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900000001

第1章 艰辛童年

悠悠时光,篆刻缤纷的睡梦;

一缕清风,呼唤遥远的记忆。

01故乡情结

每一代人都会对“自己的一代”倍感深刻、亲切和留恋,这并不奇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可以说是“特殊的一代”,他们的精神结构是经“特殊材料”制成,并经深度拆解、 震荡、改换,他们是连接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一座桥梁,是新旧两种观念激烈展示的桥头堡。当今天的人们回望那段生活,常常 用宁静、平和等字眼来形容。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的生活中所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孩子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 我出生在新河县仁让里村,整个童年时代就是在那儿度过的。我七岁就没了母亲,由于当时特殊年代和我们这个特殊家庭,童年留给我的既有难忘的苦涩和无奈,也有难忘的甜蜜和欢乐,尤其 到了暮年,一想起我的童年,一想起我们村的原风景,就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兴奋。这大概就是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情结吧!

据《新河县志》记载:我村原名小街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县杨子仪以该村久无诉讼,改为仁让里村。另据民间传说,仁让里村村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村有一个姓秦名志高的人,中举在邢州做知府后,其父仗势欺人,因与 隔壁邻居争宅基地面积纠纷不断。他家欲盖东厢房,想占邻居一墙为己有。邻居闻知后,说“此墙为我家所有,你要占墙实属无 理。”秦父依仗志高在邢州居官,连县官也要让他三分,所以毫不示弱,两家互不相让。秦家好长时间未能动工。不得已,秦家 给在知府做官的志高捎去书信一封,让其给县官打招呼予以解决。不久秦志高复信,秦父拆封取信过目,只见上写六句小诗:

“家书收悉皆知详,因墙争斗欠思量。父忘为儿起名意,怀志登高看远长。理应仁让多谦恭,让出三尺又何妨?”秦父看后甚觉惭愧,放弃了占墙的想法,主动给邻居赔礼道歉,并表示这隔墙不再占用,再让出三尺,邻居也深明事理,表示也让出三尺。于 是两家由互不相让变为相互谦让,形成了一条新的胡同。邻居街坊都夸两家是“仁义之家”。县令闻此义事,特意制作一块横匾 悬挂于胡同口,上书“仁让里”,以扬其举。无论是县令改名也好,还是民间传说也罢,时至今日,仁让里村与人为善、合作共 事、友好相处的村风并极少有诉讼现象,确是事实。

我们村共有秦、王、韩三大姓。都是在明朝“燕王扫北”后迁移过来的。由于战争和瘟疫造成人烟稀少,燕王(朱元璋四子朱棣)便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为恢复农业生产,于永乐十五 年(1417年)下令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到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开荒种田。至今我村秦、王、韩这些移民后裔仍讲山西洪 洞县大槐树下是我们的故乡,是自己的根。

我村距县城7.5公里之遥,位于与冀州市交界处,是久负盛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三、八日开市,这一天四邻乡民人流如织,高峰时多达近万人,一直长盛不衰。这里的建筑青砖红瓦, 错落有致;这里的路灯高悬,绿树成荫;这里的街道宽阔,路面洁净。我村建设虽然在全县并非最好,但也堪称是一个优美漂亮 的村庄。

我村村东绿海如画,杏树、梨树将叠峦起伏的一个个沙丘深度包藏,那儿百鸟争鸣,鲜花绽放。据老人们讲,日本侵略中国时,邓小平、宋任穷、陈再道等开国元勋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跟踪 轰炸,曾在此藏兵布阵;日伪军到我村扫荡一直就没敢进过村东树林,担心中了埋伏,被我八路军游击队包了“饺子”。

我村村西枣树遍地,每年的10月,果压枝头一片珍珠般红的海洋,如临仙境。相传刘秀被王莽追赶了三天三夜没进汤水,他率领部下走进枣林时,见一老婆婆正在喜摘红枣,忙停下马来索 要充饥,并连声说:“婆婆,你们这儿的枣太好吃了。”至此,后人就把我县的红枣起名为“婆枣”至今。

我村中央原有一鱼塘,各种鱼虾游弋其中,这儿就是我孩 童时代嬉戏、玩耍的天堂,也是我一辈子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挥之不去的地方。

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我的祖辈年复一 年、代代更迭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02晨拾红薯

民以食为天,在那个年代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粮食极度匮乏。从我记事起,我家就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吃的是高粱面和红薯窝头,吃顿小米饭、玉米面窝头算是好的了,只有过 节才能吃上一顿白面或者饺子。也许,现在城里人说红薯面好吃,是粗粮,对身体好,但现在薯面大都掺杂别的成分,感觉甜 而可口,其实真正的红薯面不是真正的甜,总带着一股苦头,吃多了胃里泛酸水。尽管红薯面不好吃,但在过去困难的年代,那 是乡下主要食物,为了不饿肚子还得吃,甚至冒着违反大队不让拾红薯的“清规戒律”还得去偷拾,因为生产队分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大队“看青”人员(实际上是当时大队组织的护秋人员)一般是晚上在野外查防,早晨不出村监视。因此,人们偷拾红薯一般都选择起早,摸着黑,走到地里刚看到地皮。

北方中秋的早晨很冷,是一种混合着水汽和庄稼气味儿的 冷。我背着筐子,拿着四个齿的镐,在人家刨完红薯又翻过几遍的地里翻腾,希望有遗落在泥土中的红薯被我刨出来。一边用 力甩镐,一边用警惕的眼睛扫视着有没有大队的“看青”人员光顾。要被发现就麻烦了,轻者遭到训斥轰走,重者没收全部工 具。一个早上下来,不知要翻多少泥土。就是在这样的季节,为了在翻土的时候泥土不灌进鞋里,到了地里就把鞋脱掉。潮湿的 泥土带着早晨的沙凉顺着脚心一下就刺到心里。偶尔刨出一块红薯就把什么都忘了,那种喜悦之情绝对不亚于如今的彩票中奖。如果幸运的话,一早晨能拾半筐头红薯,不幸运也就是几块。但 要遇到大队“看青”人员,只能乖乖溜之大吉,一块也得不到。当年拾红薯是迫于生活,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从小就培养了一个人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性格和品质。

03砍柴留痕

在五六十年代,我们乡下几乎全都用柴禾填灶做饭,根本就烧不起煤,也没有电,当时柴禾和粮食同等重要。什么是柴禾?柴禾一般是指庄稼秸秆、树叶以及野草、树枝之类的东西。人们 在收获庄稼的同时,也把作物秸秆收拾好,拉回家晒干垛齐。秋冬的时候,野草、树叶黄了,把野草割下,或把落下的树叶搂起

来弄回家。这样,村庄外一个挨一个柴禾垛就形成了村落的一个外部风景。

在我的记忆里,为了生计,我从小就随父亲起早拾柴。那 时候,离村子近的树叶早已被人们搂得片甲不留。因此就需要走远点,背着花篓,拿着镰刀,天不亮就出发,拿着两个红高粱饼 子,提上一壶水。脚底下连双像样的鞋子也没有,穿在脚上的鞋子,早已是刚能挂住脚,并破有几个洞。深秋的天气,早晚已经 是很冷了,可我仍然穿着那件破烂不堪的单衣。两头不见日头,我和父亲吃的红高粱饼子,是我童年时最难咽下的粮食,也是当 时比较好的饭食了,中午饿的时候,吃在嘴里感觉是那么的又香又甜。

我清楚记得,只有一次外出拾柴是破例提前回来的。那一天,我同父亲去拾柴,我用镰刀砍一个已经腐烂干枯的荆条墩儿,一不小心砍在脚上,鲜血迅速染红了我的脚面,我痛得大哭 起来,父亲看到这个情形,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要了,背起我飞奔公社卫生所。至今,我的脚部还有当年拿镰刀砍伤留下的疤 痕。多年之后,每逢说起此事,父亲都默不作声,只是长叹。我知道老人是在内疚,不该让那么小的我使用镰刀砍柴。但我非常 理解父亲,他当时拉扯我们兄妹三个过日子真是太难,太难了。

04黎明哭声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忍饥挨饿外,缺衣少穿也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尤其是我七周岁那年母亲早逝之后,更加增添了我家生活的艰辛程度。

我兄妹三个,哥大我两岁,妹小我四岁。那是夏季的一个清晨,东方刚刚鱼肚白,我们兄妹三个还在梦中,大姑母便哽咽着把我们唤醒:“大元、二元、小妮,你们醒一醒,你们的娘咽气 了……”因为我当时岁数小,不明白“咽气”是什么意思,只是用诧异的目光注视着大姑。我哥终究大我两岁,似乎明白了什么 似的,伤心地大哭起来。

从小就失去亲我爱我的娘,是我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痛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多少次曾在睡梦中,投入娘的怀抱,醒来时,却是冰冷的被窝,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头;多少次曾在外面受了欺 负,我本能地喊起我的娘,我那远在天堂的娘,却再也听不到儿的呼唤;多少次曾羡慕地看着同伴依偎在娘的臂弯,陪伴儿的只 有热泪数行;依稀模糊的娘,在我心中和梦里,永远是那么美丽、慈祥!

一个家庭,特别是还要抚育孩子,没了男人不好混,没了女人更不好混。我父亲在他们兄弟中排行老大,上要带头孝敬父母,下要抚养我们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他 白天起早摸黑,拼命干活,多挣“工分”,晚上还要安顿小、伺候老。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以忘怀。我白天傻玩不小心刮破了上衣,父亲发现后狠狠“凶”了我一顿。晚上,父亲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给我缝补衣服。可那根本不是大老爷们做的活啊!小小银 针根本就不听使唤,三次扎到父亲的手上,他每次都是停下来,将血从指头肚挤出,用线穿过针眼继续缝补。父亲边缝补边落

泪,足足忙碌了两个时辰。尽管补丁打得七扭八歪,但终究第二天能穿了。还有一件事是过“五月端五”(端午节),父亲蒸了红薯面和小麦面混合的韭菜包子,我们兄妹三个见了包子,真是高兴极了,我一连吃了五个,哥哥、妹妹他们吃了几个,我毫无印 象了,应该也不少。我只记得父亲吃了两个就在一旁默默无语地喝起水来,还一直说:“你们多吃个,我不饿。”后来,奶奶告 诉我说,你爹是想省下来让你们下顿继续吃。这两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 让父亲吃上馍馍,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

同类推荐
  •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

    成为爱的所在,与你相遇,成为我们一起走近鲁米、探知自我内在的一个契机!“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所在。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当灵魂在那里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满得都没法谈论。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都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鲁米说的这个所在就是一个非二元的世界,超越了所有的好坏对错、是非曲直,最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回到那里去,如果能在活着的时候到达那片草原,就表示你开悟啦。那里不需要语言,因为所有的想法、言语、彼此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二元世界的。同样,喜悦、悲伤、幸福、愁苦这些东西,在那里也找不到。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在那里相遇。在那天来到之前,让我们好好享受二元世界的美丑、善恶、对错、好坏吧,谁知道无常或是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 仟余集

    仟余集

    《仟余集》是郁达夫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杨梅烧酒、东梓关、迟暮、怀乡病者等文章。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数十篇散文和诗歌精品,非常值得一读。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热门推荐
  • 先生他的娇娇宠

    先生他的娇娇宠

    相识十四年,一场告白,百年冤家彼时,他是如玉安公子,她是不良少女言妖精十四年三月,公子搭上自己,保票名家第一祸害精十四年五月,暴躁脾气言妖精改邪归安,众人惊相识第十五年,一段尘封往事,她撒手而去公子一把大火烧毁自己锦绣前程,从此不近女色相识十九年,安公子于某宴会仪态大乱,醉态中,呓语:“言妖…”众人捂耳逃窜,似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少年时,青梅和竹马相遇造就锦绣良缘?才子佳话?不不,是互不放过优秀竹马vs丧气青梅堵截之路漫漫其远兮经年后,再相遇热血女青年VS王牌男医生竹马撞青梅?男医生碰瓷小病娇?这事是大事瞅着那女人身后堆堆烂桃花,安公子终于忍不住将人堵在墙角,锋利的手术刀在手里转来转去,“耽误我二十年,不负责任?那你就是不想活了?”言妖顿,摇头大吼:“有你这样求婚的吗?我不嫁…”追妻之路漫漫艰难兮嘿,要谈恋爱吗?结婚生小孩的那一种?
  • BOSS太凶猛:萌妻1001次索吻

    BOSS太凶猛:萌妻1001次索吻

    (宠宠宠,萌系女仆,有爱悬疑,没有无脑撕逼)用一颗五万美元的药,毁掉国民老公秦孺陌的清白,从此开启惊险不断的住豪宅睡美男,破血案寻家宝,一起抓幕后大BOSS,天天刷上头条励志千万小同行的开挂人生!秦孺陌:送上门来的萌仆要扑倒!云朵朵:扑扑扑!我扑!本书又名——论怎么把国民老公拐到手!
  • 遇见与温暖

    遇见与温暖

    “别做梦了,那个女人不会回来了,她的东西她都带走了。”“不会的,妈妈只是出去了,我要去找她。”温暖激动的对着醉醺醺的爸爸说。“别找了,我和你妈妈已经离婚了。”家里片刻沉默之后温暖哭着跑出家门。上学前和自己约定一起过生日的妈妈,转眼间不见踪影,难道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真的这么不值得重视吗。温暖是多么期待放学后的生日,没想到回家的礼物却是得知父母已经离婚的消息。温暖不知不觉坐……
  • 历史非史

    历史非史

    本书收录了多篇评论历史的文章,内容包括:《述而不作的大学问家》、《子称先生》、《辽朝的体制》等。
  •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有多少童年往事你还依稀记得,那逝去的光阴,记录了我们最稚嫩的成长历程。无论你走多远,当年华老去,回首往事,那似曾相识的一幕映上心头,嘴角上扬,在午后寂静的时光里,让我们倾听那年少时的歌谣。
  • 重铸巫师

    重铸巫师

    新书:《让敌人来得更多些吧》。……本文描述的是巫师的日常。什么是巫师的日常?研究、实验,追求真理。PS:本文轻松日常向,无敌文,快穿类。PS:穿越的世界有:都市灵异位面、末世异能位面、灵气复苏位面、清末历史位面、鬼神鬼怪位面、卡片科技位面、游戏异界位面、儒道文明位面,都市异能位面……PS:原创无限、无女主、合理党。
  • 转世

    转世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游戏来自异世界

    游戏来自异世界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做出那么多风格迥异、无限真实,还非常好玩的游戏?废话,我天天冒生命危险去异世界取材,把亲身经历做成游戏,能不真实好玩吗!”这么说着,苏云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再见,我去异世界了。”
  • 灵书肘后钞

    灵书肘后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龙文集:猎鹰·赌局

    古龙文集:猎鹰·赌局

    每一次紫烟燃起都会有一个名人被杀,但这些人却互不相识。一连串的凶杀案牵出一系列疑点,看似毫无联系的案件背后竟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一场看似胜负已定的赌局竟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成了一环套着一环的局中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