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35600000006

第6章 故乡守墓人

三叔为什么甘愿在那个偏僻的村庄,当一个孤独的守墓者。他守住的,不是一位位去世的亲人,而是一份他自认为珍贵的情感,还有他觉得温暖的情境。

失败者

三叔又一次在“家族权力争夺战”中败下阵来。尽管这次他做了十分细心的筹备,先是由外至内层层递进,后是逐步“收网”、终极“亮剑”,但还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被“一票否决”。

事情开始时是这样的:我在一个傍晚接到三叔的电话,电话中他除了和往常一样问我近况、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还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个愿望,希望给留在大埠子的祖先以及去世家人的坟各修一座墓碑。

大埠子是我出生的村庄。我们这个大家族在这个村庄生活了近十年,到八十年代举家迁往县城的时候,留下了十余座坟墓,包括我太爷爷、太奶奶、大爷爷、大奶奶,以及我父亲等等。只有三叔一家留了下来。

他也曾像别的叔叔那样迁往城里,但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城里的汽油味,也不喜欢城里缺乏人情味的氛围,于是他那个小家庭又迁回了大埠子村,在那里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打算终老在大埠子。

三叔说,村里只要是大一些的家族,都会集资给祖上修一座墓碑,墓碑上写着祖先的名字,刻上子孙后代的名字,一目了然,别人看到了,就知道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了。

还有,后来出生的孩子们,上坟的时候到了田野里,无头苍蝇一样,每次都找不到坟头,烧错了纸可是件大不敬的事情。

“咱们凑钱给每个坟头都立个碑,你说阔气不阔气?”三叔这样问我。

“当然好。”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没理由不支持三叔的观点。

“那你和你的小兄弟们商量一下,看看这事怎么办。”三叔这样交代。

在微信群里,我对七八位堂弟、表弟们说了这件事,当然,在说的时候,也是用征求意见的口吻,还启用了投票制——少数服从多数。

弟弟们对此并非热情高涨,但也没有反对意见。三叔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三弟,对他父亲的意见自然是支持的,他说:“大哥只要决定办,我就支持。”

于是,我们这一辈兄弟,算是达成了共识,修墓碑的费用,由作为大哥的我出一半,其余的弟弟们,分摊剩下的一半。二弟和三弟负责跑腿,收集晚辈们的名字,寻找刻墓碑的厂家……我们准备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在筹备的过程里,三叔又来了一个电话,这次的电话内容是,想要把我爷爷、奶奶的墓,由县城迁回到大埠子去,理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墓就在大埠子,落叶归根,去世的亲人们,应该聚在一起。

“你说,我这个想法在不在理?”三叔问我。

“在理。”我这么回答着,心里却犹豫了,迁坟在老家是个大事情,不能轻举妄动。

但三叔为这个事情,做了很好的设想,他打算用自己的良田,去和村民换不适宜种粮食的地作为墓地,一亩换一亩,然后把迁来的坟墓,集中在一起,这样一来,以后上坟就不用东湖、西湖跑两片地了,在一个地方就能上完。

我答应三叔,再和小弟兄们商量一下。微信群里又聊迁坟的事情,弟弟们没人反对,他们还年轻,或许觉得,支持或反对这件事情,意义都不大,只要有人想要做这件事情,那么去做便是。

三叔就要“大功告成”之际,二叔的电话打了过来,“凭什么修墓碑和迁坟都不告诉我一声?你们还把我放不放在眼里?!坟不能迁,你爷爷奶奶刚安葬不到一年,绝对不能动!”

“那墓碑能修吗?”

“墓碑也不能修!”

五叔的电话也打了过来,态度干净利落,这事他不同意。

我父亲去世后,二叔是家里说话算数的人,无论什么事情,他有一票否决权。

于是我赶紧打电话告诉弟弟们:二叔不同意,所有准备工作立刻停止。

也打了电话给三叔,三叔沉默了一会儿,本以为他会大发雷霆的,但他最终还是嘟囔了一句:“不让弄就不弄了,唉——咱们家,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后来我想过三叔想要修墓碑和迁坟的心理动机,他是想让离开村庄的亲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一年当中能多几次机会回来,那个村庄只剩下他一家,没有亲人在了,他一个人在那里,觉得孤独。

守墓人

少年时,离开大埠子的我万般不情愿回到大埠子,三叔每次都是语重心长地劝我:“你要回来,给你父亲上坟。你不愿给别人上坟可以不去,但你父亲的坟你要来上。”

大埠子距离县城三十五公里。以前那里交通极为不方便,每次过去的路以及回来的路,都无比漫长。

曾经通往大埠子的唯一一条路,晴天的时候坑坑洼洼,自行车难以通行,要时不时下来推着走;雨雪天的时候泥泞无比,每次通过它都要经历一番严峻的考验。

但不管怎样,每年,至少春节前的小年要回去一趟。上坟要赶在小年这天去最好。但不管怎样,三叔都会在他家门口或者村供销社门口,等待我一个人到来,或者带着弟弟、妹妹、孩子等一支队伍过来。

上坟对于三叔来说,具有很郑重的仪式感,因此他要安排三婶包水饺、炒菜,他带着我们剪火纸。这个流程要历时三四个小时,因而常常让我心急如焚——上完坟天就快黑了,还要赶路回县城,没法不着急。

但有一次,三叔和我在我父亲坟前说了一段话,让我再也不着急了。

他说:“你们都走远了,不想回来了,以后你们的孩子,也慢慢忘记这里了,没关系,只要你还能来就好,以后的子孙们,不想来就不来了,反正我还在这里,还能守几十年,只要我一天还能动,就能来给你父亲上坟。”

三叔说这段话时哭了,我也哭了。从此我老老实实,到了点就来大埠子,为的是给亲人上坟,也为安慰三叔。

三叔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还能在那十来座坟墓前守多长时间?

他说,没关系,他不在了,还有三弟在。

三弟是名长途货运司机,经常全国各地跑,但无论跑多远,回来的时候,还会把他的大车开回到大埠子,陪着他的父亲。

很多次我都建议,三叔和已经结婚了的三弟彻底离开大埠子,到县城去居住,毕竟城里生活条件好一些,挣钱容易一些,孩子得到的教育也比乡下强,但三叔固执地不愿离开。

那段他说过的话,难道要当承诺守一辈子吗,这太不公平了。

我与三叔

“你爷爷最讨厌的儿子就是我。”三叔不止一次这么告诉我。

在爷爷去世之前,三叔与爷爷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歇,父子两人经常爆发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原因,无非是三叔觉得爷爷偏心,在他成长的过程里,没有公正平等地对待他。

三叔与爷爷以及自己的兄弟们之间剑拔弩张,但对晚辈却最有柔情。那是一九九〇年代中期,我在市里一所学校读书,在校长的鼓励下,办了一份校报,但学校没有资金支持,等到需要印刷的时候,我手里根本拿不出钱。

我给三叔写了一封信,寄到了百里之外的大埠子,忘记了那封信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总而言之是希望他手头方便的话,借我几百块钱。

信寄出了,就忘到了脑后,因为潜意识里觉得,那封信他收不到,就算收到了,他也凑不出那份钱。

没想到,一周多后,有人敲开了教室的门,是三叔!

三叔这是第一次出远门,担心不会坐长途车、找不到路,在村里找了一位认字识路的邻居,一起不远百里找到了我的学校。

三叔从怀里掏出个信封,那里是他不知道从哪儿凑的几百块钱。三叔觉得,我办报纸是一个有文化的事情,在他的观念里,孩子们只要做与文化有关的事情,家长就该支持。

那会我还年轻,并不懂得感恩,只是心安理得地收了那份钱,而且还很快忘到了脑勺后面。三叔始终也没有提过这件事,等到十几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件事,心痛到无以复加。在困难的日子里,这个“大忙”无异于一种恩典,我却忘记了好多年,等到想起来,面对面感谢他的时候,三叔却说:“那会儿,你写信来,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帮你。”

最关心你的人,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你不需要的时候,他总是安安静静地,从来不打扰你。三叔就是这样的人。

等到我有了一点能力,可以帮助家人的时候,却发现在漫长的时间里,帮助最少的,竟然是三叔——他从不向我要求什么。

只有一次,三叔打电话给我,说村里拆了他盖的小店,村支部书记答应补偿他的宅基地,却在拆迁之后没了消息。村支部书记是我童年时的玩伴,三叔问我可不可以帮他打个电话。

犹豫了好几天,终于在一天夜里喝完酒之后,拨通了村支部书记的电话。在电话里,我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沟通。最后我急了:“你答应的事情必须要办到!”

“我要是就办不到呢?”村支部书记大概也喝了酒,拱了火般回答我。

“那等我回大埠子揍你!”我恶狠狠地答。

没想到这句狠话起到了非凡的沟通效果,村支部书记在电话里哈哈笑了起来:“你三叔就是我三叔,我就是逗逗他,哪能不给他补偿呢。”

后来,我一想起曾在一个深夜丢掉颜面为三叔去争取利益,就会觉得有些快慰,毕竟,这是我正儿八经地第一次帮他说话。

有一种可能

三叔在大埠子村的北边,有一座住了很多年的院子。

每次进了村庄,拐弯,把车停到他院子门口,就要踏进他家门的时候,心里总是无比地亲切、踏实。

三叔在我小时候栽下的银杏树,已经长得高高大大了。院子中央的压水井,生了锈,但还是能轻易压出水来。

女儿两岁的时候到我三叔家,就喜欢玩那个压水井,如今七岁了,每年过去,仍然会压水玩儿。

我和三叔坐在堂屋门前聊天的时候,抬头顺着宽宽的堂屋门向天空望去,感觉眼前有了一个大银幕般的视窗:高远处,有蓝天白云,有这个压抑的村庄从来不具备的某种开阔与淡然。

在我四十岁之后,脑海里时常会冒出一种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也回到大埠子村,在村里,租一间房子,或者干脆住到三叔家里。

空闲的时候,我们爷俩喝一杯酒,谈谈往事,在他有了酒意说着话想要哭的时候,默默递上一支烟。

这是年轻时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愿意想的事情。

这个时候,也真正明白了,三叔为什么甘愿在那个偏僻的村庄,当一个孤独的守墓者。

他守住的,不是一位位去世的亲人,而是一份他自认为珍贵的情感,还有他觉得温暖的情境。

同类推荐
  • 旅行的艺术(译文经典)

    旅行的艺术(译文经典)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你的神迹

    你的神迹

    白天,一个人去坟地是你最兴奋的事情。从坟地中心开始,一个墓地一个墓地地看那些碑上的文字,你轻轻地喊那些死者的名字。你希望有鬼坐在墓碑旁。灵魂护佑着你,鬼没有靠近过你,你从没看见过鬼的模样。你一直住在零下冰的屋子里。母亲瘦得跟大刀片一样,你希望老天那把刀砍下自己的肉给她。母亲偏执的气息飘在空气的房子里,生活都病了。有人说,有女鬼缠上了你。
  • 后甲子余墨

    后甲子余墨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集包括怀人、忆旧以及与友人的书信往还等内容。《这位恩师是圣徒》《蓝调卞之琳》怀念外文所的两位前辈学人冯至和卞之琳,是本集颇见功力的华彩篇章。改革之初学术风气乍暖还寒,柳先生率先冲破思想禁锢的一部《萨特研究》既招来艳羡的目光,亦被守旧者列作“精神污染”的标本,横遭禁毁。卞之琳上承徐志摩的诗风,早年以一首《断章》蜚声宇内,他虽有一段游历红色根据地的过往,然而又中途退却,于是在社科院便属夹在李健吾、杨季康、罗大冈等学者与老干部之间的角色,颇为尴尬;但“贵族的血是蓝色的”,柳先生笔下的这位名流、雅士的确卓尔不群,在数十年风云变幻的学术生涯中显示出超然、洒脱的个性。
  •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精选了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数十首。《莱蒙托夫诗歌精选》的翻译再现了原诗的形美、音美、意美、情美,求得形似、神似、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有强烈和醉人的艺术魅力。莱蒙托夫,俄罗斯高贵的忧愤诗人,其情恋苦涩,诗情沉郁,充满忧伤。
热门推荐
  • 若水乾坤

    若水乾坤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苍凉的大地上一片肃杀,虽日以正午,但太阳确如一个淡淡的白玉盘,劲风吹着枯草败枝,满地乱飞。行人都缩着脑袋裹紧衣服,弓腰低头往前走,好像要走到那温暖明媚的明天!
  • 专家诊治下肢血管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下肢血管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下肢血管疾病的介绍及早期预防;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辛苦打拼却始终未能令自己满意,一次意外的收获,让他一夜暴富,但是更多的金钱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爱情和幸福,最终是梦一场。
  • 黑夜将尽

    黑夜将尽

    上海沦陷前夕,梅机关、特务处、特别行动科,契卡、战情局,各方势力明争暗斗……
  • 核潜艇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核潜艇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界域游灵

    界域游灵

    我们所知的世界,不过是众多界域交汇形成的表面空间,就像一本书,“封面”上的我们,以为自己看见的就是整个世界,但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书”中的每一页,都存在着一方世界。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无数的界域,而其中的生灵,大多数都对美丽的“封面”觊觎已久。
  • 重生之大小姐归来:原少,你别管

    重生之大小姐归来:原少,你别管

    上一世楚家别墅“姐姐,你把楚氏的继承权让给我好不好?反正你也不在意这些名利。”“好。”“姐姐,你把君阳哥哥让给我好不好?我真的爱他,比你更爱!”“...好...”“姐姐,你把这个生宝宝的机会让给我好不好?我比你更适合,不是嘛!”“......好”这一世楚家别墅“姐姐,你可不可以分一部分‘晟曜’的股份给我?我也是楚家的孩子”“不行。”“姐姐,你可不可以不要再和再和原大少爷接触了?那可是我的未婚夫!”“不可以。”这一世楚家私人小岛“楚心沫,我已经把你这消失的十二年都调查得一清二楚了,按照我们的赌约,你是不是应该乖乖认输,并且虔诚地焚香沐/浴,伺候好本少爷呢,嗯!”
  • 大唐征伐志

    大唐征伐志

    本书从唐太宗率领大唐将士征讨高句丽开始,至唐睿宗继位结束,主要描写大唐在此期间对外征伐的事迹、宫廷的事迹、部分人物生活的事迹,本书中有很多融入了我的经历和我对人生的感受的内容,通过书中人物的事迹展现出来,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自传。因为本书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所以书中的内容有经过了我的艺术化创作的真实的历史,也有完全杜撰出来的内容,历史题材的小说的内容需要真实的历史与杜撰出来的内容相结合。
  • 隐婚蜜爱:季先生请就范

    隐婚蜜爱:季先生请就范

    【宠文,1v1男女主双洁】“你好,季先生。”“好久不见,顾小姐。”被骗回家的某个小可怜,被季先生宠成了小公主,世人都觉得他疯了,但只有他知道,惊鸿一瞥便再难相忘。(超甜的文,木有误会!可能会有一些恶毒女配,但木有关系,看我们的女主虐渣!)
  • 小时候的秘密:校园里的万圣节

    小时候的秘密:校园里的万圣节

    原本和谐的媚媚村小学突然出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吊死鬼,同学们一个个闻“鬼”色变。在这样惊慌不安的情况下,媚媚狗带头成立了“灵灵狗侦探组”,决心要把吊死鬼事件查个水落石出。就在媚媚狗发现真相将要公开的时候,好校长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和媚媚狗有了个秘密的计划,究竟是怎样的计划让媚媚狗隐瞒吊死鬼的真相?同学们害怕的吊死鬼,会不会再次出现?这一切到底是谁在幕后操控?万圣节那天,一切答案都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