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700000004

第4章 心理卫生与健康(4)

“诱发原因”指引起心理疾病的直接压力,或心理创伤事故。例如,亲属的死亡、经济破产、意外损失或伤害、身患严重疾病,以至发现罹致不治之症、婚姻家庭的失调或破裂,以及其他突发性的不幸事件“大难临头”式的突然降临,等等。诱发原因是客观外在的近因、导火线性质的致病原因。

那末,体质原因和诱发原因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生活事实证明,二者经常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当然,二者中任何一种原因,从理论上说,都足以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不过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里比较少见。心理疾病在西方现代社会被称为“现代病”、“社会病”。在西方,绝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生活作用于脆弱的个体所引起的。

那末,是不是上述这样一些原因,可以使每个“不幸的”遭受者,都会“毫不例外”地必然要发生心理疾病呢?生活实践表明,绝非如此。大多数人都是具有能够接受打击、适应环境和应付事变的充分能力的。因而对一般人说来,上面讲的各种因素,并不足以直接地引起心理疾病。可是对于心理疾病感受性较高的人说来,任何具有“诱发”作用的事件(刺激),往往都足以构成“病因”。这一点后面再谈。

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现

(1)“机能性失常”。行为上虽然有失常的表现,可是在生理上却找不出原因,可以说是纯属于心理性的,而不是生理性的。因此,这类心理失常,又可以叫做“心因性失常”。

(2)“机体性失常”。由生理上的疾病,尤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比如,因脑震荡等所引起的脑外伤后遗症,大脑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等脑部病变,以及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行为失常。这类行为失常和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这后一类失常主要是医学研究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要研究的是第一类“机能性失常”,或者叫做“心因性失常”。

有些学者为了简单明了,把机能性的心理失常,按照轻重程度又分为两小类:轻的叫做“神经病”,重的叫做“精神病”。象焦虑、健忘、多重人格、恐惧等等,可归类到“神经病”的范畴里;而妄想、幻觉、情绪紊乱、精神分裂、躁郁等可归类到“精神病”的范畴里。

谈到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青年朋友注意一个提法,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避免用“神经病”或者“精神病”这类带有刺激性的字眼,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而仅仅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讨论问题的。

先说所谓的“神经病”吧。神经病虽然又可以叫做“心理神经病”,但在症状上却和神经系统毫无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类行为失常,虽然叫做“病”,但却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这些患者大多是遇到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后,长期不能妥善解决,才造成了持久性的情绪紧张或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这类心理疾病患者,尽管经常有想要逃避现实的行为倾向,可他们毕竟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想方设法同他们所遭受到的种种困难相对抗。因而可以说这类心理疾病的患者,只不过在生活适应上,比起一般正常人来困难些罢了。

再谈所谓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起神经病来,情况要严重些。主要表现为:人格更为紊乱、更缺少完整性;很多行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现实生活里的大部分规范,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而他们自己也几乎完全地失去了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如若从发病原因上来探究,那么精神病也可以分为“机能性精神病”和“机体性精神病”两种。“机能性精神病”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缺乏生理上的原因;“机体性精神病”则是由生理原因所造成的,严格讲,它已经不能算做心理疾病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要讨论的所谓的“精神病”,是讨论那些由机能性障碍所引起来的“精神病”。机能性精神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比较容易地预防和治疗好。

心理疾病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们产生心理疾病时,大都有个从浅到深、从轻到重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若是了解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有助于判断心理疾病患者究竟“病”到了什么程度,然后,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理疾病大体上,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期阶段。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主要表现是,接受身体的内部或外部刺激后,会直接地、甚至是立即地产生“反应性”(也可以叫做“应答性”)变化。例如,惊叫、否认、不予理睬、心悸、血压升高等现象。属于这一阶段的“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①有的“患者”自我解嘲。他们的行动往往好似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做的;甚至会“自欺欺人”式地为自己的行动辩解,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合理化的、理想化的。例如,自己干了一件蠢事,当别人批评或劝阻他的时候,他反倒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你不懂!”“你外行!”……等等。

②也有的“患者”转移目标。他们往往用另外一种虚假的情感来代替、掩饰他的真实情感。例如,失恋时,用回忆对方的全部“缺点”来冲淡爱慕、思念的感情。

总之,心理疾病刚刚发作的时期,他们给自己寻找排泄心理阻塞的出路,寻找逃躲心理遭受风暴冲击的避风港。

(2)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性的变化。心理疾病的先兆,越来越显著了。他们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①情绪反应强烈。例如,恐惧、焦虑、愤怒、抑郁、内疚、羞愧、怨恨、委屈,甚至有癔病性反应、妄想症反应、强迫性反应和疑病性反应等等。

②行为变化强烈。例如,肌肉紧张、颤动、口吃、用手敲桌子、失眠、拼命地抽烟或喝酒等等。

③生理变化强烈。例如,厌食、口干、胸闷、干咳、心动过速、心区疼痛、脸颊潮红、多尿、尿急、多汗、月经不调、乳汁减少等等。

(3)后期阶段。这是真正的疾病阶段。在这个时期,患者随着来自身体内外刺激的强度、时间频度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人格特点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精神症状,严重的会轻生自杀。象这样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应该向精神病医生和变态心理学专家求助。至于心理健康学只能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帮助一些心理疾病初期“患者”,防止症状恶化到后期阶段。

怎样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自古以来,心理疾病被认为是“疯病”;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就被当成是“疯子”。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误解!误解的来源,就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心理疾病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形成两个主要的思想障碍: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让人厌恶的疾病。现在,随着精神医学的向前发展,人们对心理疾病认识的加深,这两种错误的观念,正在逐渐地得到纠正。

那末,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呢?

(1)要在思想上破除害怕心理疾病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两点:

①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错,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活动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它看不见、摸不到,主要靠患者自己主诉,靠治疗者去观察辨认。但是,话又说回来,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来,也有有利的方面。那就是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能够治好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技术,那么,迟早是会治好的。

②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由于先天的遗传所造成的心理疾病则极为稀少。因此,当人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人们就有信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2)要在思想上破除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观念。

①对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视或鄙视。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往往讥笑、讽刺、厌恶、疏远,“羞与为伍”,远远地躲开。结果使得心理疾病患者本人形成了自卑感,“自以为耻”和“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不愿主动、自愿地向别人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别人戒备、怀疑、恐惧,这样一来,心理失常就会加重。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绝不能歧视或鄙视,应该多接近他们、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同情他们的遭遇,帮助他们治好心理疾病。另外,还应当看到,心理失常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不幸,对社会也是个损失,使社会失去了一个能工作,能创造财富,能做贡献的人,也给家人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所以,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产生以外,还有义务帮助那些已经心理失常的人早日恢复健康。

②每个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而且也有可能得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不健康的失常和健康的失常的区分。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也不必因为“人人都有可能心理失常”,而产生恐惧。

198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书名叫做《寡人有疾》。作者是两个人:一位是名叫摩西的美国纽约州的医生,另一位是名叫克劳斯的作家。他们两个人对多年来所搜集到的美国历任总统的健康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美国历任总统当中,有许多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患有不同的疾病。单纯有生理疾病的(严重的肾脏病、口腔癌、中风瘫痪、小儿麻痹、皮肤癌、肺结核、天花、风湿病、高血压、栓塞性心脏病等等),这里姑且不去讲它;在心理上有失常现象的,甚至可以说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数也颇为不少。比如说,林肯除了一目失明、有头痛症外,还患有忧郁症,在他的第一位夫人死后,他沮丧抑郁,几乎疯狂;第七任总统杰克逊,除了患有严重的偏头痛,一目失明,一耳失聪外,还患有精神沮丧症;麦迪逊有歇斯底里性的癫痫病,如此等等。

《寡人有疾》这本书结尾处写道:“‘有病’与‘失能’,不可混为一谈,有病的人,未必一定失去办事的能力。历代美国总统中,尽管有不少人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欠佳,但却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想,年轻的朋友从《寡人有疾》所介绍的事实,应该受到两点启发:一是倘若有谁在生理上,或者是在心理上患有失常、病态以至疾病,完全没有理由悲观、沮丧。因为在身心方面健康欠缺的人,并不等于是失去了在事业上获取成功所需要的能力,他们照样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和国家会做出贡献。二是有些心理失常是健康的心理失常,不要和不健康的心理失常混为一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扼杀天才或者自暴自弃,自我埋没。

心理疲劳与心理疾病

青年朋友可能对“心理疲劳”这个词儿感到很生疏,也许从来没听说过。的确,人们经常爱讲身体疲劳、生理疲劳,但却很少讲心理疲劳。那末,什么叫做心理疲劳呢?

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你先回想一下,你是否感到自己有下面这样一些症状?(1)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发懒,四肢沉重,心情不好;(2)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3)工作中差错多,工作效率也低;(4)容易神经过敏,芝麻大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大动肝火;(5)因为眩晕、头痛、头重、恶心等等,感到很不舒服;(6)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7)犯困,可是躺到床上又睡不着;(8)便秘或者腹泻;(9)没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

如果你感到自己有这些症状,那就可以说你的心理很疲劳了。因为这九项症状是心理疾病的先兆,而这些心理疾病的先兆,都是由于心理疲劳所引起的。

为了把心理疲劳和心理疾病的关系讲清楚,下面分别从几个小问题谈起:

(1)生理心理学家给心理疲劳下的定义是:在长期思考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后,陷入“心力衰竭”状态的疲劳,叫做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当你长时间继续不断地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你感到精力不支,而且劳动效率显著下降。

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周围环境不安静,噪音多,干不熟悉或者不习惯的工作,过亮的照明,以至营养不足,低血压等等,都是心理疲劳的病因。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例如,烦躁、焦急、过重的心理压力等等。同样的不安静的环境、噪音、不熟悉的或不习惯的工作条件以及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对于不同的人的心理疲劳影响,不仅仅在程度上、强度上会不相同,甚至有的人根本不会有反应作用。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理疲劳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临床上可以看出,心因性疾病的患者,心理疲劳的症状最重,他们最容易患神经失调或者神经紧张这类疾病。心理疲劳是心理病症的警告信号。如果不重视这个信号的意义,硬是要去闯“红灯”,咬紧牙关硬挺过去,仍然继续去干力不从心的繁重的脑力劳动,那么你的疲劳感觉会进一步加重,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心理疾病。

不过,在日常生活里,有时你“感到”疲劳的这种疲劳感,和疲劳本身并不是一致的。比如,当你学习你讨厌的数学时,也许半小时你就会感到头昏脑胀,十分疲劳,可是当你看你喜欢的推理小说时,也许连续看上3小时,也不会引起疲劳感。30分钟和3小时的差别是大的,看3小时而不感到疲劳,看了30分钟反而感到疲劳,说明“疲劳感”包含有主观性和个体性。

你感到心理疲劳的,他不一定感到心理疲劳,反之也是一样。除开由于每个人的体力、身体耐力不相同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同每个人的毅力、心理耐力和兴趣爱好、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差异有关,另外,每个人对心理疲劳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待方式也会不同。不过应该说,心理疲劳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质素养的关系极为密切,“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2)心理疲劳不容易解除。老实讲,生理上的疲劳容易解除,一般人的经验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就能恢复体力;实在不成,休息几天或者去疗养院休养一段时间,那么就又会充满活力。可是,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却相对地比较复杂。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得首先找出造成心理疲劳的心理原因,如果查不出、弄得不好,心理疲劳就会拖下去,成为一种棘手的痼疾。

下面提出五点解除心理疲劳的建议,不妨一试。

①严格地掌握作息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要纳入有计划的轨道,准确地、有规律地掌握你的作息时间。干什么事都不要拖拉,把平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好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 自信的力量

    自信的力量

    你自卑过吗?挫败过吗?害怕过吗?建立自信不是相信自己,而是掌握面对未知的力量。麦当娜、披头士、莫扎特、乔治·桑、小威廉姆斯、梭罗、萨冈……你将在这本书中找到他们勇往直前的奥秘。◆莫扎特在识字之前就能读谱和演奏,六岁时就开始音乐创作,但21岁才为人所知。谁都不知道,正是那一年,他在作曲方面付出的时间已非常人所能及。◆麦当娜是真正的乐坛女神,在舞台上就像野兽。但小时候的她很内向,直到舞蹈老师的一句话,才让她冲破枷锁,横空出世。◆28岁的乔治·桑初入文坛便引起轰动。十九世纪的伟大天才中有不少都曾拜倒在她脚下——缪塞、肖邦、梅里美……对他人才华的仰慕激发了她的潜能,给了她飞翔的翅膀。建立自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在这里,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心的栖止木:河合隼雄谈心灵疗愈

    心的栖止木:河合隼雄谈心灵疗愈

    在日语中,“栖止木”是飞鸟暂时歇息的树枝。受过荣格学派心理分析训练的河合隼雄,在出任日本政府的文化厅长官后,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的心便像飞鸟一样,“栖止”在他遇到的各种社会事件上。河合隼雄凭借深厚的文化素养,提出他对每一件事的看法。曾连载于《周刊朝日》的这75则小故事,是河合隼雄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提供的一种东方式的“行动的智慧”。人如何能做到“安心立命”?在这本书中,河合隼雄开出了许多“心的处方”河合隼雄在58岁时,拿起了少年时代曾学过的长笛来联系,开始实践一个“健康游老人”的生活。从那时起,他接触了无数的人,在和他们谈“心”之后,他发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心灵哲学。他说人类的“脸”真有意思,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的。同一个人的脸也有惊人的表情变化。“心”又何尝不是呢?
热门推荐
  • 大佬又傲娇了

    大佬又傲娇了

    “哼!你又抢我棒棒糖,我不要跟你玩了!”“你以为我想跟你玩啊,要不是我母上要我照顾你,……
  • 我在大唐收快递

    我在大唐收快递

    快递小哥穿越大唐,成为太子李承乾,除了性格很皮以外,他就只会收一点快递了。系统:“叮咚,您有一份快递,请注意查收。”李承乾:“握草!谁特么寄了一坨屎!有病吧!”李世民:“高明,近来在忙何事?”“来自李世民的负面情绪值,+666”这是一个逗比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有爱的故事。轻松种田文,不讨论历史,不搞权谋,收各种快递,让自己和唐人生活的好一点。
  • 我家仙君又挂了

    我家仙君又挂了

    历劫仙君碰见某女的那一世……她挽着温柔的桃娘莞尔一笑,“王爷,我给你挑的这个王妃如何?”黎司声音低沉,“本王没有那断袖之癖!”再一世……绯惜治好那个倔强高傲冷酷的七岁男娃,捏着他的小脸蛋,“儿砸,给娘乐一个!”七岁的黎司:……滚!又一世……绯惜出其不意抽掉他手里的书,挑眉,“小公子,人活一世不能这么枯燥,姐姐带你去寻点乐子如何?”黎司千年面瘫终于眉心微瞥,“姑娘,请自重!”……仙君归位了,想起了这几世的种种,心中装的尽是那一身红衣敢爱敢恨的女子……仙君将她逼在角落,指着旁边的两个包子,声音的尾调扬起,含着危险气息,“你敢背着我生孩子?”
  •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初识,她是大小姐,他只是个卑微的保镖,她追他逃,却一直纠缠不清。杀母之恨,新仇旧怨,他本以为自己怎么都不会放下,谁知道最后是怎么也无法对她放手!“吴晋寒,你到底爱不爱我?”她彻夜守在民政局的门口,结果第二天他带来登记的人却不是她。依旧是一身黑衣,依旧是俊脸冷酷,却不再是那个只对她笑过的男人。“嫁给我——你,不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创世录

    太上创世录

    神冥大战结束,神界冥界在人界各自退兵,人界中的万族得以苟延残喘休养生息。残酷的世界真相,人界各族皆为奴隶?数以亿计的生灵竟然只是他人手中的棋子任意摆布?无数的人界英豪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只是为了给人界争取真正的自由。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鸳鸯玉佩之前世今生

    鸳鸯玉佩之前世今生

    这不是一部重生剧,只是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还原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民国初期,富家少爷李文天与贴身丫头陈小寒相恋受阻,为追求婚姻自由,这对恋人开始了艰难的爱情保卫战,为此文天不惜与父亲断绝父子亲情,远走高飞。然而,这仅是开始,一路却充满了太多变数……历经坎坷,演绎着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挚爱深情,可谁也没想到,这最后的结局竟是……
  • 销售心经

    销售心经

    本书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引证了许多经过科学检验的心理实验,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提炼出在销售中卓有成效的各种心理策略,让你了解并掌握隐藏在销售背后的深层客户心理。运用本书介绍的心理策略,你可以明了客户的性格类型、洞察客户的心理需求、抓住客户的心理弱、突破客户的心理防线、解除客户的心理包袱、赢得客户的心理认同。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比邻学堂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系列是针对心理学考研进行编写的标准的教辅书。本书对知识进行了深度和全面的梳理与整合,覆盖全部核心考点,同时在312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完善、充实,对自主命题的考生也同样适用。全书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能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
  • 我的清明上河图

    我的清明上河图

    白天光,男,当代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发表小说五百多万字。近百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载。有二十多万字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介绍到国外。出版长篇小说《雌蝴蝶》等十一部。部分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获国内各类奖十几项。从1998年至今,有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小说年选。2007年的短篇小说《一头名叫谷三钟的骡子》被列入排行榜。现为专业作家,兼某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壳子小区在阜城很有名,据阜城《阜远县志》(阜城原来叫阜远县)记载,先有壳子后有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