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200000003

第3章 剖析问题本身(1)

一、亘古未解的难题

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或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方向的理解:

其一,一如其他一切存在,人为什么存在?宇宙、地球、月球和各种其他动物、植物等事物为什么存在?如果有上帝,那么上帝为什么存在,或他老人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真正的终极问题,一定不会有人能够拿得出来让众人信服的答案。

其二,把这个问题等同于人为什么不愿意死,而愿意活着?或人类生存最高或终极的追求是什么,即生存追求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自古以来,人类能够探索、并且留下了探索踪迹的,是关于第二个方向上的理解,就是人类生存追求的核心本质究竟是什么,亦即本文的主题——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中的头等重要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本文序言中已阐明,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定,人性问题是人学理论的核心,是解决一系列人学问题的基础。有证据表明,人的生存追求决定人性,解决了人的生存追求或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就能顺理成章地解决人性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一个事实报道:2011年4月27日阿根廷《21世纪趋势》周刊网站报道:

“麻省理工学院从纳米比亚蜣螂的习性中吸取灵感,研制出收集雾水和露水的技术。纳米比亚蜣螂生活在非洲西海岸的纳米布沙漠。为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蜣螂用坑坑洼洼的脊背收集雾水和晨露中的水分,然后让水沿着脊背滑到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水分。”

长期生活在非常缺水的环境里的纳米比亚蜣螂,为了满足生存和生活得更好的需求,它们依靠对环境的感知功能和生命体普遍具有的适应环境的本能,逐渐改变机体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性,天长日久,才形成这种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这也是所有生命体为了求生存和生存得更好,不得不普遍遵循的规律。

德国人蓝德曼在他的著作《哲学人类学》中写到:“动物为适应环境,只能改变自身结构或进化出新的物种。”

也就是说,一切生命体的机体结构和行为特征以及生活习性,都是由其生存需求与客观环境共同决定的。人也是如此。人由四肢着地进化成两腿直立行走,以及手指进化得益发伶俐和适宜抓握物体,归根到底都是源于更好地满足本身需求。人类的神经系统越进化越复杂完善,智力逐步提高;人的自私性、利他性、善性、恶性以及阶级归属性等的形成,无不是源于满足本身的需求或追求。

如此说来,既然人的生存追求决定了人的机体结构和人性,那么,参透人的需求问题的真谛,就能彻底解决人性问题。相反,不能彻底搞清人的需求的真谛,就无从解决人性问题,则研究其他人学问题就犹如在黑暗中进行远征。西方学术界的现有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西方人把研究人性的学问称为“人格心理学”。为了研究“人格心理学”,多年来,西方心理学、伦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学者们呕心沥血,形成了包括“特质取向”、“生物学取向”、“现象学取向”等在内的多种“基本取向”,分别从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模式对人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追踪和研究。可是直到现在,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追究其深层原因,就是他们的各种“基本取向”或各种研究模式,几乎都没有刻意地首先注重研究人的需求。极少数学者注重研究了人的需求,但终没有能够参透人的需求真谛,即没有能够找到人的需求的核心本质。结果是,如当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C·范德先生在他所著《人格谜题》一书中所说的:“就探索人性的整体工程,还属于‘不可完成的任务’。”(《人格谜题》一书是中国国家认可的目前大学里人文学科的研究用书。见注(2))。从这一句话里就可以大概了解西方人格心理学界学术研究进展的现状——还看不到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曙光。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学问,人们又都以为人性是人学问题的核心。之所以他们的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进展还处于没有希望的状态,根据前文所述的道理,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研究人性必须以刻意研究人的需求为前提,并且必须找到人的真正最高或终极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也就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对于这一观点,本文后面再做较为详细的论述。

第二,在社会实践方面,国家和政党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大政方针;具体制定法律、法规和一切规章制度,都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就是了解人们都在为什么活着。

不管是资本主义路线还是社会主义路线,不符合国民的需求,最终都是行不通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表明,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甚至于道德、民俗,如果不符合人性或人的需求,那是脱离实际和不可思议的,也必然不容易得到很好的贯彻实行或生命力不会太长久的。性爱幸福,是人的生存追求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假如有一条法律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男女接触,那能行得通吗?例如,中国封建时代曾经推崇这样一种道德规范——“男女授受不亲”(即男女之间传递物品时,授与方与接受方之间不能直接以手递手的方式进行,而是授与方把需要传递的物品放在其他物体之上,然后对方再去取得)。这种道德规范,最终也只落得有其名、无其实的境地。原因是它不符合人的真正需求或追求。

所以,不论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日常琐碎的民事管理,不谙人的需求或不明了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那一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是事关人类社会规划与发展的头等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对人民生活的细微观照与管理。

第三,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必须与别人打交道。一个人不了解别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在社会交往中他将举步维艰。

我们虽然不能提倡无原则地使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和“爱吃什么端什么”那种八面玲珑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和对待什么人,尽量了解与自己打交道的对方的真正需求,才是把事情做好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正道。比如,敌对之间较量常常使用的“古者三十六计”,无不以洞察对方的需求为施用计策的前提,古来就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

第四,人的终极需求问题或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同时也是无微不至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本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回避不掉的问题。

比如一般地说,一个人寻找配偶,最终极的是追求与对方相处所得到的幸福感觉。择偶时,就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考察与了解对象的外表形象与内在素质上面。如果把重点放在追求金钱、地位或其他的眼前利益方面,偏离了最终追求的方向,很可能造成后患、后悔或其他不好的结局。

再如家庭生活,最终需要的是全家人的幸福感觉。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没完没了地计较一些小事,忽视了全家人追求幸福的这一大目标,长此以往,不但葬送了全家人的幸福感觉,还可能破坏家庭的稳定。

总之,真正洞察了人的需求,尤其是真正了解了人的最高或终极的需求是什么,就是彻底了解了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就能彻底了解人性、了解社会,就是看破了“红尘”。那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与他实际的生存质量。

那么,人的最高或终极需求,或人的需求核心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人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呢?

在科学、文化已经相当发达的近一、二百年以来,专家、学者、大师们几经探索,对这个问题有如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首先是对当前人类社会意识影响重大的生存主义或生命主义的主张:人的最高或终极需求就是生存。“现代西方哲学之父”——尼采的老师——叔本华曾说:“人物活动的动机是为生存而努力,但生存确保之后,下一步又该做什么呢?人们并不了解。”

精神较为正常与性格相对温和的存在主义者萨特说:“我记得我外祖父的老年,那是很可悲的。到了85岁他已经不行了,他继续活着,但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不清楚的。”

这样看来,生存主义者们对“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并不了解”或“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强调生存,只知道强调为了当前的生存和享受,可以蔑视一切、打倒一切。可是,我们这里探求的问题是确定了生存之后的目标是什么。

其实,应该说人的最低或最基础的需求是生存。可是,后来的生存主义者们最终没有能够找到“生存之后”,“又该做什么”,却把人的最基础的需求——生存需求扩展成人的最高或终极需求。并且借助“大师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和高超的学术技巧,使得这一主张基本统治了现代世界的主流思想阵地。期间还引伸出了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和与历来的享乐主义相结合的颓废意识。当代社会浮躁风气的形成,除了有急剧提高的社会物质条件之外,生存主义思想意识的流行就是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研究人的需求颇具成就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关于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的理论,也是得到了心理学界的普遍认同。

马斯洛先生经过精心研究,把人的千百种需求,提炼、概括成区区五种,并且排列出需求轻重缓急的次序。虽然在研究人的需求的领域里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距离揭示人的需求真谛仍有距离(为什么说马斯洛先生的结论对揭示人的需求真谛仍有距离?本文第三章中将有详细论述)。同时他也违背了西方先哲们的判断:人的终极愿望或生存的最终唯一目的就是幸福,也就是说,人就是为了追求幸福感而活着。

同是美国人,在思想界影响巨大的安·蓝德女士则说:“客观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准则是:正如生命自身就是目的,同样,每一个活着的人自身也是目的……意味着实现自己的幸福是人最高的目标。”细琢磨一下,睿智的、威望极高的蓝德女士在道出自己有所感悟的主张——“实现自己的幸福是人最高的目标”的同时,还不得不指出:“正如生命自身就是目的”,以期不要忤逆当前思想界的主流——生存就是目的的主张。尽管他老人家的主张实际上是与生存主义相左的。

伟大的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用黑体字着重地强调:“我们很容易满足肉体需求,但我们对名誉地位的需求则难以实现,这些愿望促使我们本能地无休止地追求财富。”这一观点与中国伟大的史圣司马迁所见略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斯密先生才写出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因为写出了这样一本惊世骇俗的著作,斯密先生才被誉为“经济学之父”。

我们再看获得过“国际领导力奖”、国际组织心理分析研究学会的创始人、写过30多本书和300多篇科学论文的荷兰人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先生的精彩说法:“多年来,我作为研究者、老师以及顾问,我做过很多研究,也做过很多演讲,主题涉及人类生命周期、职业生涯发展、领导力、组织变革与个人转变,以及个体与组织压力。我听过很多执行官讲述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挣扎。而且,作为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领导力教练以及顾问,我帮助过别人理解他们的生命之旅,尝试充当他们内在和外在旅程的向导。多年以来,我看到幸福话题一次又一次地作为关键话题冒出来。世上所有的人,从高级写字楼的白领,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都会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变得更加幸福?”

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了,有着极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知识的弗里斯先生,主张人的最高或终极追求就是幸福。但同时,弗里斯先生也与其他西方后来的所有学者一样,不敢与强大的生存主义唱反调。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他又在稍后的行文中补充说:“为什么人们更愿意选择幸福而非不幸福,即使他们生活艰难?从根本上说,这也许是(文下横线是笔者所加)种生存机制。如果我们这个物种要生存下去,就要避免消极情绪引起的退缩和冷漠。”

这分明是,说出了自己的由衷看法,还不得不去安慰一下生存主义者们——追求幸福也许就是为了生存下去。这样就回归到了生存才是人的第一需求。之所以弗里斯先生如此做,一方面是因为生存主义思想意识毕竟还是当前人类的思想界的主宰;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他对自己的主张没有十足的信心来坚持。

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则说:“大多数人的所作所为,以及对逆境的忍受,背后秘而不宣的动机其实都是为了获取幸福、保有幸福、找回幸福。”

在哈佛大学讲了25年以上心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阿曼德·尼科利先生,在他的《终极之问》一书中说:“生命中最令人渴望,却又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莫过于快乐了。”

“最令人渴望”,标示着“快乐”就是人的最高需求;“最复杂、最难以捉摸”,标示着对“快乐”这种幸福感的真谛是什么,还是一头雾水。也就是在哈佛大学讲了25年以上的心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尼科利先生,对于幸福的真意还属于“黑箱问题”或至少是“灰箱问题”。可是我们再一细想,“快乐”究竟是何等面目没有认识清楚,对“快乐”的追求不带有盲目性吗?尼科利先生的观点还可以自认为是坚定可信的吗?

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不止一次地表白:“人生就是追求幸福。”

我国知名学者朱光潜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哲学家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

日本著名教育家、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也说:“什么是人生的完成呢?归根结底是在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完成,在于建立今世乃至永恒人的幸福。”

池田大作还在他的一本《我的人生》中说:

“在佛法中,信仰的目的是‘一生成佛’,这和意味着永不毁灭的‘幸福’是一脉相通的……”

“人生的目的就是确立绝对的幸福”。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最优秀的学生,是精通逻辑学、政治学、诗学等各种学问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讲义,由其子尼古玛古斯编纂起来的《尼古玛斯古斯伦理学》,被认为是世界上伦理学学科中第一部系统的著作。其中关于“幸福的实象”一节,含有许多发人深省的丰富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指出:“学问或行为的目的是最高善,即‘人的善’(包括其他各种目的在内的终极的善)而这不外是幸福的实现……”2300多年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确实有这种观点:人的最高追求目标就是幸福。他还曾经这样说过:

“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健康、美貌、金钱、权力,无非也是因人们以为有这些就能得幸福。”

中国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道出了对人活着的终极追求有所感悟的话:“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就是说,如果得不到好听、好看、好滋味等好感觉来享受,那就是与死去没有区别了。道出了人活着的意义或实质目标唯有追求好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纪老公

    我的世纪老公

    如果上天没有开玩笑,如果叶城不曾喝过那杯水,于初见相信他们一定会顺理成章的走进婚姻的殿堂,人民教师嫁给了人民警察,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有时候上天偏偏是善妒的,叶城因为一次缉毒任务,误食了一杯参了药的水,与暗恋自己的金雪有了一次错误的交集。错已铸成,叶城原本想私底下解决这件事后,竟意外的发现那一夜却使金雪有了身孕,在事情变得越发棘手之后,于初见竟然发现自己也怀有了身孕。叶城的几度挽回,于初见想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原本以为可以慢慢修复两个人的裂痕的时候,叶城却消失了。于初见以为叶城已主动放弃了自己,过度伤心导致于初见流产,却在于初见以为人生很灰暗的那段时间中,她所任教的单亲学生的家长钟理却对她百般照顾,给她帮助,于初见辞职考上A大研究生,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但是上天并没有放弃作弄他们,在于初见慢慢的放下叶城,开始慢慢接受另一个男人钟理的时候时候,又重逢了曾经消失一年的叶城,他带着一身秘密和伤痛重新回来了........一个是曾经相恋多年的初恋,一个是在自己落魄的时候陪伴自己的男人,向前或转身??
  • 天价商女:王妃不争宠

    天价商女:王妃不争宠

    相传,东璃国有一富商之女,貌若天仙,却生的一副花痴本性,不喜经商只爱美男。曾不惜倾天价换来一纸婚配,大婚当夜却惨遭毒害。明眸再次醒来,“什么花痴+废材。”“姐明明就是财痴+天才,好不好。”某位大能就曾说过:有钱有势才是大姐,这很靠谱的有木有。“什么,李美人要侍寝。”“准了,一万两。”“什么,潘小妾要上位。”“准了,五万两。”某大爷,一脸黑线的看着藤椅上数钱数的不亦悦乎的小女人。“敢情这是把爷我给卖了。”“爷要侍寝。”“准了,一万两。”某女........
  • 旅游指南

    旅游指南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休闲放松也就成了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在有法定节假日的和年假的情况下,出去旅游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本书从自驾游、商品选购、住宿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出门游玩应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安全旅游。
  • 未谋山海含月生

    未谋山海含月生

    我登上这至尊之位的前一日,他死了死于我的月光剑下,从此后情隔山海,再无所爱沉沉命盘,暗藏几生玄机冥冥天道,深埋几世伏笔人皆说,世间万物不过我共神手中一盘游戏而我,又何尝不是这天道下最可悲的一盘游戏
  • 残颜皇后

    残颜皇后

    丑妻强势蜕变,妖娆绝美。是金玉,总会发光。连曦儿一张丑颜,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坎坷不平。她命运多劫,被后娘亲爹,卖入名门,为的只是那泼天的富贵。爹不疼,家不亲,纵是再大的富贵,又能如何?面对冷冰冰一张床,连曦儿刚为新嫁娘,却比一个府中的下人还不如。侮辱,责骂,抽打……她生生受着。总有一日,她会妖娆蜕变,惊艳天下!
  • 佛光

    佛光

    吴广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耳膜憋了气,撩开车窗的窗帘一看,这才发现列车已经开始翻越秦岭,由于海拔的突然提高,造成耳膜内外压的反差。他使劲张了几下嘴,又做了几个深呼吸,憋着的气才顺了过来。就在这时,放在枕边的手机清晰地响了两下,听到声音吴广就有一种预感:有人敲他的命运之门了。当他开始翻阅彩显屏上的字幕,这种预感就得到了证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净名玄论

    净名玄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

    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

    跟好友共用的书友群:274466614(请善待作者,作者是会被崔更逼疯的心灵很脆弱的孩子,就理性崔更←←..)浴火重生(实际意义)的休,在不幸被坐上了和某交通工具杀手同一班的飞机以后,不得已走上了打败DIO的道路。没想到在最后的最后,该死的男234号一个没死,自己却领了便当。可能这不幸的人生连冥冥之中存在的上帝都看不过去了。再次睁开眼睛的休,发现自己倒了一个科学超越了外界至少三十年的都市中。至少这次,在这个世界上,我肯定不是最倒霉的那个了吧!休这样想着,然后发现自己少了不该少的东西,又多了不该多的东西。
  • 重生之复仇冷妃

    重生之复仇冷妃

    一道圣旨,赐死了刚生产的皇妃白若兰和她的孩子,七年恩情一朝尽,含恨死去后的白若兰重生了,成为韩府大小姐。面对重生后的人生,她开始重新布局,绝不蹈前世的覆辙,从韩府开始,展开她的复仇计划。步步为营,重新入宫,她发誓要让那些人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