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400000058

第58章 1926年(4)

邵飘萍是中苏邦交正常化的积极倡导者,早在1919年便提出意见,之后,苏维埃俄国几次派代表到中国,邵飘萍都撰写文章论述"早达中俄两国互相携手共维远东大局之目的",热切呼吁"中俄两国之外交关系辟一新纪元"。邵飘萍的《京报》为中苏建交做了大量工作,既阐发了《京报》自己的主张,民众的意向,苏俄的正确意见,又及时有力地反击了帝国主义使团的干扰破坏,含蓄地批评北京政府的暖昧与软弱。邵飘萍在苏俄代表与北京政府之间穿梭,以著名记者的身份发挥着特殊作用。中苏建交之际,他又以个人名义举办庆祝会,并向苏联代表团赠送了锦幛,上写"精神可师"。《京报》的影响愈来愈广,逐渐取代了《晨报》的地位,成为北方公开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的重要园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邵飘萍已是党的挚友。1923年2月,在中共领导的"二七"大罢工之后,《京报》就以大字标题发表了《京汉路工人昨午起大罢工》的消息。"二七"惨案发生后的第二日,《京报》又以《昨日长辛店枪击工人大惨剧》的醒目大字为题,详细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怒斥直系军阀枪杀工人的暴行,点名讥讽镇压工人的刽子手、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的"勋业可谓能削平工潮,应铸铜像!"9日,又刊登了《第三国际慰问京汉路工人》的消息。《京报》除了刊发文章同情工人运动外,还暗中给予物质支援。罢工失败后,《京报》帮助印发《京汉工人流血记》、《工人周刊》。邵飘萍还利用自己与上层的关系,曾向中共提供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并帮助代培进步新闻工作者。1924年,他秘密加入共产党后,《京报》的言论与中共的方针路线越来越默契。

国共合作开始,邵飘萍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热心传播南方革命消息,还暗中与国民党秘密合作。《京报》的主张与孙中山的主张相吻合,因此,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特意将自己的照片赠予《京报》,刊在《京报·图画周刊》的创刊号上,标题是《全国景仰之中山先生》。《京报》上还刊登了邵飘萍写的《推翻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并最早在北方的报纸上亮出这一口号,积极支持国民会议,热情提倡实行"人民的政治"。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成立时,《京报》在头版以出号标题称颂国民政府的开创业绩,针对北京政府的腐朽统治,邵飘萍亲自书写"广东国民政府,论政治为全国第一",一时轰动北方,但亦为北洋军阀所痛恨。这时,在以广东为中心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北洋军阀内部不断发生分化。先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废帝溥仪出宫。继而又出现奉军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对张作霖。邵飘萍均对他们的行动表示赞许。他曾建议冯玉祥赴苏联学习,与南方革命势力相联系,将部队改为国民军,进驻西北,开发西北。1925年2月,他又在《京报》创刊《西北周刊》,刊登冯玉祥的照片,并撰文《开发西北之重要关系》,支持冯远离军阀争斗的北京,到西北去。对郭松龄的倒戈,《京报》不仅"全力赞扬",而且公开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由少帅接任"镇威军"总司令,改造东北政局。当郭松龄倒戈失败后,《京报》便将日本以"二十一条"中关于满蒙地位条款为支援张作霖条件和张作霖的卖国内幕全部公诸于众。张作霖对此恨之入骨,也促成了张作霖必欲杀邵飘萍的念头。

邵飘萍与<京报》以反帝反军阀的倾向自立于世,这是二次革命失败后绝大多数报刊望尘莫及的。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京报》从6月1日接到消息起,连续20余天连续报道事实真相,募款支援,并且撤掉《京报》所有的英日商品广告,不惜巨资发了3次特刊,刊登了大量通讯、专刊,评论、图片等,声讨帝国主义,支援上海人民。从6月1日到7月中旬的一个月内,仅以飘萍署名发表的文章就有28篇。他在评论中怒斥帝国主义,指出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因而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外国强盗"的口号。年底,反奉斗争进行时,《京报》刊登了一版时局人物照片,把亲日军阀称作是"一世之枭雄亲离众叛之张作霖"、"鲁民公敌之张宗昌"、"国民公敌之李景林"。1926年"三一"惨案发生后,邵飘萍义愤填膺。《京报》第二天便详尽报道了惨案真相。邵飘萍又连续发表了5篇评论:《日英之露骨的干涉》、《世界空前惨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可谓强有力之政府矣——举国同声痛苦,列强一致赞成》、《警告司法界与国民军》、《诛人类之蟊贼》、《敬告法大学生》等檄文,指出段祺瑞政府是"惟泛费数万万元外债,捐得一亲日派头衔"的卖国政府,是"列强多年所希望之强有力的政府",并且疾呼:"吾人唤醒全国各党派起而声讨,所以诛人类之蟊贼,为民族一洗野蛮凶杀之奇耻!"建议组织特别法庭,将段逮捕,公开审判。段祺瑞对他恨之入骨,曾两次将他列入通缉名单中。鲁迅先生也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了《可惨与可笑》《如此讨赤》、《大衍发微》等文章。

在邵飘萍的主持下,《京报》一时成为北方进步舆论的重要阵地,反动派也因此把他看成眼中钉,时刻企图加以迫害,置之死地而后快。"三一"惨案之后,北方形势逆转。1926年春,张作霖与吴佩孚重新携手并联合山东的直鲁联军首领张宗吕、李景林一起进攻国民军。4月15日,奉鲁军乘虚而入北京。早在1926年4月中旬,国民军第一军被迫撤离北京前,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就曾多次劝说邵飘萍暂避外地,邵执意不肯。相反,他在国民军撤退后的第二天(4月16日)在《京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欢送国民军》,热情宣称"本报对于国民军第一军始终示爱护之态度",赞扬国民军不愧为国民的军队,祝愿它在退居西北后得到发展。直鲁联军人城时,邵飘萍避居六国饭店,《京报》改出两大张。他在六国饭店开了一个房间,接待来访客人,由他的夫人汤修慧暂守报馆,应付局面。奉军进城后,实行残酷的白色统治:布告二十七条,声称对宣传共产党、鼓吹赤化、不分盲从,一律处死。他们以"拿办赤党"为名,派出军警,大肆搜捕爱国群众。此时,北京街头已出现了不利于邵飘萍的传单,说他是"卢布党"记者。邵飘萍仍旧很坦然,他在4月22日《京报》上刊出《飘萍启示》,自数"罪状":一不该反对段祺瑞及其党羽之恋栈无耻;二不该主张追究段贾惨杀民众的法律责任;三不该希望取消不平等条约;四不该称赞国民军第一军之纪律;五不该识章士钊不配言整顿学风。有此数条"罪状",私仇公敌早已伺守于旁。张作霖对邵飘萍怀恨已久,但因邵是一个很有才干,颇具影响的著名新闻界人物,企图重金收买为己所用。因此在入京前曾汇30万元予邵飘萍,但被邵退回。于是张作霖便决心于打进北京后,立即处决邵飘萍。由于邵已避居六国饭店,所以奉军决定实行诱捕。他们收买了《大陆报》社长张翰举。邵飘萍平素也认识张翰举。张翰举数次深入饭店,对邵表示异常关心,并自称"能设法向张学良疏通,张已见允"等等。4月24日,邵因挂念报馆和家事,决定回报馆看看。他事先打电话给张翰举询问外面的情况。张翰举骗他讲一切都疏通好了。邵飘萍信以为真,下午乘车回魏染胡同京报馆,不足一小时便走。才出胡同,即被预伏军警截捕。邵飘萍被捕的第二天下午,新闻界召开紧急会议,推举刘煌等13名代表求见张学良,恳请军方本着尊重舆论的善意,免去邵飘萍死罪。活动无效。26日清晨,军阀即以"宣传赤化"为罪名,不经审讯,押赴天桥枪决。邵飘萍牺牲翌日,北京《世界日报》于头版大字标题刊登"邵飘萍以身殉报"。邵飘萍死后,《京报》被迫停刊。

整理党务案

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一个《整理党务案》,这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发动的又一个反共事件,是右派在思想理论和军队里的反共事件之后所发动的从组织上限制共产党的事件。

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为继续排斥共产党和左派力量,巩固和扩大中山舰事件中获取的成果,声称要避免像中山舰事件这样的"误会"发生,就要找出消除误会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要解决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引起的党内纠纷。他提出整理党务的建议,要求召开二届二中全会。1926年4月底鲍罗廷从苏联回到广州。他带回了苏联政府的指示:"不管蒋的三月政变的后果多么严重,‘国共合作’的政策应保持不变……中共应接受三月政变所造成的局势,承认蒋的军事独裁,接受他的‘整理党务案’。同时协助他领导北伐。"蒋介石拿出他的方案与鲍罗廷"磋商"。5月9日,鲍罗廷与蒋介石达成三项"君子协定":共产党接受蒋介石的建议,限制他们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蒋介石同意鲍罗廷的主张,反对右派;鲍罗廷改变反对北伐的态度为支持北伐。他们在会谈中集中讨论了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活动的问题,鲍罗廷一再退让,这就为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作了准备。

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完全由蒋介石所掌握。蒋介石等人以改善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消除疑虑,杜绝纠纷为由,提出了整理党务的4个议案。提案之一为《整理党务案》,提出了整理党务的四个基点:(1)改善国共两党关系;(2)纠正两党党员妨碍两党合作的言论行动;(3)保障中国国民党党纲党章的统一权威;(4)确定中国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的地位与意义。该案提议,为达到上述目标,组织国民党、共产党联席会议进行协调。提案之二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协定事项》,本案由蒋介石单独提出,共9条。其主要内容有:(1)凡其他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各该党应训令其党员明了三民主义为国民党基础,并不得加以怀疑或批评;(2)凡其他党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各该党应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册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3)凡加人国民党的其他党党员,在高级党部(包括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额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1/3;(4)凡其它党加入国民党的党员,不得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5)凡是有国民党党籍的,不许在党部许可以外,有任何以国民党名义召集之党务集会;(6)凡是有国民党党籍的,若没有最高级党部的许可,不得另有政治关系的组织及行动;(7)对于加入本党的其它党员,各该党所发出的一切训令,应先交联席会议通过。(会议通过的《联席会议组织大纲案》规定:联席会议合国民党代表5人,共产党代表3人。这8人只"审查两党党员妨碍两党合作之行动、言论及两党党员之纠纷问题","无修改整理党务案之权")。如有特别紧急事故,不及提出通知时,应将此项训令,请求联席会议追认;(8)国民党党员未被批准脱党之前,不得加入其它党籍,若已经脱离国民党党籍而加入他党的,不得再加入国民党;(9)党员违反以上各项时,应立即取消其党籍,或依其所犯的程度,加以惩罚。提案之三《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案》,主要内容为设置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规定了常委委员会主席的职责与范围。提案之四主要规定了国民党全部党员重新登记的问题。蒋介石以大会主席团成员身份操纵会议,通过了上述提案,分别称作《整理党务第一决议案》《整理党务第二决议案》《整理党务第三决议案》《整理党务第四决议案》。总称《整理党务案》。很明显,这个提案是蒋介石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进一步打击共产党,篡夺国民党领导权的重大步骤。它在保障国民党党纲党章的统一权威和改善国共两党关系的名义下,排斥共产党和左派势力,限制和控制共产党,将党内合作的形式,蜕变成容纳与控制的党外合作,为夺取与独占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扫清道路。其实,议案的内容是违背孙中山亲手制定的国共合作的原则与精神的。孙中山曾亲自批准不少著名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并且亲自圈定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各部部长。蒋介石的所做所为违背了孙中山的意志,也违反了国民党"一大"、"二大"的决议,是违犯国民党党规和党章的。至于规定成立两党联席会议,也只是流于形式,因为这个联席会议无权决定国共合作中的任何重大问题。事实上后来的两党联席会议也多是听汪精卫和鲍罗廷所发表的长篇宏论,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为了确定对策,中共中央派彭述之、张国焘来指导二中全会的中共党团。在党团会上讨论接受不接受整理党务案时,会议讨论了7天,毫无结果。这与鲍罗廷的态度不能不说有关系。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之前,许多有关国共两党关系的事务都是由蒋介石、张静江和鲍罗廷讨论商定的。会前,鲍罗廷已经知道了整理党务案的内容,但是,他怕苏联顾问被逐出广州而寻求同蒋介石的妥协。鲍罗廷曾派张国焘、谭平山会见蒋介石,说明中共对《整理党务案》决不反对。鲍罗廷的这种态度,无疑对中共党团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在中共党团会上,大家还是签字接受了这个整理党务案。在二届二中全会上,国民党左派何香凝、柳亚子、邓演达等都想站起来讲话,但共产党人都不讲话,左派也就憋气不出席会议,出席也不发言,他们都投票反对。这样,蒋介石一手炮制的《整理党务案》就得以在全会上被通过。6月4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中央,表示整理党务系国民党"内部问题,无论如何决定,他党均无权赞否"。同日,陈独秀致书蒋介石说:"从建立黄埔军校一直到3月20日,都找不出蒋介石有一件反革命的行动",他保证共产党决不会"倒蒋"。同时他还认为,导致两党纠纷的原因是共产党人对国民党中的工作"太过负责"。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以后,根据整理党务案,改组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组织部长谭平山、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农民部长林祖涵以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刘芬等全被撤换。国民党右派分子叶楚伧担任了中央秘书长,顾孟余担任了宣传部长,邵元冲为青年部长(不久,蒋介石又推丁惟汾继任),甘乃光担任了农民部长,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由陈果夫代理)、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二中全会新设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一职,原定蒋介石担任,后由张静江代理。谭延闽代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实际上,党、政、军大权都掌握到了蒋介石一人手中,为他日后发动政变做了重要准备。蒋介石在后来回忆整理党务案时也讲:"这是我们中国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本党与共产党消长的分水岭。"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

同类推荐
  •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实现伟大转折的一个重要年头。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上,1978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是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此前20年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20年曲折探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 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

    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

    明代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无论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都不断涌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新秀,与此同时,封建制腐化也在不断加深。明代270多年间,民族纠纷是存在的,但没有大的纠纷,总的来说,民族关系是相对安定的。民族地区封建化的扩大和汉族作为全国民族关系中的主流进一步得到明确。明代是社会先进力量要求更快发展,而旧的社会势力不断加紧压迫和剥削的时期,因而明代的社会矛盾是尖锐的,也是复杂的。“死”的拖住“活”的,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 大明钉子户

    大明钉子户

    1636年,大明崇祯九年。二十一世纪打工狗王越,被一脚踢到京城宛平县的山西灾民中间。再有一个多月,十万敌军将再次入关劫掠京师。王越为了保护新时空的家人,为了这些灾民不受敌军的屠杀,毅然组织灾民在卢沟桥旁,今后的宛平城附近,用一个月时间修建了一座新城。新材料、新设备、新世纪的物资源源不断抵达。一座不同于大明任何城市的新城矗立在永定河畔。王越从此成为大明最大的钉子户!敌军来了铩羽而归;李闯王带着他的百万大军来了,结果折戟沉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崇祯誓要将家门口的钉子户铲除,一样徒劳无功。欢迎加入大明钉子户书友群,群号码:670371657
  • 魏晋原来是这样

    魏晋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观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 戏子弄乾坤

    戏子弄乾坤

    重生回来做了小倌,谁知小倌身份后面的义父是他最大的对手。长路漫漫何事小,胸中怀恨戏乾坤。
热门推荐
  • 晚来入药谷

    晚来入药谷

    悲情寓新生,人祸或者是天灾,主动或者是被迫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畺

    小种经略相公丘流丹遇到哲别,是他逃出土城北行一个月上的事,那一天昧旦时分,流丹牵着黄骠马,从藏身草窠里转出来,懵懵懂懂吃口干粮,就继续在沼烂榆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淌,天蒙蒙亮起时,正好走到玄水南岸的泥滩上,河在这里弯成河套,平淌开来,足有半里宽,河水发浑,流得犹犹豫豫,一片片凝脂似的,还没有从夜里完全解开。白雾贴着河水倾斜而起,随风变幻于南北两线灰泥之问,一缕一缕摇摆着,像是从水面蒸发而出的水草。
  • 无明回忆录

    无明回忆录

    人生起起落落,总有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事。
  • 一眼平生,半盏星光

    一眼平生,半盏星光

    展盏的梦想要实现了,像是天上掉馅饼那么神奇。展盏:“就算我失败了,也不会让我狼狈的退出。”陆朗勾起一抹笑容,揉了揉展盏的头发,“一定。”看着那个瘦小的背影,陆朗默念,“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退出。”展盏:“程舟扬,你留我一下,我就不走。”程舟扬没留,于是展盏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一秋的凉。7年的努力,7年的岁月,磨光了她对程舟扬的执念,磨光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却让她站在了人生的巅峰,遇见了另一份只属于她的幸福。“啧啧,陆朗,你到底有多少资产呀,我怎么觉得好像比去年市场估值的还要多。”“怎么,对我的财产感兴趣?”“不不不,就是好奇。”“你要是想,可以有你一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浩瀚星海你是人间理想

    浩瀚星海你是人间理想

    白溯因为摧残了家族最后一朵冰莲花被家主白晓墨封了古武赶去江城反省两年,却在离开的途中遇上了一个被追杀到这里来的凤肆之,她带他出去走时还偷走了人家家族信物。白溯:“我只是想偷,哦不,索要带他出去的报酬。谁知道他就只有两个戒指,还不值钱。”后来发现凤肆之的爷爷还有一朵,但是是给他家孙媳妇儿的。她威逼利诱偷最后都无果而归,于是堂堂最后一支古武世家唯一少主出此下下策:“凤肆之,嫁给我。”凤肆之:“……”滚。白溯见不能从凤肆之下手就极力讨好凤老爷子,让凤老爷子认定了她这个孙媳妇儿。白溯心中道:我其实也不想这样的,我只是想快点得到冰莲花,反省好快点结束,我好去云游四方!她们被凤老爷子安排在一起住。白溯:“可一起睡吗?”凤肆之:“……”白溯:“可以暖床吗?”“可以滚了”
  • 欢喜小福女

    欢喜小福女

    她是殡葬家族的继承人,受尽亲人冷眼,在阴谋之下失去了一切。再世为人,成了一枚倒霉的丑女,家徒四壁。可这一世的家人却格外护犊,即便家里穷困潦倒,老弱病残,却爱她护她宠她,为她倾尽所有。两世为人,自知人间冷暖,动容之余,步步为营,缔造自己的权势,守护家人,逆袭人生。他高冷腹黑人人敬而远之,初见时相看两相厌,经历无数磨难之后,两人互相扶持,共创了美好的未来......推荐新文《农门毒医小福女》
  • 幸孕宠婚:蒋少轻点宠

    幸孕宠婚:蒋少轻点宠

    天生不孕,被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妹妹霸占了自己的丈夫。她以为不会有人比她更惨。没想到,到最后她有孕,丈夫却还是执意离婚。直到最后,她才明白,那个将自己推开的男人,对她的爱有多深沉。宁愿自己一人下黄泉,也要她和孩子平安康健……
  • 我渣了那个偏执狂

    我渣了那个偏执狂

    传闻刚入学的新生妹子正在追他们海大的高岭之花,众人议论纷纷,佩服有之,鼓励有之,看戏有之……直到看见凤染再次面无表情的将桌上某人送来的早餐扔进了垃圾桶里。众人心中无不感叹,又是一颗芳心碎了一地!多年后。路遥和自家演员在片场吃着盒饭。导演亲自带人将一盒盒精致的餐点放在路遥面前,众人纷纷侧目,好奇有之,惊叹有之,羡慕有之……路遥在导演开口的前一刻迅速扒完手中的盒饭,示意自己已经吃完了,并回以一个响亮饱嗝,拍拍手离开,留下丝毫未动的餐点。众人目瞪口呆。【最长久不过陪伴,最深情不过等待】
  •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对资产证券化方式的思考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对资产证券化方式的思考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现实焦点问题来研究资产证券化与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希冀对证券化方式下具有典型意义的风险事实做出合理解释,结合对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阶段性特征及其成因的解析,为实现我国房地产金融层次提升与风险规避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全书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勾勒出研究框架:一是证券化条件下房地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什么新变化,二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是怎样的。旨在从一般情况与特殊国情两个层面来考察资产证券化手段是否为化解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良方。研究的重点在我国,研究的中心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