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3000000018

第18章 "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 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1)

"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是党的执政之道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是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发展的。毛泽东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这体现了党坚持民主团结精神的一贯态度。

民主,作为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党的历史上,是随着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地看,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民主集中制搞得最好的时期之一,而西柏坡时期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民主团结精神发扬最好的阶段。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是一个和谐的战斗集体,工作中的民主气氛非常浓厚。

首先,作为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彼此信任、团结,其他书记有不同意见总是向毛泽东直言相陈,作为书记处主席的毛泽东也总是能虚心听取并采纳其他书记的正确意见。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央领导核心实行集体办公,工作中的民主气氛更浓了。毛泽东不仅在书记处开会时而且在诸如签发军事电报等事情上都注意听取并集中大家的意见。平时,五大书记各有分工,毛泽东直接负责军事,周恩来作为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毛泽东习惯于夜间办公,为了便于和毛泽东共同切磋、指挥作战,周恩来在西柏坡也改为夜间办公,他们在西柏坡住得很近,一有问题随时交换意见,共同解决,遇有重大问题召集其他书记开会商议。据有关人员回忆和现有军事文电档案,当时签发文电有三种情况:一是书记处集体商量后再签发;二是阅后发,如果军事紧急,就由毛泽东或周恩来起草好文电,文电上写上批注,再送其他领导人传阅;三是发后阅,如果军情刻不容缓,为了不误军情,由毛泽东或周恩来起草好电报发出,再送其他领导人传阅。民主团结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民主团结精神也同样体现在中央书记处与下属组织的关系中。

为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中共中央领导核心除了在实际工作中率先垂范,还制定了健全党委制、请示报告制和加强军队内部民主运动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制度,是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在实践中民主精神的凝结和概括,它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主制度理论,使党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同时,它反过来又指导了我党当时的实践,对于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尤其起了重大作用,使西柏坡时期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具有民主团结精神的时期之一。

西柏坡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党历史上民主团结精神发扬最好的时期,有着主客观因素。

首先,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正处于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最后决战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异常复杂而激烈。单就当时有决定意义的军事斗争来讲,尽管人民解放军已展开战略进攻,但国民党军在数量上装备上占据明显优势,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下决心决战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战略决战开始后,因三大战役战场之广、规模之大、组织指挥之复杂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就要求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必须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不出大的差错,否则,稍有不慎,都会有全盘皆输的危险。

西柏坡时期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夜。随着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入城市,革命战争、农村工作之外,接管城市的任务愈来愈繁重而紧迫。这就要求我党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充分发扬民主团结精神,调动全党的积极性,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曾说:"现在咱们再一起打一段疲劳战,彻底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然,事情这么多,又这么复杂、重要,少数人作不了主呀。"

其次,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使党中央毛泽东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我党的历史上,民主团结精神是随着革命进程而不断发展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党的不成熟及共产国际的过分干预和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党内曾出现严重的"左"、右倾错误,使革命事业屡遭严重挫折。遵义会议后,我党开始逐步认识到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毛泽东不仅带头发扬民主团结精神、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搞好党内团结,而且领导抗日根据地全体人民建立了具有广泛民主性的抗日政权,使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和扩大,中间阶层心悦诚服。共产党讲民主,决不包办。基于对以往民主团结精神意义的深刻认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不仅继承了过去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团结精神,而且部分地克服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或处于地下状态而存在的民主生活、民主制度不健全的状况,逐步扩大了党内的民主生活,从而从理论到实践都进一步丰富了民主团结精神的内涵,使西柏坡时期成为我党最具民主团结精神的时期之一。

再次,党的领袖率先垂范,团结自律,为全党树立了楷模。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的民主团结精神,是保证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议,使一些重大军事、政治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三大战役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迅速胜利。城南庄会议经广泛研究采纳了粟裕的建议,调整原来渡江作战的重大决策为中原作战,对此后南线作战的整个进程包括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同志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或被采纳。当时,作为党中央主要负责人的毛泽东同志,在解决土改、统一战线、城市工作、革命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时提出许多宝贵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另外,周恩来就财经、统战工作,***就城市接管问题,任弼时就土改政策及知识分子政策等都提出过许多正确思想。又由于中共中央群策群力,虚心听取各界意见,在统一战线工作,城市接管工作,反对敌人和平攻势的政治斗争等方面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从而把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从政治上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蒋介石,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这些也都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民主团结精神和优良作风,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党的执政之本

"人民"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深刻把握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这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把人民民主、人民生活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五位一体"总布局对应着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大权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从民主到民生,从民权到民利,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江山社稷以民为本,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现实的体现。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总书记关心受灾群众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一个国家昌盛、人民和谐美满、幸福安康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

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制度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作出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表明更加重视富民惠民的重要政策取向。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而且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整体上一直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长期存在。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奋斗目标,需要破解三大"难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二是城乡居民同步增收"难"。我们已经通过全面取消农业税、推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受"二元结构"等深层次矛盾影响,农民增收依然步履维艰。三是改善财富分配任务"难"。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必须科学谋划、攻坚克难。当前必须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国民经济由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增长,打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基础。

二是着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即在"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的推动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

三是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中,合理增加劳动报酬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中,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工资保障制度,推进结构性减税和财税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有效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四是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增收能力提高,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居民就业创业能力,为稳步实现居民收入长效增长创造条件。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细数十八大报告,"人民"二字出现145次。"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顺应人民共同意愿""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报告始终。从这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人民"的千钧重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和共产党人的宗旨息息相关,也和共产党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中国共产党93年奋斗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和人民联系紧密,党的事业什么时候就能顺利前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遭遇困难甚至挫折。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最重,就是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要求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摆正人民群众的位置,突出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主体意愿和发展取向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契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只要我们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使群众得到实惠,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英雄的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赢得一个个的伟大胜利。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深入疫区看望病人,给全国人民战胜"非典"树立了坚强的信心;在汶川特大地震的废墟里,温家宝同志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第一现场,让灾区群众燃起了生的希望;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的肆虐中,共产党员冲在最前线,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救灾救人。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党和人民总是血脉相连、共担风雨。

"心系人民鱼得水,背离人民树断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就是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让党的这棵大树生机蓬勃。

同类推荐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黄侃:士气为先

    黄侃:士气为先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
  • 社会信仰论

    社会信仰论

    信仰可以分为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社会信仰是不同类型的个人信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文化共同体的普遍性信仰。社会信仰论严格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力求阐述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过程,它分析了中、西方传统社会信仰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形态,深入探讨了社会信仰的冲突与危机现象,并由此确立了建构当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原则。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西游之僵尸道

    西游之僵尸道

    雷启穿越时空来到了西游大世界,发现自己尽然变成了僵尸!孙悟空:雷哥,你的身体咋怎么硬,俺老孙可是金刚不坏之身啊!猪八戒:雷哥,高抬贵手啊,你都有那么多女人了,就别和老猪抢嫦娥了好吧!沙悟净:雷哥,我不想取经了,我能和你混吗?唐僧:善哉善哉…雷哥,我想长生不老,你咬我吧!雷启:你们这些人一天天的,有完没完了,再啰嗦,把你们全吞了!这是不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僵尸道
  • 凤凰涅槃

    凤凰涅槃

    以主人公黄一飞的职场轨迹为主线,通过黄一飞的职业经历折射众多普通职场人士的生存状态,他们或努力、坚持、拼搏;或彷徨、焦虑、挣扎;或茫然、懈怠、麻木;或贪婪、丑陋、奸恶……构成纷繁复杂的职场生态:正直与心机的搏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真诚与伪善的对抗……为读者呈现真实的职业江湖。
  • 五个青春的故事

    五个青春的故事

    讲述五个不同性格的姐妹,面对毕业种种现实困难,做出的选择
  • 花之恋语

    花之恋语

    每一种花都藏有一个浪漫的告白物语:栀子花象征永恒的爱与约定;熏衣草象征等待浪漫唯美的爱情;三色堇代表挂念;绿玫瑰的花语代表纯真简朴,青春常驻,我只喜欢你一个……
  • 快穿之Boss你别闹

    快穿之Boss你别闹

    莫名其妙的被炸死,和一个叫糯米的系统绑定。还说完成任务就能重生只可惜我不稀罕。不过系统的手感很好,很Q弹,而且他也答应了,每一个位面都已原型现身让我掐,既然都这样了那就我勉强去吧。#1v1/前期不洁#女主前期有点渣,三观超正的建议别看
  • 狐宠胡宠

    狐宠胡宠

    瑾羽一逍遥仙子,枉活了好些年头,看尽沧海桑田,却也只是浅浅的涉足情感之事。某一日,却无端生出了许多的烂桃花,这些个大朵的烂桃花,让瑾羽倍感吃力,深感吃不消。只想找个地儿妥妥的睡上一睡。好不容易找了个栖身之所,正打算歇一歇。“你果然是狐媚子。”棠墨美极了的脸上满是委屈。瑾羽气结,对这称呼深恶痛绝,怒道:“你才是狐媚子。”“是是是,我是狐媚子,我全家都是狐媚子。”棠墨见瑾羽生气,赶忙露出身后的九根狐尾巴,谄媚地哄道。
  • 暖冬事件

    暖冬事件

    36年前的夜晚,丁勇一行五人上山驱狼,不料被雪围困五天五夜,再归来时却仅余四人,丁勇竟如人间蒸发了一般。36年后,在某个山间别墅内,所有真相浮出水面,属于四人的噩梦开始了......读者群:632495061
  • 三国赵为皇

    三国赵为皇

    狼烟起,北风猎猎,银枪挑画戟,白马踏敌营。战鼓响,雕弓满月,只手擎大旗,千骑卷平冈。
  • 夏商合传(三)

    夏商合传(三)

    《夏商合传》,又名《夏商野史》,是明清时期演义类说史小说。《夏商合传(三)》讲的是商侯大军抵城下,夏国亡。逃跑的履癸不久又率九千兵来战,几经波折,才被抓住。后来履癸被释放,就在这年仲冬,天下诸侯推戴商侯,即天王位,就是汤王。商朝传到纣王手里,这纣王荒淫无度,因为苏妲己而众叛亲离。武王在姜子牙等得力干将的帮助下,灭了商朝。
  • 巴黎人在读什么:法国流行文学前沿作品选集.1(全7册)

    巴黎人在读什么:法国流行文学前沿作品选集.1(全7册)

    本套装共七册,分别为《她不是我妈妈》《更好的人生》《在一起,就好》《直到那一天》《会消失的人》《幸福需要等待》《我知道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