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300000006

第6章 顽强性格——让孩子学会与命运抗衡,与困境搏击(2)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讲过太多的大道理,尤其是当孩子失败时、遇到困难时,父母总会用那些大道理来安慰孩子。那个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好伟大,可以让他们心服口服,但当孩子到了四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理性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已不再是父母的安慰和大道理,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因为失误没有考好时,父母给孩子端一杯水或送一些水果,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行动中读懂父母的态度——父母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不喜欢自己。当然,当父母拍拍孩子的肩膀、冲孩子点头时,孩子也会明白,父母这是在鼓励自己,从而也会促使孩子向积极的方面思考。在这个时候,来自于父母行动的鼓励,比父母语言的鼓励,效果要好得多。

当孩子遭遇挫折,面对困难时,家长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方式给予孩子鼓励,将给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在困难面前调整自己,为战胜困难作出更大的努力。

倾听,是对受挫孩子最好的安慰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最想告诉的人就是父母。每当这时,我们就要仔细地听孩子说话。等孩子讲完了,或许不用我们的安慰,他们的心情也会变好。如果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以工作忙或者没有耐心而敷衍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跟我们谈话了,就会给孩子小小的心灵带来不小的创伤。

这是美国电视台的一个儿童节目。有一次,主持人问了孩子一个问题说:“假如你驾驶飞机载着乘客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飞机有问题,出现故障,没油了,你怎么办?”这小孩直截了当地说:“我就赶快跳伞,让他们在飞机上等着我,我要第一个跳伞!”

坐在台下的许多观众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观众还笑得东倒西歪的,就觉得孩子真滑头。这位主持人接着问道:“然后呢?”这个小孩说:“我去取汽油,然后回来救他们。”听到这句话,这些大笑的观众们止住了笑声。在座的观众们都没想到在孩子看似幼稚的举动中,包含着一颗善良的心。

这位主持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能听孩子把话讲完,最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我们有的时候会因为对孩子的偏见,认为孩子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认为孩子自私,或者认为孩子空想,而误解甚至冤屈了孩子。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孩子们的想法。

倾听是一种爱。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孩子很简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孩子不需要被人倾听。殊不知,孩子通过与父母沟通来排解心里的疑惑,孩子通过诉说来消除心里的委屈。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需要父母的建议。因此,我们要留意孩子的想法,遇到问题,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一定要注意听,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孩子自身的想法。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所以,父母应该充满耐心地仔细倾听,因为这是沟通的黄金时期。如果坚持下去,就是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会习惯跟家长交流。可是,现在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其实部分原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倾诉的意愿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因而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只有当孩子觉得对方有安全感时,他才会向其诉说自己的小秘密。因此,父母应无条件地爱孩子,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有可能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才能很好地跟孩子沟通。

一位母亲就非常注重跟孩子交流。每天晚饭后她总爱带孩子出门散步半小时。此时,孩子像个欢快的小鸟,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说在校的活动情况,如某个老师如何讲课,某个同学出了趣闻等。若孩子在校受了什么委屈或犯了什么错误,他也会在母亲的耐心倾听下一吐为快。母亲针对孩子说的具体情况,常因势利导,作循循善诱的教导,让孩子知道一天中的得与失,知道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注意修正。这样,孩子管理起来就变得容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父母的很不重视倾听学龄期孩子的谈话,总爱摆家长的威严,闻听孩子有了什么过失,不是板着脸呵斥、讽刺、挖苦,就是生硬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甚至用巴掌、棍棒教训。时间长了,孩子在家长一言一行的制约下,身心受到压抑。“代沟”越来越深,家长就会很难把握孩子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现代教育学家们提倡父母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话。平等对话,能使孩子畅所欲言,父母在这一形式的过程中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适时适宜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信任与尊重感,而且能够使孩子从小练就一种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因此,聪明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倾听孩子讲话。孩子的声音,是孩子成长的强烈渴求,是准确把握孩子心理脉搏,因人施教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家长要把它当做一门必修课来认真学习研究。

保持信念,让孩子不轻易低头认输

记得居里夫人曾说过:“理想的琴键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最美妙动听的乐章。”这就是信念。倘若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船将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这就是说,你心中的信念就是你要驶向的码头。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最可怕的是,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执着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人生的道路固然难以一帆风顺,固然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艰难困苦,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执着追求,无怨无悔。要明白,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信念的树立与坚持的过程。

人生之于信念,如同航船之于舵手。航船没有舵手,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会在暗礁险滩中葬身,就会被惊涛骇浪所吞没。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将变得黯淡无光,生命也就变得没有意义。活着也只不过剩下一个躯壳,活着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着名史学家司马迁受了宫刑,应该说,人世间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可是他没有消沉,忍辱含垢,披肝沥胆,专心着述整整11年,终于写成了《史记》那部52万字的鸿篇巨着。

有这样一对母女,母亲在女儿两岁多时患了癌症,医生说最多能活几个月。孩子的父亲是跑运输的个体司机,在一次雨天运货时车翻人亡。灾难似乎决心要摧毁这个家庭,但这位母亲却为了女儿坚持住了。事故处理后,她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间小百货店,发誓要让女儿健康成长。她一次次接受手术和化疗,每次医生都说:“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但她不甘心,她对自己说:“我必须活着,活到女儿大学毕业。”她的病最终没能治愈,但她却因为一个坚强的信念而将死亡推后了整整20年。她是在看到女儿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两星期后逝世的。很多人,包括为她治疗的医生们,都深为这位母亲因爱而生的信念力量而感动不已。

人生如歌,信念如调。没有调的歌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歌,没有信念的人生永远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人生需要信念,孩子也不例外。有了信念,才可以让孩子拨开云雾,见到光明,见到希望;有了信念,才可以让孩子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每个孩子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孩子的生命就会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将信念的风帆高高扬起,孩子一定可以航行得更远。

但是,坚定的信念不是从来就有的。信念总是徘徊于坚持与动摇之中,总是彷徨于前进与退缩之中。而一个优秀的、懂得激励和信任的家长,通常会扮演以赞扬和激励的语言为孩子提出愿望或目标的角色,借以给予孩子美好的愿望、积极的动力或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孩子实现自己愿景的坚实力量。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他的父母,我们要不断地在他的心里植入这些支点,温暖、美好、真挚。在他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困难,只要这个爱的信念存在,他就会战胜一切,成为最终的强者。

督促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尽管我们面前有风有雨,甚至波浪滔天,我们也应该以意志为帆,信念为舵,驾驶着生命之船去追求。

同类推荐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8种软实力

    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8种软实力

    本书《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8种软实力》详细介绍了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软实力的重要意义。让家长们在了解“软实力”的同时,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育,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由家庭教育专家冉乃彦教授牵头、挑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们组建了“早期教育探索小组”。小组筛选了十几个幼儿阶段家庭教育的关键话题,例如儿童游戏、全职妈妈、爸爸参与教育、三代同堂养育孩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阅读问题、电脑问题、兴趣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由度问题、女孩男孩的不同教育等等。本书生动地记录了小组成员们自己的育儿过程,以及他们对这些话题的思考、对科学育儿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勇敢游戏

    勇敢游戏

    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冒险!人生不能重来,为何不更勇敢些,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 三通鼓

    三通鼓

    鼓,是一个人,一个正气鼓荡的中国人!鼓面,是我们中国人坚韧无比的黄皮肤!鼓槌,是我们中国人硬铮铮的骨头!鼓身上的漆,是我们中国人一腔子鲜红的热血!鼓声,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魂!当外敌来犯,亲人离散,三通鼓响起,热血男儿毅然踏上烽烟战场,万里江山驰纵,鼓角寒刀卫家国!
  • 恰是人间留不住

    恰是人间留不住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祁以歌年少初遇殷九,她正挂在墙头上,只觉得这人满心满眼都是恣睢潇洒。殷九骑马立墙边,看祁以歌不知所措的模样,翻身捡起白玉簪,问了一句:“这可是小姐掉下来的簪子?”彼时杨花吹落,惊起池中鸳鸯四处张望。谁家横笛成三弄,吹到幽香和梦送。管他什么开国功臣,还是武将世家,从此便是易水两茫茫,她决心放弃一切,为了他放手搏一场,终究是南柯一梦还是如愿以偿。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唯愿此生不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圣—埃诺克号历险记

    圣—埃诺克号历险记

    《圣—埃诺克号历险记》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共15章。“圣—埃诺克号”捕鲸船到了捕鱼期,却因为缺少一名医生和一名箍桶匠而无法出海。好容易找到这两名不可缺少的人员,那位箍桶匠却是一位厄运预言家。因为他总是预言祸事和灾难,还有神秘的海怪,他对此坚信不疑。“圣—埃诺克号”能逃脱他预言的厄运吗?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最刻骨铭心的人

    最刻骨铭心的人

    世界上最刻骨铭心的人是谁?她们都有同一个名字——妈妈这里讲诉的是不同妈妈的故事,更是你我的人生!妈妈,世界上最温暖的两个字,但有时也是最让人心痛的两个字。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