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总是在无止境地追求幸福,总是想要获得幸福,但是始终没有感觉到过幸福。因为,她对自己想要的幸福根本就没有概念,根本没有一个衡量标准。这就好比是在跑一场没有终点的田径赛,那么你纵使跑得再快,也永无胜利之日。所以,想要获得幸福,就要给自己的幸福订一个标准。
1.什么是你要的幸福
在你想要得到幸福之前,首先想好什么是你要的幸福。因为,有了目标,你才可以走得更远;有了目标,你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你想要什么样的幸福呢?是老公对你的一心一意?还是让自己很受欢迎?或者是有个可爱的小孩?或者是与朋友的关系良好?
站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上,看着一对普通的40岁左右的夫妻并排坐着,男人把扑克飞快地在茶几上发了三堆,然后他们两人各拿一堆,他们在玩“跑得块”。男人如孩子般地偷看她的牌,然后她出牌的时候,他就可以知道出什么牌了。他赢了,她也赢了。在寂寞火车飞驰的路上,他们是如此的幸福。你就那样地站着看,也能感觉到温暖。
同时,一个头发蓬乱的男人蹲在走道旁边,他的面前是一个肮脏的蛇皮袋,在众人皆默然而无聊的看着窗外飞驰而去的景色时,他拿着一瓶矿泉水,就着一种劣质的食品在那有滋有味地吃着……也许他的儿子在某个著名的学府享受着天之骄子的生活,也许他的家人正等着他挣钱回去买上几斤大米或一件得体的衣服,然而就在这拥挤的火车上,他正幸福地享受着他的食物。他要的幸福是什么?他根本不必去看俯视他的目光,他的世界不需要不相关的人的理解和关怀。
一个人无力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着,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想要走多远,所以只有这样走着,没有尽头。
我们对待幸福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渴望幸福,但是,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幸福呢?得到什么东西才会让你感到幸福呢?
2.目标适度才会幸福
有些人觉得缺少幸福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欲望太多,于是便产生痛苦。名是缰,利是锁,对于名利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在诸多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多地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是人生目标设计要适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较低层次的动机满足之后,需求层次就会升高。
获得维持生活的职业之后,他又要求有生活的安全保障,有了安全保障之后,他又要求职务升迁。因此,“贪得无厌”是人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产生的根源。古往今来,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大都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设计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讲究科学。
事实上,好多人的人生目标不是定低了,就是定得过高。目标过低,是因为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目标过高,则是对个人前途和未来设计过于理想化。在有些人那里,总有做不完的“美梦”,对困难却估计不足,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人生路漫漫,曲折何其多。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世间许多事情并不是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往往是希望与挫折并存,成功与失败相伴。
这就需要我们在给自己设计人生目标时,把困难和矛盾想得充分些,把目标定得理性些、现实些,这样就会少一些挫折感、痛苦感,多一些成就感、幸福感。
选择成长进步的“参照系”也要适度。
人性的一个普遍弱点是习惯于往上比,眼睛爱盯着比自己成长进步快的、比自己发展好的,而不愿意与下比,总觉得那样比没出息,其结果是越比越焦虑,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觉得没了幸福感。经常向上比是需要的,它能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但如此一门心思的向上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在自寻烦恼。
因此,我们在向上比的同时,不妨也向下比一比,比一比在成长进步、在生活境况上不如自己的人,辩证地对待事物,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给自己减压。西方经济界有个理论叫“幸福递减律”,说的就是人们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
譬如在沙漠中行走,口渴难耐时,有一杯水就会使你激动万分;而当你步入绿洲时,对一杯水的幸福感就会几近于零。朱元璋当放牛娃时,饿得昏迷不醒,一碗白菜豆腐汤令他如临仙境;当皇帝后,他尝遍天下厨师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却总觉得不是当年那种美好的滋味。经常与不如己的人比一比,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自然会产生幸福感。
有的人总是把自己估价得很高,而对自身的弱点却视而不见。
这样的人,要么是看不到自身的不足,要么是不愿否定自我,对自身的问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调整视角看自己,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旁观者位置上去思考问题,跳到局外去审视、去检讨“感觉良好的自己”,从而查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注意听取别人的批评与建议,所谓“旁观者清”,就是因为别人给予的评价相对于自我评价,往往更公正、更客观、更准确一些。
3.别说幸福不曾光临你
在我们身边总会看到一些人唉声叹气,他们这样说:“怎么感觉这么不公平呢?总是感觉不到幸福。”听到这句话恐怕我们都有点不知所措。
一个很穷的小伙子,捡到了一个神瓶,打开瓶子,瓶子说话了:“我可以给你三个愿望。”于是,小伙子连忙许下愿望要让自己变成富翁。话刚说完小伙子面前立即堆满了金币。小伙子连忙又许愿要娶自己心爱的姑娘为妻,果然那姑娘立即成为了他的妻子。小伙子又许愿想要几个孩子,马上他就有了几个可爱的孩子。
这时候,小伙子已经不再年轻,而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头。他已经拥有了一切,却伤心地哭了起来。“神奇的主啊,让我回到原来的样子吧。我更愿意每天出去做事与我心爱的姑娘偷偷约会,等待幸福一点点地实现!”
小伙子终于明白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他却一直追寻着一种所谓的“结果”,忽略了去享受这个“过程”。拥有了一切后才发现没有了过程再完美的生活也会索然无味。
当然,这个故事永远不可能发生,可即便是虚构的也同样能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在抱怨生活的不完美,抱怨幸福距离自己太过遥远,于是他们拼命地去追求一个结果,全然不用心体会过程中的苦乐、酸甜。殊不知,没有了过程,那个梦想了许久的结果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过程对于爱情尤为重要,尤其是女孩往往更愿意体味恋爱过程中的甜蜜。
勤勤是个能干的女孩,多年来忙着工作,没认真谈过恋爱,待年龄接近30岁的时候,心里才着实慌了。
于是,勤勤开始了相亲。
勤勤的相亲对象都是很优秀的男孩,有车有房、事业有成,可是无一不是使用“直线思维”考虑问题。第一次见面在问清楚勤勤基本情况下,就立即用那种“上帝派他来拯救”的面目出现;待问及勤勤的私生活后立即“豪气冲天”地邀请勤勤去他家!
这是什么恋爱思维?勤勤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反感就立即拒绝。谁曾想对方立即小声说:“我是认真的,如果我们合适我立即和你结婚!”
结婚?难道就因为她是大龄剩女,就没有了认真体味爱情过程的权利?就没有了享受被追求过程的权利?没多久就有男孩给她发了个短信:“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怎么才能够把你骗到手啊?”
勤勤见了更是索然无味,立即把这个男人的手机号码拉近黑名单了。
不是勤勤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每个人都希望爱情能开花、结果,但是之于爱情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而爱情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婚姻”作为爱情的结果吗?更何况勤勤认为自己应该享受追求过程的权利。而那些只要结婚不重过程的男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给勤勤她想要的结果。因为她想要的过程与他们想要的结果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想方设法寻找快乐的过程。可是,更多的女孩偏偏在关注结果。她们掏空了心思想要结果,得到以后却发现这些结果竟然让自己索然无味。要知道,行走的过程才是美丽的。真实的生活哪怕再不完美,却能给我们一点点接近愿望,一步步实现理想的喜悦。所以,放弃对结果的奢求,静下心来认真体味过程中的每一份甜蜜与痛苦吧!
在很久之前,有一对夫妻,他们很穷很穷。丈夫为此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妻子却认为自己虽然贫穷,但是生活也很幸福。
一天,丈夫再次抱怨,语气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妻子看到丈夫如此,便说,家里还有一件宝贝,如果你真的需要钱,那就把那宝贝拿去卖了吧。
丈夫一听立刻有了精神,便问妻子:“是什么宝贝?”
妻子没有说话,轻轻走到厨房将一个大南瓜抱了起来交给了丈夫。“你骗我吧,这不过是个南瓜,能值几个钱?”丈夫见了表示怀疑。
“我们这个南瓜值一百两银子。不过,如果有人出一百两你还不卖就会有人出一千两。一千两也不卖就会有人出两千两。两千两银子你也不卖,这个南瓜就成了无价的南瓜。”
丈夫并不相信妻子的话,但是他还是将这个南瓜拿到集市上去了。刚开始,丈夫开价一百两银子。一百两一个的南瓜?人们听了都围上来观看,猜测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南瓜,而是一个稀世珍宝。没过多久,就有人出价一百两要买下这个南瓜。丈夫吃了一惊,可犹豫了一番还是决定不卖。这下子人群里嘈杂起来,大家竞相出价,南瓜的价格一瞬间就被哄抬到两千两银子。
丈夫很奇怪,连忙抱着南瓜回了家向妻子问原因。
妻子微笑着说,“一个普通的南瓜之所以变成稀世珍宝是因为你的珍惜。”珍惜一件东西,它就可以成为无价宝物。只要学会珍惜,看重自己和自己眼前所有的一切,那么一切就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每一个女孩都渴望生活幸福,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最美好的事物。殊不知,只要你懂得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都是最好的。平凡的生活不经意地来去。给自己一份恬淡,给自己一点随意,只要心存感激、学会珍惜,那么简单的日子,每一天照样充满阳光。
4.知足是女孩幸福的源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有一个国王终日忧愁、闷闷不乐,于是他很想得到快乐。他听说在偏远的农村有一个年过百岁的老农,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却一直笑口常开、快乐无忧。国王大惑,遂命侍从请来老农问其原因,老农笑答:“我曾经因为找不到一双合脚的鞋而懊恼,直到我遇到了一个没脚的人。”国王顿悟,大为感慨“知足就是幸福的源头啊!”
知足是幸福的源头,因为知足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它能使人变得更加睿智、平和。知足的人不会轻易为身外之物所累,知足的人不会轻易被世俗纷争所扰。知足的人向往幸福,却从不奢求不切实际的幸福;知足的人追求快乐,因而总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知足的人大多拥有一颗恬静淳朴的心,他们懂得一心一意地呵护现有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始终以一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因为珍惜,他们对生命中的点滴光阴充满感激,因为知足,他们对现在拥有的生活感到无比幸福。
知足是幸福的源头,因为知足者方能常乐。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不快乐的人,他们之所以烦恼,大多就是因为悟不透这个道理。他们习惯了为钱权纷争烦恼,习惯了为虚名假利盘算,习惯了在尘世的喧嚣中浮躁,习惯了在利益面前露出贪婪的嘴脸。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狭隘地定位在获取利益的多少时,真正的人生幸福便会弃你而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活一辈子不过是在尘世间走一遭罢了,每个人的终点其实都是一样的。即便你有千顷良田、万贯家产,即使你能位高权重一呼百应,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人活着,其实就应该珍惜享受生命的全部过程,切不可为了无休止地拼命赶路而错过了沿途的美丽风景。
知足是幸福的源头,因为知足的人懂得自我约束,适可而止。我国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人沉迷于贪图享受的时候,你让他站着他就会想坐着,你让他坐下了他又想躺着,你真的让他躺下了,他还希望你能塞给他一个软软的枕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贪念生则如无底深洞填之不平,欲望起则似万丈深渊劫而不复。唯有时刻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才能拒私心、贪欲、杂念于千里之外,始终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始终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当然,知足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偏安于一隅裹足不前,知足更不能成为生活消极、颓废的代名词。所谓“知足”是对现有生活的一种珍惜和感悟,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业绩基础之上。知足者首先应当有所作为,只有在本职岗位有所建树的人才有资格“知足”,只有基石稳固的“知足”才能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朋友,如果你还在为领导不涨工资心生不快,请想想那些下岗待业的人们,起码你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不够英俊潇洒而自卑烦恼,请想想那些要依靠外部力量帮助才能正常生活的残障人士,起码你还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你还在为年迈的父母整日唠叨而感到厌烦,请想想那些“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人们,起码你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其实,你一直都很幸福!
从前,有一个厨子,他一边工作一边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一位富商问他为什么如此快乐?他答道:“虽然我只是个厨子,但是我一直尽我所能让妻小快乐,我们不需要很多。有屋住,有饭吃,有妻儿做我的精神支柱,这让我很满足。”
一天,厨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金币,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到家后,他数了一遍又一遍,有99枚。这时,他有些纳闷:应该是一百呀!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他开始四处寻找,直到找得筋疲力尽。
第二天,他加倍努力工作,想尽早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
由于晚上找金币,白天又要工作,他感觉很累,以至于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坏到了极点,还时常对家人大吼大叫。
他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工作时不哼小曲了,一味地埋头干活,但是却从来不会满足。他努力、拼命地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尽快实现“100”。原来有许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要凑足100,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领悟到了何为知足,知足的最大敌人就是贪心。凡间俗人,必有七情六欲。知足常乐说来简单,做到却难。在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又有几人能看透红尘、悟得天经?
生活中,总有一些爱哭闹的女孩,看到别人比自己漂亮、有优秀的老公、住好房、开名车就开始长吁短叹,整日苦着一张脸,闷闷不乐。这类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她永不知足。她没有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安定的工作、知心的朋友等等。人,不应该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时得不到也是一种缺憾美。生活,带给我们许多欢笑和快乐,应该感激生活!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确,知足就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不用思索去耕耘,不用信念去灌溉,你的心里便是飞土如烟的沙漠。知者,智也。对任何事情,持一个通达。明智的态度,凡事以大局为重,以宽厚胸襟接纳,对个人的名利与得失泰然处之,便真正拥有了一颗知足的心,进入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空灵世界。
做一个知足的女孩需要勇气,需要耐性,更需要智慧。每一个懂得知足的人,都可以把平淡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都可以找到隐藏在细节中的美好与快乐。
5.过好今天,更幸福
杰尔德太太曾经感到极度的颓丧,甚至于几乎想自杀。她讲述了这一段的生活:“1937年我丈夫死了,我觉得非常颓丧,而且几乎一文不名。我写信给我过去的老板里奥罗西先生,他是堪萨斯城罗浮公司的老板,我请求他让我回去做我过去的工作。我从前是靠向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维持生计的。两年前我丈夫生病时,我把汽车卖了。为了重新工作,我勉强凑足钱,分期付款买了一部旧车,开始出去卖书。
“有些地方根本就推销不出去书,所以即使分期付款买车的数目不大,也很难付清。1938年春,我在密苏里州维沙里市推销书。那里的学校很穷,路又很不好走。我一个人为了生活感到孤独和沮丧,以致于有一次我甚至想自杀。我感到成功没有什么希望,生活没有什么乐趣。每天早上我都很怕起床去面对生活。我什么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付不起房租,怕买不起食物,怕身体搞垮没有钱看病。唯一使我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我担心我的姐姐会因此而悲伤,况且她又没有充裕的钱来付我的丧葬费用。”
“后来,我读到一篇文章,它使我从消沉中振作起来,鼓足勇气继续生活。我永远地感激文章中的那一句令人振奋的话:‘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我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下来,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窗上,使我开车的每时每刻都能看见它。我发现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我学会了忘记过去,不考虑未来。每天清晨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
杰尔德太太成功地克服了自己对孤寂的恐惧。整个人都非常快活,事业也还算成功,并对生命充满了热诚和爱。她知道,不论在生活中遇上什么问题,她都不会再害怕了;她知道,她不必惧怕未来。她知道,每一次只要活一天,而“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很久以前,一个一文不名的哲学家流浪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人们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一天,在山顶上一群人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说出了一段也许是有史以来引用最多的名言。这段话仅有30个字,却经历了几个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受就足够了。”
很多人都不相信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他们把它当做一种多余的忠告,把它看作东方的神秘之物,始终不肯相信。他们说:“我一定得为明天忧虑,我得为我的家庭买保险;我得把钱存起来,以备将来年纪大的时候用;我一定得为将来计划和准备。不错,这一切当然都必须做,一定要为明天着想,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担忧。
你大概还记得白雪公主的话:“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但今天不准吃果酱。”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了明天的果酱和昨天的果酱发愁,却不肯把今天的果酱厚厚地涂在现在吃的面包上。
小孩子常说:“等我是个大孩子的时候……”可是又怎么样呢?大孩子常说:“等我长大成人以后……”等他长大成人以后,他又说,“等我结婚以后……”可是结了婚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想法又变成了“等我退休以后……”。然而,退休之后他回过头看着他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像有一阵冷风吹过。不知怎么,他把所有的都错过了,而一切又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总是不能及早领悟: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每天和每时每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