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35800000003

第3章 乐家兄妹

一路换手拎着石灰到了家里,管佐将石灰放在了自己的房间。

管氏的宅院按照秦汉惯例,代表厨房的灶台草棚搭在东南角,加上柴堆、井,以及西南角一个小小的储物盥洗两用的房间,前院便显得拥挤了一些,所以当初院子原主人就在后院西侧拉了根晾衣绳,又在东北角筑起一个小高台,在高台上造了厕所。

挨着厕所、靠北墙还有个能养三头猪的猪圈草棚,粪池连通厕所与猪圈。原本猪圈里养过鸡鸭,只是自从管母死了,就不再养了,这猪圈便荒废下来。

管佐走到后院,第一件事就是打水把放在猪圈里的两米左右长、半米多宽、三十多厘米深的石槽清洗了一遍,然后洗漱一番,跑到前院船型两火眼灶台边,拿出左灶闷着的两个馒头,左手端着碗,右手掰着馒头屑,又走进东厢管扶的房间。

东厢西北角,此时有个原木架子,架子上放了凿子、锥子、钻头、刀锯之类的手工工具,还有几只草鞋与木屐摆放。

手工用具本来大多放在储物间,平时两兄弟各自的屋里也只放一把剪刀或是一把斧子用来防贼,估计也是这十天管扶怕他乱来才收起来的,以至于做好的草鞋麻布鞋没地方放,才扔成了一堆。

架子边上还有两个箩筐与一根扁担,一只箩筐里放满了草鞋、木屐、麻布鞋、麻布袜子之类的鞋袜类物品,还堆着零零散散的巴掌大小的小木雕与一张像是后世高脚小板凳的小案几。

另一只箩筐放了一层麻布,看上去空空的,事实上也没放东西。这是给乐家兄妹留着的,专门放乐燕蒸的馒头糕点,也就是这年月的蒸饼糕饼。

前些年管氏全靠母亲二叔卖饼卖鞋子过活,后来管扶混迹市井学会了一些手艺,会做草鞋木屐,打家具,也能帮忙织布织网熬糖,雕刻一些小玩意儿。

及至母亲死后,两兄弟置办了葬礼,又按照汉时婚丧办重的规格请了街坊邻居吃了两天,家中积蓄倒是用的差不多了。

在管扶让管佐全力读书的情况下,两兄弟这三年基本都靠管扶赚钱过活,管扶的各种手艺也慢慢精湛。

米贵,熬糖也不划算,所以这买卖已经搁置了,管扶多半时候在外面接活干点体力活,什么木匠、工匠活都会干一点,平时没活的时候,则编草鞋打案几弄点小玩意儿,然后挑着担到处卖,或者帮着人种地收稻麦。

当然,不管有没有活,只要住在家里,晚上去南市中心的闹市摆摊是风雨无阻的,多半能赚一些零花钱。

至于乐家兄妹,是东亭街丙三户的住户,从管家后门走,过两条街就能看到乐家前门。最初乐家是因为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周遭地区,从右扶风平陵县一路逃到襄阳南市成为商贾的。

乐家老伯与乐家长子乐授和管父同批入的伍,然后乐家老伯死在战场上,乐授则断了一条左小腿侥幸保住命。

管母搬到南市来时,因为两家遭遇相似,知道彼此后,便走近了一些。

及至乐母疯了,卖了乐燕的双胞胎弟弟乐鹄后从此消失,管母也死了,两家的孩子更是来往密切,颇有相依为命的意思。

只是管佐性子木讷,平日要读书,与年长十岁的乐授有代沟,比管佐小一岁半的乐燕又要忙于生计,所以在管佐的记忆中,乐家兄妹跟管扶亲,跟管佐其实有无形的隔阂在。

乐家有自己的早点摊子,现在这个时辰已经出摊了。管扶平日里没活的话,会先去乐家的摊子边摆摊等候,等乐燕忙完了早市,管扶挑担,乐燕会推着名叫“鹿车”的单轮车,两人一起在南市内或者城内卖东西,今天当然换成管佐了。

走商有个好处,卖的东西定价完全由自己做主,只要不是太离谱就好,而且还可以以物换物。

这也意味着,造纸需要的破布、稻草,完全可以通过换草鞋布袜的方式从别人家中得到,与前世小时候遇到过的上门换糖的走商一个模式。

管佐这次出门就打算这么做。

这是他考虑清楚的事情,只是一直没跟管扶说。

现如今一双麻袜的市场价普遍在十五钱左右,麻布鞋一双则在二十五钱左右,做工相对粗糙的草鞋与木屐则分别要十钱与十二钱左右一双。

而一斛粗米卖二百二十钱,一个成年人吃一斛粗米大概要吃二十天到二十五天左右,假设为二十二天,十钱就是一个人一天的米量。

等于说,一双草鞋就能抵得上一天的饭。

而且十钱一天是近几年襄阳的粮价,往年战争频繁的时候,一斛粗米卖上千钱也是常事,而草鞋却不可能在战争时期大涨价,所以,节省惯了的管扶很有可能不会同意以物换物。

事实上这次试验需要用到的破布稻草的量不会太大,也不是非要以物换物引起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是管佐觉得有必要做一次以物换物的市场调查。

而且,这年月有个很别扭的教条——“昆弟有亲”,看似是兄弟相亲的合理道德观,但又有“长幼有序”这么一个附加条件。

也就是说,做弟弟的一定要听哥哥的,这在宗族式的家族之中,显然是对长者、对嫡系权力的一种保护,放到平头百姓之间,却也比较容易成为年长者干预年幼者的武器。

管扶以往就执拗于让管佐读书,现在管佐失去五业曹的名额了,还不知道管扶会不会又执着于安排他往后的工作与生活。

他现在拥有这年月大部分人都没有的知识,也拥有很多计划与想法,当然希望行动自由,希望能够在发挥自己这一身本事的情况下再把钱赚了。

所以,他想通过这次先斩后奏来表明自己有主见了,以此打破管扶对以往管佐言听计从的既定印象,以及那种家长式的监管模式,争取两兄弟能够平起平坐地沟通。

反正这次管佐投河之后,兄弟两人现如今相处起来都不自在,与其往后说开了再因为以物换物的事情吵架,倒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一石多鸟,只要把以物换物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想必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这些想法说到底就是基于早就听说了姜寿要找管扶帮忙,于是才隐瞒了全部,期望着能在管扶回来之前做出点成绩,要不然,现在应该已经坦白,有另外的可能了。

就是不知道管扶什么时候回来,又会不会因为生气,再一次做出那天的事来……

那几个耳光……

啧……

想想都疼。

感受着右脸的余痛,管佐吃完了一只馒头,又喝了几口水,确认记得鞋袜布偶所有东西的价格后,他把木匣放在空箩筐里,锁了门,挑着担子往乐家兄妹的摊子走。

南市诸多街道、包括东亭街在内,所有的屋宅都是从东往西按数字依次递增排序,从南往北则依照“甲乙丙丁”等十天干排序,过了十天干就算另一条街。

汉时集市内两边大部分屋舍是店铺的街道叫隧,有一些街道狭窄没那么多讲究,但与大大小小的市门相连的街道必定称隧。

当下东亭街有两条大隧道。

一条隧道在东亭街甲三十号商铺与甲三十一号商铺之间,从市垣开辟的大门延伸往北,通向南市腹地,被称为东亭南隧。

庚一户与辛一户之间、从市垣开辟的大门延伸往西、通向南市腹地的隧道则直接叫东亭隧道。

因为东亭南隧临近南城门,往年从南城门进的商贾车队要是来不及从南市南边主门进入,也会分流过来,几次改建后,相较于临近居民住宅区的东亭隧道要宽阔很多,附近的商铺也比东亭隧道更繁华。

乐家兄妹的“乐氏糕饼”摊就摆在东亭南隧附近,租的是乙二十九户住宅西侧的小平房。那小平房就挨着东亭南隧,也挨着面向东亭南隧的乙三十户商铺,面朝甲乙户之间的甲乙隧,处在两隧交叉口,离那个市垣大门比较近。

地段好,便是受到房东照拂,租金想必依旧很贵。

关于这一点,乃至乐家兄妹的本金问题上,管佐的记忆里一直存在疑惑。

六年前乐父死了,乐家长子乐授断了腿,乐母谢摇坚持了一年多又在建安六年年底——也就是二叔管让入伍的一个月前疯了,卖了幼子乐鹄就此消失……依照当时管母与乐母无话不谈的情况来看,在乐母卖子之前,管母几次埋怨乐家昔日好友相继疏离,还担忧乐家的负债情况,足以肯定乐家当时真的一贫如洗,处境相当艰难。

而后按照襄阳普遍买卖奴仆的价格,卖掉十一二岁的乐鹄得了五六千钱来推算,就算乐母把这笔钱全部留给了乐家兄妹两人,当时乐授还在养腿,不存在赚钱能力,而乐燕才十一二岁,能打零工在别人家吃上饭都算别人同情,也根本赚不了几个钱,乐授养腿的药费、兄妹两的生活费……仅把兄妹两的食量折合成一个成年人的量,一年都要花费至少三千六百钱,别提还有其他费用了。

又哪里有钱让乐授在没什么收入的近十九个月后,为了给病入膏肓的管母冲喜,缴纳个四五千钱聘金娶妻?

乐授妻子李绸的娘家也仅是工人家庭,李家还有个儿子需要积累老婆本,虽说乐授、乐燕在此后的时间里学了不少技术,但乐授夫妇可是有了一个女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维持一年多的基本开支,同时还在两年前,顺利无比地租上这个摊子,成为更加体面的坐贾,还相安无事地度过这两年时光,如今连二胎都快生了……

乐家的资金情况存在太多的不合理了。

管佐曾怀疑二叔与母亲当时好心资助过乐家兄妹两,但家里什么情况,管佐基本有数,就算资助也不可能让乐家兄妹维持这么久的生活,乐家又不存在贵人相助,唯一可能的结论就只有卖乐鹄卖了更多的钱了。

这些事情当初管母活着的时候,就是管扶与管佐瞎猜,后来管母死了,管扶也不常跟管佐讨论乐家的事,就成了管佐独自一人胡思乱想。

有段时间,管佐还跟管扶重提过这事,管扶似乎已经知情,但只说不是管母资助的缘故,而后语焉不详,还义正言辞地叫管佐不要再提,明显是想保护乐家的隐私。

有管扶这么说,又有昔日乐母跟管母说过要把乐燕嫁进管家,虽说乐母当初可能是在开玩笑,但乐燕几乎天天跟着管扶在外面卖东西,可以说除了家人,就跟管扶走的最近了,未必不会日久生情。看乐授的态度,可能也已经默许了乐燕与管扶的亲近。

也是因此,管佐后来就不再过问。

两家人迟早要成为一家人,这些事既然与管佐没什么关系,又有可能影响兄弟间、管乐两家间的感情,管佐就没必要自讨没趣了。

走了一路,当管佐以有些别扭的姿势挑着头重脚轻的扁担到早点摊时,正忙碌着将蒸饼递给客人的乐燕一脸意外地跑了过来,“仲匡兄,你这么早就来了?”

仲匡是早年管佐读书时管母给定下的表字,说是弱冠时用,管扶则字“伯兴”。

这年月表字还是士人阶层的孩子弱冠用的,商贾需要抛头露面,也有用的,就是有东施效颦之嫌,用的人不多,至于底层商贾,基本没有表字。不过管母一番戏言,管扶管佐还未弱冠,对表字不怎么重视,乐燕却是一直这么喊的。

小姑娘头上包着黑色头巾,一身黑色襦裙,估计也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一个投过河的人,有些矮小瘦弱的身子跑过来时有些局促,鼻梁处长了一些雀斑的小脸也不自然,后面有位被她抛下的顾客呼喊着,大概是熟人,她扭头朝那人喊:“催什么催!不是有人在!”

扭过头又看上去畏畏缩缩的,沾了一些面粉的双手还擦了擦裙子,又扶了下头巾,在管佐放下扁担时,帮着扶了一把吊绳,吞吞吐吐道:“不,不是说在睡吗?你此时过来,歇息好了?头不晕了?”

除了士人说官话,寻常百姓基本只会方言,此时乐燕的襄阳口音已经很纯正了,只有几个咬字上与乐授一样,还带着右扶风口音的痕迹。

这十天在家休养,乐燕与卜金偶尔也会过来,多半时候在门外与管扶聊天,管佐自觉投河丢人,不常走出屋子与乐燕卜金交流,但真出门了,肯定要说话,这时便回道:“没事了,呆在家里闷。第一次自己出摊,想着熟悉熟悉。”

他揉了揉肩膀,不管哪一世,挑担的次数都少,这放鞋袜的箩筐拎着不重,真上了肩挑上一两百米的路也磨肩膀。

乐家嫂子李绸再一个月就要生产,娘家人已经接了她和一周岁多的女儿乐冬儿回去养胎,此时自然没在摊子边,没了乐燕,便只有乐授与李家小舅子李清在忙碌了。

此时乐授拄着拐杖行动稍显不便,李清也有点迟钝,两个大男人接待着客人便显得应接不暇,管佐望望几个客人等候的摊子,“你先过去招呼客人。不用管我。”

乐燕右手穿过吊绳,弯肘架起那只起码百来汉斤重的箩筐朝着摊子跑过去,“你先坐下休息,等忙好了我叫你。”

箩筐在小姑娘身子右侧晃啊晃,晃得乐燕踉跄几下,管佐揽过扁担空箩筐追上去,一把揪住那箩筐吊绳,“我自己来……小心脚下。”

小姑娘没松手,回头笑了笑:“没事的,我可有力气呢。”没一会儿到了摊子,放下箩筐又开始忙碌起来。

汉时室内家具并没有桌子椅子之类的高家具,但室外家具中其实也有高脚桌子的身影,只是桌板可以移动,乐家就有一张,此时便放在小平房门口搭着的草棚下面,然后又在桌子右侧放上两个炉子用来烧面或是蒸东西。

乐家平时出摊就是从作为仓库间的小平房里搬出桌子架上,把从家里拉过来的早就蒸好的馒头糕点粥之类放在桌上,两口炉子放在桌子右侧、靠着南隧,一口烧面,面在这时称为面饼,另一口则继续蒸新做的馒头糕点。

天气冷的时候,也会再摆上一个名“镟”的圆形小炉,用来给馒头糕点保温,这个时节当然还用不到。

摊子虽然烧面,主要还是不留客人吃饭的经营模式,所以没另外放置席子案几,有几位客人便端着瓷碗蹲在一旁吃面。那面一看就没什么佐料,但放了花椒或葱,在这个调料种类都不多的年代,客人吃得已满口香了。

管佐一到摊子边上,乐授忙中偷闲,左手拄杖过来,右手塞过来一只煮鸭蛋。

黑脸络腮胡的乐授与管佐向来话不多,当初当过兵,手上有几条人命,加上年纪差了十岁左右,有代沟,给管佐的感觉就是生人勿进。这时见乐授把平时能卖三钱一个、基本不舍得送的熟鸭蛋都递过来了,管佐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吃过了。”

乐授塞了鸭蛋就走,扭头时说了一句:“与自家哥哥客气什么。”

“自家人,不客气。”李清也笑着递过来一个小包裹,然后继续给乐家兄妹搭把手。

李清二十出头的年纪,身材矮小,人看上去憨憨的。事实上包括李绸,姐弟两给人的感觉都是傻乎乎的,倒不是管佐有歧视,只是姐弟二人的智力水平真的不高。

两人的父母智力都比较正常,但李绸兄妹却都有些问题,也不知道是小时候得过病,还是因为营养不良的缘故。相比其貌不扬的李清至少还有些头脑,李绸长得略微丑了些,虽然也有二十四岁的年纪了,平时除了听话,很好哄骗。

管佐的记忆中李绸就被人贩子骗过一次,管家兄弟与乐燕李清在集市衙门性质的市楼中报了案,管理集市的市长派出佐吏一同寻找,还因此机缘巧合打掉了一个人贩子团伙。

当初乐授会娶李绸为妻,也是当兵下来之后少条腿的情况下就近找的人家,估计主要是为了给病重的管母冲喜之用。只是冲喜这种手段虽然跟心理治疗挨边,大体是出于迷信,当然是没留住管母了。

李家二老那边倒也知道乐授的出发点。

说起来,这年月娶妻的聘金普遍在一万钱左右,大办酒宴的开销也需要一两万钱。当初乐授那四五千钱其实算是打了半折的,此后连按风俗该大办的婚宴都低调处理,只是管家、乐家、李家三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餐,也显得对李绸不重视。按道理来讲,李家那边应该不会把李绸嫁过来。

然而事实上这一万钱针对的是十五六岁刚成年的普通人家的智力正常的女子。像李绸这样在时人眼中模样稍差、智力水平不高、年纪还不小的,在这年月当然也不愁嫁,但交得起钱的看不上李绸,看得上的要么李家觉得钱财少,要么李绸看不对眼不配合,能交出四五千钱,再让李绸安安分分嫁过来,也就乐授了。

以前乐授在平陵跟着乐父也是出了名的猎人,看上他的姑娘一大把,时运不济,家道中落,如今又断了腿,能娶到李绸,乐授确是很满意了,有些认命的架势,平时对李绸也是关心备至。

女婿会体贴人,也会过日子,李家那边自然也满意了。及至心智健康、有点丑萌的乐冬儿出生后,如今二胎又快生了,两家人自然更满意这样的生活了。

这时管佐无奈收了鸭蛋,打开小包裹,是一袋青桔,随后把鸭蛋、小包裹放在箩筐旁,想要帮忙,在被乐燕拒绝之后,坐到一边朝东亭南隧看过去。

临近的市门方向,市垣高耸,却是没有台阶女墙之类的守卫设施,而是一道高约五六米、两侧单阙的门阙,单阙上还有持着长矛的士卒站岗,居高临下地警戒着市门内外。

这道门阙新翻修过,铺了石砖,延伸向两边的市垣土墙也分别架了脚手架,已有部分也铺了石砖,不似管家门前的那段土墙简陋。

此时阳光洒下来,门阙、墙垣、脚手架的阴影覆盖在附近的商铺酒楼上,街道上人来车往,人欢马叫。

守在市门两边的士卒戴着那天见过的红色搭耳帽——也就是武弁,手中拄着长矛长戟,也不管市门内外进来什么人,只是站着,不过每当马车、车队进出时,总有一名戴黑介帻的市吏拦下来盘查一下。

东亭南隧两边的商铺基本都开张了,也有不少摊子支在宽阔的路边,在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偶有随着叫卖声走入商铺或是酒楼的,掌柜笑脸相迎,小厮也忙着招待。酒楼的后院烟囱早已炊烟袅袅,总有小厮从后堂端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出来。

另有几家秦楼楚馆的阁楼此时没有开门,却有年轻儒生从对应的巷闾之中走出来,随后融入人群,或是走向市门西面不远处已经开张了的马车行。

更远一些,丁戊户之间的丁戊隧与东亭南隧形成的十字路口旁、靠东亭南隧西侧的位置,有一家笔墨店开了门。

年轻小厮搬了草席案几到支了布棚的大门右侧,安置好草席案几后又搬来了炉子燃起了一壶水,及至老掌柜拿了笔墨砚出来,小厮又捧着竹册、香炉跟上。

不久后,两人跪坐于草席上的跪垫,也不叫卖,小厮磨墨,老掌柜点了熏炉闻着烟像是在冥想。明明是乱糟糟的早市,那两人却颇有出尘的意味。没过一会儿,老掌柜提笔蘸墨写着什么,小厮则拿着书刀雕刻着一卷竹册。

管佐看了片刻,表情若有所思,随后把箩筐搬进了小平房,抱起木匣,朝着那家笔墨店指了指:“时候尚早,我去笔墨店瞧瞧。”

同类推荐
  • 大唐之蒸汽时代

    大唐之蒸汽时代

    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带着现在的机械味和唐朝的古香我想听着这车辙和青石板摩擦我想看着这蒸汽喷洒在大唐空气里我想走着我的路让别人都坐着我的车任杰如是说当然最好是一切都有我的小芳在嘘!不用问不用问我不会在这里告诉你任杰是何方神圣
  •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
  •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明清时期是我国书院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其变革和改制时期,其原因和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动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阙如。因此,本项目选题具有较高的原创价值。本项目对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并且探讨了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中央集权的演变轨迹以及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动向,这些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书稿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士大夫的历史、书院的历史、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的变迁进行简述。第二部分对明朝以前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进行回顾,旨在揭示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延续和必然。第三部分是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创办修缮书院、捐俸捐廉、筹措经费、参与书院管理、营造书院文化氛围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是探讨明清时期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包括为士大夫培养后备人才、士大夫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最后是结语与思考,是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
  •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作者文字轻松活泼,读起来条理清晰、重突出,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韩国各行各业的历史、现状。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
  •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本书分为“帝王传奇”、“宫廷秘史”、“官场风云”、“名人逸事”、“疑史探秘”、“民间八卦”、“唐风宋韵”七章。内容包括:唐太宗究竟是伪君子还是一代奸雄、唐太宗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多情皇帝生死两皇后的荒唐事儿、一代名臣房玄龄为何畏妻如虎等。
热门推荐
  • 万界最强帝王系统

    万界最强帝王系统

    【火爆爽文】穿越成为废太子,却激活了最强王者系统,可以召唤游戏以及传说中的强大英雄。貂蝉、关羽、杨戬、孙悟空、女娲……一个个强大的英雄降临!誓要成为横扫诸天万界,威震六合八荒的无敌帝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春雪

    春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NO.1:重生巅峰豪门

    千金NO.1:重生巅峰豪门

    她是被拐多年的千金小姐,失踪多年回归成了众人眼中的乡巴佬,废物千金。继母的阴谋,外公外婆的死亡,抄袭,午夜陪酒女,混混小偷的罪名让她成了过街老鼠。一朝重生,回到17岁,继母给我下跪唱征服,拿大奖,当总裁,开夜店,斗得过小三,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向愚蠢的过去说拜拜。一时大意,成了最年轻的妈咪,孩子他爹不知情的和她成立契约婚姻,身边的小妖精还赶不走了,拜托,假冒的也是尧夫人啊,注意一下,她可不是吃素的。
  • 湘绮楼词钞

    湘绮楼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片叶子不孤单

    两片叶子不孤单

    《两片叶子不孤单》文采斐然的童话盛宴,简洁流畅的文字辅以形象可爱、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鲜活灵动的童话世界,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下,流淌的是真爱纯美的情愫情感,蕴含的是积极探索的童真童趣,能有效帮助孩子培养好品质、好习惯。
  • 一见误终身:南城属辰

    一见误终身:南城属辰

    玄思辰不美,很普通,却在第一次见面时被他放在心上,一见误终身。南城,步步为营,将玄思辰化为自己所属,南城属辰,他属于她。没有丝毫退路。玄思辰掉进南城的陷阱。众人皆说,她麻雀变凤凰,现实版的灰姑娘,却不知...
  •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这是一段而二十二岁的小娇妻,与“大叔”的甜蜜爱宠,当然这个所谓的大叔,是女主对男主的称呼,其实他们之间相差也不超过十岁……而且,这个“大叔”,还是一个公司的大总裁,所以,这又是一个傲娇大总裁和呆萌美少女的爱情……传奇?
  • 请叫我食神

    请叫我食神

    (新书发布,我的探险节目组,快来啊~)我是个厨师,在高速路边开餐馆,一碗面一百块,没有生意。什么?全球首款沉浸式美食游戏?不了不了,我是个厨师,我对游戏没兴趣。……嘿嘿嘿,真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