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600000050

第50章 金融机构“玩命”需保护伞(2)

1993年夏天,麦利威瑟又网罗了一位金融学界的新星梅伦·斯科尔斯。1941年7月1日,斯科尔斯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蒂明斯市。在父母和亲戚的影响下,斯科尔斯从小就对经济尤其是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十几岁时就从事过俱乐部的理财工作,在读高中和大学时他还炒过股票,并开始对股票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着迷。1962年,斯科尔斯毕业于明马斯特大学,获工程学学士学位。1969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财务学博士学位。斯科尔斯曾先后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

在召集专业学者、明星交易员等加盟的同时,麦利威瑟等人也展开大规模的资金筹集工作。麦利威瑟就像一名政客一样,到处宣传自己的投资主张和赚钱策略,其足迹遍布美国多个城市。此外,麦利威瑟特别希望获得重量级投资者的支持。他曾经前往奥马哈与大名鼎鼎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共进晚餐。在遭到这位美国大富翁的拒绝后,麦利威瑟又与高盛集团进行了接触,但最后无功而返。然而这些小挫折并没有阻挡麦利威瑟等人前进的脚步,他开始采取多种渠道来吸收不同种类投资者的资金,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994年初,麦利威瑟邀请了一位大人物加盟,他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戴维·马林斯。马林斯也是默顿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在哈佛大学执教期间与艾里克·罗森菲尔德成为好友。美联储二号人物的加盟给麦利威瑟带来了丰厚的资金来源,并为其提供了与国际银行巨头打交道的机会。随后,一连串重量级的人物和机构出现在麦利威瑟的投资者名单上,例如好莱坞著名经纪人迈克尔·欧维兹、耐克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纽约石油巨头罗伯特·贝尔夫等。麦利威瑟还利用旗下学者的名气,吸引了好多著名学府的投资,如圣约翰大学、耶和华大学以及匹兹堡大学等。此外,通过马林斯的政治影响力,麦利威瑟还吸引了大批国际客户的投资,其中包括日本住友银行、台湾(地区)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泰国盘谷银行以及巴西加兰蒂亚银行等。

1994年2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这时候,公司已经筹集125亿美元的资金,虽然没有达到麦利威瑟预定的目标,但这一成绩已使公司上下感到欣喜若狂。麦利威瑟等人在把酒言欢的同时,亦开始着手准备惊天动地的投资计划。

由于担心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局面,美联储主席格森斯潘下令提高银行短期贷款利率。格森斯潘此举的本意是促使过热的经济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联储的举措却导致债券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跌。5月,美国30年国库券的收益率已从峰值时的76%下降到65%,跌幅超过14%。一时间,美国债券市场被乌云笼罩,而世界其他主要债券市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急转而下的形势,众多经营债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债券市场,以图将损失降到最低,但那些采用杠杆交易方式的对冲基金,还是遭受了巨额损失。

就在华尔街许多金融机构痛心疾首,纷纷抛售债券之时,麦利威瑟却瞅准时机,带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杀入债券市场。他认为在众多金融机构仓皇出市的过程中,不同债券的利差肯定会被放大,于是调集大量资金,进行“低买高卖”的套利操作。经过两个月的时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增值了7%,并开始大量盈利。这期间,麦利威瑟等人敏锐地观察到30年期政府“当期债券”与其“非当期债券”的利差有异常的扩大现象,于是,他们买进了10亿美元价格便宜的“非当期债券”,卖出了相同价格高昂的“当期债券”。

麦利威瑟等人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全部家当都押在了这笔交易上面。他们在买进一种债券的同时,卖出了另一种与前者相似的债券。因为相似事物差额的变化幅度要远比事物本身变化幅度小,所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果不出所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持有的两种债券之间的利差迅速缩小了,公司因此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收入。事实上,麦利威瑟等人也是在“赌”,只不过他们“赌”得更有把握、更加小心罢了。

虽然罗伯特·默顿和梅伦·斯科尔斯两人并不直接参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但他们却被认为是公司的“投资理念之父”。在他们的眼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并不是一家基金,而是一个通过数字实现风险控制的投资实验室,其核心理念就是价格波动幅度。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许多交易都是在最大限度地追逐利差,而这种利差又是价格波动幅度的另一种反映。此后,默顿等人通过建立一连串的假设,认为价格波动幅度是持续的,即交易价格具有“时间连续性”。换句话说,人们可以通过价格数据的变动情况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

后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根据默顿等人的理论,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成功开发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金融产品自动投资模型。在市场非常平静的条件下,默顿等人的假设确实与实际相吻合,但仅此而已,当市场突然遇到较大波折的时候,这些理论就变得毫无意义。虽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交易员们对该模型的缺陷非常清楚,但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投资套用工具了。所以,公司的交易员们每周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电脑做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经过1994年一年的拼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取得了优异业绩,年收益率高达28%,在扣除日常管理等费用后,公司所有投资者均获得了20%的收益。在当时债券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这样的业绩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麦利威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价值。这时候,众多投资者都将目光聚焦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颗“金融新星”之上,他们对其不再抱有任何的犹豫和怀疑。

1995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又在意大利政府债券和不动产抵押债券两大战场取得骄人战绩,年收益率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59%,即使在扣除相关费用以后,收益率也高达43%。在短短两年间,公司赚取了16亿美元的利润。有了如此出色的业绩,再加上美林证券公司的帮助,麦利威瑟等人毫不费力地再次筹集10亿美元的资金。至此,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总资本权益达到36亿美元,公司资产价值更是达到惊人的1020亿美元。

1996年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业发展最为辉煌的一年。公司在公司债券、垃圾债券、互换利率,以及政府证券等多个领域收获颇丰。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年收益率高达57%。虽然这一数字与前一年相比有少许差距,但因其投资规模的扩大,公司账面净赚21亿美元。更为难得的是,公司全年没有1个月出现过超过1%的月度亏损额,这从侧面反映出麦利威瑟等人控制风险的能力。到1996年底,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名员工的规模,其合伙人在基金中的资产规模已达到14亿美元,这与成立之初的15亿美元相比已有天壤之别。更令麦利威瑟等人欣喜的是,在这一年中,基金又获得了诸如瑞士联合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银行巨头的支持,其资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对冲套利对投资机构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秘密,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设立了自己的套利部门,并在市场寻求获利的机会。因此,大量来自银行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对冲套利业务领域,而这些新增的资金势必造成金融产品的利差水平大幅降低,减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盈利的机会。华尔街上渐渐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只要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选择的投资对象,其他投资机构必然迅速跟进。为此,罗森菲尔德抱怨说:“其他人都在想方设法赶超我们,只要我们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像蝗虫一样,迅速吞噬所有的机会。”

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来说,此时最急迫的工作是要为手中的巨额资金找到新的出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作为一家对冲基金,如果不能迅速地将客户对它的信任转化为它对客户的回报,那么必将遭受严重的损失。事实上,麦利威瑟等人对公司的投资策略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在数学模型的指导下,就算是一块荒地,也能被他们种出丰硕的果实来。

LTCM阴沟翻船

1997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高风险投资基金。不久之后,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住房抵押证券市场。麦利威瑟等人凭借公司雄厚的财力,迅速在市场中掌握了主动权。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交易人员对该领域并不是很在行,他们在市场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求微小的利差,并通过财务杠杆机制将利润扩大。有了新的尝试以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股市当中。虽然公司的员工都知道,模型对股票价格的预测并不准确,但他们还是想试一试。

最初公司对股票市场的配对股票交易很感兴趣。据说,该交易项目负责人哈格哈尼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股市了,尤其是欧洲股票市场。当时,欧洲市场的许多公司有两种不同股票在市场上同时挂牌的现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两种股票价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业务相关联的两家公司的股价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哈格哈尼认为,公司可以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套利交易。随后,公司派学者和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股票交易模型,将哈格哈尼的想法变成事实。

由于配对股票交易中两种股票的差别较大,因此这种交易已经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套利了。此外,配对的股票之间价差的波动情况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交易员不可能套用模型来决定未来的投资计划,他们只能凭借着积累的经验来投资,而这就与其他风险投资方式无异了。

当时,哈格哈尼看中了一家英荷合资的石油公司——皇家壳牌公司的股票,该公司由两家上市公司控股,即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公司。通过哈格哈尼等人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他们发现壳牌运输公司的股价总是比皇家石油公司低8%左右。虽然两家公司是由不同的投资者所掌握的,但它们的收益均来自皇家壳牌公司,所以这种差距是不合理的,两家公司的股票必然会逐渐趋于一致。于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疯狂地投下了23亿美元,买进壳牌运输公司股票的同时,卖出相同价值的皇家石油公司的股票。被利益冲昏头脑的麦利威瑟等人,已经忘记了这些交易背后潜在的巨大风险,他们开始了一场赌博。

麦利威瑟等人最终还是赌赢了,公司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尽管美国金融市场受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而一蹶不振,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还是达到了25%的收益率,麦利威瑟等人的个人资本增加了36%,个个都成为亿万富翁。

进入1998年后,美国金融市场开始向利好的方面发展,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的乐观情绪逐渐高涨起来。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致使债券利差变得越来越小,并严重影响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业务。此时,麦利威瑟等人并不担心公司会出现亏损,他们只担心没有足够多的目标来进行投资。随着投资压力的增大,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涉足那些具有较大风险的市场,例如俄罗斯、巴西以及丹麦的债券市场,而这些市场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麦利威瑟等人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他们抛弃了此前谨慎的对冲套利策略,开始豪赌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在股票市场上渐行渐远。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经大量做空由“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认为该公司的市值已远远超出了它实际的价值。随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拆巨资购买了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斯塔伍德发行的垃圾债券,投资金额高达48亿美元。尽管公司在这些风险项目中赚取了一定的利润,但它所下的赌注实在太大了,稍有闪失便会迎来灭顶之灾。

受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渐渐开始关注起互换利率的利差交易了。所谓互换利率,指的是交易双方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相交换。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由于每个国家的互换利率都以该国的政府债券作为基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互换利率的差异和波动,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1998年4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美国、德国与英国相比,存在互换利率过高的情况,而这种差异有缩小的可能,因此大量做空美、德两国的政府债券。

此时,华尔街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危险投资浑然不知,各大银行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其提供大量的资金。此外,由于众多金融机构都在利用财务杠杆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以引起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担忧。雷曼兄弟公司负责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约翰·苏科指出:“整个华尔街都在玩火。”

1998年6月,麦利威瑟的好友詹姆斯·麦克恩蒂觉察到市场的种种不利因素,作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重要成员,他连忙向公司提出警示,希望众人能够采取有力措施以降低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然而此时,麦利威瑟已经不能有力地约束手下们的风险投资行为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同一盘散沙一样,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凝聚力。到了6月中旬的时候,美国30年期政府债券的利率已经降到了自1977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市场上的人们对政府债券未来变化趋势看法不一。众多机构开始纷纷减持国库券,它们担心这种不利的局面会造成自己极大的损失。但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却在债券市场上疯狂投下赌注,继续抛空美国政府债券。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 解读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针对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国”论调,专辟一章“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予以驳斥,对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未来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预测。
  • 赋税论

    赋税论

    《赋税论》是一部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本书的诞生,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细品本书,您会发现,威廉·配第所举事例皆来自现实生活,生动贴切,而其所阐述的理论深刻而又易于理解,他的主张,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尤其是社会财富再分配问题,仍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亦可以得到印证,让我们感觉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建设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书籍,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其目的并不是要去建立一个实体,而是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是普通伙伴关系的升华,体现出成员之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包括空间认同、价值观认同,以及对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未来挑战的认同。
热门推荐
  • 风临夏陵

    风临夏陵

    一个是神秘家族的后裔,一个是绝世人物之子。一个废柴,一个天才。双线交融以及众多鲜活角色之间的羁绊轮回,演绎着一次次惹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背后又是命运的无可奈何。这个诺大的世界究竟什么才最为重要,这无穷无尽的轮回究竟何时才是尽头。
  • 空棺

    空棺

    夜,已经很深了。乡村简易公路上,看不到一辆车影,见不到一个行人。公路两边,是一丛丛的树林和成片的庄稼地。庄稼即将成熟,高大的玉米林密密实实,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和偶尔响起的猫头鹰叫声,给静寂的道路增添了几分悚人的气息。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束手电光在公路上摇曳着。手电的光晕映衬下,两个扛着背包的男人走得很急,其中一个男人嘴里叼着香烟,烟头不时闪现出红红的光晕,在夜色中显得触目惊心。道路两边,没有一户人家,也没有一点光亮。
  • 修真银行

    修真银行

    这家门派看起来有点前途,灵力贷款批了。这家做兵器的别具匠心,灵力贷款批了。那个快被打散的门派不要慌,灵力贷款来了,助你们东山再起!穿越到异界兴风作浪,搅动风云。
  • 凤泣血:倾城颜

    凤泣血:倾城颜

    她只是和亲公主的小跟班,除了把晟王府那些女人斗得鸡飞狗跳外,真的没其他本事了。可是,那个臭王爷为什么让她出谋划策?好吧,如果非要承认,她还是有那么点小小的医术啦,只不过,来到古代后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多就是纸上谈兵而已,谁让人家曾经学的是西医呢!原本很欢声的生活,在公主意外死亡后变得不一样,臭王爷怀疑她,为了洗刷冤屈,查找真相,她历经千辛万苦。然而,真相却是更大的阴谋……
  • 邪恶爪牙做骑士

    邪恶爪牙做骑士

    神秘消失的人群,横跨星空的怪物;艰难求存的世界,骑士立下了誓约;我是你的骑士,但也许...还是邪恶的爪牙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甜妻不好惹

    重生甜妻不好惹

    前世她被继妹所害,一生穷困潦倒。重生后,她攀上战少的高枝。一路虐渣男惩贱女,走上人生巅峰。
  • 从二次元中走出的男人

    从二次元中走出的男人

    “叮!”“宿主绑定了二次元系统!”“恭喜宿主消耗了全部情绪值,抽到了king的游戏操控技巧。”“恭喜宿主消耗了全部情绪值,抽到了纳兹乘坐交通工具晕车的技巧。”“恭喜宿主抽到了樱木花道的终极砍价技巧。”“恭喜宿主抽到了桂木桂马的技巧。”这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碰到了一个坑比系统的故事!ps:有变身元素,内容偏校园日常,不喜慎入。
  • 枇杷缓缓归矣

    枇杷缓缓归矣

    如果,如果你们没有遇见,会是怎样?在朝为官,为国分忧。娶妻生子,亦或是戎马一生;嗯,以我的性格,估计也没人敢娶,应该是潇洒走天涯吧。相视而笑。既然已经遇见,那么现在的生活如何?于晨曦中枕着她的发香醒来,看见她还在酣睡,头发乱乱的,就会饶有兴趣地看她起伏的呼吸,直到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念着我的名字;日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天天的看着他深深的笨拙的爱着我的样子,就是那种,肉眼可见的幸福。那,就是我想拥有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