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700000012

第12章 为什么就业医改这么难?(2)

医院的床位紧张、医务人员数量不够,所以老百姓上医院看病总是那么难。一方面是很多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医院的医生、护士等人员供应不足。以医生为例,1997-2005年,全国医生数目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4.7万人。从经济学常识来看,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供应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定律在医疗领域失效?难道医疗真的是那么特殊吗?

政府主导的医疗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在医疗改革方面,反对市场化的声音总是高呼,这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的观点就认为必须依靠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按照这种观点,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看病难问题就无法解决。要是这样的话,吃饭问题是不是也要寄托于政府?当然,政府有钱的话,增加医疗方面投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政府没有这么多钱。事实上,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可是这种体制把资源卡住了。

所谓的“看病难”,无非就是“市场准入”方面出了问题。政策方面限制了民营资本进入,再加上审批方面各种难为,从而制造了惊人的交易费用。要解决“看病难”,不是要从加大投入方面入手,而是要从医疗体制入手。如果根本体制没有改革,就是再多的钱也未必能解决“看病难”。在一种低效率体制下,又有多少钱能够真正用到医疗服务之中?因此,不仅看病难,还看病贵。

任何效率都是通过竞争出来的,没有民办非营利组织进入,政府办公益组织的管理效率又如何提高?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是市场过度化造成的。医疗领域就没有过真正的市场化,何来市场过度化?

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我国医疗服务巨大的供给潜力得到释放。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放宽医疗服务的准入制度。用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控医疗市场。

解决中国医疗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选择市场化。一些专家把中国医疗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市场化,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看法。恰恰相反,很多问题都是非市场化造成的。由于非市场的政策,很多民营资本无法进入医疗领域,从而减少医疗服务的供给。因此,我非常同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最基本的政策着眼点就是动员更多的资源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之所以有巨大改善的基本经验。”(引自《医序服务的资源动员》)

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引自《中国八成政府投入的医疗费是为各级党政干部服务》)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医疗资源被某些人占有了,所以老百姓看病不得不难。

其实,真正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医疗资源供应,鼓励非政府资源进来办医疗机构。要是吃饭问题给政府包办,我们被饿死都不出奇。正确的方向就是动员所有社会资源,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

免费的医疗能走多远?

普通老百姓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折腾,对免费的医疗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些人对这句话有怀疑,或许他们会说,免费的事情不是天天都有吗?我们平时见到超市经常搞各种花样的免费试吃,所以他们就断言,怎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继实施12年免费教育工程后,陕西省神木县又在全县推行免费医疗。这虽然让全体神木人民尝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公众道德风险又把政府推上了一个尴尬的位置。据了解,自从2009年3月1日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就出现了一个令政府“头疼”的事情:该县的7所定点医院病床全部爆满。要是想急着住院,就得找熟人说情。同时,还有人为了看病,专门在医院附近租房排队住院。当地有一位官员无奈地说:“病床爆满现象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受到免费医疗的诱惑,有的患者是生病后非等到3月1日以后来看的;有的是多年看不起病的;还有的是小病非要住院看的……”(据东方网2009年5月16日消息)

话又说回到超市免费的试吃,真的是免费吗?其实,这些试吃成本都分摊在每一位顾客身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样的道理,免费的医疗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谈到英国的免费医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少英国人享受的“免费医疗”,只是他们先向政府交费,再由政府向医生和医院付费而已。对于缴纳社会保障税的数额不足以支付所享受的免费医疗开支数额的人而言,这部分差额也不是免费的,而可能是由他们所缴的其他税款支付的。即使有一些人得到好处,实际上也是由另外一些人埋单的。

对于神木县的免费医疗,有的观点认为,“在‘免费’的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最终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引自《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院余晖》)因此,免费医疗的体制,必然对需求产生无限的刺激。这就回归到弗里德曼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观点。

免费的医疗确实是很美好的,但是这种愿望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付出代价。要是我不用干活儿,有人给我钱花,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可能吗?经济学的立足点就是真实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价值判断。免费的医疗是有成本的,要是由政府来承担,必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在举例中说到英国医疗:“英国病人也很快感受到了。缴纳社保税和其他税种的公民,普遍抱怨纳税越来越多,而得到的服务越来越差。没纳税的人当然不能作同样的抱怨,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NHS系统越来越长的等待时间。我看到的一幅统计图显示,随着NHS开支占GDP比例的升高,排队候医的队伍却越来越长。两年前的资料,全英NHS的急诊等候时间平均为2小时,常规门诊预约为6个月,而住院手术为18个月。最夸张的媒体故事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终于接到了扁桃体手术的通知,而她预约的时间是在20年前!”(引自《点评英国医疗模式天下没有免费的医疗》)其实,英国医疗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很大的,所以不能犯相同的错误。

不能因为有些人无钱看病就搞免费的医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免费的医疗并不能让穷人看得起病,而是使医疗资源让这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占有了。神木县的经验需要我们作出理性的思考。

中国医改将走向何方?

医改问题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这是一个民生问题。关于民生问题,总是有一些论调,说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选择市场化之路。因此,一些观点主张医改方向是政府主导。他们强调医疗是关系生命的问题,交给市场是相当不负责的,所以需要政府来包办。

赚钱是商人的使命,所以很多人担心私人办医院,就会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从而不管病人的生命健康。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吃饭问题是否也让政府来包办?我想很多过来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现在,政府不包办食堂,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反而解决了。政府包办医院,这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出现很多腐败现象。一些普通老百姓得病后,未必到医院看病。有时,他们在家里买点药来吃就可以了。这就使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了。很多官员干部用公款消费医疗,这种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有时,他们并没有什么病,也跑来住院,动不动就做个什么检查,霸占了大量医疗资源。

如果官员花1万元吃一顿饭,我想很多人意见都很大。但是对于他们进行万元一次的疾病检查和数万元一次的诊疗,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进入医院看病,官员得到精心的“招待”,好比五星级的服务,普通老百姓得到的却是普通快餐店的服务。因此,公办医院就成为官员腐败的地方。

对于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来说,看病实在是太便宜了,这些人过多地占用了本来就不足够的医疗资源。同时对于无缘“公费医疗”的人来说,只能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折腾。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其实都是体制问题造成的。不同的约束条件,人的行为自然就会不同。

要解决医疗问题,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怎样,却没有思考过,这个世界原本是怎样的。规律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改革的方向是利用规律,而不是改变规律。医疗改革要尊重事实本身,而不是陷入一种理想主义。政府主导的医改,或许这个愿望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政府包办医院,让人人都接受免费治疗的出发点是很好的,然而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儿。事实上,主张人人有份的东西,结果被少数人霸占了。

医改的市场化,我想这个方向是对的。放开管制,动员社会资源办医疗,这是正道。政府办医疗,投入的更多资源,或许都被少数人占用了。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机制才不会扭曲,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国有化的地方,往往都成为一些人权力寻租的地方。要求免费医疗,这就是全民寻租的模式,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必然是全民埋单的。其实,政府办医疗,真正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实际上,就是穷人补贴富人。对于穷人来说,没钱看病,但是对于富人来说,或许就可以低价享受高质量的医疗。

对于医疗改革,我觉得可以考虑医保商业化的模式。同时,政府放开门槛,让民营参与进来。税收各个方面,都应该给予优惠,并且允许这些机构赢利。当然,这里有相关法律等问题要处理,所以真正改革起来,并不容易。

同类推荐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为什么珠三角的中国制造业基地频频出现倒闭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精尖制造业正在向本土回流?中国制造业的救命稻草在哪里?机器人时代到来了!工信部声称,机器人自动化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新华网》盛赞:中国迎来机器人大发展时代。机器人和自动化将是催生中国制造业大洗牌的最主要因素。想了解这个即将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改变的世界,此书必读。
  • 中国与印度携手“一带一路”:前景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

    中国与印度携手“一带一路”:前景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

    得益于地缘位置优势与可观的发展前景,印度在“一带一路”构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印度支配印度洋的意图明显,对其他国家在印度洋地区拓展利益保持高度警惕,又在印度洋-太平洋范围开展活跃的地缘政治联合,因此促使印度成为“一带一路”上畅通一环的努力面临重重困难。本书主要分析了印度的内外环境、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印携手的共赢效应,以及既有矛盾和发展空间对中印在一带一路基础上展开合作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机构,全国第三方评政府绩效的重要基地。华南理工大学法治社会研究与评价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文科研究机构,广东省法学会的重要研究基地。依托华工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平台,旨在成为全国第三方评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绩效的专业机构。
  •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主要着重点是研究和分析装饰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全面而深入的透析经营管理中的奥秘,并以独特的角度来阐述生意场的经验理论,促进读者有效的整合装饰装修思维,挑战行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
  • 东方启动点(上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东方启动点(上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浙江的崛起:从贫困乡镇到集体经济转身,本书清晰还原和解读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40年变革历程,从浙江改革开放看中国,再现浙江样本的中国意义。
热门推荐
  • 偶偶

    偶偶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你会怀疑,会沉默,会否定,会指着努力问结果,会崩溃;会流着泪打气,会计较;会忍着酸涩微笑,会伪装;会无所谓,会重新再来,会怀疑,会沉默,会否定,会崩溃……我是楚涵亦,这是我的高中生活。没有青梅竹马。没有学霸爱上学渣。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没有你所期待的一切。这,仅仅是我的高中生活——平静,平淡,平凡。像极了雾。
  • 与你的时光同行

    与你的时光同行

    姚慕辰第一次见到解欢。一个是天之骄子,像电视剧里面走出的翩翩少年。一个穿着烂布鞋,像个乞丐一样脏兮兮的站在柴草堆里。相互凝视的那一刻,他就生出了想把她放在手心里宠的想法。给她买好吃的,给她买漂亮的新衣服,给她买洋娃娃,把她变成一个城里的小公主。磨平她的自尊,扭转她的倔强。让她从对他不屑,变成崇拜、变成喜欢!作为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就应该追捧他不是吗?然而事实却是……他慢慢为了她放下高傲,从矜贵变的卑微,甚至愿意和她远离喧嚣,只为了她那一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用行动向她证明:“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小剧场……“欢欢,以后在学校,只有我能这么叫你。”姚慕辰一脸霸道的说。“你这是无理取闹。”“是不是无理取闹你很快就知道。”于是次日,姚慕辰拉着她的手当众宣布:“欢欢是我媳妇儿,你们谁暗恋她,给我小心着点儿!”解欢:“……”疯了,这家伙真是疯了!……“欢欢,让我亲一口吧?就一口。”“不行!”“不行?那我用强!”“……姚慕辰!你再这样,我就回家了!”姚慕辰指着自己心窝处:“这儿就是你家,你快进来吧。”……一对一,双c互宠大甜文,袖白精心打造,绝不忽悠!小萌新们,快点入坑吧!
  • 开冲床的人

    开冲床的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冲床的人、国家订单、成长的仪式、梅雨、短歌行、白斑马……《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开冲床的人》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
  • 心灯点亮长明灯

    心灯点亮长明灯

    传说中的长明灯,只能用一盏心灯点亮,便是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前半生坑你没商量,后半生护你周全,然我是谁?寻一人寻到天涯海角,坑一人坑到天荒地老。你究竟是谁?
  • 锦鲤少女要上天

    锦鲤少女要上天

    作为大晋八百年来首屈一指的超级天才,七岁的想想上可骂哭丞相,下可大战熊孩子。闻风者避之不及,人见人不爱,花见花不开。为了让她成为正常又可爱的小朋友,亲爹把想想送到了书院。离开书院那年,想想瞧着一众恭送她的先生,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先生!”
  • 我夺舍了武帝

    我夺舍了武帝

    地球修炼者夏浪追击其他宇宙武帝来到异界,夺舍其魂魄,重生成为一个少年,修《幻象真诀》,炼神品法器,所向披靡,战威无可敌!
  • 殇雪尘缘

    殇雪尘缘

    琉璃与沧海,白雪掩尘埃,千年奈何,这一世你是雪,我便是冬天,只怕我是尘,雪遇我即化,化作了纷飞的苦雨,我愿看着你空中起舞守护...
  • 银行风险官

    银行风险官

    职场成长文,甜、暖、正能量。银行必须在接下来十年内再造风险体系,从现在开始祭出组合拳,平衡短期与长期愿景,做大做强风险管理职能。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副研究员的这部专著,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可以说,这部著作顺应时势,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