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6800000009

第9章 教授和诗人的决斗

正当斯乔帕失去知觉的时候,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半左右,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流浪汉从漫长的沉睡中醒来,恢复了知觉。有好一会儿他感到纳闷:他怎么会躺在四面白墙的陌生房间里,床边还有个奇妙锃亮的金属小桌。透过白色窗帘,可以感到外面的阳光。

伊凡晃了一下脑袋,确信不再头痛,想起他这是躺在医院里。随即又想起柏辽兹的死。不过今天柏辽兹的死已不再引起伊凡强烈的震撼,睡足后,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平静了些,头脑也清晰了些。他在这张松软、舒适,且又非常洁净的弹簧床上静静躺了一会儿,发现身旁有个电钮。伊凡素有摆弄东西的习惯,按了一下电钮。他以为一按电钮就会响铃,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料完全不是这样。

床脚边亮起一个柱形毛玻璃小灯,灯上显示:“喝水。”稍后,柱灯自行旋转,直到灯上显示“护士”。自然,这个巧妙的小灯使伊凡很感兴趣。接着,“护士”换成了“医生”。

“嗯……”伊凡嗯了一声,不知道该拿这柱灯怎么办。算他走运,柱灯上显示“医士”时,他又按了电钮。柱灯发出轻微的响声,停下,熄灭。于是病房里进来了一个讨人喜欢、穿着洁净白大褂的胖女人,招呼伊凡说:

“早上好!”

伊凡没有回答,认为这声问候在目前情况下是存心气他。把好好的人关进精神病院,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像话吗!

女人仍然满脸和善,一按电钮,卷起了窗帘。阳光穿过轻巧的宽孔落地栅栏,一下子洒满病房。栅栏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迤逦的河岸,对岸是一片苍翠的松林。

“请洗澡。”女人说,她手边的墙壁自动开启,露出浴室和设备一流的洗手间。

伊凡虽然决心不理女人,但一看见水从亮闪闪的龙头中哗哗地流进浴缸,忍不住讥讽说:

“嚄,就像大都会!”

“不对,”女人自豪地说,“考究多啦!这样的设备哪儿都没有,甚至国外。多少科学家和医生专程来我们医院参观。这儿天天都有外宾。”

提到“外宾”,伊凡立即想起昨天那个顾问,顿时沉下脸,皱起眉头看了她一眼,说:

“外宾!……你们那么喜欢外宾?!告诉你,他们中间什么人都有!比如我昨天就认识了一位,好得没法说!”

伊凡差一点想讲讲本丢·彼拉多,但转念一想,跟女人讲这些没用,反正她帮不了忙。

伊凡洗得干干净净,立即给他发了男子浴后必需的一切:熨平的衬衣、衬裤、袜子。不仅如此,女人还打开衣柜,指着里面对伊凡说:

“想穿什么?睡袍还是睡衣?”

被强行留在新住处的伊凡,险些为女人的随和拍手叫好。他默默指了指柜中一套大红绒布睡衣。

然后,伊凡·尼古拉耶维奇被领着穿过一条空寂的走廊,来到一间极大的诊室。伊凡决定讥嘲这幢设施奇特的大楼里的一切,立即暗自给诊室起名“工厂-厨房”。

这样起名不无道理。屋里有许多橱柜和摆着闪亮镀镍器械的玻璃柜。还有几把结构异常复杂的椅子,罩着锃亮灯罩的台灯,数量众多的玻璃瓶、煤气喷灯和电线,以及各种各样谁都陌生的仪器。

诊室里接待伊凡的一共三个人——两女一男,都穿白大褂。一开始便把伊凡领到角落的一张小桌旁,显然想问他什么。

伊凡估摸着他的处境。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最富诱惑力的是第一条:冲过去,把这些灯具和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砸个稀巴烂,借以表示他对自己被无理拘禁的抗议。但今天的伊凡与昨天的伊凡已经大不相同,这第一条路他觉得不妥,说不定反而授人以柄,被认定是狂躁型疯子。因此第一条路被伊凡断然否定。第二条路:立即讲讲外国顾问和本丢·彼拉多。然而昨天的经验表明人们不会相信他,要不就是随意曲解他。因此伊凡把这条路也否定了,他决意走第三条路:保持骄傲的沉默。

但他没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不管愿不愿意,总得回答一连串问题,哪怕只是阴郁的片言只语。结果,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被问了出来,包括十五年前他在哪个季节和怎样患了猩红热。伊凡的回答记满一页后,翻转纸片,穿白大褂的女人转而询问伊凡亲属的情况,问得单调无聊:谁死了,什么时候死的,死因是什么,是否酗酒,是否患过性病,等等,等等。最后又请伊凡谈谈昨天牧首塘发生的车祸,但并未使劲纠缠,说到本丢·彼拉多也没人表示惊讶。

然后,那女的把伊凡交给那男的。后者的做法不同,什么也不问,而是给伊凡量体温,数脉搏,还用一个什么灯照着检查了伊凡的眼睛。接着另一个女的过来帮忙,不知用什么往伊凡背上扎了几下,但并不疼,用小槌柄在他胸前皮肤上画了些记号,又用小槌敲敲他的膝盖,敲得伊凡的小腿往上直跳。还在他手指上采了一滴血,往肘弯处打了一针,给两只手腕戴上手镯似的橡皮圈。

伊凡暗暗苦笑,心想这一切多么愚蠢、怪异。真是难以设想!他想警告大家那个来历不明的顾问可能带来灾难,想把他抓捕归案,结果自己反倒进了某个神秘的诊室,还得胡说什么在沃洛格达有个酗酒成瘾的叔叔费奥多尔,等等。荒唐至极!

终于把伊凡放了。他被送回病房,有人端来了一杯咖啡、两个煮鸡蛋、白面包和黄油。

吃完端来的一切,伊凡决定耐心等待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争取这位负责人的关心,讨回公道。

他果真等着了,而且很快,就在自己早餐后不久。伊凡病房的门突然打开,进来一群穿白大褂的人。走在前面的是个年约四十五岁的男子,像演员那样仔细刮过脸,一双眼睛既给人好感,又十分犀利,举止文雅。随从个个对他毕恭毕敬,因此他的到来显得分外庄严。“就像本丢·彼拉多!”伊凡暗想。

是的,这毫无疑问就是负责人。他在凳子上坐下,其他人一概侍立左右。

“斯特拉文斯基大夫。”那人自我介绍,友善地看了看伊凡。

“这是他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1]。”一个蓄着整洁的络腮胡子的人轻声说,把记满伊凡病历的那张纸递给负责人。

“给我建了档案!”伊凡想。这时负责人一目十行地浏览着病历,不时“嗯……嗯……”几声,间或用难懂的语言同周围的人交谈一两句。

“跟彼拉多一样,也懂拉丁语……”伊凡忧伤地想。这时一个病名使他打了个寒战:“精神分裂症。”哎呀,昨天该死的外国人在牧首塘说过,今天斯特拉文斯基教授在这里居然也这么说。

“他连这个都知道!”伊凡惊恐不安地想。

看来负责人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周围的人无论对他说什么,他一概赞同,一概高兴,连声表示“好极了,好极了”。

“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说,把病历还给那人,然后转身问伊凡:“您是诗人?”

“诗人。”伊凡阴沉地回答,平生第一次对诗感到莫名的厌恶。他立即想起自己的一些诗作,不知为什么使他不快。

伊凡皱着眉头,反问斯特拉文斯基:

“您是教授?”

斯特拉文斯基殷勤而又谦逊地点了点头。

“您是这儿的负责人?”伊凡又问。

斯特拉文斯基又点了点头。

“我得跟您谈谈。”伊凡意味深长地说。

“我正是为这个来的。”斯特拉文斯基回答。

“是这么回事,”伊凡觉得到了他说话的时候,“这儿把我当疯子,谁都不愿听我说话!……”

“啊,不会的。我们一定十分认真地听您说,”斯特拉文斯基认真地安抚,“决不允许把您当疯子。”

“那就请听。昨天傍晚我在牧首塘公园遇见一个神秘人物。外国人不像外国人,他事先就知道柏辽兹要死,还亲眼见过本丢·彼拉多。”

随从人员没有吱声,纹丝不动地听诗人讲述。

“彼拉多?那个和耶稣基督同时代的彼拉多?”斯特拉文斯基眯起眼睛看着伊凡问。

“正是。”

“噢,”斯特拉文斯基说,“这个柏辽兹是让有轨电车碾死的?”

“就是他昨天在我在场的情况下,在牧首塘叫有轨电车碾死了,这个神秘的公民……”

“就是认识本丢·彼拉多的?”斯特拉文斯基问,他的理解力显然强得多。

“正是他,”伊凡肯定说,心里琢磨着斯特拉文斯基,“他事先就说安奴什卡洒了葵花子油……柏辽兹恰恰是在那个地方滑倒的!您怎么说?”伊凡意味深长地问,期待自己的话能产生强烈效果。

但这种效果没有出现,斯特拉文斯基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

“安奴什卡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使伊凡有些失望,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安奴什卡在这件事上无关紧要,”伊凡不耐烦地说,“鬼知道她是什么人,无非是花园街的一个傻婆娘。重要的是他事先,明白吗,事先就知道洒了葵花子油!您明白吗?”

“我完全明白。”斯特拉文斯基认真回答。他按了按诗人的膝盖,说:“别激动,请接着讲。”

“接着讲,”伊凡说,尽量顺着斯特拉文斯基的语气,他凭自己痛苦的经验懂得,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对他有利,“这个可怕的家伙——他自称顾问,那是骗人的——有一种魔力……比如说,你去追他,但就是追不上。他还有两个随从,也都是脚色,一个细高个儿,戴一副打碎的夹鼻眼镜,另一个是只大得出奇的黑猫,它能自己乘电车。还有,”谁也没打断伊凡,他越讲越兴奋,越讲越觉得有说服力,“当时,他就在本丢·彼拉多的凉台上,这毫无疑问。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应当立即逮捕他,要不,他会造成无法形容的灾难。”

“所以您全力以赴,要当局逮捕他?我这样理解对吗?”斯特拉文斯基问。

“他很聪明,”伊凡想,“应该承认,知识分子中间偶尔也会碰到聪明人,这无可否认!”于是回答:

“完全正确!您想想,我怎能不全力以赴!可是我被强行扣留在这里,用灯照我眼睛,要我洗澡,问我叔叔费奥多尔的什么事!……可我叔叔早就去世了!我要求你们立即放我出去。”

“行,好极了,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说,“现在一切都清楚了。真的,把好好的人强留在医院里有什么意思?好吧,我立刻给您开出院证,只要您告诉我,您精神正常。不用证明,只要说一声就行。请问,您精神正常吗?”

一片寂静。早晨护理伊凡的那个胖女人用崇敬的目光看了看教授。伊凡又一次想道:“确实聪明。”

他对教授的提议十分满意,但在回答前,皱着眉头十分认真地想了想,最后斩钉截铁地说:

“我——精神正常。”

“那就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如释重负地高声说,“既然精神正常,那我们就合乎逻辑地分析一下。就拿您昨天的行为来说,”他转过身去,立刻有人把伊凡的病历递到他手里,“昨天,为了寻找那个自称见过本丢·彼拉多的陌生人,您做了这么几件事,”斯特拉文斯基屈指数了起来,时而看看病历,时而看看伊凡,“您把一张圣像挂在胸前。有这回事吧?”

“有。”伊凡皱着眉头回答。

“您翻栅栏划破了脸。对吗?走进餐厅,举着一支点燃的蜡烛,只穿内衣,还在餐厅里打人。您被绑着送到这里。到了这里,您给民警局打电话,叫他们带机枪来。然后您还跳窗。对吗?试问,就凭您这几下能把人家抓住,或者逮捕?如果您精神正常,您自己也会回答:绝不可能。现在您希望离开这里?请便。不过,请允许我问一下,您去哪里?”

“当然去民警局。”伊凡的语气已不那么坚定,在教授的目光下,他有些不知所措。

“从这里直接去?”

“嗯。”

“您不回家弯一弯?”斯特拉文斯基迅速问道。

“哪有时间回家?!要是东拐西弯,他早溜了!”

“行。您到了民警局先谈什么?”

“先谈本丢·彼拉多。”伊凡回答,他的眼睛已经蒙上阴影。

“行,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叫伊凡说服了,他转身吩咐那个蓄络腮胡子的人:“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请您给公民流浪汉开一张出院证,让他进城。不过这间病房不要使用,被褥也不要更换。公民流浪汉两小时后还要回来。”他转身对诗人说:“我不想祝您成功,因为我绝不相信您会成功。一会儿见!”他说着,站了起来,他的随从也动了起来。

“凭什么我要回来?”伊凡不安地问。

斯特拉文斯基像是等着这个问题,马上坐下说:

“就凭您穿着衬裤走进民警局,告诉他们您遇见了一个认识本丢·彼拉多的人。他们马上就会把您送到这里来,您还得住这间病房。”

“这跟衬裤有什么关系?”伊凡茫然四顾,问道。

“主要是本丢·彼拉多。不过衬裤也有关系。因为我们要您脱下公家的内衣,发还您本人的衣服,而您进院时穿着衬裤,虽说我暗示您该先回家换身衣服,可您根本听不进。再加上彼拉多……这就行了!”

这时伊凡·尼古拉耶维奇身上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的意志像是崩溃了,他感到自己无能,需要别人指点。

“那怎么办?”这回他的口气已是怯生生的了。

“这不,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回答,“这才是最最明智的问题。我这就告诉您,您到底是怎么了。昨天有人把您吓着了,他讲的本丢·彼拉多以及其他等等,使您精神恍惚。您在神经高度紧张,心绪极度焦躁的情况下,在城里乱跑,逢人就讲本丢·彼拉多,别人自然要把您当疯子。现在您的出路只有一条:保持绝对安静。所以您必须留在这里。”

“总得抓住他呀!”伊凡已经央求似的说。

“行。不过何必您亲自去抓呢?您尽可把您对这人的怀疑和指控写成书面材料。没比把您的检举信转给有关部门更省事的了。如果确实像您所认为的那样,我们遇上了罪犯,那很快就会查个水落石出。不过,有个条件,不能用脑过度,尽量少想本丢·彼拉多。故事多得是!不能什么都信以为真。”

“明白了!”伊凡坚定地说,“那就劳驾你们拿纸笔来。”

“给他纸,再给他一支短铅笔。”斯特拉文斯基吩咐胖女人。然后又对伊凡说:“不过,我建议您今天别写。”

“不,不,今天,一定得今天。”伊凡激动地大声说。

“好吧。不要用脑过度。今天写不完,还有明天!”

“他会跑掉的!”

“不会,”斯特拉文斯基深信不疑地反驳,“我敢保证他跑不掉。请您记住,我们这儿会尽力帮助您的,没有这种帮助,您什么都做不成。您听明白了?”斯特拉文斯基突然意味深长地问。他握住伊凡·尼古拉耶维奇的双手,久久盯着伊凡的眼睛,重复说:“这儿会帮助您的……您听明白了?……这儿会帮助您的……您会感到轻松。这里安静,安定……这儿会帮助您的……”

伊凡忽然打了个哈欠,面部表情平和了。

“对,对。”他轻声说。

“这不,好极了!”斯特拉文斯基按自己的习惯结束了这场谈话,站起身来。“再见!”他握了握伊凡的手。走到门口,他侧身对络腮胡子说:“用氧气试试……配合浴疗。”

转眼间,伊凡面前不见了斯特拉文斯基及其随从。隔着栅栏,可以看到对岸那片松林沐浴在中午的阳光下,春意盎然。近处的河水波光粼粼。

注释:

[1] 斯特拉文斯基的名字和父名。这样称呼表示尊敬。

同类推荐
  • 吹笛少年

    吹笛少年

    时断时续的笛声自远处飘来,吹笛的少年坐在草坡上,阳光里,满坡大豆发出炸裂的声音,到处是蚂蚱的拍翅声。少年的脸庞,清秀优美得仿佛不属于这碌碌尘世,他的十指纤长,轻灵地在笛孔上逗点,眼睛眺望着遥远——谁也看不见的遥远,仿佛他能穿越田野、河流和树林,看到另外的世界。他的狭长上挑的眼睛在不经意的一瞥中,便泄露了对世俗的漠然甚至不屑。只有在吹笛时他才是专注生动的,连周围的景物也仿佛被他带动得活了起来。
  • 南北史演义

    南北史演义

    本书叙述内容从刘裕代晋至隋朝灭亡,约两个世纪的历史。南方经历宋、齐、梁、陈,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止。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推行改革,吸收汉文化,后分裂东、西魏,进而被北齐、北周所代。
  • 一生

    一生

    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向大家描绘了一位淳朴、温柔、善良的少女雅娜坎坷的一生。出生于没落贵族之家的雅娜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懂憬,可是在进入生活旅程以后,她相继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爱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最终只能在失望中一步步走向衰老。作者借她的一生告诉人们:对待生活既不能有太多的幻想,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
  •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法国的破落贵族子弟勒内离家出国,只身流落于北美洲,来到路易西安那的纳契部落的一个村子里,被德高望重的瞎眼老酋长夏克塔斯收为义子。夏克塔斯把自己年轻时与阿达拉相爱的曲折故事,讲述给勒内听。
  • 小平头自述:我的1976

    小平头自述:我的1976

    我若坐车上班,必在广场边上的南长街由1路换乘5路。从3月底至4月初,早上在广场上转一圈,下班后更是在广场的花圈丛林中且转悠呢,太好玩了。按说清明节前后的悼念,尤其是对周总理的追思,人们的表情应该肃穆端庄甚至压抑,可我发现大多人的脸上满溢着兴奋、复仇、解放甚至欢快。有的悼词或挽联写得相当工仗,不逊贾谊;有的婉转深邃,可攀嵇康。但更多的一般,义愤露骨,词法如同社论,不怎么好玩。各种各样的花圈,甚至还有成吨重的金属做的,而纪念碑四周的柏丛上也全部系满纸花绢花。广场上是花的森林、诗词的海洋。
热门推荐
  • 隐婚1001夜:司少,一吻到底

    隐婚1001夜:司少,一吻到底

    刚领完证,他就抛妻弃子3年不回家,她住在单身公寓成为一条码字狗,逍遥自在,互不干涉。谁曾想,3年过去,他回来了,还开启了没底线宠妻模式!什么情况?“司冥爵,既然你不愿接受这段婚姻,我成全你,你不应该高兴吗?”“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还觉得我应该高兴?”“要不咱们给彼此一年时间?一年后如果还没感情,就各奔东西,互不相欠。”“小说写多了,这么荒唐而狗血的事,你觉得我会答应?”
  • 神胤风云之刹那昙华曲

    神胤风云之刹那昙华曲

    神胤大陆,生于华炎凤都丞相府的少女韩月昙,身世神秘,因母亲之故自小不受父亲待见,遭府中众人欺凌。拜师习武,不断突破,她只为逃离牢笼。(本文是架空玄幻武侠型小说,框架较大,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铺垫多,线路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各路角色的未来走向!)
  • 逢故人

    逢故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扑克巫师

    扑克巫师

    太监了(*/?\*)不要看ヽ(≧Д≦)ノ
  • 剑三生

    剑三生

    这是史上最弱的主角,每次都是被人暴打,是真正的废材,但是,废材又如何,他将以路人的身份行走于各个世界,夺取特殊的力量,一步步成为真正的强者。
  • 摆脱死亡

    摆脱死亡

    白雪深埋着大草原。胶轮拖拉机在银色的世界里吼着,向塔利花嘎查(嘎查:村)艰难地挺进。塔利花是边境线上的一个弹丸之地。这片草地与毗邻的蒙古。国山水相连,因为远离边防哨所,所以虽然有庄严的界碑林立着,虽然也偶有边防军人驱车来去,但是牲畜不懂国界,对方的牛马骆驼羊常常因为贪吃或者呼啸北风的驱赶而进入我国境内。还常常有对方牧民或者牧场工人毫无顾忌地越境放牧、打草,蚕食我方巴彦塔拉苏木的牧场。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本文主要讲述了: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个性与管理、激励与管理等内容。
  • 生长在绝望上的希望

    生长在绝望上的希望

    2154年,爆发一场惊天的危机,仅仅在一瞬间,世界巨变。末日刹那间便来临。普通人面对这一场末日之灾,除了无尽的恐惧外,还有对活下去的渴望,在这里,没有异能,没有奇迹,只有普通人用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苟活。而我们的希望又在何处?
  • 捡了个租客

    捡了个租客

    酒吧门口碰到个喝醉的,没想到她看起来没什么钱,实际却家财万贯?可你都这么有钱了,干嘛还来租我的小破房?
  • 人类的朋友:生物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朋友:生物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