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400000015

第15章 叹时光·"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2)

杨绛写过一本名叫《干校六记》的散文集,记叙了她同钱钟书两人在"文革"时期下放干校的生活,语气是平平淡淡的,仿佛他们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是寻常,不伤不怨,像极了夫妻俩的为人风格。干校是"文革"期间一个神奇的存在,而钱钟书下放的五七干校,则是所有干校中最神奇的,这所干校,囊括了当时中国许多著名知识分子,钱钟书和杨绛,正是其中接受改造的成员。

一九六九年,钱钟书被下放至五七干校。此时他已是五十九岁的年纪。六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已经是一个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了,然而这位老人,却必须离开北京,前往外地接受改造。此前,钱钟书和杨绛是在北京干着十分辛苦的体力活。钱钟书打扫大街,杨绛则清扫女厕所,这些劳动由一群本该是在研究所里从事研究的学者来完成,而那些骄狂无知的人则高高在上地监督他们,这是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这种生活,一直持续至那一年的十一月,北平已开始布满寒流,冷空气弥漫在整座京城,如同一只无形而残酷的手,肆意玩弄着所有人的命运。钱钟书回来,告诉杨绛,他就要跟一群干部一起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了。

分离,就在顷刻之间。

其实他们一向是聚少离多的,年轻时订婚之后,他留在南方,她却北上去完成学业。学成归国之后,他又为了理想和生活离开小家庭,天南海北地去闯,好不容易中年之后在清华大学有了一席之地,转眼间这种温馨生活却被狠狠打破!而这次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他们都已经老了,这种不知尽头的折腾,真的不知道能够撑到何时。

杨绛和女儿还有女婿一起送走了钱钟书。火车站一向是个见证离别的地方,花白了头发的钱钟书透过车窗,他看见了妻子脸上的隐忧,女儿眼中的不舍,也看见女婿头上斑点的白发,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早点回去,仿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安心一点。他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女婿王德一了。

其实女婿也是一直被人批斗着的,有人说他手里有"五一六"反革命分子的名单,所以一直有人强迫他将这份子虚乌有的名单交出来。王德一是一个性情耿直的人,他不愿意欺骗任何人,这种困窘的境地将这样一个老实人生生逼上了绝路。关于此事,杨绛没有告诉钱钟书,生死这样痛苦的事情,她不愿连他也一并承受。

五七干校在河南的罗山,钱钟书等人被安排睡在一间曾经当过改造营的营房里,没有床铺,没有被子,所有人都只得一个小小的草铺,条件艰苦得令人瞠目结舌。钱钟书一贯是在杨绛的精心照料下生活的,就算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无比困窘,他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他终究还是熬过来了,或许是他始终不敢细想,为何事情会如此糟糕,为什么世界变得这样黑白颠倒,思考其实也是一桩痛苦的事情,有时候,将心一横,麻木而浑噩地生活下去,像傻子一样活着,或许比聪明人要幸运许多。

他是来接受知识分子的改造的,每天都要接受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日子过得自然苦涩无比。可幸好,不久后,杨绛也被下放到河南罗山附近,虽然不是在同一所干校,可夫妻俩总算是在同一个地方,就算是有照应也好一些。可他并不知道杨绛心里的牵挂,她将女婿的死讯瞒住了他,自己却独自牵挂着一人在京的女儿。阿圆是他们的独女,自小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她也争气,一直按照他们所希冀的那样长成正直、透明的女子,在这场运动开始初期,由于他们夫妻的关系,阿圆被所有革命团体排挤,她没有伤心,独自去了延安,还画了一幅延安塔寄给父母。她没有像许多干部子女一样,为了融入革命小团体中,而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情,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纯净的人格,他们很开心。

而后来,他们的阿圆遇上了喜欢的人,结了婚,原来以为可以就这样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孰知多年后竟然是这般生死相隔的结局。都是女子,她知道女儿心里的伤。离开北京时,阿圆来送她,可在她眼里,却仿佛是她在送阿圆,从此后,就是阿圆一人孑然留在北京,夜半睡醒时,她连一个哭的怀抱都没有。

杨绛没有将心头的忧虑告诉钱钟书,在偶尔的探亲中,她发现这个一贯来被自己照料得很好的人,真的变成了个又黑又瘦的老头子,他看到她,干瘦的脸上笑了笑,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那样笑了笑。可他们都知道,这个笑容,有多么沉重。就算是在同一个地方,他们还是不能时常相聚,这是多么可笑。在那样的境况下,连夫妻都不能自由相见;可他们还是幸运的,因为那时,能够如他们一样被下放到同一个地方的夫妻并不多,他至少还可以同她说一说自己这里发生的事情,她也可以力所能及地照顾他,像在英国时洗干净他弄脏的桌布一样,熨平他生活中的一切小差错。

在干校的工作其实并不十分艰难,杨绛是管菜园的,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远。钱钟书则是负责看守工具的,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杨绛后来在《干校六记》中写道:"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钱钟书的专职是通信员,每天下午要经过菜园到村上的邮电所。"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约会的情人了。"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就在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说说话儿;有时时间匆忙,必须马上赶回去,他们就站着说几句话就走。钱钟书平日三言两语,断续写就的信,就在这时交给杨绛。她则陪钱钟书走一段路,再赶回去守菜园,"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一如古代戏本里的才子佳人,一样的缱绻情深,一样的为爱再辛苦亦甘之如饴,唯独不同的是戏本里的人还正值青春美貌,钱钟书和杨绛却已老去,可花甲之年的两个老人依旧深爱着对方,这样的爱情,穿越了时光和生死,残年余香里,更散发着一缕幽幽动人的香。

在这段黑暗时光中,幸好有彼此的温暖双手,他们才能相互支持着,直至天明。而曙光,就跟着时间的脚步慢慢移动。一日,杨绛回到自己的住处,那是一所寄住的民房,她掀开被子,却赫然发现床上有一只死老鼠,已开膛破肚,一旁还有一堆老鼠的内脏。她心里一冷,被吓了一跳。这只死老鼠自然是请人帮忙丢出去的,那人还告诉她这或许是猫儿们的恶作剧,不用放在心上的。但她忐忑不安,怎么都不认为是个吉兆。后来,她将这件事情告诉钱钟书。钱钟书的看法却很有趣,或许他只是为了安慰杨绛,可这种安慰法却十分神奇,大约也只有像钱钟书这样的人才能想出来。

他说,老鼠的身躯和内脏分成两堆,离也;鼠者,处也。它们连起来就是离开此处,可不是大大的吉兆吗?冥冥之中,上苍正在预示着他们可以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北京。钱钟书的这个说法安慰受惊妻子的成分居多,然而,没想到的是,钱钟书的文字游戏居然成真,他们真的迎来了未来的曙光。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那些受尽苦楚的人选择活着,伟大地活着,比选择死要更伟大几倍地活着,是因为心中的火还在燃烧,因为梦想还没有完成,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而钱钟书和杨绛相互扶持地活着,亦是因为,他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生命那样宝贵,他们必须安静走完全程,哪怕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重返京城

《干校六记》出版后,台湾有书评说:卑微是最好的隐身。忽然想起,有一部电影叫《隐秘且伟大》,或许卑微、隐忍、伟大这三者之间,是串在一根草绳上的蚱蜢,当苦难猛然间降临,收敛光芒,穿上平庸,是保存自己最好的方式。"枪打出头鸟"这句古语说得并不假,这时候的隐藏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睿智,"明知山有虎"最正确的做法不是"偏向虎山行",有时绕路走,未尝不好。此时的卑微和隐忍,都是伟大的。

钱钟书在"文革"时期的人生注脚或许就是如此,他将身上的光芒卸下,成了一个最普通和平庸的老人,他低着头,敛去眸间的犀利,像一位本来就在土地上刨食的老人那样,每天劳作着。有一日,妻子杨绛高兴地告诉他,她听闻上头来了一批可以回北京的名单,上面的人都是干校的老弱病残,而钱钟书的名字也在其中。她想,就算自己还不能回去,钟书先回去陪陪阿圆也是很好的,父女俩自小就要好,想来有了钟书的陪伴,阿圆不至于太孤单。

对这个消息,钱钟书没有如杨绛一般兴奋,这种真真假假的消息,这些年来他听得也不少了,能够回去固然好极了,但在这里生活,他也已习惯,可以安之若素了。名单当真下来,证明杨绛的消息并不准确,上面并没有钱钟书的名字。杨绛沮丧得很,钱钟书反倒安慰她,这次回不去,下次肯定是能够回去的。反正在罗山已经待了这么久,又何妨再多待一段时间呢?

一九七二年三月,初春,北方的春风来得晚,冰雪也融得晚。当温暖的河流破冰而出,北上的归燕如纸鸢掠过天际,第二批放还名单终于姗姗而来。幸运的是,这次回北京的人员中不仅有钱钟书的名字,同时也有杨绛的名字。久经风霜的两个老人,终于能够携着彼此的手,一同踏上归程。

虽然"文革"还没有彻底结束,它像一只穷途末路的老虎,还在竭力支撑着,但谁说就没有彻底结束的那天呢?只要耐心等待,安静地、沉默地、温和地去接受和守候,总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回到北京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钱钟书和杨绛自然是和女儿钱瑗住在一起的,女婿自杀丧生的消息钱钟书已得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令他沉默了许久,但为了阿圆,他没有将这种悲伤流露出来。当时北京有一种政策,就是让所谓的革命家庭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住在一起,美其名曰让革命的光辉洗涤资产阶级的心灵。对于钱钟书来说,这种痛苦还不如让他继续在干校中劳动。至少干校中一起接受改造的,都是相对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彼此可以顺畅交流。

但此时,他的交流人员,仅限于妻子和女儿。住进来的那个"革命家庭"的水平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无知而鄙薄,狂妄自大且任性妄为,杨绛为钱钟书请来了一位钟点工,就连这位钟点工他们也要霸占利用。无赖撒泼,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知识并不代表一切,目不识丁的老农也有温柔善良的心,懂得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但有些人却像是无赖一样,蛮横无理,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大吵大闹。这种生活方式,令钱钟书感到十分头疼。

对此,钱钟书曾无奈地说过,与什么人住在一起,便会堕落到什么水平上面。这指的是他们同这个"革命家庭"的一次纠纷。都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被这个"革命家庭"欺负得久了,一向性情温和的钱氏夫妇终于忍无可忍,对他们进行了还击。这使得他们落下了"打架"的名声。其实,事情一忍再忍,当忍受到了一定界限,难免会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那次还击之后,那家人扬言要给钱钟书一家一点颜色看看。古语有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冷静下来的钱钟书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同这样的人置气。于是,他们搬离了家,搬到女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宿舍中居住。原来的房子,被鸠占鹊巢,这一占,就是整整五年。这想来,便是令人感到无限心酸的。他们年轻的时候,怀着那样浩荡的梦想,奔赴海外,国难当头时毅然归国,为了传承文化奔走在硝烟之间,一辈子都生活得不安宁。

现在,本该是安静生活,享受老去时光的年纪,晨起在花园里练练太极拳,遛遛花鸟市场,闲暇时分逗逗窗台上顽皮的花猫,日落时分一起并肩看夕阳落下。他们的老年时光,应该是如此平淡而温暖地度过。可现实一点也不温暖,他们甚至被人从自己家中赶出来,仓皇如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一间小小的宿舍,成了他们相依为命的屋檐,更痛苦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日子才会结束,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正大光明地搬回自己家中,那个家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没有旁的人来打扰他们的安静生活。

在这样的悲伤里,他们还忧心着唯一的女儿。王德一去世之后,钱瑗用了很久的时间,才从丧夫的悲伤中走出来。那是一段伤心往事,世间最伤人的不过是死别,而当这死别是因为沉重的历史所造成时,心里的悲恸更是难以愈合。死去的人已经死去,亡魂黯然无知未亡人的伤心,承受痛苦和磨难的,只是被丢弃在尘世的至亲至爱。尽管时间冲淡了伤痕,但钱瑗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场伤害。她的心,宛如成了一所小小的寂寞的坟,清明时节,柳絮纷飞,坟上有淡淡的烟火,却是那样冷,那样清寒如雪。

有人说,"文革"阻碍了中国十年的发展,甚至将中国经济倒退了十年。是的,这场伤害是巨大的,不仅是经济,更多的是人心。有多少人,在这场动乱中不堪屈辱而如钱钟书的女婿一样选择自我了结,也有多少人如钱瑗一样有了一生也难以忘却的痛,还有多少人如钱钟书夫妇一样,分明兢兢业业,却如晴天霹雳一样被流放至偏远地带,经受非人的折磨。废墟可以重建,可倘若是心城的废墟,又该以什么材料重建一座太平美满的盛城?

十年生死,十年聚散,十年悲欢茫茫。这场十年的戏,终究要仓促落幕。幕后的凄楚忧伤,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宛如缄默。其实怨恨都无济于事,当过往的一切都尘埃落定,除了哀婉叹息,又能奈何几分?还不如挥别往昔,珍惜余年的光阴,来弥补过往的苍白。所以,钱钟书不怨不恨,他听说祖国是父母,当父母的总有误会错怪儿女的时候,做儿女的怎么会怨恨憎恶父母呢?黑色的烟雾散去,他依旧固守在这方国土上,淡化了个人哀伤,用自己的力量继续守护着这个祖国母亲。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通过轻松调侃的语言,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幽默风趣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泽东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一面。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对一对的有情人都修成正果,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妙,获得了圆满婚姻。这些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 千古英雄

    千古英雄

    郑成功既是一个顶级英雄,又是一个完人。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人物。郑成功最突出的是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辛阑;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典范。占领金门、厦门后,他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挥师北上抗清复明,志在中兴,可见他对国对人民的忠心。更可贵的是,收复台湾时,危难之际,他身先士卒,导航在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既有雄心壮志,又善于隐忍磨砺,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枕戈泣血十六年终于收复了台清。更难得的是他既是大将,又是模范丈夫,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他还是个孝子,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既指挥作战,又体恤下士。他是一个最关爱兵士的将领。
  •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温弗瑞,一位美国尽人皆知的人物,一位打动人心的“脱口秀女王”,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美国黑人女性。她出身平凡却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人们崇拜她,不仅因为她的身价高达24亿美元,更因为她的努力,她的不屈,她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结合奥普拉的传奇经历,将她的智慧呈现给广大女性朋友,帮助大家找回失去的信心,重塑完整的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生。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本书分为乔治·克利孟梭、穆罕默德·萨达特、诺罗敦·西哈努克等部分。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来自天堂的琴声

    来自天堂的琴声

    真心相爱的人突然不辞而别,我在痛苦中又进入了另一座迷宫,这迷宫也有着一段已逝去但又撕肠裂肚的哀怨故事,故事中的琴声音音不绝,它昭示着我重又回到了爱人身边……暑假我不准备回家。中午,我去校门口的报摊上买了份晚报,别的暂不看,直奔广告版。一则被挤进报缝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急聘家庭英语教师,工资面议,有意者请与蓝先生联系,联系电话××××××××。我是名牌大学心理教育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大二时英语就通过了6级,做英语家教自信没问题。回到宿舍,我马上拨通了联系电话。
  • 余生让我来

    余生让我来

    贾嘉佳是有名的危机公关处理人员,覆手间风云变色。做久了便想给自己放个假。姜维负责所有的后勤保障,被气到不想干。 2人一同放假,老同学求着帮忙拯救公司,嗯……解决矛盾的事务所做不下去了?只能说是能力问题。怀着不屑前来,却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本文是由各种家庭矛盾组成,养老、房子、情感,学习等方面,现实的生活也需要艺术的调解。
  • 孤枫绝涯

    孤枫绝涯

    枫与涯本是孪生兄弟,一场变故,让两兄弟成就两段不一样的人生。
  • 佛妃

    佛妃

    大齐历宣武三年他位及至尊,稳坐龙椅,手掌生死大权;她净身出户,独坐庙宇,常伴青灯古佛。他是九五至尊,她是佛家子弟……他们本是夫妻,却相煎何急。当仰望他身边众美云集之时,她唯有轻叹一句偈语,蓦然转身,依旧一身素衣行乞。片段一:“本王未曾休你!你竟敢再嫁!”他一双眼眸喷出怒火。“王爷莫要赖账才是……”她一脸沉静,低头抿唇,躲过那一抹心虚。“你今日嫁谁,本王就杀了谁!”他几乎气绝,只是放她回家,哪里会想到她居然大胆地再嫁!“下堂之妇,何劳王爷如此动怒……”她有些急切,不能因她连累无辜,更何况,他是秘密入京,怎可暴露身份……却不料,一张樱唇尽数落入他的口中,他似泄愤一般,咬破了她的唇……“本王看你如何出嫁!”他得意,她无奈……片段二:她跪在大殿中央,他端坐龙椅之上。她仰头而望,嘴角淡然地笑意透满着凄凉,而他却始终注视着右手边的女子,那么温柔。她叹息了一声,曾经那如火般能融化世间的目光是属于她的,只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罢了。“既然薛妃娘娘去意已决,那本宫也不便强留……皇上的意思呢?”端坐凤位的女子眉宇轻蹙,显得有些不安。楚奕譞只是淡扫了一眼跪着的薛如意,冷声道:“随她吧。”薛如意匍匐了整个身子,强压着话语中的颤音:“谢主隆恩……”于是,一头青丝齐肩而断,三千烦恼随缘不归,佛衣加身,她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殿,没有再看到身后龙椅上的男人突然攥紧胸口的衣衫痉挛的模样……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受伤女孩成长的故事~其实最残忍的报复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漠不关心……挂链接啦~~友情支持!无色血:《一等鸨母》
  • 巅疯异能之女神开恩

    巅疯异能之女神开恩

    两年前,异能爆发,两国开战,伊迪厉国的指挥官伊厉洛时(叶倾时),在两国交战时“故意”被敌军所虏。却“意外”跌落山崖造成失忆,所幸被敌军区太子爷霍司所救。这本是一场由她所主导的阴谋,却不想一脚失足,将自己也陪了进去。
  • 当世界末日以后

    当世界末日以后

    新书《我有骑砍作弊指令》邮寄的合同已经签收,投资的机会正合适,快看看去吧!
  • 请问,这里是江湖吗?

    请问,这里是江湖吗?

    江湖是社会某一部分的变形,它属于社会,又异于社会。影片《古惑仔》借这样一句话说明江湖——江湖是一种地下社会,有自己的一套秩序和规则。江湖中有各色各样的人物,有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若得巧合,皆可成为构思下笔的素材,纳入小说。请问,这里是江湖吗?希望每一个不知道答案的人,都能从我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本书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蒙氏教育。爱的智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并非传授给孩子知识那么简单:意志的训练,让孩子自觉建立起抑制与冲动的良好关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拥有征服感,获得自我纠错、自我学习的才智;智力的开发,将激活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惊人潜能;人格的塑造,能让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让每个孩子成为优雅的社会达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且完整地提出了一整套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方法。不仅将蒙氏教育理念与当代中国教育形势完美结合,而且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教育”观念和“强制灌输”形式进行了剖析。"
  • 生劫之门

    生劫之门

    那是一个没有规则,没有信仰世界,无数个时空错综交叉,他们彼此知道,又互不了解。有人想要挑战昊天大帝的神威,有人想要改变命运,最终命运的滚轮还是回到了原点。生劫之门即将打开,门后的世界是转世,还是西天极乐世界,或是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