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3400000012

第12章 离休生活和社会活动(3)

每天在阅读中度过,时间长了便形成习惯,而这种习惯让我一生获益。为什么读书学习能成为我生活的习惯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动力充足。概括说,我的学习动力,首先来自于我坚定的信仰、强烈的事业心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其次来自于我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回顾我参加工作的50年来,人类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递增,我深知,不坚持学习就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少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除了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学习习惯以外,我还有个特别鲜明的习惯--爱惜书籍、报刊和其他文件材料。上班时的办公室里,报纸、文件、书籍必须摆放得整整齐齐,不能乱扔乱放,更不能弄破或沾染任何污秽和不洁。单身宿舍里,书籍和学习材料一定是放在最好的、最干净的地方,在我心中它们比其他物品如碗筷、衣物等,都重要得多。离休后,回到家里也是这样。最心爱的东西是书、是报、是各种杂志。在什么地方阅读,在什么地方放置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和习惯。举个例子说: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离现在五十多年了吧?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其间工作单位换了多个、家也搬过多次,用过的旧物、穿过的衣服都可以扔掉,唯独重要的书籍、材料不能扔。八大的一整套文件汇编至今仍保存得完好无损,品相极佳,没有卷边,没有过多的磨损,只是年头多了,纸质变黄了。对待学习材料和书籍,我持有的态度,就像佛教徒对待经卷那样虔诚,就像收藏家对待稀世珍宝那样爱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敬重、爱惜态度呢?因为这些看上去极其寻常的书籍,为我提供了精神的食粮。正是阅读的人生习惯才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充实了我的生命质量,造就了我的真诚品格和本色,支撑了我的精神屋梁,当然也化解过我诸多惆怅和迷茫。

学习成就职业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们常说的"写材料",如起草领导讲话、总结经验、制定政策等。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一张嘴和一支笔。但是说什么、写什么、怎样说、怎样写,只有一个依靠对象,那就是大脑。大脑何以能指挥你说什么、写什么呢?我始终认为,读书学习是自己的头脑获取知识、储存能量最好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学习首先是职业需学习笔记要。回顾我一生的职业经历,真正靠体力做工种地的时间并不长,几十年的漫长岁月是在机关里度过的,所以,读书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刚参加工作时,我还是个15岁的少年,仅仅读过"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之类的启蒙读物,汉字也认识不了多少。因上学时还处在抗战时期,学校的教学秩序无法保障,所以也就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但一参加工作的任务就是闹土改,而抽调我参加该工作的理由恰恰是因为我还算个上过学的文化人。这在今天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怎么办呢?干中学吧,没有别的办法。当时抗战已结束,解放战争即将开始,我们老解放区的土改是全国最早开展的,目的是动员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而动员农民积极性的关键就是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形势非常急迫,凡参加土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有任何的犹豫和退却。我白天和工作队的其他人员组织农民开会、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晚上在冷如冰窖的土坯房里学习有关的文件,思考领导的讲话,记录有关情况,写情况汇报。这就是我少年时代开始迈进的大学校、大课堂。

1947年土改后,我的工作岗位变成了银行的出纳员,主要工作是点钞,不仅要点得快、点得准,还要挑出假币。所以,学习就更显得重要,否则就完不成工作任务。做出纳时间不长,领导便安排我到银行信贷科工作,成了一名小干事。这里有个小插曲,那时县委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一本厚厚的大书,名字大概是叫《联共(布)党史》,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厚的书本,像垒墙的砖头一样。能不能看懂呢?试试吧。晚上自己在灯下慢慢地啃,慢慢地读,当然只能一知半解,后来经过领导辅导、讲解,加上自己认真研读方才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来机关组织学习这本书的专项比赛,我还受到表扬。这件事后,我体会到,读书学习并不那么神秘,不怕底子差,就怕不学习,只要坚持学习,就会逐渐提高水平。从这时起我对在机关工作需要一定的文字水平、历史知识和理论修养,开始有了认识,并逐渐把学习和读书当成了必修功课。就在这时候我入党了,我以为这与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这样,整日混天度日满足于数数钱就睡大觉,估计不会引起领导的注意和重视。

从平山县城到石家庄市,从平山人民银行到石家庄地委财贸部,是我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进步和转换。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了,工作性质、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天领导和我谈话:杰平,你得学习写材料,在机关不写材料不行。我听了领导的谈话一头雾水,地委机关相比县委机关可是个大机关了。服务的首长、领导大都是部长、专员、书记。自己这点儿水平能行吗?工作简报、工作通讯、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都是有固定格式和要求的。这些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更不知如何去书写了。拿起毛笔,太软,写不成;换成钢笔又太硬,还是不好使。怎么办,学习吧!还是老办法,自己去找书,看看机关公文是如何写的。书本上可以告诉你各种公文的格式、要求等规则和方法。但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文件,光凭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是从实践中学。主动承担任务、主动上手去写,写中才能学会,才能提高。毛笔太软,你就硬气点,写不好不罢休!钢笔太硬,你就耐心些,慢慢来。真功夫是练出来的。别人休息,自己学习;别人度假,自己看书;别人推脱,自己主动承担。多写、多写、再多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单位写材料的主力之一。

28岁时,我调到衡水地区,不久就担任了地区百货站的领导。职务由过去的科员、科长变成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开始独挡一面。工作又一次向我提出了要求和挑战。百货站的书记、经理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写材料了。以前是"被领导",干什么、怎么干、写什么、怎么写按领导要求去做就行了,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领导岗位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把握形势、制定政策的能力、水平。办法仍然是学习,从书本、文件中吸收理论营养,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这期间,我对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和施政方针,还发现并总结了许多典型,其诸多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认可,也使老百姓得到了许多利益。

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是任职于河北省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党组成员。这也是我一生的最高职务。凭借着自己的多年学习积累及理论修养,圆满地为职业生涯画上了完整的句号。一个农民子弟,从丘陵山坡里走出来,中间经过漫长的道路,最后达到职业的终点,读书、学习、写作、讲话、研究问题伴随了整个历程。因此说,学习成就了职业。记得《人民日报》有篇文章指出:"个人因学习而成长,政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因学习而进步,国家因学习而富强。"这一结论将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真理。

学习塑造人格我这本回忆录的书名为《本色》。何为本色?本色就是原本的面目、原本的质地。这里指人的品德、本性、气质、个性等人格的总汇。就党性而言,是说我本人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人,其本质属性体现在了为人民服务、为党做事方面;就人性而言,是说我本人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其本质属性则体现了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少做错事,不做坏事,多做好事。自己自幼是什么本性,就保持纯洁无瑕的本色不变。这也是说说容易,而做起来却是最难的。

在机关工作了一辈子,自己大小也是个头头儿。照旧说法,是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官场是个什么地方?是个地位、荣誉、利益最集中的地方。官场里的人们往往为了升迁、权位、利益争斗不休。许多人本来是个好人,但一入官场就慢慢地变了,变得面目全非,再不是当初那个正直善良的人了。我的脾气性格有个显著特点:直爽率真。其实这种性格并不适宜官场的环境。但几十年下来,竟然没有本质的变化。说话、做事、待人接物依然是明朗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干脆的语言,不兜圈子,不拐弯子。从不说假话,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一次获鹿县一个单位的党组织向我调查一个我所认识的人的政治表现。其实这个人在运动期间属于活跃分子,从感情上讲,我并不赞同他的表现。但他的确没有做什么坏事。

学习剪报于是我便很明确地给对方出具了证明材料,说没有发现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此人便顺利通过了政治审查。

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之所以没有在原则问题上妥协、没有在压力面前退步、没有在公道面前丢弃良心,一是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二是年轻时长期在党的机关工作,环境的熏陶也很有关系,我们那个年代的老领导、老上级几乎都是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模范,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三是阅读历史、党史、伟人传记的时候,常常对照自己,向古人学习,向伟人学习,特别是我党的领袖们的做人气节、为官立场及他们精湛的领导艺术。我深深地被那些伟人的高尚人格所折服。我会永远保持自己正直、真诚、与人为善、坚持原则的品格,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党性不变,牢记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我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农民家庭,父辈们善良本分,只是安心地务农劳动。这一本色特征,我遵循不背,一生保持。不管对谁都一样。什么情况下也不违背良心去做坏事。这一生感到欣慰的是,经历了那么多运动,没有和任何人结下死结。其中左右我行为的主宰便是善良的本性。

我自幼便有"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在单位,干部职工是平等的;在家庭,每个成员也应平等相待。比如在儿女的择偶、婚嫁方面,我就没有门第观念。有人曾给大女儿介绍高干子弟,并且说攀上了高干,我的房子就宽敞了,官儿也就做大了。这很可能不是空话。我的态度是女儿的事情她自己做主,关键是看人。当时我一家人住着两小间平房,属于危房待拆,冬天永远见不到太阳。白天也要开灯,否则什么也看不见;在屋里得穿棉大衣、蹬大头鞋(一种军用的厚棉鞋),否则会冻得受不了,急需改善住房条件。20世纪60年代初我就是处级干部了,到70年代中期,已经十几年了,也该提职了。但我不能以这些为理由就不讲原则。最主要的是看这个男孩子合不合适,而不是门第合不合适。后来女儿找了一个老家地处深山的农民子弟,其父母都是普通百姓,当时的穿衣装束显得十分土气。我同意女儿的选择,人好就好。其他儿女的对象也都没有显赫的门第和万贯家财。凭他们自己的努力,每个小家庭过得也都不错。所以,"门当户对"的旧习俗,在我看来不应作为孩子们择偶的条件。因为人是平等的,不应人为地分高低贵贱。

同类推荐
  •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本书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内容包括:巴山蜀水养育一代诗魂、仗剑远游万里皆是家园、醉卧长安难酬报国雄心、珠联璧合辉映祖国诗坛、十载梁园探得民间疾苦等。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扮演着一种微妙的角色,她们与男人不同,没有自己所谓的“正史”,却又在无形当中将历史连缀起来。她们就好像是线状史书的锁线一样,乍看起来无足轻重,细细琢磨却发现必不可缺,没有了锁线,历史就不能成为一本书,而是一张张散乱的纸。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他与财富间“令人费解”的故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奋斗的幸福

    奋斗的幸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叶荣天以此作为人生奋斗的信条,不忘初心,回家乡创业。他相信只要撸起袖子干,一定能够创出一番事业!尽管创业的道路不平坦,但他咬紧牙关,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出属于他的一片天……
  • 我是诸天大佬

    我是诸天大佬

    【2019极限爽文】周禹在洗剑池里捡到一座城堡,原以为到了阴曹地府,结果莫名其妙当了魔仙王。十大监狱摆在面前,里有囚禁着各路神魔妖仙。叮!你抽取到一把黑铁钥匙!叮!你抽取到一把黄铜钥匙!叮!你抽取到一把白银钥匙!……叮!你抽取到一把混沌钥匙!不一样的仙侠路,各路牛鬼蛇神齐上阵,呼风唤雨。大家好!我叫周禹,我的座右铭——要装就装最大的逼!要逆就逆最强的天!
  • 家姐洛天依

    家姐洛天依

    “洛天依!你莫挨我的巧克力!”“大胆!我把你养那么大,吃一块巧克力怎么了。”“我去你喵的。”总之,这就是条咸鱼的故事。ps:新人新书,本书具有玄幻因素。若开新书,本书可供参考,另外,作者因学业关系,不定时更新。
  •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光浅浅余生有你

    余光浅浅余生有你

    又是一片很蓝很蓝的天,很暖很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却是一片疼痛。我努力睁开眼却又希望那年眼睛要是睁不开该有多好,这样就记录不了这悲伤的一幕,永久性驻扎在心里剥夺往后所有的欢乐,以至于忘了笑也忘了哭泣。直到十七岁遇到了一群哥哥,黑暗无光的心里才逐渐被点亮,拥有了想要追逐的梦想…相识中收获一份爱情让我重新学会了笑,收获一份友情让我体会到了泪光中的感动…往后余光浅浅的时光里,我把我们的一同走过的时光当作幸福的定义…
  • 神级败家系统

    神级败家系统

    只有败家才能活下去?这特么太丧心病狂了吧?不过我喜欢!偶得神级败家系统,从此开启一路败家模式;走上人生巅峰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败家!
  • 两琴若是久长时

    两琴若是久长时

    他,年少轻狂,琴技超群,却被隐匿的痛苦长久纠缠......她,白衣似雪,浅吟浅笑,却在黑暗中抚琴操控着一切......而他,背影潇洒,气质如云,却为了一个承诺坚守着道义......一个普普通通的案件,牵扯出的一段荒诞又浪漫的爱情。虚幻的梦境与残酷的现实交错,隐匿的痛苦伴随着成长……生命,只有撕裂过伤痛才算圆满。或许,那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他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挽救那两朵如烟花般终将消散的生命?你是谁?来自哪里?......我愿轻若雨滴,穿过万千风尘,默然守护着你,无论我在天堂,还是地狱......
  •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蕴天下

    蕴天下

    道蕴天,蕴地,蕴生灵。道从何而来?自然是我!本人胡矢志,蕴道者哦!这道界便是由我们蕴道者而育。
  • A Bundle of Letters

    A Bundle of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