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4100000029

第29章 阿蒙森(3)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下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正是智慧的表现。人们时常要去耐心的去做披荆斩棘披荆斩棘(jí):劈开荆条,砍断棘树。形容清除障碍物,开辟新土或通路。也比喻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扫除障碍。、修桥补路的工作,然后才发现,离自己追求的目标,其距离又近了许多。只要理想目标不放弃,动机又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提高自己祖国的荣誉,阿蒙森也就只好任人非议了。

1911年1月,阿蒙森乘的“前进号”到达罗斯海的鲸鱼湾,这时,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探险船正停泊在冰障的对面一端的罗斯岛上伊马斯角。阿蒙森这时离南极极点约一千五百六十公里,而斯科特离南极极点一千冰百七十公里,比挪威探险队距离远些。

英国斯科特沿着一条沙克尔顿已经走过的熟悉道路前进;而挪威阿蒙森则计划用征服未知航道的办法取得先到南极极点的胜利。

阿蒙森把“前进基地站”建在离海五公里远的冰障上,这是有些冒险。如果冰障向大海的冰板片裂开时,这个“前进基地站”也将随之漂向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但他对冰障的特殊构造专门进行过研究,认为这块大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冰地,七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动,所以就决定设在这里。为了省却费力的运输,基地站不要离海过远。如果,他们在这片冰地上住一年,证实了阿蒙森对冰障性的假设。

阿蒙森下令趁南极的暖季,组织好给养的运输,建立三个各距一个纬度的给养库,然后度过南极的寒季。准备明年春天九月份一到,就向南极极点进军。英国斯科特探险,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动身。

阿蒙森的基地和给养仓库之间,只有半公里远,且用一排旗帜竖立在二者之间,1911年2月中旬,开始建立给养库,以此成就九月份向极点进军时可以有食物和装备的来源。所谓给养库不过是埋藏在冰障的冰地下的一堆给养,周围用雪堆成三公尺高的雪墙。每隔十五公里竖立一根系着旗子的竹竿,碰到坏天气时,好找到重要给养品的备用库所在地。

暖季结束时,已把三吨半给养,贮藏在向南极极点冲刺的路上,每隔一百一十公里,便建立一个小给养库。为了度过漫长的黑暗冬季,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这时,“前进基地站”的建立工作也已完成。他们搭了十四个帐篷,风吹来的雪,正好把他们的帐篷脚盖住,寒冷的气流被挡在帐篷外。由于冬季来临,狗儿也没法去追猎海豹而乱跑了,白天就松掉了它们的缆(lǎn)索。

探险队里的能工巧匠,把雪橇(qiāo)的重量从七十四点八四公斤,减到二十四公斤重,对狗拉动雪恁而言,比以前容易许多。

在等候南极漫长的冬季结束之前,阿蒙森的组织才能又起了良好的作用。他鼓励队员用发明创造的方法来消遣(qiǎn),而且使人们和睦相处。

阿蒙森探险队队员,由于离南极极点越来越近而兴奋起来。不是吗?他们的行程已过了大半,从起航到现在,已经完成一万九千三百一十多公里的行程。那么,离南极极点还有多远呢?根据仪器和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公里的距离尚需要冲刺。不用赘言赘言(zhuì):说不必要的话。,这也是最艰巨、最困难的一段距离。

南极洲和北极不同的地方是本身是一块大陆,面积约是欧洲整个地区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国土,约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定期的冰封大地,暴风时速达一百六十多公里,冻彻人骨的寒冷海水,紧紧包围着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人类直到十九世纪以前还没有到过南极。这块大陆,气温很低,是地球上气温最低之地,内陆年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左右,绝对最低气温曾达摄氏零八十八度还多些。就是在南极的暖季(十一月至三月)中,最暖的一月份,其平均气温也在摄低零度以下。

这块冰川覆盖的大陆,平均海拔两千三百多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大洲。冰层特别厚,均厚一千七百米,最厚的地方达四千米以上。这些冰川还从高向低处移动,骤(zhòu)然间出现的冰川上的裂隙,会把人和物一古脑儿吞没下去。暴风雪说来就来,霎时天地变色,哪不知道东西南北?迷路和掉入冰隙的巨大生命威胁,时时围绕在人们四周。食物和装备,带少了不够用,有饿死冻死的危险;带多了,运输又是艰难之事。总之,这是一个不宜人类生存的可怕的地方。

但这可怕的地方也有吸引人的地方。茫茫冰雪大陆,一望无际,看不见什么生物,给人一种空旷孤寂的肃穆(mù)之感,一扫红尘烦扰。地形多变,峥嵘的冰峰,直插苍穹。奇妙的无雪“干谷”中,岩石风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淡水贮存在南极的冰帽中,在南极酷寒之下,连细菌(jūn)也难以生存的地方,在沿海地区却生活着大量的海豹、企鹅,更甭说自世界各海域游来的鲸鱼了。今天世界上说南极是它的矿藏吸引人,尽管开采费用之高使人不敢问津,但迟早人类将去开采南极的矿源,还将引起各种国际纠纷。

而在阿蒙森到达南极洲边缘时,许多人上述情况,还未有人知。离冲刺南极点的时间越近,阿蒙森越焦躁不安。原来,他生怕英国的斯科特赶在他前面,先他到达南极极点。因此,尽管南极的寒季还未结束,就迫不及待地于九月中旬开始前,进行了一次极不成功的向南极极点进军冲刺,还因此和坚持不同意他此时出发的约翰森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是阿蒙森一次急于求成的判断失误。

这次不成功的进军之后,阿蒙森又等了一个月,于十月二十日,他和另外四个队员乘四个雪橇出发了。但气候很坏,雪下得让人看不清路,冰河裂缝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心惊胆战地行进,以大无畏的毅力和极地探险技能,到了十一月初,越过了最后一个前进路上的冰缝,平均开始以一天三十多公里的速度前进,终于走到离南极点还剩下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并设置了供应库。这一切多亏了阿蒙森带狗来决定,在以后更艰难的行程中,攀登冰川、冰坡和冰山时,人类忠实的朋友——狗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们是阿蒙森他们到达南极极点的功臣。可是,当人们以后的一段进军中,用不到狗来拉雪橇时,阿蒙森便按照以前制订好的计划,杀掉五分之三的狗,其肉用于供队员和乘下的狗食用和食物储备了。大家明知这样做的必要性,但都非常难过。这种做法,使世人对阿蒙森产生了非议。

在大雪纷飞,一片银白的未知土地上奔走向前,随时有掉到深坑裂缝中的危险,有一次竟然侥幸在离冰崖边缘不到半米的地方停住,当时谁也没发觉这生死一瞬(shùn)间的处境,后来简直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发软。

到了二十七日,他们到达了探险家沙克尔顿于1999年到达的最南纬度——南纬88度23分的地方。

当阿蒙森看到国旗在这里迎风飘扬时,泪水夺眶而出,祖国的旗帜征服了他。阿蒙森有杰出人物都有的特征:如勇于做别人以为不可以的事;有着用之不竭(jié)的精力,能长时间地努力工作;目标集中,终于孜(zī)孜以求;不断积累知识,一贯豁(huò)达乐观;对追求目标,敢于冒险并怀有极大热情;能团结别人,能忍耐还有幽默感;有理想和好奇心,有个性和创造力,不是守株待免守株待免:比喻要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等待命运赐(cì)给,而是和命运抗争,努力去在人生中拚搏。

而这个坚强汉子,此时却哭了。他知道离最后的目的地只剩下不到一百八十公里了,他又设了一个供应库,这已经是第十号了。随后的一些天,命运之神将幸运赐给了勇敢顽强的人们。好的天气照顾了他们,十二月十三日,他们行进到离南极只有二十四公里多的地方。阿蒙森看不到路上有斯科特探险队行过的踪迹。1911年12月14日下午三时,他们终于到达了南纬九十度——南极终点。地球上的最大奥秘的面纱,被阿蒙森探险队揭下了。

12月13日,他们拿出挪威国旗,用冻得红肿和发痛的手把它系在几根准备好的滑雪棍上,离南极只有不到25公里了。14日早上,他们稳步前进。至此为止,他们没有发现斯科特超过他们的迹象,没有圆锥形雪堆,没有旗帜。下午3点,阿蒙森喊了声:“站住!”地球的最南端已经到了。

这里空无一人,他们是最早征服面极的人。队员们互相拥抱,在极顶升起挪威国旗,拍照留念,接着支起帐篷(pénɡ),在这里度过了36个小时。离开时,在帐篷里留下一份给挪威国王的报告和一封给斯科特的信。信中说,如果他们在归途牺牲了,就请他把挪威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消息告诉挪威国王。阿蒙森还留下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几个人的名字。

归程比较顺利,他们每过三天杀一天狗,以便不断得到新鲜肉的营养,不久,就到了三号仓库。1912年1月25日,他们返回设在鲸湾的基地。

经过近100天在航程,他们回到了欧洲,挪威人像迎接民族英雄一样欢迎弗拉姆号归来。他们的事迹,迅速传遍全世界。

阿蒙森后来继续从事极地探险,最后献出了自己生命。1908~1920年间他沿北冰洋海岸线进行了环球航行。1926年他和另外两个人驾驶飞艇穿越北极,从欧洲到达美洲,1928年6月18日,他从挪威起飞去求援意大利号飞艇人员,两天后飞机失事,他与几名机组人员一起坠入大海。

同类推荐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与万里长城一起举世闻名的秦始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人们但知他是一个暴君,却忽略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从而奠定了他千古一帝的地位。故事写秦始皇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后,少年天子一展奇才,翦除权臣,夺回实权,悲怆壮烈;亲政后,问鼎中原,霸气冲天,一统天下,可歌可泣。称帝后,废除分封,行中央集权,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前无古人。他奏响了秦颂绝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登峰造极后,突然向深渊滑落下去,几代人的心血竟被付之一炬……秦始皇,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名垂千古的伟大和千古罪人的错误,让人无比崇敬,也让人扼腕叹息……书中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有的落马,有的成功,他们给历史带来了无尽的启示,也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川端康成的父亲川端荣吉是个医生,毕业于东京医学院。他的兴趣颇为广泛,曾跟大阪的一位儒家学者学过汉诗和绘画。在他的藏书中,汉文典籍相当丰富,此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和西洋的文学作品。在川端康成不满两周岁的时候,因为患肺结核病,他就与世长辞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还惦记着儿女,希望他们长大了能有所作为,并且还挣扎着坐起来分别为儿子川端康成、女儿芳子写了“保身”、“贞节”两个字,作为遗训。也许是由于年龄太小,和父亲作最后告别时,川端康成好象没有感到悲伤。这是川端康成出世后经历的第一次死别。正因为有这样的童年,成就了他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到独立于世的青年作家。
热门推荐
  • 叛徒

    叛徒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手机响起来的时候,高一歌正在吃晚饭。今天晚饭吃得有点晚了,八点半,高一歌刚从教室里查岗回来。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用大老板(校长)的话说,现在是“紧急备战状态”。既然是紧急备战状态,吃饭晚点也算正常。他作为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可不敢掉以轻心。春节一过,高考就开始倒计时,学校教学楼的正厅里和每个教室里都挂了倒计时日历牌,一天翻个数字,数字越来越小,学校里的氛围越来越紧张,老师和学生的心也越揪越紧。高一歌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种计时方法,果然厉害。
  • 李元霸异界游

    李元霸异界游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被雷劈死后尸骨全无,但命运使然,年仅十八岁的李元霸并未身死,反而穿越到了异界大陆,投身在一名落魄贵族少年身上。在这里他找到了亲情,找到了爱情,找到了他内心深处最渴望一切!
  • 明传万里

    明传万里

    时间长河无边际,水中锦鲤数不清,鱼跃龙门寻常见,身世际遇各不同。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赵彦初至大明。传奇皇帝朱祁镇十八岁,意气风发。悲催皇帝朱祁钰十七岁,安分守己。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志得意满。一代名臣于谦巡抚晋豫,声名卓著。瓦剌太师也先磨刀霍霍,虎视中原。我们的主角赵彦十四岁,放牛喂鸡。四年之后,土木堡之变还会发生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依稀故人归

    依稀故人归

    “世人皆传叶家三公子男身女相,乃当世第一美人,我倒要看看他到底如何美貌。”林依这一看,便是一眼万年。明明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小魔女,也能化为绕指柔。“叶三公子是真的很好看啊,好看到世人皆传他已离世,自己却还能苦等二十年。”那年,一个不知世事的白衣少年郎,变成如今模样,孰是孰非,孰正孰邪?
  • 冷魔囚宠:少爷,求放过!

    冷魔囚宠:少爷,求放过!

    她满心欢喜的为他准备生日礼物,等待她的却是恩断情绝。 四年后,再相遇。 他冷冷的丢出一张纸,“签了它。” 她愣愣的看着那张纸,有些反应不过来,刚开口“翼……” “叫少爷。” 听着那冰冷至极的几个字,瞬间红了眼眶。 他拿出签结婚协议,却给了她最疏离,最难堪的称呼,果然,他仍然恨她入骨,可是她仍不知道他恨从何来? 一次次折磨,一次次伤痛,一次次逃离,一次次禁锢。 “音伊沫,休想逃脱,除非我死……”砰―― 一声枪响。她呆滞的看着男人白色衬衫那一片鲜红,瞬间丢掉手里的抢,惊慌失措的跑过去抱着倒地的他,泪如雨下。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罗斯·斯图特说:“一则故事能改善与他人之关系,移人情性,使人恍然大悟,认识到‘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一则故事可使我们沉思生存之意义;一则故事或使我们依然接受原有的真理,或给我们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书精选了100个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却饱含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每则故事后都配以“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揭示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钥节,让中学生朋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做事做人的准则,学到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上快乐成功的人生旅程。
  • 四十未婚

    四十未婚

    她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最平凡的一个女人。年近四十,仍是母胎solo。工作,不高不低,钱够用就行。朋友,不多不少,知心即可。这么平凡安定的生活,她很满意。但是结婚就像未知的生物,朝她伸出可怕的爪子,试图将她拽入被称为“世俗”的泥潭深处。她怀揣着恐慌但期待的心情,与之争辩着。结婚,结婚,你都多大了,还不结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在四十之前?难道年龄大的女人就不配拥有爱情和梦想了吗?她传统了那么多年,这一次她要叛逆一回,找不到真爱绝不结婚。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