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600000032

第32章 招商证券敦行致远(1)

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证券行业是如此跌宕起伏,如此不平凡,然而,招商证券每一步都努力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搏。自2001年提出上市目标及经纪业务转型,2004年取得创新试点资格,2005年正式开展国际业务,2006年收购北京证券和巨田证券营业部资产做大经纪业务,2007年并购博时基金提升资产管理业务,2009年实现公开上市,这家从招商银行证券部起步的证券公司,以自己的经营实践书写了券商转型成长的优秀篇章。

创新试点

换帅

2011年2月23日,深圳江苏大厦45楼,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侃侃而谈:“昨天,招商局对过往十年设立了16个奖,招商证券获得了过去十年‘最佳效益增长奖’,获奖词是2005年公司实现利润3400万,到2010年(实现利润)32亿,年复合增长达140%多。”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招商证券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这十年对招商证券乃至整个证券行业而言都是不平凡的十年。

这十年间,由于定位不清,监管不利,股市投机风一度盛行。证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在低迷的市场中也逐步暴露。行业风声鹤唳,招商证券也未能幸免。2003年,杭州、南京的营业部接连发生重大案件,将招商证券拖入危机之中,造成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003年10月,在宫少林的主持下,招商证券对上半年亏损的十余家营业部经理岗位进行公开竞聘,重新换血。

2003年12月22日,离开招商证券近十年的杨鶤重返招商证券执掌帅印。

杨鶤重返招商证券还有一个故事。

当时,杨鶤任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组长、总经理。2003年9月15日,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接下来,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信第一只基金。同年12月,杨鶤拿到基金的批文。

当时市场依然低迷,证监会鼓励基金公司发债券型基金,但杨鶤坚持,首只必须发股票型基金,哪怕规模小些,但整个股票管理队伍就可以运作起来了。后来证明,当时这一决策极具战略眼光,随着市场好转,股票型基金风生水起,中信的这只基金本来预计发10亿元、20亿元,最后发到了100多亿元,而债券型基金大跌,不断萎缩。

在杨鶤的计划里,中信这第一只基金必须一炮打响。

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是银行,杨鶤把目光锁定了老东家招商银行,当时杨鶤还是招商银行的独立董事。12月初,杨鶤拉上王东明(现任中信证券董事长)、常振明(现任中信集团董事长),杨鶤三人来到招商银行谈基金销售。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见常振明来了,也把时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总裁傅育宁请来作陪。当天主宾相谈甚欢,招商银行表示一定支持。

正是这个饭局,让杨鶤的职业生涯再次发生变轨。

12月中,招商局找到杨鶤伸出橄榄枝,“杨鶤,你回招商证券吧。”

当时杨鶤并不知道招商证券正处于一场危机中,这边基金销售正热火朝天,“回招商证券干吗呢?”然而招商局至诚相邀,坦陈招商证券出了些问题,现在需要平稳过渡。选人是一个关键,要选一个大家都信任了解的人,杨鶤一手创建了招商证券,现在的经营班底还是当初创业的那批人,跟班底成员都很熟,加上她的能力,由她来接手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鶤上任后第一事是摸清家底,搞清楚招商证券的窟窿有多大。

当时委托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灾难,证监会要求挪用的客户保证金必须补上,而这也是后来评选创新试点的必要条件。

当时行业130家券商中有三十多家券商破产、清算、托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钱,没法补上窟窿。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宣布南方证券被行政托管,击倒南方证券的正是80亿元的委托理财和120亿元的保证金黑洞。

200亿,没有人愿意背,也没有人背得动。

这家成立于1992年,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国字号金融企业联合出资10亿元,一度在中国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大型券商,最终以三任总裁被捕、公司被行政托管而黯然谢幕。

2004年年初至2007年年中,先后有汉唐证券、闽发证券、大连证券、佳木斯证券等31家证券公司被行政托管、关闭和收购,四分之一的证券公司永远退出了这个行业。

此次招商局迅速换人,就是想迅速查清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将这个洞补上,不至于让招商证券垮掉。

2004年7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在证券行业开展为期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采取分类监管的措施,对资产质量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优秀券商,授予“创新试点券商资格”,给予创新业务、网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对资产质量低劣、内部失控、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券商,采取破产清算、行政托管等措施,迫使其退出市场。2004年10月,创新试点评审相关工作启动。

能否取得创新试点券商资格,对招商证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这个节点没踩上,日后势必被其他券商甩下一大截。杨鶤坦言,经营上最关键的是把握时机,关键节点上一定要抓准机会,踏准节奏,不能被洗掉。

当时杨鶤定下了“要多管齐下突破困局,争取首批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工作目标,带领着员工彻夜加班,将家底整个翻了一遍,梳理各项业务,一方面看看窟窿有多大,需要筹措多少钱来补;另一方面要找准问题要害,快速整改治理到位。

接下来的几个月,除了昼夜加班摸清底数之外,连串的动作还有成立清算部,专司客户资产的清算与核算,快速推动客户资产归位;成立产权部,加大资产保全和诉讼调解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严控预算,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成本,并压缩办公场所面积、改革配车制度,努力盘活资产和提升经营效益;积极向股东筹措资金,解决整改资金在周转和流动性上的问题,促进公司快速进入正常经营轨道。

增资

2004年12月,招商证券成功成为首八家创新试点券商。据杨鶤介绍,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股东的支持,特别是招商局、中远集团的支持。

为了抓住证券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会,增强资本实力(2003年年底公司净资产排名第13名),2004年5月18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增资扩股15亿元的议案。

当时证券市场处于最低迷的阶段,招商证券的一些股东也没有信心,不肯出钱。正是这时体现了招商局集团的战略眼光,秦晓和傅育宁都认为,招商证券要救。招商局提出来,各股东按比例出钱,不愿出的招商局来出。当时招商局集团占股30%左右,招商局的想法是,如果其他股东出钱,则一起渡过招商证券的难关,如果其他股东不出钱,招商局全兜,由此将股份提高到50%,拥有绝对控股权,也是一件好事。

当时秦晓再造招商局已经取得成效。而秦晓再造招商局的思路就是,加强总部控制,聚焦核心产业。招商局对其下属公司是一定要争取控制权和管理权的。秦晓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大型公司对其下属经营单位控股权和经营权的获取是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政策,因为,它的战略、管理、技术、品牌都建立在控股权和经营权基础上。而对招商证券来说,一个负责任、能担当、有实力的大股东是渡过这次危机的关键所在。

最后,包括招商局集团、中远集团在内的7家股东于2004年6月底将现金认购款13亿元汇入公司(其中招商局集团出资8亿元),为公司尽快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案件,获得创新试点资格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两个月后通过了监管机构的现场验收。此后顺利拿到了创新试点资格。成为招商证券日后崛起的关键起点。

按杨鶤的计划,这13亿元资金年底转为股权,1元1股。然而此时遭到了股东们的反对。当时招商证券24亿元的注册资金,剩下每股仅0.67元,现在1元1股,股东坚决不干了。而且行业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各方面的资金从自我保护的角度,都在往回撤,股东们没有信心也是自然。最后股东作出决定,要求招商证券将这13亿元资金作为借款先退还,日后再重议入股增资一事。

钱已经用于业务运营了,拿什么还给股东?这下对杨鶤来说,可是犯难了。

杨鶤找到招商局集团,集团给出的回复是,分步撤吧,先把其他股东的5亿元还了,招商局是最后一批,这8亿元逐步还,在次年3月份之前将钱还了就行。

无奈之下,杨鶤只得祭出两个狠招还债,一是卖资产,二是砍预算。将补窟窿之后能够置换出的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能卖的都卖掉;营业部面积一压再压,一楼搬到二楼,所有预算,能砍的都砍。

不到3月,招商证券就将13亿元的债务全部还清,而且2004年当年还实现了赢利,成为当时证券行业中少有的能够赢利的公司。

事后看,杨鶤号召大家变卖资产还正当其时,赶了一个市场小高峰,之后市场继续下行,2005年6月6日,股市击破千点,但招商证券已是轻装上阵,考虑建仓。

再说成功还债后,入股增资一事并没有搁置很久,一跨入2006年就开始启动,增资目标15亿。尽管扩股定价过程有些周折,走的是先缩股再增资的路线,但至2006年5月15日,15亿元的增资额度由公司原有40家股东中的7家全部认购。增资完成后,招商证券股本总额增加至32.27亿股。其中招商局集团动用了近10.55亿资金,不仅按原有增资比例足额认购,并且还吃下了其他股东放弃的份额。经此一举,招商证券的实力大大增强,同时招商局集团也实现了对招商证券的绝对控股,股权占比从原来的不足36%升至51.93%。这充分彰显了招商局集团的实力、魄力和战略眼光。

思考

获得创新试点券商资格后,公司设立了创新领导小组,依托各业务部门,加紧对新业务、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寻找差异化赢利模式,对未来进行谋篇布局。

然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产品,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杨鶤来自基金公司,对基金非常了解,基金多了,老百姓并不好选择,杨鶤当时提出来由券商来做“基金中的基金(FOF)”。

借鉴国外FOF产品的运营管理经验,依托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基金评价系统”对基金的跟踪研究成果,招商证券开发了“基金宝”理财产品。该产品是国内证券市场上第一个FOF产品,存续期三年,核准最大规模30亿元,针对开放式、封闭式证券投资进行优化投资,以达到“优中选优、双重专家管理”的目标。

对“基金宝”,招商证券领导班子下了大力气,宫少林、杨鶤亲自带队推销FOF产品。三年存续期内,“基金宝”为客户带来丰厚收益,这只产品累计为公司实现收入11.11亿元,当然这是后话。

2004年,杨鶤还主抓了一件事——搭建干部队伍、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当时市场长时间低迷,员工士气很低落,需要激发大家的干劲。

杨鶤思考招商证券过去13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希望用一个生动形象的词来概括它。2004年7月,杨鶤在翻阅一本资料时,偶然看到了“敦行致远”这个词,她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我要找的那个词吗?

用“敦行致远”来概括招商证券过去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形成的“稳健经营、规范发展”的形象、描述招商证券人致力繁荣国家经济、创造社会价值、推动行业进步的理想来说,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总裁杨鶤将自己的想法和董事长宫少林一沟通,都觉得这个词很合适,非常准确和贴切,同时,为体现招商证券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理念,还须要加上“励新图强”四字。在此后的总裁办公会议上,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副总裁们的一致赞同。

2004年10月18日,处于低潮时期的招商证券在公司总部江苏大厦的53楼健身中心举办了13周年司庆,发布“敦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理念提炼出来了,怎么向员工宣讲?负责品牌宣传的市场部提出用“赋”这种文体来揭示它的内涵。于是公司品牌顾问理高扬公司创作了《敦行致远赋》。

总裁杨鶤收到《敦行致远赋》草稿后,感觉形式不错,但文采、境界和对证券行业的理解还有距离,于是提笔修改,反复锤炼、斟酌再三,最终成文。

百年招商,风雨屹立,创立于民族危难之际,泱泱历史,浩浩生辉。承载一代仁人求富图强之梦,心怀招天下商、通五洲航之理想,敢为天下先,以无远不屈之气概,开启中国近代经济史之新篇。

招商证券,延承百年招商局之血脉,心怀大志,心系国民,承载责任,取信于民,其自强不息,奋勇前行,不竭动力,恰如百牛之势,不依匹夫之勇,而凭厚积博愿,不拘现况,不畏艰难,勤勉精进,开拓创新,知其路,求其径,足足有声,步步稳健,励新图强,敦行致远!

收购与扩张

2005年6月6日上午11点刚过,上证指数击破千点,跌至998.23点,创1997年以来的新低,投资者信心低落到谷底。

在此前后的十天中,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股民等股市的直接相关各方基于各自的立场,展开了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行动。

2005年6月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操作细则》。8月22日,在被叫停9年之后,权证交易终于在内地股市重新启动。9月9日,国资委公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扫除了最后政策阻碍。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横亘在资本市场的大石头被搬走了。

10月,酝酿数年之久的《证券法》、《公司法》修改终于浮出水面。新法规适应新形势发展,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提供了法律支持。

券商综合治理也进入攻坚战。

据证监会风险办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有14家高危券商进入风险处置,余下的110多家公司在自查整改。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32家挪用客户保证金,18家挪用经纪客户债券,65家违规开展委托理财,29家集中持有43只股票,52家的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49家开展三方监管业务,48家公司账外经营。

显然,风险公司需要好的证券公司接手,这给轻装上阵的招商证券提供了新一轮快速发展业务的机会。

招商证券打算在这些风险券商中挑选合适的收购对象,以扩大规模。

当时招商证券看中珠海证券,但谈判中因为没法满足珠海政府的把总部迁到珠海的要求,最终这一单广发证券胜出。

2005年9月,瑞银重组北京证券获批,但瑞银并不打算接手北京证券的零售业务部门,其中包括21家证券营业部。

杨鶤获此信息,眼睛一亮,机会难得。

同类推荐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研究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研究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正改变着国际贸易方式和手段,数字贸易规则将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贸易规则。本书运用全球价值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以数字产品为研究主线,分析数字产品价值链及其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数字产品贸易在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规则的需求,现有自由贸易协定在数字贸易领域的供给及不足,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依据,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对改革WTO多边贸易规则决策和谈判机制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数字贸易协定对深化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实物分红,既要缴增值税及附加税,又要缴企业所得税;收取违约金,也有征税成本;代扣个税返手续费也要缴税;股权转让、卖资产,一不小心多缴税……很多企业在做战略决策、设计架构、研发产品时很少会把税务的因素考虑进去,并购重组、投资融资结束以后一算账,发现原来预计的收益中需要挖掉一大块去缴税,就快到嘴里的肉,眼睁睁地被分掉。做好税务管理刻不容缓,而且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给企业的红包,不要,没人会表扬,当然也没人会耻笑,但不懂税,一定多缴税。这是一个懂税就能创造生产力的时代,把每一份利润都放进口袋里吧!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靠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靠什么

    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刘国恩教授从斯密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实际,从“十二五”规划与科学发展观谈起,围绕“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的主线,与我们深入探讨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政府该怎样做”等问题,让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新突破 (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新突破 (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系统介绍“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主要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中国促进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突破方向以及多层次战略问题进行探讨。
热门推荐
  • 蓝筹股

    蓝筹股

    贺亚江这人有毛病,我们说他是“毛”有病。贺亚江的毛病在哪呢?他是个卷毛,一头黑发卷得异乎寻常。卷毛在欧美非洲可能不算稀罕,在我们这里却基本可称异相,本地民谚有所谓“一斑二矮三卷毛”之谈,说的是凡男子有此三相者,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因为与常人有异。三相中所谓“斑”指面有胎记,类似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脸上那东西。所谓“矮”者可类比武大郎,按照民间传闻,古时候此郎曾卖炊饼于东瀛,据说还往日文里塞进若干错别字。所谓“卷毛”指贺亚江这种天生自来卷,不是现今美容店里用火钳或者化学药水在时髦男女头上手工制造的那种。
  • 余生安否四孤萦

    余生安否四孤萦

    最美好的记忆是和你有关。最缠绵的时光是有你相伴。
  • 相思劫了又劫

    相思劫了又劫

    爱而不得,此为相思第一劫,得而不守,此为相思终身劫。她原本是长安城内数一数二的小恶霸,有着令人艳羡的家世和未婚夫。而他是身份扑朔迷离的废柴世子爷,一场父辈蓄谋已久的阴谋将二人的命运绑在一起。他问:娘子喜欢星星还是月亮?她答:喜欢月亮,因为月亮只有一个。他说:哦,那我与娘子不同。她问:有何不同?他笑:我喜欢娘子,因为娘子也只有一个。她说:日月同辉必有一劫他摇了摇头:分明是为夫对娘子的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阿琰,我脚冷了。可她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样愿意替自己暖脚的人了。
  • 神宇天兵

    神宇天兵

    天空暗暗的,暗的有些发秫,阳光被一股巨大的乌云所遮盖,彻底的消失不见,空气中似乎很寒冷,不断吹刮着的寒风预示了此刻正是寒冷的季节。
  • 艾泽拉斯半精灵领主

    艾泽拉斯半精灵领主

    不一样的魔兽,不一样的艾泽拉斯,半精灵斯珀里甘必须为生存而战,打破传统,集各大职业的技能于一身。(批注:作者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魔兽世界受欢迎的女性角色(*?︶?*))
  •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懂与不懂的,都可以在这找到答案。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洞悉一切的慧心,以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轻松有趣的话题,为小读者们逐一道破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 机械性缺失

    机械性缺失

    不知道我的记忆是否为真实,但是我只相信我的记忆。
  • 神皇与机械女仆

    神皇与机械女仆

    2018年,久病缠身的赵继游沉沉睡去……当他的意识再一次苏醒时,一个机械体告诉他:按照人类的地球公历,现在是2219年。地球和人类,到底怎么了?神皇终将加冕,和他的机械女仆一起征战银河,建设星海中的天命帝国。
  • 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

    本书收入了老舍先生创作的《宗月大师》《可爱的成都》《读书》《可喜的寂寞》等三十八篇散文。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写景处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叙事处不乏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忆人时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 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

    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

    本书共十章,对新时代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给予了系统完整的解答,注重突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各项任务、要求、准则等方面,尤其对新提法、新举措进行详细的解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书中既有对理论的权威阐释,又有对管理实务、工作方法的详细介绍,可以为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提供切实帮助;同时,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其中穿插历史典故、名人事迹、领导人语录、典型案例等板块,形式丰富多彩,更具特色,对广大基层党委书记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有益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