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400000017

第17章 作诗文·诗可以兴,可以怨(2)

当春风重新吹拂华夏,新的生机在每个角落焕然出现,阴霾的天空绽放出多年来第一缕艳阳。那一年,是值得被历史和所有人深深铭记的一年。一九七八年,一切动乱和不平终于画上了句号,"四人帮"倒台,邓小平走上历史舞台,中国多年紧闭的国门在举国一片欢呼中缓缓打开。

对外开放,这个英明国策并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开放,这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包括文化的交流。那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代表团参加欧洲汉学大会,钱钟书名列其中。由于多年的锁国政策,英文好的学者并不多,而钱钟书是少数精通英文又国学深厚的学者之一,因此,遣派他出访欧洲,是毋庸置疑的。一行人当中还有夏鼐、许涤新等人。可以说,他们是"文革"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学者。

那场欧洲汉学大会传承自青年汉学家会议,两三年一度,轮流由欧洲各国主持。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在当时,分明是研究汉文化的会议,中国却没有一次资格能够成为大会的东道主。而这次会议在是意大利召开的,这个以文艺复兴而举足轻重的国度,美丽、温柔,和中国一样饱含文化底蕴。钱钟书等中国学者受到了巨大的欢迎,因为中国已经缺席了多年,而大会也多年不曾有中国人来讲解自己的文化。

大会要求每一个与会人员都上交一篇论文,写论文对于钱钟书而言,是驾轻就熟的。他的论文题目是《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独特而富含深意。当他走上演讲台,用一口纯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又不失含蓄,在场的人们听得专注入迷,不敢有片刻分神,生怕漏掉一分一秒。更令他们吃惊的是,在钱钟书的演讲中,他没有用翻译,而是自己以英文演讲,当他引用意大利作家的话时,他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意大利语,这一点,令在场所有的人都对这位来自古老东方的学者刮目相看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钱钟书精通数门语言,而意大利语,正是他能够流利运用的外语之一。他是天生的语言家,加之付出的努力,他在这场汉学大会上,为祖国母亲赢得了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他的语言天赋令与会人员十分震惊,他演讲中的内容更是惊艳四方。譬如,他在演讲中提到,陈寅恪曾考证过《长恨歌》中杨贵妃入宫时是否还是处子这点,他是颇有微词的,他以为在严肃的正统文学研究中,这种考证是相当可笑的,说得严重一点,也是对文学的亵渎。他的语言虽然极具幽默,引人入胜,但是他的观点却是鲜明的、正义凛然的。如果说他的语言能力令人们震惊的话,那么他的思想和观点,则令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演讲结束后,是各国学者对钱钟书的提问,这难不倒他。在回答过程中,他不断引用英国、法国和德国文学中的典故来回答,当一位法国学者以中文提问他时,他没有用中文回答,而是用纯熟的法文回答这位学者。后来这位法国学者跟别人说,钱钟书知道的法国的东西几乎比他自己还多。

然而,在惊艳了四座之后,钱钟书并未陷入自傲之中,他反而因为一些小事,陷入了沉思和自责当中。会议当中,钱钟书看完了《围城》三个国家的译本,而会议结束后,又有一位意大利作家认出了他,他对钱钟书说,他最初是在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看到钱钟书这个名字的。说起来,这些事都是寻常,可在钱钟书眼中,他却发现当整个中国滞后不前,当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在接受改造而无法研究学术时,在外面更辽阔的那个世界,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经济、科学、文化……每一样,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他们对中国文化,对汉文化的钻研,已不比中国人自己逊色。这当然不是钱钟书的责任,然而他的心里,依旧感到一阵难言的悲哀,如同此行中被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当作为中国人的自己,看到外国对中国的研究是那样沉迷和认真时,他确实是沉默了。

他想起自己多年前,自己怀抱着理想,从世界的这一头回到祖国。海风时而温柔,时而凛冽,激荡在游子心中,宛如一曲悲壮而沉重的交响乐。他或许想过自己的未来,是否还有同这个世界重逢的时刻,倘若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都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而今他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百感交集,岁月将他变作了一个沧桑老人,这片土地却涌起了无数后起之秀。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之下,在复杂而斑驳的情怀里,他不由感叹:"我喜欢西方的文学,因为西方有过那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结晶。我认为,中西方的文学家应该加深交流,相互照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意大利有句谚语,傻和尚点灯,越多越不明。我们不做傻和尚,我们做真智者!"

一番深情而饱含美好祝愿的话讲下来,会场里惊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是的,学者虽然有国界,可文学没有国度,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的国家更加落后,而同外面广博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互通有无,却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和强大。这个道理,钱钟书明白,而在场的所有学者,他们也明白。所以当他们听到这番话时,便用激烈的掌声表明他们的立场。

凭着钱钟书和代表团的努力,这次汉学大会,中国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崭新的一面。这些中国学者的精彩表现,令整个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国的非凡风采。如同一幅古老而悠远的水墨画,中国的美丽与温柔,随着时光的流淌,徐徐展开在众人面前,一山一水,一词一画,都是那般令人惊叹。

钱钟书的人格是值得后人去敬重、钦佩和学习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也是一介凡人,但他身上的品格,却掷地有声。在那场长达十年的"文革"里,他失去了如同半子的女婿,心爱的女儿也因此伤心欲绝,而他和老妻,也失去了许多东西:钱财、声名,还有研究的权利……或许,他也曾泪流满面,悲痛不已;或许,他也曾不堪忍受,愤然而起;或许,他也怨过恨过,在遭受那样不公平的待遇时,可是最后,当一切过去,成为历史,他却理解了,包容了。像所有可以为祖国贡献出生命和灵魂的儿女一样,他为这个东方古国在世界上的重新崛起,而用心奔走,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它重新赢来了久违的尊重。当掌声响起,当所有目光凝聚在钱钟书身上,当胜利的风灌满了即将起航的风帆,他知道,真正的春天,正走在坦坦荡荡的道路上。

热闹的"钱学",冷静的钱钟书

汉学大会一役归来,钱钟书这个名字,已响彻世界。未久,中美建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再度派出代表团,这次的访问地点,是美国。而钱钟书,自然要随团而行。一九七九年,代表团抵达北美,他们先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负责接待中方代表团的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他是钱钟书的老朋友了,时任耶鲁大学教授,作为华人,已凭自己的才华闯出了一片天地。

美方安排他来接待钱钟书一行人,亦是用心良苦。钱钟书和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相交,多年来友谊始终真挚,虽然国度不同,但两颗心一直纯真以待。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大多都是书信往来,他们都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时常探讨这方面的东西,一谈就是好几个钟头。因此,在这个相对陌生的地方,能够老朋友日日陪伴,钱钟书毫无异国他乡之感,反倒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会议地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间会议室里,这间会议室并不大,只能容纳二三十个人,然而人们听说钱钟书要来,纷纷赶来,硬是挤进了三四十个人。会议开始,只见钱钟书脸上笑容谦和,表情诚恳,一点也没有骄矜自傲之气,他用流畅的英文同大家问好,仿佛只是个普通又可爱的小老头儿,顿时就使人生了亲近之意。

实际上,这种会议好似华山论剑,言语之间,你退我守,刀光剑影往来于无形,若非有真才实学,很容易便被打倒。幸好,钱钟书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这种小型会议对他来说如小菜一碟。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将此放在心上,反而,他的态度更加谦逊柔和,对待问题亦是小心谨慎中又不失独到见解。

有一位外国女生问道:"听说您过目不忘,那么您可以不可以指点我一下呢?"钱钟书微笑说,他并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如果说他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大概就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相互打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觉得走在大街上,总有人比他某方面是更强的。他谦和的态度,赢得了在场人员的掌声,讨论就在这样平和的气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他们讨论了明朝的《平妖传》,钱钟书认为这是中国明朝时最好的一部小说,时代内涵丰富,情节设计也格外合理,已经凸显了优秀长篇小说的迷人风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小说的后半部分远没有前半部分好,中国长篇小说都很难逃脱这种命运,不论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这方面的弊病,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说《红楼梦》。只是可惜的是《红楼梦》的后面四十章遗失了,不然现在可以看到一部从头至尾都很完美的作品。

其实《平妖传》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名气并不大,可是钱钟书对这样一部作品亦是十分了解,说起来如数家珍,可见他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能博闻强识。这个本事,是令在场的人们都十分震惊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大概也就是如此。

哥伦比亚一行结束后,代表团即刻起程前往哈佛大学、伯克莱大学进行演讲。最后一站是在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会议研讨,也相当有学术水平。在这次会议上,钱钟书被问到对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看法。《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部"奇书",钱钟书回答说,他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它对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因为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红楼梦》的诞生,其中的人名、章节还有写法等,都被《红楼梦》借鉴。但是在中国,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因为传统文人认为这是一部"淫书",谈虎色变……

钱钟书的回答,并不是一味地围绕问题进行回答,他还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幽默的味道融合其中。他所到之处,都能听到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将知识传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这样的理念,这是只有接受过西方式的教育的钱钟书,才能中西结合、熟练运用的。

在偌大的世界里,倘若一个人想要立足,占据一席之地,是并不容易的。更何况是抵达繁华锦绣的境界,为世人所景仰,崇拜,甚至是提到这个名字时,都会带上一点小小的骄傲,这更是难得。然而,钱钟书做到了。在两次出访之后,他的声名达到了顶端,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他的名字也为人熟知。

当时,许多国外大学向钱钟书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希望他能够到本校任教,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的名校。是走,或是留,这样的抉择多年前他也曾面临过,彼时,他还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漂洋过海只为一日衣锦还乡,为祖国抛洒青春与热血。学成之后,他甚至没有一分一秒的犹疑,就选择了故国。而好友夏志清,却选择了留在国外。后来,他踏上北美,故人重逢,曾对夏志清先生说:中国必然不会垮,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的,只要你记住自己是黄皮肤的人,无论在哪里,就都给中国长脸了。

他并不反对朋友的选择,可他自己却始终坚定地留在了祖国的怀抱中。多年前是如此,多年后亦是如此。他年轻时都可以义无反顾地归国,老去后更是不愿离开祖国。虽然这片土地,曾经带给他和家人那样残酷悲伤的回忆,可它依旧是他永远的家,自始至终。就算外面的世界可以给予他更好的生活,更丰厚的金钱,而国内远远不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他也从未想过离弃。

有一段时期,钱钟书这三个字炙手可热,许多人为了一睹真容,不惜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去当时他在三里河的住处走一走,心里盼望着能够碰上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疯狂程度,不亚于此时的粉丝追星。他们是否曾想起,就在不久前,这位老人,还是被打倒、伤害、唾弃的对象,他被迫戴上高帽子,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而此时,过往的一切仿佛烟消云散,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他曾经受过的伤害,锦上添花的人总是多,雪中送炭却不见得人人都可以。

往事已远,岁月也远去。如同一阵轻轻的脚步声,那样轻快,那样悄无声息,人们只看见桃花林间的飞燕一年一度归来又飞去;苍山间缭绕的浮云如烟开合聚散;牙牙学语的孩童忽然之间拔高了个子,纤瘦轻盈,脸庞上沾染了青春的美好;而自己曾乌黑的发间,已经有了斑斑点点的霜色。在书堆中埋了一辈子的人,或许终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看见,窗上的玻璃隐约映出自己的苍老--原来时光竟然如此匆匆,不经意里,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就已那样少。他伸出握惯了笔的手,轻轻合拢,仿佛可以感受时间如流沙,在手心渐渐虚无。

是的,他也老了。他还能拥有多少个日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可不管还有多少个日出,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寻找真理,研究学问,一如少年时。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对许多男人来说,当父亲是一种“遗隧的艺术”。天下所有由处男变为父亲的人,无不是在毫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履行做父亲的责任,待到有了经验,知道该怎样针对自已孩子的具体特点而尽职责的时候,孩子差不多已经长大,性格定型了,空留下许多遗憾。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家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梦,能将梦转化为现实的夫妻,才能长久。在现实中偶尔还能—梦的夫妻,就是快乐的神仙眷侣了。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热门推荐
  • 从此冀琴声

    从此冀琴声

    秦深,还记得我的琴声吗?那年没有花开,没有雪落,唯有炎夏,唯有你我。我用手机录了一遍又一遍,才敢小心翼翼把保罗塞内维尔谱的梦中的婚礼放给你听。你说,真好。小冀,还记得那条陌上花开吗?它没有丢,它不会被丢失在光阴的逆流中,因为有爱。时光在与我们捉迷藏,我们用了七年藏着自己,最后,我输了。
  •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欲望城市

    欲望城市

    21世纪美国最成功的时尚潮流都会喜剧!它不仅荣获2002年艾美奖最佳喜剧类的电视影集,并且禅连三届金球奖最佳电视影集、最佳女主角奖;四位纽约美女每天都充满麻辣“性话题”的欲望城市,五花八门、充满色欲及女人私密的话题,让全世界为之尖叫、疯狂!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历史当然有用,以古鉴今,读史明智。我为什么反复说没用呢?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现在的功利性太强了。功能说得太多,难免庸俗化……
  •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

    本书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韩敬源在听伊沙老师讲课时记下的四十万听课笔记,经过伊沙老师的整理润色,这四门课程的听课实录变成了熔铸他21年授课精华的一本充满创见、个性十足的大书,关于写作、文学与人生。
  • 爱的标签

    爱的标签

    夏雪和王浩是同班同学,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夏雪和王浩交往了,杨露无意中看到她们亲热的场面,她醋意大发,心生了嫉妒,她对夏雪,在心里产生了恨,她觉得是夏雪抢走了她喜欢的男人。也许如果没有夏雪的出现,那么和王浩在一起的人,就有可能是她。杨露一气之下,搬出了宿舍。她对夏雪说,这辈子,她都会恨夏雪。大学几里,夏雪一边心里对杨露充满了内疚,一边和王浩平静的交往着。
  • 千面娇妻,宠成瘾

    千面娇妻,宠成瘾

    她摇身一变,成了H市平民区一家小饭馆的女儿。平民家的女儿又怎样?她照样能将那些害她的人玩弄于鼓掌,她蓝翎从来不是好欺负的主,既然之前得了她厚重的宠爱,那么现在你们就该加倍奉还。
  • 丹武神尊

    丹武神尊

    宸大陆,丹途称神,武道号尊。当不老药神——项放再度醒来时,已是换了人间,沧海变桑田。前一世,他是无上的巅峰至尊,而今世,自己恶奴欺门、族人算计,更九龙桎身…不为孺子所欺,亦不落平庸,项放化身成炉,以身淬火、以血养火、以魂驭火,重开自己的武道丹途!一梦三千年,项放再度踏上强者之路时,携一世之火,焚尽苍穹!再世、即为神尊!!!
  •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漓国成和元年四月新帝继位,北方蛮夷南下漓国聊城危矣,聊城林家为了出面阻止这场腥风血雨,老家主丧命于蛮夷之手,她为了担起家族的重担保护聊城的百姓,继任家主之位。战场之上终究刀剑无眼,命悬一刻在即,救她的不是她父亲生前为她定下的未婚夫,而是闻名天下战功赫赫当今皇上的宠将,亦是百姓口中佞臣的萧成信。三博美人,只为一笑!你说我奸佞,我却说你不懂我的心……
  • 天下灵空

    天下灵空

    天际无限,他对着渐渐远去的她,轻声说道:“你若与我为敌,便如此;你为光明,我便为黑暗......”前方,是一段未知而又知晓结果的路。读者交流群:947770788希望有人能加入给我一些写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