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9900000003

第3章 学问类

【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1],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注释】

[1]世家:泛指门第显赫、世代为官的人家。

【译文】

古往今来的许多名门望族,无不是因积善成德而有名望;

天地之间最高尚的人品,还是要靠读书培养的。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用心读书,即使没获得功名,也还是使人品行高雅;

修养品德,而不期待回报,也自然睡眠安稳,内心踏实。

【原文】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读书就是好事。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译文】

各位到这里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做学问、写文章,

掌握一门很小的技艺和特长,就算是读书的好苗子了吗?

【原文】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

尽五伦[1]本分,共成名教[2]中人。

【注释】

[1]五伦:中国传统社会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兄弟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2]名教:为“正名分”而设立的封建礼教。旧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而设置的一套行为规范。

【译文】

我追求的也很简单,不过是作为儿子、臣子、弟弟、朋友都尽到了五种伦理道德的责任,共同成为守礼之人。

【原文】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1]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2],而文学功名适济[3]其奸。

【注释】

[1]文学功名:指人的才学和名声。

[2]谬(miù):差误。

[3]济:帮助。

【译文】

把聪明用在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好,人的才学和名声会有助于成就他的美德;

把聪明用在不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是错得多,人的才学和名声会助长他的奸恶。

【原文】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祭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译文】

打仗虽然有阵法,但是勇猛才是根本。

丧事虽然有礼节,但是悲痛才是根本。

读书人虽然有知识,但是行为才是根本。

【原文】

飘风[1]不可以调宫商[2],

巧妇不可以主中馈[3],

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

[1]飘风:旋风。

[2]宫商:古代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即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3]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译文】

旋风不能弹奏出宫商之音,

手巧的妇人不一定能主持好家事,

写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国家。

【原文】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

经国济世的道理来自系统的知识,这样它才有根源。

修身养性之道显现在建立功绩上,它才能圆满。

除了建立功绩外再无别的学问,修身养性之道不能到书外去寻找。

【原文】

何谓“至行”,曰“庸[1]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

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

[1]庸:平常的。

【译文】

什么是至高的品行?是平日里的品行。

什么是德行高尚的人?是处事谨慎的人。

怎么能明白道理而后照着做呢?要虚心地学习。

怎么能实现伟大的抱负呢?要考虑好眼前的事物。

【原文】

竭忠尽孝,谓之人。

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1],谓之文。

霁月光风[2],谓之度。

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

[1]经天纬地: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用以比喻规划天地,纵横天下。

[2]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译文】

竭尽自己的忠诚、孝顺的叫“人”。

能够治理国家的知识叫“学问”。

能够居安思危、平定叛乱的叫“才能”。

能够规划天地、纵横天下的叫“文”。

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叫“度量”。

将世间万物与自己融为一体叫“仁爱”。

【原文】

以心术[1]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2],以学问为菑畲[3],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4],以义理为膏粱[5],以著述为文绣,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6]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

[1]心术:指人的品德。

[2]桢干:古代筑土墙时竖在两端的柱子叫“桢”,竖在两边的木板叫“干”,用以比喻支柱和骨干。

[3]菑畲:田地。

[4]鼓吹: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代指音乐。

[5]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6]笃:忠实,一心一意。

【译文】

把人的品德当作根本,把伦理当作支柱,把学问当作田地,

把文章当作花萼,把个人的成就当作结出来的果实,把书籍史册当作园林,

把歌唱当作音乐,把仁义伦理当作美味的饭菜,把著作论述当作华美的衣服,

把朗诵当作劳作,把记忆和询问当作自己的积累,把以前说的话和做的事当作老师和朋友,

把忠诚、守信、坚定、恭敬当作自己的修养,把做好事给人带来幸福当作自己的快乐,把顺其自然、安守本分当作自己的归宿。

【原文】

凛[1]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2],谨[3]威仪以定命,

敦[4]大伦以凝道,备百行[5]以考[6]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

[1]凛:敬畏。

[2]几:先兆。

[3]谨:谨守,严守。

[4]敦:注重,推崇。

[5]百行:各种品行。

[6]考:完成。

【译文】

有所敬畏地闲居来体会独处的意味,一思考就能知道先兆,严守礼仪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注重人伦道德来成为圣贤之人,具备各种品行来完成自己的德行修养,发扬善行、改正过错来做一个贤明的人。

【原文】

收吾本心[1]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2]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

[1]本心:人的良心。

[2]素位:现在所处的位置。

【译文】

把我的良心收拢在我的身体里,这是圣贤之人最重要的学问;

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尽好我的本分,这是圣贤之人最重要的本领。

【原文】

万理澄澈[1],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注释】

[1]澄澈:明白。

【译文】

明白万物的道理,那么人的心就会更加明亮、更加谨慎;

心能专一,那么万物的道理就能更加通达并且贯通。

【原文】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

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内的事。

【原文】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

身体在天地之后,心在天地之前。

身处于万物之中,心超然于万物之上。

【原文】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译文】

观察天地和万物的景象,学习圣贤之人克制自己、修身养性的本领。

【原文】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译文】

开始做事要不懈地努力并且坚持,而成功的时候就会是最真心自然的。

【原文】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译文】

用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但用圣贤的道理管理自己很难;

说出圣贤的道理很容易,但自己实行圣贤的道理很难。

用圣贤的道理激励自己开始做事很容易,但坚持到最后很难。

【原文】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1]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

[1]王道:治理天下的方法。儒家认为王道就是以仁义治理天下。

【译文】

圣贤的学问是一个整体,实行王道一定遵循着天理和德行。

后世的学问是两个部分,不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只管治理别人。

【原文】

口里伊周[1],心中盗跖[2],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3]圣贤;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

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

[1]伊周: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是出名的贤臣。

[2]盗跖(zhí):春秋时期率领众多盗匪的大盗。

[3]挂榜:口头上标榜。

【译文】

口里说的是伊周这样的贤人,心中想的是盗跖这样的大盗,

责备别人却不责备自己,这叫作口头标榜的圣贤;

只有敬畏明日的太阳,敬畏鬼神,

了解人接着了解自然,才是有根基的学问。

【原文】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

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1],

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

[1]炀灶:指人在灶前烧火。

【译文】

没有根本、坚持正义、不屈服的品质,就像喝酒的人打人一样,

喝醉的时候很勇猛,清醒后勇气就没了,一点力气也没有;

没有以学问为根基的见识,就像厨子在灶前烧火,

他的前面很亮,背后和两边却是黑暗的。

【原文】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1],不然,耳边口头也。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2],不然,臆说杜撰[3]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

[1]沉潜: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

[2]博洽:学识广博。

[3]杜撰(zhuàn):虚构。

【译文】

道理要用心思考才能得到它的精髓,因此人应该深沉内敛,否则道理就成了耳边口头的故事。

事例要以书中的典故为根据,因此人应当学识广博,否则事例就成了胡乱揣测、虚构的了。

就算只有一毫粗心疏漏之处,也会使得对道理的认识不够透彻,因而说的一定要准确。否则多人的言论就会使得它的原意被混淆,从而使人产生怀疑。

就算只有一点三心二意、不专心,也会导致不能坚定地遵守道理,因而说的一定要专心。否则当有关利益的事来临时人就会不坚定。

【原文】

接人要和中有介[1],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注释】

[1]介:界限,这里指原则。

【译文】

待人要和气但应有自己的原则,处理事情要细致且不乏果断,认识事理要正直且有所变通。

【原文】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

身处古人之后的年代议论古人的过失,这很容易;

身处古人的位置来做古人的事,这其实很难。

【原文】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1]以悦人。

【注释】

[1]务:追求。

【译文】

古代的学者得到了一句很好的话,就会亲自去实践它;

现在的学者得到了一句很好的话,就追求用它来讨别人的欢心。

【原文】

古之君子,病[1]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注释】

[1]病:担心,忧虑。

【译文】

古代的人,为自己没有才能而忧虑,会努力学习;

现在的人,为自己没有才能而觉得丢人,会隐瞒自己的缺点,不让人知道。

【原文】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1]诸史。

【注释】

[1]五经:儒家的经典书籍,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译文】

眼界要开阔,就要游览名山大川;

度量应宏大,须得熟读经史典籍。

【原文】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1]于圣贤;

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注释】

[1]谬:悖谬,偏离。

【译文】

先读儒家的经典书籍,然后读史书,那么谈论古人之事时自己的想法就不会偏离圣贤的想法;

已经读过史书,再读儒家的经典书籍,那么看书时就不只是为了书中的篇章和句子。

【原文】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

观云物[1]则眼界宽,去嗜欲[2]则胸怀净。

【注释】

[1]云物:指自然的景物。

[2]嗜欲:嗜好和欲望。

【译文】

读经书和传记能够打好扎实的学习根底,看史籍能够使人谈吐宏伟;

观赏自然的景物能够开阔眼界,戒掉自己的嗜好、放弃过多的欲望能够心中明亮无杂念。

【原文】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

六经[1]以外,别无奇书。

【注释】

[1]六经:儒家经典书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的合称。

【译文】

在自己的庭院内,也会有极致的乐趣;

除了六经,再没有别的奇特的书籍。

【原文】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

读自己没见过的书,就像结识了好朋友;

见到自己读过的书,就像遇到了老朋友。

【原文】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住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

没有担忧没有顾虑,心应像静止的水一样波澜不惊;

不急于求成也不要全忘记,做学问应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

【原文】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1]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注释】

[1]神荡:心神不定。

【译文】

用心不能繁杂,繁杂就会使心神不宁难以集中精力;

用心不能劳累,劳累就会使心神疲惫难以深入学习。

【原文】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

心中要当心杂乱的欲念,做到了精神就会更加充沛;

眼中要当心杂乱的景观,做到了目光就会更加敏锐。

【原文】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译文】

书桌上不能放很多书,心中不能没有书。

就像鱼离开了水就会鳞片干枯一样,心远离书就会荒芜而导致思维枯竭。

【原文】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

人的志向,没有说因为远大而不能实现的,即使它在山的尽头、海的边际,也不能阻挡人的脚步。

人的追求,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即便是精锐的军队、坚固的铠甲,也不能防御人的向往。

【原文】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译文】

使意念沉淀稳固下来,什么道理不能学会呢?

振奋精神,志气昂扬,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原文】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1]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2],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3],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

[1]沃:浇灌。

[2]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弹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不懂变通。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代的乐器。

[3]体认:体会。

【译文】

人如果不谦虚,自大自满,就会像用水浇石头,一点儿水都进不到石头里;

人如果不能领悟知识,不懂变通,就会像用胶粘住调弦的柱一样,柱一点儿都转动不得。

人如果不能体会知识的内容,就会像闪电的光照亮事物后转瞬即逝,一点儿都不能保留下来;

人如果不能亲自实践这些知识,就会像在水里开车、在路上划船一样,一点用处都没有。

【原文】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1];

读书在有渐,渐乃克[2]底[3]有成。

【注释】

[1]启信:启发人思考问题。

[2]克:攻破,弄清楚。

[3]底:内部的情况。

【译文】

读书最可贵的在于能够质疑,有疑问才能使人开始思考;

读书在于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才能最终弄清道理而有所成就。

【原文】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

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

看书研究事理时,要让自己认同;

和人谈论道理时,要让别人认可。

【原文】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

蹉跎[1]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注释】

[1]蹉跎:浪费,虚度。

【译文】

爱惜自己的精神,留着日后做大事;

如果虚度光阴,问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原文】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

戒厚味[1],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

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2]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注释】

[1]厚味:浓重的味道,指美味的食物。

[2]挠:扰乱。

【译文】

要戒除酗酒,酗酒有伤精神;要戒除贪恋美色,贪恋美色会摧毁精神;

要戒除美食,贪恋美食会精神不振;要戒除吃得太饱,吃得太饱会精神萎靡;

要戒除多动,多动会扰乱精神;要戒除多话,多话会损害精神;

要戒除多虑,多虑使精神郁结;要戒除多想,多想会扰乱精神;

要戒除长时间的睡眠,这会使精神倦怠;要戒除长时间的看书,这会使精神衰竭。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呐喊者

    呐喊者

    民国是我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一个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些远去的大师因其学养和风骨,至今仍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他们曾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也不应被历史湮灭。民国时期的演讲,有韵味,有风范,是精神,更是经典,值得被留存和纪念。本书是我社隆重推出的“民国演讲典藏文库”其中一本。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后人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热门推荐
  • 贪图温暖

    贪图温暖

    东西方的传说总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东方是a,在西方是b,但a和b是一个事物。
  •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包括加缪戏剧作品和加缪论戏剧两部分。加缪戏剧作品中包括《卡利古拉》、《误会》、《戒严》、《正义者》、《阿斯图里亚斯起义》五部作品。《卡利古拉》是加缪对人类存在课题一次非常猛烈的撞击。
  • 一念神魔一念圣

    一念神魔一念圣

    当一切都算计好的,是要打破,还是要随波逐流。是奋亢到底,打出一片新天地,还是陌陌的一如既往。
  • 天师问道

    天师问道

    上古大能恶战,这方世界法则崩溃。大能或远走星空,或隐遁洞天等待机缘。天赋平庸的万物生莫名觉醒家族的血脉力量,没想到他竟然牵引崩溃的法则碎片重现人间,成为了一个还没成年的小天师。诸天万界,法则为先。谁融入法则,谁就是不死之身的尊者;谁掌握法则,谁就是高高在上的天师。一道法则一尊者,一方世界一天师。万物生能否在这个被大能放弃的残缺世界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师之路。能否在波云诡谲的各方世界中站稳脚跟,进而映照诸天,所有的路,全部需要他慢慢摸索前行。天地间,有万物生。
  • 大师求放过

    大师求放过

    请看我的挑刺表演,喜欢请给我点赞!李旺自从得到了点赞系统,为了兑换、升级,他开启了挑(作)刺(死)的历程,越走越远,步入星空。
  •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引妻入怀:幕后BOSS轻轻宠

    引妻入怀:幕后BOSS轻轻宠

    【1v1齁甜巨宠文】别人家的总裁追妻:宠宠宠!暮清迟家的总裁追妻:骗骗骗!一路致力于虐渣、斗贱、打天下的暮清迟:???骗人骗心就算了,一起睡个觉,某人声称:老婆,我就抱抱不乱动……隔天,根本下不了床的暮清迟:???
  • 田园福妃

    田园福妃

    宋轻云到了古代,十个月后当娘?为了生存、养娃,拼命赚钱,不知不觉竟成了远近闻名的地主婆!这感觉爽!本想安安静静的渡过余生,不想被某王爷死缠烂打......做王妃还是当地主婆,鱼和熊掌也能兼得?
  • 影视同期生

    影视同期生

    正在拍一场鬼子的行军戏,结果走着走着,身边的摄像机就不见了,然后程铭懵逼的发现自己竟然真变成一个鬼子兵了!更懵逼的是,他先是遭受到了赵飞虎的地雷战,然后被一个叫嘎子的熊孩子打了黑枪。
  •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是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军事的相互渗透、各类人员流动的密集频繁、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关系的交叠碰撞为标志的。这就使得蕴藉于社会深层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随时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爆发出来,就像一泓平静的湖水,由于水下各种矛盾的增加和运动形式的变化,使得人们无法断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激荡起什么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