飘摇的中国历史,提醒一代代子孙不要气馁,而应该回顾这个民族曾经创造过的辉煌。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使这些华美的句子落到了实处,让所有已经拒绝接受远古安慰的中国人不能不重新瞪大了眼睛。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华夏先祖是通过一次次问卜来问鼎辉煌的。因此,辉煌原是天意,然后才是人力。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华夏民族不仅早早地拥有了都市、文字、青铜器这三项标志文明成熟的基本要素,而且在人类所有古代文明中早早建立了最精密的天文观察系统,创造了最优越的阴阳合历,拥有了最先进的矿产选采冶炼技术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设置了最完整的教学机构。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商代的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举凡外科、内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医学门类都已经影影绰绰地具备,也有了针灸和龋齿的记载。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商代先人的审美水平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司母戊大鼎的气韵和纹饰、妇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直到今天还让海内外当代艺术家叹为观止,视为人类不可重复的奇迹。

当然,甲骨文和殷墟还告诉人们,商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以及当时中原地区有着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温度气象和野生动物。

这么一个朝代突然如此清晰地出现在兵荒马乱、国将不国的二十世纪前期,精神意义不言而喻。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欧洲。大量古希腊雕塑的发现,开启的不是古代,而是现代。几千年前维纳斯的健康和美丽,拉奥孔的叹息和挣扎,推动的居然是现代精神启蒙。

在研究甲骨文和殷墟的早期大师中,王国维对德国的精神文化比较熟悉,知道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温克尔曼、莱辛等人如何在考证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阐释,建立了跨时空的美学尊严,并由此直接呼唤出了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贝多芬。在他们之前,德国如此混乱落后;在他们之后,德国文化光耀百世。此间的一个关键转折,就是为古代文化提供现代阐释。

王国维他们正是在做这样的事。他们所依凭的古代文化,一点儿也不比古希腊差,他们所具备的学术功力,一点也不比温克尔曼、莱辛低。只可惜,他们无法把事情做完。

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那就出发吧。什么都可以舍弃,投身走一段长长的路程。

问卜殷墟,问卜中华,这次的“贞人”,是我们。

——好了,至此,我已经用《猜测黄帝》、《感悟神话》、《发现殷墟》这三篇文章,说明自己如何在乱乎乎的情况下,窥得了中国文化史的破晓时分。

破晓时分的图像总是朦胧不清的,我们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机摸索。终于有了殷墟、有了文字、有了由文字连带出来的一切,黎明的景象越来越看得清晰。今后我们的谈论,会是另一种面貌了。

同类推荐
  • 问答录

    问答录

    《问答录》收录作者李洱发表的散文随笔四十余篇。李洱不断致力于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从书道本源上理解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精髓。也正是这种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李洱的作品焕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赏心悦目,耐人品味。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生命的痕迹

    生命的痕迹

    从生命开始坠入这个花团锦簇的世界,注定了有风和日丽,也有凄风苦雨,在历经无数酷热、严寒、飘摇后,生命从一颗弱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那些春华秋实、平平淡淡的岁月,最终化作圈圈美丽的曲线年轮,记载我们一路走过的艰辛和绚丽。蓦然回首,身后似梦似幻的身影,一串串有生命痕迹的岁月,早已风干成芳香的玫瑰:我们曾经来过。阅读梅芷写著的《生命的痕迹》,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领悟。
  • 心潮湖

    心潮湖

    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与词是非常难以驾驭的两种体裁。多少人为了能够写好诗词而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真可谓“一字三年得,句成双泪流”。但是在这貌似艰苦的创作状态下,(从另一角度也可说明古体诗词的独特魅力)创作者从中获得无尽的精神享受。此中妙趣局外人是难以感知的。
  •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分为两章:我的大学、同窗情缘。下部分也为两章:恢复高考30年专访(1977—2007年)和毕业30年专访(1982—2012年)。作者王熙远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把对大学生活的体悟和怀念写得自然,把同学之间的情谊写得真挚。
热门推荐
  • 拯救貂蝉计划

    拯救貂蝉计划

    关于王者荣耀的穿越文,一部由【路人男主】见证的—众英雄们的辉煌灿烂与辛酸劫难史。
  • 逆入洪荒劫

    逆入洪荒劫

    洪荒历一万两千五百三十二载,凤尊游历洪荒大地,带回一子,先天而人体,疑是父神盘古遗子,自此,洪荒暗流涌动。
  • 说英雄·谁是英雄5:朝天一棍

    说英雄·谁是英雄5:朝天一棍

    京城武林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金风细雨楼”的好汉唐宝牛、方恨少打了皇帝赵佶和宰相蔡京,被判斩首,以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为首的忠臣义士和以王小石为首的江湖好汉联合劫法场。以蔡京为首的奸邪乱党则乘机要将白道武林一网打尽,于是,忠臣奸臣之间,白道黑道之间,把个京城闹了个天翻地覆。可谁知道,在高手如林的拼斗中,武功最高的,居然是那毫不起眼的老太监米有桥,所向无敌的,是这老太监的“朝天一棍”。《朝天一棍》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中的一种,也是其中写得最热闹,最扑朔迷离中的一种。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先生他只喜欢我

    秦先生他只喜欢我

    京都里向来英俊矜贵,清润如玉的秦家大公子一怒之下抢了弟弟的未婚妻。从此踏上漫漫宠妻不归路。吃瓜群众真相了,那个女人是个妖,大少秒变变小狼狗,洗衣做饭加暖床,还有各种虐狗变态宠。南烟表示很愁闷,总裁你别闹,高冷它会掉。……苏南烟对秦薄桓的评价,难缠,两辈子都躲不掉的难缠。秦薄桓对苏南烟的评价,腰软,怎么折都不断。
  • 斗破之萧炎日记

    斗破之萧炎日记

    我叫萧炎,在我的身上发生了难以想象的事情!
  • 绝世狂妃:嚣张二小姐

    绝世狂妃:嚣张二小姐

    前世,她是四大家族之南宫世家的接班人,综合实力世界排行前十的高手,驯兽除恶,守护着天朝;今生,她是不会一点玄力的庶女二小姐,懦弱无能,逆来顺受!当她因故穿越到了废物小姐的身上之后,将会发生怎么样的传奇呢?
  • 宿主又双叒叕死了

    宿主又双叒叕死了

    开新书啦,指路云起——《天道总想抱我大腿》,热血升级流玄幻文,无玛丽苏无脑残有男主主剧情,南平小霸王元潇来啦! —————————— 人家宿主,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倚楼听雨,世界之巅!他家宿主,跳楼上吊,自爆插刀,喝药切腹,死法齐全!作为星域第一系统,白小七不可避免的抑郁了,宿主是个废柴怎么办? 穆小白:人家任务做任务,傲娇美男随便撩,她做任务,绝地求生饿荒岛!除了腹黑变态就是星际母虫,还星际第一? 去你的辣鸡系统(╯‵□′)╯︵┴─┴!ps:这是一个傲娇毒舌管家婆系统带领逗比关系户宿主一路升级打怪,走上腹黑之路的故事。 本文又名《沙雕女主和辣鸡系统的打怪日常》or《沙雕女主,在线be》
  • 清雅美人

    清雅美人

    遇到林知忆,盛云祁有了信念,有了光。遇到盛云祁,林知忆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光总之,男女主是彼此的光,女主是男主的救赎
  •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新婚丈夫是个花心大萝卜,她要离婚!某人呵呵。小羊羔想逃出他大灰狼的五指山,不可能!画个温柔陷阱困住她。种个娃娃拖住她。最后死心塌地爱上她!然而,她冷眸如霜,“唐奕晟,我累了,原来没有感情的婚姻,终究难以长久维继!”她的心里有一处隐晦的伤,多年未愈,而他,城府高深,多少事蒙单纯的她于鼓中。她会相信,现实如他,会真的爱上她?这是一个大灰狼圈养小羊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