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09

第9章 相思扣·浸在岁月里的爱情甜酿(2)

杨绛回到苏州,亲戚介绍了一份在小学做教员的工作,她答应了,在她印象中这应该是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可以有很多补习的时间利用,而且待遇也相当不错,一个月有一百二十元钱的收入,在当时这可以算是个金饭碗。

到了学校开始工作的时候,杨绛才知道这跟自己之前料想的完全不一样。自己没做过老师,什么都不懂,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不过她到学校落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学校的图书馆,把那里藏书中她认为值得一看的书通通读了一遍,这已经成为她的一个习惯。

因为工作的压力,杨绛想把报考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事情推后一年,但是遭到钱钟书的反对,杨绛因此好长一段时间没理他。那段时间钱钟书以为杨绛不想跟他继续恋情了,伤心极了,还创作了很多伤情的诗,说自己"辛酸一把泪千行",后来还把这些诗整理发表了,算是个时间的纪念吧。

事实上,虽然杨绛没有给钱钟书写信,但是心中还是很惦记他。钱钟书一直坚持写信给她,后来她还是被感动了,两个人的感情又恢复到之前,也许感情就是要有些跌跌撞撞才能更稳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绛对钱钟书发出了邀请,要他来家中拜见父母双亲。

一九三三年年初,钱钟书踏上了来苏州的行程。到了杨绛家,见了杨荫杭。两个人谈话之后,杨绛问父亲对钱钟书的印象如何,父亲只说了句:"人是高明的。"其他的就没有再提,杨绛知道父亲是担心还未毕业的钱钟书是否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钱钟书想和杨绛在一起的心是急切又肯定的,在拜见过杨绛父亲之后,他便邀请了杨绛父亲的两位好友作为媒人,按照传统的方式上门提亲。

虽然父亲十分担心女儿今后的生活,但是看到杨绛对钱钟书的心意,他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这年暑假,两个人就准备举行订婚仪式。

说来也好笑,两人本是自由恋爱,杨绛才带钱钟书回家见了自己的父亲,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回过头,却又走了一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被父亲带来见杨荫杭,正式求亲,又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做两家的媒人,然后,在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

杨绛说:"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她喜欢称呼钱钟书"默存",这是他的号,他喜欢叫她"季康",季康是她的名。

这场仪式之后,两位后来在中国近代文坛拥有显赫地位的人走在了一起。有人戏称这叫双剑合璧,却真可谓是一段好姻缘,两个人一牵手就是几十年,再也没有放开。

订婚宴上,钱钟书的家人才见到杨绛。钱钟书的父亲很看重杨绛,虽然之前没见过面,他却曾经看过钱钟书与杨绛之间往来的信件。起初杨绛并不知道钱父看过这些,其中的一些信件还是英语写的。

钱父形容杨绛"实获我心",因为曾经在杨绛给钱钟书写的一封信中提过这样一句话:""毋友不如己者",我的朋友个个比我强。"钱父还专门写信给杨绛,大抵的意思就是,把钱钟书彻底交付给杨绛了,他很放心。杨绛收到信后不知该如何回信,问钱钟书怎么办,钱钟书说不用回了!

关于未来的方向,两个人心中早有打算。钱钟书一直想报考中英庚款资助的公费留学考试。但是考取的条件是,申请人必须要有两年的社会服务经验,所以钱钟书决定去教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教的是英语,月薪九十元。

杨绛准备了一段时间的功课,也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部,又要去清华大学读书了。杨绛在清华大学读研究院的时候,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每个学期都会获得奖学金,这些钱足够她负担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情是诗歌最好的药引,也是最好的素材。自古诗歌多说情,一九三四年,钱钟书整理了他的第一本诗集《中书君诗》,其中包括了他写给杨绛的情诗,还有与杨绛的唱和诗作。诗集是他自己付钱印刷的,所以为数不多,倒也更加珍贵,只分享给了师友。他两人共同的清华大学老师吴宓先生也得一册,他还作了一首七律诗《赋赠钱君钟书即题中书君诗初刊》,诗中称赞钱钟书"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钟爱之情跃然纸上。

钱钟书与杨绛感情的稳定,也源于两个人互相坦诚的内心和不间断的书信来往。一天一封信是他们从开始便习惯成自然的,信中内容涉猎广泛,有点像日记般,发生之事皆不放过。看过的好书要分享,遇到的新鲜事要分享,思念之情更要分享。

钱钟书的书信上发信人的落款总是"花样翻新","奏章"这词是最常用的,有点禀明圣上的意思,杨绛看到总会发笑。钱钟书也是个幽默的人,一次信中,他自称是"门内角落",杨绛跟家中门房百思不解,遂问钱钟书"门内角落"是什么含义,收到钱钟书回信后才明白这是钱氏幽默。

"门内"就是money,翻译成中文就是"钱"的意思,而"角落"就是clock,翻译成中文就是"钟"的意思,知道真相后的杨家人更喜欢这个"门内角落"了。

一九三四年春节,钱钟书去清华大学看望杨绛,这是他毕业之后第一次回母校。在他于清华大学上学的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学问,很少出门,也几乎没去过什么北京的景点,唯一去过的香山、颐和园还是班级的集体出游才参加的。

杨绛是个喜爱新鲜事儿的人,也自然喜欢这些有历史渊源的北京景点,她在来北京的第一年,几乎就走遍了北京所有出名的景点。这次钱钟书来北京,陪着杨绛走了好几个地方,这可是难得的事。其实景色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他的,倒是和心上人共同游玩才是他喜欢的事。

文人雅士游玩之时必有诗词陪伴,依依离别之时更是惆怅。钱钟书在这次出行中《记四月二日至九日行》的诗中写道:"纷飞劳燕原同命,异处参商亦共天;自是欢愉常短苦,游仙七日已千年。"杨绛也不示弱,有诗如下:"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相聚离别自古伤情,作诗留字便可见情深。与爱人相聚的时间总是很快,白驹过隙,离别之后只剩下苦苦思念和对下一次见面的期盼。

时间在短期的相聚和长期的思念中过去,一九三五年春,钱钟书两年的社会工作实践马上就要完成了,他根据之前的计划报考了中英庚款留学考试,这个考试前后一共举办过八届,当时钱钟书参加的是第三届,报名参考的有两百多人,那届计划共招收二十五人,而他要去的专业──英国文学却只招一人。

那时的钱钟书在文学界已经小有名气,很多人知道这年他报考了这个专业,便放弃了当年报考的机会。不负众望的钱钟书以87.95的高分数获得了这唯一的名额,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长朱家骅是当时的主考官,他对当时的钱钟书印象十分深刻,印象也很好,十分重视他。

钱钟书获得了这个名额,出国也就进入计划中,钱钟书和杨绛计划一起出去。当时的杨绛研究院的学业并没有完成,至少要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毕业。但是为了钱钟书的发展,她决定办理休学,陪他一起出国,因为杨绛并没有申请任何奖学金,也没有参加相关的考试,所以她只能自费出去,不能像钱钟书一样得到费用的支持。

办理了休学的杨绛准备回家,因为时间匆忙,她并没有提前写信通知家人,而是直接登上了回家的船。到家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多,当天她父亲在家休息,准备睡午觉,突然感觉自己的女儿要回来,他去了杨绛母亲在的房间,看了一眼后问:"阿季呢?"母亲说:"哪来阿季?"父亲说:"她不是今天回来吗?"母亲说:"这会儿怎么会回来?"

父亲这才恍惚想起,女儿并没有说要回来的事情,有些伤感,嘴上却没说,便回房准备午睡。过了一会儿杨绛真的回来了,像一个归巢的小燕儿,放下行李就冲进了父亲的房间,在床上的父亲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说:"哦,这不是回来了吗!"

父母得知杨绛要陪伴钱钟书出国留学的事情很支持,之前她放弃了一次机会,这次就显得越发难得。留学深造是杨绛心底的梦想,但是她也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父母年迈,此次出去下次相聚不知何时。家中姐妹兄弟也分散各地,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当年父亲一手操办的庙堂巷显得特别冷清,前后几十间房间大多数都空着。做父亲的了解女儿的心思,也知道她的担心,便安慰她,不要担心家中之事,放心去。

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赶在出国前办,那就是婚礼了,虽然两个人订婚了,但是还没有正式地举办婚礼,也就是两个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关系。

婚礼分两地举行,钱家杨家都办,日子是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三日,旧历乙亥年六月十三日。杨家几天之前就开始布置,很是喜庆,张灯结彩,道喜的宾客也络绎不绝,成为杨家少有的盛事。

最让杨绛难忘的是家中为她办的"小姐宴"。这是当地的风俗,大概的意思就是出嫁之前的姑娘,要在结婚前几天请自己的姐妹、女伴、女同学来参加酒席,酒席由女方父母来办,但是父母并不参加,就是让小姐妹们为女方送行,算是告别一个人的生活吧。

杨绛的"小姐宴"在旧历六月十一日的晚上,姐妹、朋友还有亲戚坐满了一大桌,家中布置得十分喜庆热闹,但是大家心中却有一些伤感,杨绛知道这是留在家里最后的时间,后天就要嫁到钱家,不能做在父母怀中撒娇的"阿季"了,越想心中越难过,大家说说笑笑,见杨绛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就也知道杨绛的心思了。

后来杨绛偶尔想起旧历十一日,便会想起那顿伤怀的"小姐宴",想念父母,想念从前。

结婚那天,是那年里最热的一天,婚礼由钱父主持,伴郎是同学兼亲戚又兼"媒人"的孙令衔,伴娘是杨绛的七妹,杨家的婚礼部分是西式的,钱家的婚礼部分是中式的,所以两个人的婚礼是混搭的,有结婚进行曲,还有夫妻对拜,有交换婚戒,也有结婚证书盖章,有婚纱也有礼服,在当时这也是很新颖的方式了。

当天的来宾,最特别的应该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了,并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特别的事,而是因为当天她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来吃喜酒,衣服的颜色是纯白色,看起来很像吊丧的服装,让其他的宾客都十分诧异,不知她到底是不是故意穿成这样。杨绛是知道三姑母的,她因为忙于工作,已经多年不置新衣了,大部分都还是之前的衣服,现在看起来难免有些怪,其实她并没有恶意,钱钟书也没太在意这件事。

一套婚礼仪式下来,钱钟书的白衬衫领子已经被汗浸透,不再笔挺,杨绛的婚纱也变成了笼聚热气的利器,从头到脚都是汗,两个人都像被雨淋了一样,却依然走在桌与桌之间给宾客敬酒,偶尔地相视一笑,像一阵清风,润透心田。

但是两边折腾的婚礼,也让一对新人体力不支都病倒了,本应该"双回门"的日子,两个人却没有如约回到杨家。当时杨绛母亲准备了一桌子好酒好菜,等待心爱的女儿带着女婿能够回来,却空欢喜一场,除了失望,更多的是担心女儿。

过了十天,杨绛身体康复得差不多了,钱钟书已经去做出国前的培训了,不能陪她回家,是小姑子陪她回去的。这个小姑子不太喜欢杨绛,因为父亲对这个儿媳妇太喜欢了,总是夸奖个不停。

那次回家,是杨绛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当时杨绛起疹子,母亲心痛地带她去看医生,一直叮嘱她出国要好好照顾自己……母亲疼爱孩子是毫无保留的,杨绛回想起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时总是很伤心,也有些遗憾。在离开的火车上,她甚至都想跳下火车,回家再见见父母,抱抱他们,听他们的嘱咐,可是火车就这样带走了她。

钱钟书和杨绛在一起,从此携手大半生。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于是杨绛念这段文字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出国后的杨绛越发想家,每星期都给家里写封家书报平安,无奈路途遥远,相见变成奢望,只能靠文字解解思亲之情。

同类推荐
  •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王泰栋、薛家柱、李政编著的《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以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离开故乡登上泰康号兵舰前的情景为引子,记叙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日子。全书选取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回溪口进谱寻祖、陈仪下台、与李宗仁明争暗斗、逃到成都、最后一次舟山普陀行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富有典型性的精彩片段。在忠实于真实记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和细腻刻画,记录了蒋介石在大陆最后日子的政治活动和内心活动。
  • 歌德(走近世界文豪)

    歌德(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本书是国内迄今最新、最翔实的扎克伯格传记。作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描绘了“脸谱”背后的那张“脸谱”,讲述了 一个“屌丝”是如何成为全球极品“高帅富”的励志故事。 作者以最精简的文字、最精彩的案例,重点披露了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青春记忆、爱情婚姻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穿插了其他几位关键创业人物的经历,详细分析他们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马克?扎克伯格。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用思想领导民族独立的圣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包法利夫人(化境文库)

    包法利夫人(化境文库)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喻为浪漫主义的终结、现实主义的肇始,是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名作。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嫁给乡医,却心比天高,向往更奢华、浪漫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次出轨,面对其虚荣带来的累累负债,不得善终的故事。福楼拜通过对法国省外生活的工笔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腐朽堕落的社会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与猥琐。另一面,福楼拜也探讨了当婚姻并没有满足对爱情的期待,当新奇的魅力褪去,裸露出情爱永恒单调时的那些遭遇。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维度魔神的代行者

    维度魔神的代行者

    穿越灵气复苏的年代,成为维度魔神的代行者,苏白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霞之丘诗羽的丝、黄蓉的厨艺、神话里的天宫、木婉清的黑玫瑰、樱岛麻衣的兔女郎装、兵器谱上的兵器、柯南的照片、绿巨人的裤衩、黑寡妇的紧身衣、水箱里的焰灵姬……这些奇葩的任务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陪着她闯荡江湖?侠女计划、魔女计划、女帝计划……这些计划就算了,到了最后,为什么还要我去魔改世界?我只有一个人啊。魔改大明,大猩猩的崛起。魔改大唐,三千太监的崛起。魔改……我叫苏白,是一个穿越者、重生者、系统流主角、巫师流主角、退婚流主角,聊天群主角……最后莫名其妙成为了维度魔神的代行者。
  • 男神老公抱回家

    男神老公抱回家

    她是混口饭吃的小记者,他是商界的骄子,一段新闻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她斗小三,战继母,顺便和骄子互怼一下,日子过的其乐无穷。“喂,我貌似不是你的未婚妻,能不能不要这么死皮赖脸的缠着我。”男人紧紧的箍着她,“这辈子,你都得对我负责。”
  • 萌妻难宠,战少别太冷

    萌妻难宠,战少别太冷

    不就是想偷拍美男照换点考试答案嘛……怎么就惹上了战家继承人战冷睿……喂,我都认错了,战少你一个劲的往自己身上贴是怎么回事啊?从此以后,战少粘自己上瘾。她做题,战少当私人家教。她虐渣,战少撑腰。她想撩汉…战少冷笑,看谁敢往她跟前凑!
  • 武魂镇天

    武魂镇天

    被洛家千金退婚,林凡开启镇天武魂,踏上不败之路。
  • 轮回干预者

    轮回干预者

    前世,轮回,这些别人眼中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我这里,就是一个道具~前世的能力我可以随意继承,每一世所掌握的技能叠加起来能让我走到何种高度?前世又是什么身份?科学天才,铁血杀手,纨绔子弟,占卜卦王,还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灵...世界这么大,只有我可以通晓前世,干预轮回!(第二本作品,粉丝群545699306,欢迎吐槽)
  • 武侠三国志

    武侠三国志

    本书讲的是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乱世,一个市井少年偶得道家至宝之后产生的一系列令你意想不到的故事。(悄悄告诉你,本书双主,其中有战神吕布)
  •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