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22

第22章 谈流年·雨后总会是晴天(2)

"人红是非多",有时会有人说他们是清高、孤芳。被误会的两位老人都是付之一笑,不愿争辩。曾经有一位有声望的人去钱家拜年,开门的是钱钟书,来的人刚说了句"春节好",隔着一条门缝的钱钟书便回应:"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

著名的艺术家黄永玉聊起杨绛的时候,回忆说,之前两家住得很近,回老家时便会带一些湘西的笋和土特产回来,给杨绛家送去的时候,都是敲敲门便放下离开了,他们开门的时候就拿进去了,都不忍浪费他们的时间,时间对他们来说贵过珍宝。

两个人低调了一生,一些可参加可不参加的场合两个人都尽量不参加,如果有上门拜访的,杨绛就会在门口直接回绝了,她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种拒绝别人的事儿,大部分都是杨绛来做。

钱钟书的弟弟形容大嫂说:"她像一个帐篷,把大哥和钱瑗都罩在里面,外在的风雨都由她抵挡。她总是想包住这个家庭,不让大哥他们吃一点苦。"家中之事,事无大小,都是杨绛在打理,连钱钟书穿着打扮都是她一力负责的,好保证他每次都体面地出现在客人面前。

钱家曾经养过一只猫,一次家中的猫跟林徽因家的猫打架,一旁的钱钟书看到了忙抓起身边的一个木棍,想去帮忙助威,杨绛把他拉了回来。她跟钱钟书说林徽因家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俗话说"打猫得看主人",怎么能拿棍子打呢。在处理人事方面,杨绛一直比钱钟书做得要好,她沉稳周到,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也多亏了她做钱钟书跟外界的桥梁,才让钱钟书低调地挨过了很多"难关"。

一位享誉西方的美国文学教授与钱钟书见面聊天后,回去的路上闷闷冒出一句"我自惭形秽"。他说:"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是他还有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我一无所知。"

在杨绛的心中,钱钟书的任何事都比自己的事重要。她很少提及关于自己的事,似乎只提过意见,便是钱先生的"誉妻癖"。钱钟书很满意杨绛,这种满意包括了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不仅有对爱人的认同,也有对朋友与知己的欣赏。

一九五七年的一天,钱钟书在辛笛家聊天,回家笑着告诉杨绛,说朋友笑他有誉妻癖。杨绛问:"你誉我没有啊?"钱钟书答:"我誉了。""你誉我什么了?"钱钟书说了三件事:"一件是话剧《称心如意》上演,在上海一夜成名,可你还是和从前一样,一点也没变,照旧烧饭洗衣。""还有一次日本人抓你,你沉着冷静,把他们引进客堂,自己称倒茶,三步两步到楼上把《谈艺录》稿子藏好,日本人传你第二天到宪兵司令部问讯,我都很担心,你却很镇静。""一次,家里煤油炉过满,火着老高,周边都是干柴,你走来,灵机一动,抄起旁边的尿罐扣上去,火柱立刻灭下。"

杨绛笑说:"快别说了,"呆大"。"

钱钟书并没有说假话,他是真心欣赏杨绛的才华。他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钱钟书还对杨绛说:"照常理我应该妒忌你,但我最欣赏你。"

两人待人十分谦和,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他们一直保持着彬彬有礼的状态。钱钟书有一次在电话中回绝一位想见他的英国女士:"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两个人都年事已高,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读书,钱钟书教杨绛写大字,每天都布置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他还会认真地批改,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都用笔标在上面。杨绛很重视钱钟书的评语,如果评价得高就会很开心,钱钟书了解她的心思,故意不给那么多好评,尽挑不好的写。

邻居教了他们大雁气功,两个人经常出去散步,像年轻时候一样出去"探险",只是现在走不了那么远,每次走二十多分钟,就已经累了,不过他们一有时间就一起锻炼,过着平淡的生活。

专心做学问

一九七八年,阿圆顺利地考取了留学英国的奖学金,之前她对自己并没有信心,一是自己本是俄语老师,后转入的英语系,再则其他人都准备了很长时间,她只是利用平时的间隙来学习,她跟妈妈表达过自己的担心,但是她继承了父母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和勤奋,顺利地拿到了这笔奖学金。

阿圆出国留学的那一年,杨绛和钱钟书十分想念女儿,也担心女儿在异国他乡能否好好地照顾自己,虽然有过留学经验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助于增长见识和开阔眼界的机会,但还是十分想念,阿圆留学了几年,他们就担心了几年。

一九九〇年,阿圆又去英国出访半年。因为工作方面出色的表现,她这种出国的次数有增无减,不过她十分喜欢留在国内,陪在家人身边,不愿忍受思念之情。

接下来说说杨绛在做学问方面的情况。一九八一年,杨绛的《干校六记》出版。因为大家对那个时代都有共同的回忆,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被译成多国语言出版,有美国学者称它是"二十世纪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部"。

困境中写希望,永远是杨绛的主旋律。《干校六记》让看过的人总能从轻松中反思,文笔的质朴、含蓄,让人内心平和,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平静内心。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干校的这段时间,杨绛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回来之后,她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汇总成了《干校六记》,里面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那个"昏黄"的年代,没有太多艰难困苦的描写,多用诙谐的方式记录一些艰苦中反射出的趣事,连当时的一只小狗,她也专门用一个篇章描写它。

这本书因为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的叙事风格,一九八九年二月荣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在二十四部获奖作品中位列第一。得此消息的杨绛淡淡笑道:"中国历史上,大凡状元都不是优秀的文学家。"

杨绛的文字向来没有阴晴,没有大喜大悲,更没有悲天悯人,却能让人看透时代的荒凉和残酷。

同年,因为钱钟书《围城》热销,出版社找到杨绛,想让她写些关于钱钟书和《围城》的事,于是便有了《记钱钟书与〈围城〉》。文中记录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连钱钟书也写了一段话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这篇文章的内容,不但是实情,而且是"秘闻"。要不是作者一点一滴地向我询问,而且勤快地写下来,有好些事连我自己也快忘记了,文笔之家,不待言也。"夫妻中间风趣的生活状态也跃然纸上,文坛的神仙眷侣总是互相"支持"。

那段时间杨绛的作品包括纪念亲人的《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长篇纪实散文《丙午丁未纪事--乌云与金边》、《将饮茶》,杂文集《杂忆与杂写》,还有纪念朋友的《纪念温德先生》、《纪念石华父》等。

作为妹妹的杨必同样十分出色,杨必翻译的《名利场》同样是翻译作品的典范,姐姐杨绛曾写下一篇《记杨必》来怀念这个妹妹。

经过之前一些特殊的生活历练,杨绛的作品有了整体的提升,更朴实无华。用最简单的语言描写最普通的事,用最冷静的态度面对最残酷的人生。

杨绛擅长运用简单的词汇创造不同的效果,比如,把词序调换一下,虽然不符合常规,但是读起来却别有滋味。这是属于她的叙事方式和生活态度,压迫中求改变,平静中找快乐,文字简单却不古板,故事苦涩但不苦闷。

杨绛的散文爱写一些"小人物"和"小事情",像是会发生在每个人周围的事情。一九八四年的一篇散文《老王》被选入语文教材,讲述的是当时那个"动乱年代"下,知识分子杨绛和三轮车夫老王之间的故事。短短几个故事,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刻画得十分清晰,也让人感受到在冰冷社会下人性最真挚的温暖和善良。

老王是当时社会底层的一个人物,具备小人物的所有特点,憨厚、善良、耿直、质朴。那个老王因为贫困和疾病的折磨,给人的印象就是瘦弱沧桑的。

老王从不欺负杨绛一家,这与其他人就不同。而且他还会主动顺路给杨绛家送冰,虽然比之前的冰还要好,却不多要钱,还要"车费减半"。杨绛不能占这个便宜,因为他也是个贫困的好人。一次钱钟书生病,杨绛找老王蹬车送到医院,他不肯要钱,杨绛执意要给,他又怕给钱钟书看病的钱不够。

钱瑗知道老王晚上眼睛看不到,送给他一大瓶鱼肝油,治疗他的夜盲症。他对人家的好意总是念着报恩,一场大病后,来给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却在第二天去世了。

回想到老王最后一次来站在门口僵直的样子,杨绛总觉得心中不安。也许是遗憾没有最后请他进来喝杯水吧,人说患难见真情,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和人之间最真挚的情便流露出来,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单纯地与人为善,人性尚存,便是大善。

老王身染重病,却把鸡蛋和香油剩下来送给杨绛,杨绛要给他钱,他不肯要,也许是因为这个举动,让杨绛回想起来觉得是"拿钱去侮辱他"了吧,所以她也会愧疚。当时很多事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没有所谓身份的悬殊,她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纪念那个纯朴的老友,那段质朴的情怀。

文章依旧是杨绛稳稳当当的讲述方式,沉静平缓,没有多余表达和渲染的词,只是为你讲述当时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属于她的文字的力量,让一切褪去假象,朴实无华。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历练换来的平静,让人不忍放手。专心做学问,是杨绛、钱钟书和女儿一家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是杨绛的又一伟大成就,她为之付出的努力前后若干年,只是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她做到了。

亲人的相继生病,是上天给这位已经暮年的老人最大的磨难。人生是一场战役,迂回之间求胜,结果却注定是离开。两位至亲的离开,留下了她一个人打扫战场,她不悲伤,因为知道他们在等待着她,她要把钱钟书交代给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安心地与他们团聚。

同类推荐
  • 陶希圣的前半生

    陶希圣的前半生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蒋介石的密友近臣(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密友近臣(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本书介绍了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包括张静江、黄金荣、吴忠信等,通过一手独家史料,揭秘蒋介石与他的密友近臣之间的权谋秘术。
  •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 建筑大师齐康的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是齐康先生的传记。本书生动叙述了平民建筑师齐康的人生经历和如何成为建筑大师的经过。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紫阙赋

    紫阙赋

    他是她儿时暗恋的情愫,她是他追求权利的棋子,他是王,她是妃,纷纷扰扰,爱恨情仇,终究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想你的时候微微甜

    想你的时候微微甜

    安雁朵十一岁时,父母去世,大伯得到抚养权,但是他本意是霸占她的遗产。 在十八岁时,安雁朵考上大学,却被大伯撕了录取通知书,强迫结婚,于是,安雁朵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六年后,安雁朵羽翼渐丰,决定回到家乡,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包括爱情……也许她真的变了,但是每当想起过往的种种,还是会微微一笑,带着一丝甜蜜。
  • 故事会(2016年8月下)

    故事会(2016年8月下)

    《故事会》所说的故事,不仅高雅、高尚,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能始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关键的是,其绝大多数故事,基本上都相当准确地切合着社会审美心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部位,即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因此,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或各种各样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其所提供的故事仍能从一片喧嚣的声浪中脱颖而出。其二是由《故事会》编辑部所营造的“《故事会》编辑部文化”。
  • 系统赋予的领域

    系统赋予的领域

    一场意外,让墨天穿越到天灵大陆。原本欲哭无泪的他,却发现自己的实力提升后,似乎携带前世玩过的网游《领域》的官方系统!“恭喜玩家,实力提升十级,获得“重力领域”。在重力领域内,可增加对手十倍的重力,重力倍数,随着实力提升而提升。”“恭喜玩家,实力提升二十级,获得“力量领域”。在力量领域内,可增加自身二十倍的力量,力量倍数,随着实力提升而提升。”“恭喜玩家,实力提升三十级,获得“风之领域”。在风之领域内,可增加自身百分之三十移动速度,速度百分比,随着实力提升而提升。”“……”每提升十级,墨天都会得到系统赋予的领域,作为奖励,从此墨天在修炼道路上,犹如开挂一般,精彩绝伦。
  • 海棠依旧道君安

    海棠依旧道君安

    她出世之际便是她母亲逝世之时,深府大院中,嫡女之身只有祖父和母亲娘家做主庇护,与他定下娃娃亲,深宫谍影重重,携手登位,有朝一日,登上大雅之堂!
  • 剑歌之下

    剑歌之下

    邪魔入侵,阴盛阳衰,当今天下,禁武习文,一朝倾颓,生灵涂炭,乱世,云缺仗剑而起:“剑歌不歇,武道昌隆。”
  • 仙宛

    仙宛

    不存在于过去与未来,顾小夕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与乱古大帝的输死拼搏中顾小夕意外的处于假死状态,神魂漂泊万年来到天元大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爵少的契约未婚妻

    爵少的契约未婚妻

    怀孕八个月的简黎,孕检回家,撞破老公和自己的表妹奸情,她生气的想要离婚,没想到被老公亲生推下了楼。再睁眼,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为了报仇,她和那个权势滔天的爵少,做了交易,成了他的契约情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