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谱[1]上看,宫泽贤治生于1896年(明治29年)8月1日,卒于1934年(昭和8年)9月21日,享年38岁。
宫泽贤治出生在日本岩手县稗贯郡花卷川口町(现花卷市丰泽町)的一个旧衣当铺家庭。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
贤治四岁开始跟着父亲参加佛教讲习会,据说还背诵过真宗教典,受佛教影响颇深,导致他一生向佛,积极参与佛教活动。他所理解的佛的精神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在他的整个人生和文学创作之中。他逝世后葬于故乡花卷町的真宗安静寺,后改葬日莲宗身照寺,取戒名“真金院三不日贤善男子”。
他曾经把《国译妙法莲华经》当作自己的遗言赠送给弟弟清六,并在卷末写道:“合掌!我毕生的工作就是将此经送到你的手上,愿你接触到其中的佛意而入无上道[2]——昭和8年9月21日,临终之日,宫泽贤治”。评论家龟井胜一郎读后感慨地指出:贤治把弘扬佛教当作了自己毕生的事业,竟至于放弃自己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都在所不惜[3]。
贤治8岁上学,进过家乡的小学、盛冈中学、盛冈高等农林学校。农林学校是他的最高学历。其间,他不但对童话、昆虫标本、矿物采集、短歌创作、参禅礼佛等兴趣浓厚,爱好颇深,还多次到各地进行修学旅行和参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经历了恋爱的苦闷。农校毕业后,他进入本校研究科,师从关丰太郎博士学研土壤肥料。农校的经历,是他终生从事农业指导、肥料设计(咨询)工作的滥觞。
贤治一生从事过若干职业,当过母校实验辅导员、帮助过家业、做过农校教谕、干过农业指导、开过肥料设计事务所、做过肥料设计等。
他喜欢音乐,经常现场聆听音乐会、观看戏剧,甚至学过一段时间大提琴。他喜欢戏剧,写过剧本,并指导过学生演话剧。他关心农民文艺,组织过乡村音乐会,向农民讲授过文艺,甚至写出了《农民文艺概论纲要》《农民艺术的兴隆》。
但不论贤治身在何处、从事何事,都阻止不了他的文学创作欲望和灵感。他很早就萌发了文学兴趣,14岁前后开始短歌创作,22岁前后还在学校当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发表短歌、宗教寓言等作品。从那以后,文学创作伴随了他不长的整个生涯。他创作发表了很多诗、童话等文学作品。
尽管如此,我们从年谱中看出,贤治并不像日本其他文学大家如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等那样具有显赫的学历和人生经历。他虽然也去过大都市,但几乎一生都周旋在农村和小城镇。在他的文学生涯中,除了跟高村光太郎见过一面外,再也没有与任何文学大家、著名编辑等有过交往,同他经常投稿并发表作品的《铜锣》杂志的经营者草野心平都未曾晤面。甚至连他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自费出版的,传播范围极为有限。因而,贤治生前在日本文坛默默无闻,贤治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一直像一块被埋没的真金一样,无法放出熠熠光辉。
贤治这样的文学之路,与像他一样享有同样声誉的同时代其他文学家大相径庭,成为日本文学史的一个特例。
贤治生前体弱,19岁时患鼻疾做过手术,得伤寒病住过医院。妹妹的去世又给他的身心以巨大打击,很久才慢慢平复。他长年悉心工作,帮助农户,艰苦创作,并不辞劳苦地从事宗教活动。奔波劳累使得贤治原本羸弱的身体迅速衰弱。终于在33岁那年8月,贤治积劳成疾,患上肋膜炎,卧病在父母家中。以后,病情反反复复,拖到38岁那年又出现了急性肺炎的症状。未几,贤治的病情急转直下,竟至不治。
贤治去世后,他的很多作品被整理出版,这才彰显了贤治作品原有的伟大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崇敬,给了他应有的崇高文学地位和历史荣誉。
注释
[1]《宫泽贤治年谱》,恩田逸夫、奥田弘编,原载豪华版《日本文学全集(第16卷):高村光太郎 宫泽贤治集》,讲谈社,昭和53年8月第一版第十八次印刷。
[2]无上道,佛教用语,指成佛的法门。《法华经·方便品》:“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3]见前注《高村光太郎 宫泽贤治集·作品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