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600000024

第24章 创办招商证券(3)

招商局中国基金是第一只在香港上市的以中国内地非上市股权投资为主的投资公司,也是较早按香港上市规则第二十一章成功上市的公司。

“二十一章”基本上将伦敦证券市场中有关上市的部分条例移植到了香港,专为没有经营业绩而拟上市的投资公司所设。可以说,以投资而非生产经营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基本可参照此章节上市。同期按“二十一章”上市的,还包括越秀、粤海两只基金。

遵循“二十一章”,招商局中国基金制定了独特的投资策略。招股章程显示,其主要进行中国非上市股权投资,上市时重点关注工业及制造业项目、基建项目、金融服务业及房地产项目。同时,可以将其不超过10%的净资产投资于中国概念股、H股及B股,这是招商局中国基金与其他以投资上市股票为主的投资公司的最大区别。

这一特色并不难理解。当时招商局设立这一基金的目的,便是做非上市公司股权直接投资,而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则主要由同期在深圳蛇口设立的半岛投资基金完成。招商局集团的整体布局十分清晰。

组织机构方面,基金设立董事会,主要由持股比例较高的核心股东委派代表组成。董事会下设投资委员会,成员共七人,由招商局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董事总经理,以及招商局中国基金前五大股东委派的代表组成,负责审批投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投资。

基金将其日常的经营委托给招商局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如日常项目搜寻、评估、提出投资或退出建议、投资后的项目管理及项目退出等。管理公司董事会获招商局中国基金授权,审批投资金额在500万美元及以下的项目。

按香港市场惯例,招商局中国基金按投资额和现金数额,向管理公司支付资产管理费。此外,如果基金年度资产净值相对上年增长115%以上,还将按一定比例向管理公司支付业绩表现费。招商局集团负责提名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第一东方集团负责提名副董事总经理。

现在看来,除依靠发起人的影响和实力外,抓住集资时机和地点,对基金募集成败影响巨大。不利形势下,其仍在不到一年内成功筹组上市,十分不易。此后招商局集团也总结认为,在数次筹建中断的关键时刻,集团高层决策正确,将集资方向转向海外,终于使基金转危为安,一举成功,如此一起一伏,教训深刻,经验宝贵。

借助金融手段融资,并利用资产买卖自我发展,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最普遍采用的方法。那时的招商局集团也已起步。

招商局中国基金的上市是招商局集团资产管理业务的开端,招商局集团由此成为最早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国有集团。1993年7月30日,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决定,此后招商局的企业不再单独上市,可见当时集团对招商局中国基金的重视程度。

1993年,招商局集团递交交通部的《关于筹资完成招商局中国基金总额1亿美元及成功上市的报告》中称,成功上市只是“基金”走出的第一步,将来投资项目的落实并获得合理回报,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这个‘基金’与‘海虹’相比,对招商局来讲应该更具有代表性,因‘海虹’仅仅是招商局属下的一个企业,而招商局中国基金以招商局命名,在香港乃至国际金融市场都代表了招商局的形象。因此其业绩与招商局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只能把这个‘基金’搞好,而且这也是唯一的选择。”招商局集团在报告中如是表述。

从上市起,招商局集团和招商局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层就一直坚持自己的核心投资理念:依托集团、中长期价值投资、稳健经营。回眸此后十多年基金的经营运作,始终贯穿着招商局百年传承的稳健与创新精神。

日后的事实说明,正因如此,招商局中国基金十几年来虽然面对过各种挑战,但在招商局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均安然度过,在香港“二十一章”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

收购董氏产业

海达,163岁

2012年,招商局已140岁。

在招商局大家族中,有一家比招商局历史更悠久的公司,它的前身创立于1849年,至今已163岁。这就是海达远东保险顾问有限公司(下称“海达远东”),现隶属招商局金融集团。

从事保险与航运的E.S.海达有限公司由爱德华·赛沃瑞·海达神父(EdwinSavoryHoulder)创办于1849年,后于1911年将自身50%的股权出售给主营造船和航运业务的富纳斯·韦斯公司,并于同年重组更名为富纳斯·海达有限公司。

1962年,富纳斯·海达开始从事保险经纪业务,并成为劳合社指定的经纪人。这是海达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直到今天,这张劳合社牌照仍是招商局在海外保险业务上的金字招牌。

次年,富纳斯·海达更名为富纳斯·海达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此时伦敦的航运保险市场已雄踞全球第一。不过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富纳斯·海达的业务发展不温不火,鲜见记载,直到董浩云和东方海外的出现。

董浩云,又名董兆荣,生于宁波定海县(今舟山定海区),是香港航业巨头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OOCL,下称“东方海外”)的创始人。董浩云白手起家创立了自己的航运帝国,被称为东方的“欧纳西斯”。

1980年,董浩云的东方海外通过海联保险控股公司(MaritimeUnionAssuranceHoldingsInc,MUA)以12亿港元收购了富纳斯·韦斯,成为首个收购英国大公司的华人。富纳斯·韦斯全资拥有的富纳斯·海达也一起归入东方海外。

彼时,董浩云正跻身世界七大船王之列。但好景不长。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全球航运业由盛转衰,由于东方海外未能及时应变,业务一落千丈,财务陷于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1982年4月董浩云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外界传言,叱咤国际航运业近半个世纪的董浩云留给后人的遗产中现金只有250港元,其余的都是负债累累的公司股票。其长子董建华临危受命,掌舵东方海外。此时,他首要的任务是重组业务,并出售部分非核心业务清偿债务。

到1984年年底,东方海外实业的长短期负债已达92.4亿港元,仅利息净支出就高达5.61亿港元,是该年度除税后赢利(未计算非经常收入)的3.3倍。在董氏家族欠债高峰时,公司总负债达200余亿港元,涉及债权人200多个。

危难关头,汇丰银行向东方海外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中国银行、招商局以及董浩云生前好友霍英东也伸出援手。霍英东提供了11.56亿港元,支持董建华的债务重整计划;招商局通过认真研究和数轮谈判,收购了董氏集团的6条油轮,随后又收购了其保险业务。

虽然有观点认为招商局接手东方海外的保险业务,很大程度上是对董氏集团的一次紧急援助,但回头看当时招商局集团的业务结构,这实际上是从自身多元化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作出的谨慎决策。

此时,招商局的金融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香港—内地,银行(招商银行、友联银行)—保险(平安保险)的联动格局,但境外保险业尚未落子。

怀揣着百年后重振保险业的愿景,1988年8月6日,招商局集团收购了东方海外在英国的全部保险业务,包括富纳斯·海达保险有限公司(后为海达保险经纪公司)和海联牛津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苏格兰狮保险公司(TheScottishLionInsuranceCo.Ltd),同时也收购了董氏集团在香港的一家保险公司——威宁保险有限公司(后改名招商局保险有限公司)。

此后,这三家公司除了苏格兰狮保险因巨额长尾赔付被关闭外,海达保险经纪和招商局保险经过重组,都成为了招商局金融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商局保险浴火重生

威宁易帜:梦断超赔

1988年的某日,坐落于香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威宁保险有限公司,突然来了几位行色匆匆的陌生人。这让已在这家东方海外子公司工作了近8年的职员陈坤(Simon)心头一紧,可能出大事了。

数月之后,一条消息铺满香港报章头条——“东方海外出现偿付危机”。陈坤事后才知,那群“陌生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核算人员。

接下来发生的事在意料之中,作为东方海外非核心资产,包括威宁保险在内的保险业务被东方海外打包出售,用以偿债。接盘者是有着百年保险业血脉、曾成立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的招商局集团。其在整个收购计划——购买威宁保险、苏格兰狮保险和富纳斯·海达保险3家公司——上动用资金3060.8万英镑(约4.07亿港元)。

招商局保险有限公司的故事,由此开篇。

贯穿这一故事的重要人物是陈坤。这位已有30年保险从业经验的香港人,自1980年从学校毕业,就进入招商局保险的前身茂宁保险集团工作,从文员做起,直到如今成为招商局保险掌门人——可谓公司一路风雨、跌宕起伏的见证者。

招商局保险的前身,是东方海外集团下属茂宁保险集团为拓展香港本地业务,于1986年9月17日在湾仔海港道25号海港中心成立的茂宁保险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1987年,茂宁保险改名威宁保险,并增资至1500万港元。

招商局集团在1988年9月7日收购威宁保险后,立即将注册资本增加到4000万港元,由时任招商局集团总经理的江波任董事会主席,钱万寿任总经理。1989年2月10日,公司改名为招商局保险有限公司,并迁至铜锣湾希慎道18号。1997年6月27日,招商局集团收购东方海外13%的招商局保险股权,将后者变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招商局保险的前身茂宁保险集团此前就做了不少“垃圾”业务。收购完成后,招商局保险上下随即开始“业务强攻”,为了全面铺开市场,短期内使新业务达到公司传统的水险、货运险业务规模,承保了大量以建筑劳工险、汽车险(特别是货柜车)和海外超赔为代表的低质量、高赔付、长尾巴业务。其中,责任险和海外超赔两项业务加总,最高时占总保费规模的80%。事后看,由于承保策略冒进,这三座大山几乎让招商局保险面临倾巢之灾。

更大的隐患是伦敦市场的再保险业务。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保险市场陷入不景气,而招商局保险却大肆扩张,1990—1992年承保的欧洲及美洲保险公司(大部分是英国保险公司或Lloyds’Syndicate)的再保合约,共计录得毛保费收入5000多万港元,包括高保费高风险和低保费高赔偿额较低风险的业务,主要涉及船舶、航空业。

更为失误的是,1990年这些业务全部自留﹐直至1991、1992年才安排再保。即便如此,由于再保自留比例高、价格高,基本没有获得多少保障。即便如此,由于再保的安排不专业,自留比例高、价格高,从结案的情况来看,招商局保险基本上没有获得多少保障。

招商局集团事后计算,21世纪初,招商局保险海外市场的所有长尾超赔项目了结后,共亏损3000多万港元。

“不是不可以扩大(业务规模),而是要有计划,不是盲目去做。现在看,当初我们4000多万港币资本金根本不该去做那么多高风险、长尾巴的业务。”陈坤感叹。

实际上,“另类”带来的风险即有征兆。在责任险、汽车险、海外超赔三大业务强攻之下,招商局保险毛保费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升至7000万~8000万港元。

看似风生水起的招商局保险,实际上连年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压力。从开业到1999年招商局金融集团成立的11年间,招商局保险仅有两年实现赢利。一次是1993年微利43万港元,另一次是1997年由于股票投资逃顶成功,赢利1750万港元。随着赔款支出的不断增加,公司几乎濒临破产。

正因于此,招商局集团也陷入了不断掷金“救火”的尴尬境地,于1991年、1995年和1996年三次共增资5300万港元,使招商局保险资本金升至9300万港元。

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大挫伤了股东方的出资能力。1997年后,资金流异常紧张的招商局集团,遭遇国际金融机构逼债,开始断臂自救。单看金融领域,先后退出了友联银行、平安保险,英国市场苏格兰狮保险的退出此时仍在推进。以招商局金融集团一位高层的话来说,2000年前后集团高层对金融业务的整体基调就是,做大银行、证券,基金为辅,保险先退出,“保险(退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我们做的时候还是以退出为主。”

在这一背景下,长尾风险大、业绩糟糕的招商局保险,遭弃的可能性很大。

招商局保险去留

招商局保险的去留,成了招商局金融集团成立时的第一个烫手山芋。

经过研究,金融集团支,打造一家小而强的精品公司。

招商局金融集团对这一决定事后如是评价:“2000年开始,我们着手调整招商局保险的业务结构。由于以前公司承接了一些‘长尾巴、高风险’的项目,调整起来比较困难,不是一两年就能看到成效的。但我们的战略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坚决砍掉那些‘长尾巴’,先把公司‘做小’。”

虽然并不清楚黄大展的“双低”定调最初是不是为消化历史包袱留足时间,为转手做准备,但事后看,招商局最终保留了这块保险招牌,且积极主动维持现状的路子使这家公司起死回生。

“精品公司”定调明晰后,招商局保险启动了新的承保策略。痛定思痛,拒保责任险,专注优质险种业务。一直以来,香港市场最好的业务就是货运险、财产险和个人险。前两个都是招商局保险的传统优势,遂以保留和改进,个险起步稍晚。

招商局保险自2003年开始发展个人险,以8万人的香港教师协会为切入口,“这个群体整体赔付率不高,可以说是香港市场质量最好的业务。”陈坤说。

截至2010年上半年,来自香港教师协会的业务已占招商局保险保费的33%~40%。某种程度上,这似乎又陷入了另一种风险。

此后公司找到两三个类似的渠道,将这个因素冲淡,“不可以迁就”。

截至2010年中期,招商局保险业务中,个人险保费占比最大,约1/2,货运险、财产险分别占比1/4。“我希望未来可以平均发展,那是最好的比例。”陈坤说。

金融危机是全面检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招商局保险先后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两次危机之下,表现截然不同。

同类推荐
  •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每月发工资要缴个税;买东西不知不觉缴了增值税;买个外国货要缴关税;投资理财不小心,冷不防也要多缴很多税……国家征税就像高速公路收取过路费,我们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采取不同的行进路线,最后缴纳的过路费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既然纳税和死亡一样无法避免,那么税务知识就不应该成为一种稀有知识,仅为少部分人掌握,而应成为每一个现代人都有所了解的常识。不懂税,必然多缴税,与其到时候为此付出巨额学费,不如来提前学习吧!
  • 蓝海战略与资本运作

    蓝海战略与资本运作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文化地产战略

    文化地产战略

    本书是作者以文化的视角研究地产发展的一部理论性专著。全书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产业做了全面的梳理。勾画出文化大背景下的全球地产发展图谱。对世界范围内的地产引发的重大经济现象做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对中国近十年地产发展和今后地产走向做了深入的思考。
  •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国内 BAT 三巨头的入局,给区块链行业带来了信心,不管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还是看中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变,这场革命正在影响着我们。区块链到底是啥?有人说,比特币将成为世界通用钱银;有人说,比特币就是一个大骗子……千人千面,但区块链潜力空间不可忽视,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柱石。究竟怎么认识区块链?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此书从区块链的基本定义入手,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分类、特征、挖矿原理、常见误区、主要应用等,要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学习区块链的入门书。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有所收益。
  • 激荡百年:大国金融

    激荡百年:大国金融

    这是细述中国金融历史真相的书,深度揭秘扑朔迷离的百年金融内幕。波谲云诡,谁掀起了百年来中国金融的腥风血雨?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谱写辉煌?
热门推荐
  • 三世尘花

    三世尘花

    少年鲜衣怒马,少女绝代风华,古风的江湖上演绎着快意恩仇……
  • 因为时间,我会彻底爱上你

    因为时间,我会彻底爱上你

    本人和男朋友初识到现在的故事,简简单单的爱情
  • 树世界我为王

    树世界我为王

    别人穿越一般都是去古代种田搞副业,就算最后不能封王拜相,也能当个地主,生活富足。我呢,直接穿越到一个水果里面,以比哪吒还慢的孕育速度,在树上成熟胎落成人,从此开始了把原始社会推向文明社会的进程……
  • 岁瞳

    岁瞳

    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岁月不饶人,眼光可杀生,遍寻宝光处,一岁一长生。
  • 西游之暗黑世界

    西游之暗黑世界

    悟空:若这天容不下我,那我便捅破这天!我若成佛,则这世间无魔!我若成魔,便要杀尽那诸佛!
  • 都市至尊炼妖师

    都市至尊炼妖师

    人类,你的身边,真的就像你想像的那么平静么?身边的人真的都是“人”吗?厕所里,电梯里,墙角落里,会不会藏着什么样的奇怪东西呢?身患绝症的楚方,偶然间获得了炼化万妖的能力。也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世界的大门。“行走在世间,炼化魑魅魍魉,维持凡世和异能的平衡,是每一个炼妖师的天职。”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妖为铜!
  • 来无影去无踪

    来无影去无踪

    一个平凡之人,来到异世用自己的极限走向巅峰。它不理俗事,专心修炼!他觉得不论在哪个世界,自己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修炼到没有人可以动我的地步,就能笑傲江湖,不做别人的傀儡。修真之路
  • 路遥遥步漫漫

    路遥遥步漫漫

    今生的缘是前世的你我不能忘却的伤换来的,终还是不能在一起
  • 银河系有外星人的老家

    银河系有外星人的老家

    晚上,仰望苍穹,星光点点,每一个闪烁的星点就是一颗恒星,每一颗恒星都有行星围绕着它,而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星球。可是,宇宙究竟有多大呢?有边际吗?是否还存在另外数不清的宇宙呢?
  • 冥冥中的爱

    冥冥中的爱

    江涛在爱妻撒手人寰之后,为了完成爱妻的遗愿,卖掉家产,创办了互联网家政服务公司“心心便民网”。他招募了四个创业伙伴:内向,怪僻的软件高手赵天琪;性格开朗,阳光的护士柳絮;刚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问题青年”夏东东,以及高冷,美丽的前高盛亚洲投资高管夏夕夕。这四个原始创业成员性格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苦衷。他们不但要面临从无到有的创业艰难,而且还要面对商业敌手的残酷打压和市场竞争的阴谋,陷阱。危机一个接一个。创业伙伴们的秘密也被敌手一一曝光,欲置他们于死地!无论狂风暴雨,江涛和他的伙伴们都紧密团结,就像是一家人一样。风暴没有毁灭他们,反而让他们感情更深。在事业成功之余,更收获了甜蜜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