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700000032

第32章 心理问题的治疗(6)

你也许会哀叹地说:“迟了,有些晚了!”我觉得这种顾虑可以打消掉。《战国策》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句话就是成语“亡羊补牢”的典故出处。“亡羊补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任何心理模式一旦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不过是在“大体上”勾画出了一个发展趋势的粗线条。我们在前面讨论能不能“从小看大”那个问题时,我讲了两层意思;幼小教育很重要;但又不能把幼小教育看死、看绝。因此,从幼小可以看到一些长大后的发展趋向;但又不能说幼小如何如何,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辈子必定会如何如何。

让每个人都不断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赤子之心、成熟之心和父母之心!

总之,“交流分析法”和“格式塔疗法”是对自己的“自我觉察”,发觉、理会、体念、醒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自主训练法”和“生物反馈法”则是对自己的“自我控制”,控制、制约、约束、掌握自己的所作所为。因此,如若把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那么,心理疗法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笑疗法

当你听到“笑疗法”这个名称时,你也许会感到我们讲的“心理疗法”,越讲越“神”了。笑,难道也可以“医治”疾病吗?我还是用老办法开讲,先请你听一段真人真事。

1979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笑有益于血液——幽默的医疗作用》的通俗著作,作者是美国医生雷蒙德·穆迪。他在这本书里讲道:一个名字叫做诺曼·卡曾斯的美国记者,突然得了缺乏胶原的病(“胶原”是结缔纤维的主要构成物,这位记者由于器官结缔纤维严重损伤,因而行动艰难)。当他接到医院的“没有治愈的希望”通知后,他并没有因此而吓倒。他借来了大量的幽默喜剧录相影片,每天在家里放映欣赏。先是十分钟的大笑,感到有镇痛的作用,疼痛缓和一些,可以睡上两个小时;后来他索性看上几个小时,大笑几个小时。经过几个礼拜后,他的病非但没有恶化的迹象,反而有了显著的好转,经过十年后,这位记者的身体依然很好。

笑,开心的大笑,在这位患重病的记者身上,显示了神奇般的力量。那么这种威力来自何处呢?简单说来,就是这位记者每笑一次,他的横膈膜就大约蠕动十八次,而在他微笑时,蠕动的程度要略小一些。乐观和愉快使他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了协调作用,使他的内分泌稳定,免疫力增强,从而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发作。

如果这位记者在确诊他患了胶原性疾病这种不治之症后,陷进了深深的忧郁、悲哀和绝望深渊里,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他身体的免疫反应会被抑制住,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两种细胞都有抗病的机能)的产生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就不仅仅不能减弱他的病症,反而会增进他的病变。

国外学者已经研究证实,“忧郁、失望、悲哀是癌症发生的前兆”。有人曾对一百名白血病人、淋巴瘤病人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癌症发生前的一年左右,大部分病人有过个人或家庭不幸遭遇的经历。其实,我国医学中早就有过“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的理论,这讲的也就是国外现在才发现和证实了的“新”理论。这些新科学理论的主要依据就是;悲哀所以会使人致癌,就是因为悲哀可以抑制身体的免疫反应,影响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功能;于是妨碍了及时地抑制和消灭癌细胞。

国外还有一个试验证实,很多种疼痛是由于肌肉所造成的,或者是因为肌肉紧张而加剧起来。这种情况,往往连忍受病疼的人自己也忽略了。比如说,由于肌肉紧张而引起的头痛,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有些人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于是他在不知不觉间,头和脖子的肌肉就会紧张僵硬起来,紧跟着头也就疼起来了。如果运用大笑的疗法,情况就会正好相反:笑能使肌肉的紧张程度缓和,疼痛也就跟着减轻或消失掉。因此,你应该放松肌肉。那末,怎样人工地帮助你放松肌肉呢?你可以笑,大笑,因为笑的时候,肌肉就会放松。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人们为了笑而笑,这样的笑不是发自内心感受,不会触动情感神经,也就不会收到应有的疗效。但是,我建议人们养成笑的习惯,用笑的表现来诱发出你的快乐与希望。正如你总是紧皱眉头,会诱发出你的郁闷那样,你若是能够养成平日里总是保持舒展眉头的习惯,也许多少会有助于你驱散愁雾。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凡是性格幽默风趣的人,大部分是快乐的人、充满希望的人。他们对待一件不顺心的事,往往一笑置之、不以为意;他们会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地把事情办好。而那些性格过于拘谨的人,却会因碰到不顺心的事情而烦恼、愤懑,闷闷不乐;有的甚至总是记住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唉声叹气,自怨自艾。幽默的人,会笑的人,处在任何沮丧困苦的逆境中,都能将紧张情绪缓冲掉,而保持轻松的自信的心情,从而降低心理压力,缓和内心冲突,排除内心的抑郁,不至于因此而陷入不健康的心理困境中。

因此,有人将幽默、笑,叫做“精神上的消毒剂”。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笑、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

在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高兴和悲哀等不同情绪,对于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说,当你悲哀忧愁的时候,多么好的美味佳肴也难以下咽,即使你勉强地吃下去,也会由于“气裹食”,感到胃里膨闷胀满,难以消化。这就是因为悲伤和忧愁,通过大脑影响了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产生了生理上或者病理上的改变。

人们为什么在沮丧忧虑时,食欲会减退呢?这是因为当你在沮丧忧虑的时候,你胃壁的血液量就会减少,使得胃粘膜变得苍白无力,胃液分泌也随着减少了的缘故。你在大怒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胃部空虚的饥饿感觉呢?这是因为你在激烈发火时,胃粘膜会充血,血液增加,胃的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大量增加的缘故。同样地,如果你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下,那么,胃液会受情绪的影响,分泌过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溃疡病了。由此可以看出,笑和幽默的对立面——悲哀、忧愁、沮丧、愤怒等等消极的情感和情绪,无疑地是“精神上的腐蚀剂”。这样一来,就更可以衬托显示出笑的积极作用了。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建议青年朋友每天看些、听些能使你开怀大笑,或者是耐人寻味的幽默的笑话、漫画、相声、喜剧、书籍、杂志等等。总而言之,我劝你每天都要尽量去寻找笑料,纵情地笑、开怀地笑,使劲儿地大笑。因为这样的笑,能够使你的心、肺、膈、肝等内脏器官,得到短暂的运动锻炼活动;能够清除呼吸系统里的异物;能够加快血液循环;能够加速心脏的搏动;能够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样,你的“五脏六腑”功能就会大大增强,从而也就增强了免疫的能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你的脏器功能的增强,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前面已经讲过的“儿茶酚胺”的激素,它可以激发你身体内部产生出一种天然的麻醉剂。于是就会帮助你减轻疼痛和不舒适的感觉,帮助你解除厌烦、懊丧、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研究幽默与笑的一位心理学家说:“笑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驱除疲劳、排除忧虑、解除烦恼、心情开朗、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又因为笑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所以人在笑时面颊红润,容光焕发,眼睛明亮,显得格外年轻动人。”

那末,作为“笑疗法”的笑,应该怎样笑法?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感的力量和笑的表现,要看是由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感受了什么事物来决定的。因而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法,就不必拘泥于什么笑的方式。不过,我认为作为心理疗法的笑,和美学家所说的笑是一种“艺术”、笑是一种“美”等等,还不大相同。因为我们着眼于“疗效”,而不是去“欣赏”笑的美。

凡是发自内心、触动情感的“真心诚意”的笑,不管它是开怀纵情的大笑、含蓄深沉的浅笑、含情脉脉的微笑、风趣十足的一笑,等等;只要它们能够迷人、动人、感人,就可以程度不同地,达到心理治疗的疗效。电影《三笑》里,秋香对唐伯虎三次变化不同的笑,几乎都使痴情的唐伯虎“灵魂出窍”,给他带来了快乐、宽慰和希望。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种心理疗法的“笑”,起码应该有两个必须重视的基本条件。第一、应该笑的自然,不要勉强,不要为了笑而笑。第二、当你认为可笑时,就尽情地去笑好了;至于怎样笑法,完全可以不必去计较,因为我们不是在演戏,也不是在进行什么交际活动,因而无须过多地考虑笑的方式。封建社会里的大家“闺秀”,闭锁在“闺房”“绣楼”上,碍于封建礼仪,不敢纵声大笑,因而常常闷郁成病,这在现代化社会里,应该作为笑话或悲剧来看待了。

我曾经当面听过一位担任高中班主任的中年女教师,“教导”她的大学生女儿说:“女孩子家,不要笑得前仰后合!”这位母亲规劝的理由是,这样的笑法太“野”,不成“体统”,让别人觉得你“缺乏教养”等等。其实,这种“教育”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每个人笑的方式,往往决定于情感的强度,而情感的强度如何,又决定于外界刺激物的强烈程度。因而,当你面对十分开心、惹人发笑的景物时,你本应大声地笑,但你却抑压自己的情感表现,“唇不露齿”地微笑、或者不笑,久而久之,势必会引起不健康的心理。人们爱说,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文化水平,决定着人们具有不同的乐趣,以至会表现出不同的笑法。但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这就未免太死板、太拘泥了。所以我想再重复地讲一句: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笑不必分作什么“雍容大方”或“庸俗鄙陋”。而且实验证明,越是纵情地大笑,疗效也就越大。

总之,我想请青年朋友牢记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你与其吃药、打针,不如使用“快乐牌”的“精神消毒剂”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追求笑、寻找笑,甚至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一些措施来使大家都发笑。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种想法未免离奇,其实,这在国外已有先例。七十年代,在英国的一所大学里,创建了一个“幽默教室”。在那里,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发笑;而且经常举行关于幽默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许多人建议:建立一些城市娱乐中心,作为促进人们集体大笑的设施。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坏,这对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会大有益处。

至于什么样的笑,对什么样的病最有益处?这还没有最后研究出来。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出结论的。

幽默、微笑,对于人际关系上的和谐交往,也很有必要。它可以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加强情感的交流,缩短人们彼此间的心理上的距离,使人们彼此更加亲密无间,促进团结。

我在1958年,曾看过苏联女作家库兹涅卓娃写的《生活在召唤》小说中译本。这本书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什么东西能比真诚的笑来得更美好呢?笑可以使人愉快、高兴、精神焕发。由衷的笑可以使剑拔弩张的敌对双方互相谅解,能使素不相识的人们马上亲密起来。”大约经过二十年后,在法国的巴黎出现了一个叫做“在国际关系中运用幽默协会”的组织,这个协会的宗旨就是,让笑成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使各国人民更加相互了解的一种手段。

你能说“笑”不是一种疗法,不是一种精神“武器”吗?

音乐疗法

如果有人现在对你说,音乐是“巫术”、音乐是“魔法”,我想,你一定会认为说这样话的人是太愚昧无知、太迷信落后了。可是,在古代,以至在现在,世界上某些未开化的落后地区,的确把音乐看成是巫术或者是魔法的。

埃及的古书里,曾记载把音乐当做一种自然药物,而加以利用的事例,认为音乐能够祛邪降福。西方研究音乐心理学的一些学者于是认为,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音乐疗法的国家。实际上,最早使用音乐疗法的并不只是古埃及,还有我们的华夏古国。

古代埃及人发现了音乐的疗效作用,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音乐会产生奇迹般的疗效。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就把音乐看做是一种“魔法”。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除了在庆典祭礼时,都伴有音乐外,巫师们是唱着咒语为病人治病的,因而音乐被看成是“巫术”。

音乐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正式地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只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它出现在本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后在美国首先应用于临床实践上,到了70年代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美国对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较快,现在有39所大学,开设了四年制的音乐治疗专业,专门培养“音乐疗法工作者”。

西方心理学界认为,音乐疗法的第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是十八世纪末叶的I·M·阿特休勒。他第一次对病患者使用音乐来配合情绪和精神的节奏,发现音乐对精神病患者的反应有促进的作用。

其实,在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已发现音乐对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能起重要的作用。《礼记》中的《乐记》写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意思是说:音乐的作用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品德,能深刻地激发人的感情,能移风易俗。《乐记》中还写道;“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咩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大意是说:当微弱充满焦虑的音乐流行的时候,人民大众就会产生忧心忡忡的情感;而当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而又节奏鲜明的音乐流行的时候,人民群众便会感到康乐和幸福。

你看,《乐记》这本古书里的记载,不是把音乐对人心理的作用,刻画得既鲜明而又很深刻的吗?

1981年上半年在瑞士,一批实验心理学家们聚会,研究音乐疗法的效果与可能性,他们提出了四千年前中国就曾使用音乐使人道德高尚的经验。由此可见,国外的心理学家们都承认,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音乐疗法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那么,“音乐疗法”究竟有哪些“神奇”作用呢?

根据史料记载传说,一位名字叫做大卫的音乐师,在竖琴上弹拨出优美的曲调,曾使所罗门王忧郁不安的精神宁静下来;同样地,音乐家弹奏作曲家巴赫谱写的戈德堡变奏曲,治愈了凯瑟琳伯爵的失眠症。

同类推荐
  • 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研究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的书稿,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形成与发展及其研究意义等方面研究,着重研究探讨了这些理论在人们社会心理发展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社会心理学理论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系统地介绍社会心理学主要领域的有关理论,使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于分析与解决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 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生活中总是有种种挫折,人们也常常陷入痛苦、沮丧、焦虑和无助当中,但如果你能很好地控制住情绪,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拥有自己的快乐王国。本书向大家介绍了适度放松、合理宣泄、自我暗示等一些简便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并借鉴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帮助大家来改善情绪、控制自我。如果你希望摆脱生活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你希望获得简单的幸福,那就快快来阅读本书吧。
  • 怪癖心理学

    怪癖心理学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现场试验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剖析了那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诠释了生活的本质与真相,并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做到“见怪不怪”“以怪治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更好地驾驭学习、工作、生活。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热门推荐
  • An Open-Eyed Conspiracy

    An Open-Eyed Conspi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抗战时代生活史

    抗战时代生活史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 掀开我的棺材板

    掀开我的棺材板

    无名陵寝,大槐树旁一个沉睡了数载的青铜棺,突然发出了剧烈的抖动。嘭的一声,棺材板被踹开,一个身穿长衫的青年人缓缓坐起。“如果下次我再把自己的棺材板封得这么严实......”“我就是狗。” 所以说你们不要把这当成正经小说~ 群号:613735405
  • 喜欢先生很久了

    喜欢先生很久了

    “今天搬家在你房间里发现两大箱海报。”“什么?你……你不会看了吧?”“嗯,从十四岁出道,到二十八岁结婚,这海报几乎是记录了他的成长啊,老实说,辰汐,你是不是喜欢他很久了?”“我……安凌佑……你别逗我了。”“是不是?”“是!喜欢先生……很久了。”多久呢?久到散了尘的记忆,每一帧都有你;久到你已经被我放进憧憬的未来里,无法更替;久到那些关于你的习惯,变成年少的欢喜;久到我的余生,没有你就有种未充实的孤寂。先生,我喜欢你很久了。
  • 勾拳大师

    勾拳大师

    一觉醒来,陈渡发现自己的勾拳出了问题,厉害得离谱,而且还能升级。从此陈渡不仅能对别人笑着讲道理,也能让别人跪着听规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主宰之王

    主宰之王

    他意志坚韧,不甘平庸,却资质平平,出自卑微的支族。一次意外,他融合一只太古神灵的眼睛,从此鲤鱼跃龙门,如彗星般崛起,踏上传奇修行之路。从渺小蝼蚁的世界底层,步步生莲,踏入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远古万族、神话争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新书《永恒之心》已经发布】可以交流,获取更多独家资讯。
  • 暖暖入尘心

    暖暖入尘心

    【甜!宠!溺!欢迎入坑】八岁顾尘封,看着面前这抱着他的腰撒娇的蠢萌小人儿,心里乐开花芳心暗许她。那时苏唯暖五shui“封哥哥你讲过故事哄我睡觉好不好?”“从前有一只熊特别爱爬树之后……掉下树摔死了。”苏唯暖:……“有一只鸟出去觅食,天气突变,下冰雹砸死了。”苏唯暖:……“封哥哥我不要听了呜呜~~”就这样,小姑娘光荣被吓哭了,之后再也不拉着他讲故事了﹉﹉﹉﹉分割线﹉﹉﹉﹉二十一岁的顾尘封,看着自己守护长大的小人身边这些个追求者,柠檬了。那年他的宝贝十八岁……于是……趁着越黑风高表了个白顺便嘴儿了一个。
  • 情何深浅

    情何深浅

    情执如毒如药,身在其中的滋味又苦又甜,爱的是伊人还是心中幻象?
  • 草镯子(新版)

    草镯子(新版)

    青阳县的石家大小姐梅香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仗着天足的缘故,要么爬上墙头给黄黄送猫食,要么蹲在地上看一天的虫子。有一天,梅香发现隔壁的裁缝家里多了个俊俏的小童养媳秀秀,大小姐的生活会因为这个小伙伴而增添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