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1100000014

第14章 四世三公话袁绍

本来关于袁绍的话题应该放在上一篇《乱世草头王》中的,所谓乱世草头王,自然就是最终的失败者。不过袁绍的事业做得要远远大过董卓、袁术和吕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死死压制住曹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敌人,袁绍有许多事情要讲,所以单列一篇。

袁绍的出身,上面讲袁术的时候也提到了,出身于当时的天下第一豪门——汝南袁氏。在东汉中后期,汝南袁氏能风光到什么程度?想想琅琊王氏在东晋南朝的社会地位就可以了。用当时人的话讲,汝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提及袁绍时往往都会提到一个名词——四世三公。“四世三公”就是袁绍行走江湖时最闪亮的金字招牌,而且不是镀金的,是纯金打造的。刘备成天扛着的那块“大汉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才是中看不中用的镀金招牌。

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要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讲起,袁安是东汉明帝、章帝、和帝时的三朝名臣。袁安的家学渊源极好,世代传学《易经》,特别是袁安在汉明帝刘庄大兴“楚狱”时出任楚郡太守,扫冤辩屈,活人无数,一举奠定了汝南袁氏在士林中的超高名望。

袁安为人刚直正派,所以朝廷非常倚重他,后来升任司空,不久改任司徒。有了袁安这样在官场、士林两头通吃的老祖宗,汝南袁氏从此官运亨通,下面做一个简单的列表:

袁安——司空、司徒

袁京(安子)——蜀郡太守

袁敞(安子)——司空

袁彭(京子)——南阳太守

袁汤(京子)——司空、司徒、太尉

袁成(汤子)——早卒

袁逢(汤子)——司空

袁隗(汤子)——太尉、太傅

袁绍(成子)

袁术(逢子)

所谓“三公”,是历代官场上最为崇高的职务,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从东汉至唐,除了南北朝的鲜卑周法古周朝外,其他各朝皆以东汉三公为准。

“四世三公”几乎就是汝南袁氏的代名词,不过在《三国志·蜀先主传》中,刘备提到了袁术家世“四世五公”。这很好理解,四世三公的“三公”是名词,而四世五公的“五公”是指袁家做过三公的五个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袁安做司空是在汉章帝刘炟元和三年(公元86年),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汝南袁氏成为当时天下最为显赫的家族,颍川荀氏都要稍逊一筹。当然,豪门内部同样分高低贵贱,袁绍因为他的父亲袁成死得早,祖父袁汤的爵位被袁术的父亲袁逢袭嗣,所以袁术一直瞧不起堂兄袁绍。

有种说法认为袁绍是袁逢庶出的儿子,也就是袁术同父异母的哥哥。因袁成早死,所以袁逢就把袁绍过继给亡兄做嗣子。不过就算袁绍是袁逢所生,但过继给了袁成,那就要给袁成传香火。不必钻这个牛角尖,都是老袁家的贵种,管他谁生的。

因为袁成的早逝,反而让袁绍在两个叔父袁逢和袁隗那里得到了特别的关爱,“二公爱之”,视同己出。从这一点来看,袁绍要比王莽幸运,王莽虽然也生在当时天下第一豪门,但因父亲王曼死得早,王莽家徒四壁,在社会底层受尽了磨难。

生在豪门和生在草根的区别其实只在于奋斗的起点有高低之分,要想做成大事,还要看自身的能力。人是不能选择出身的,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面对残酷的现实,努力打拼。在未知的风险面前,豪门和草根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巨舰和小艇翻在水里,后果都是一样严重的。

即使是同生于豪门,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西海龙王敖顺有句名言说得好:“龙生九种,九种各别。”袁绍和袁术是堂兄弟,但袁术纯粹是个纨绔子弟,喜欢飞鹰走狗,顽劣无行。

再看袁绍,史称袁绍“姿貌威容”,换成现在的话来,气场很强大。和獐头鼠目的袁术相比,袁绍更招人喜欢。因为当初袁成在官场上层积累了不少人脉,“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再加上袁绍本人能“折节下士”,所以袁绍在上流社会非常吃得开,“士多附之”。

早期的袁绍很有英雄慷慨气,深得社会舆论的好感,曹操当时无论是家世还是名望均远不如袁绍。以袁绍的能力和形象,如果生在承平时代,三公是跑不了的。但袁绍的青年时代,东汉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太监集团和外戚、清流集团杀得昏天黑地。

袁绍出身高级清流官僚集团,自然要站在太监们的对立面,否则如何在江湖上行走。汉灵帝刘宏死后,太监集团和外戚、清流集团的决战一触即发。当时秉政的是大将军何进,但何进为人多狐疑,做事太犹豫,袁绍反复劝何进先下手为强,何进不听,结果被杀。

何进只是清流官僚集团的代表,他的死并没有影响袁绍等清流派铲除太监势力的决心,袁绍率军闯入皇宫,对太监集团进行了灭绝性的大屠杀,一个不留。

不过因为当时袁绍自身的势力还太过弱小,所以胜利的果实被大军阀董卓给摘了去。袁绍暂时没地方去,就留在京师和董卓周旋。但时间久了,袁绍就发现董卓非常的不好对付,与其在老虎嘴里捞食吃,不如到外地任个实职,有兵有地,不比在这里担惊受怕的强?

在袁家故交的积极斡旋下,董卓最终同意让袁绍离开洛阳,出任渤海太守,实封邟乡侯。渤海郡隶属冀州刺史部,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地大物博,是做大事的好去处。袁绍来到渤海,也标志着他的身份由之前的清流名士转变成了地方实力派军阀,这是袁绍人生中的重大拐点。

虽然渤海太守的职位是董卓委任的,但袁绍显然不可能领董卓的人情。董卓是全国舆论高分贝声讨的国贼,如果袁绍和董卓走得太近,就等于自绝于天下,袁绍的智商还不至于这么低下。

为了捞到更大的政治利益,袁绍联合了堂弟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孙伷、兖州刺史刘岱等关东诸侯,举旗声讨董卓。因为袁绍的威望在各路诸侯中最高,所以大家推举袁绍为总瓢把子,带着弟兄们去灭董卓这个老贼。

袁绍这次充当盟主,却直接导致了他的叔父太傅袁隗全家被董卓悉数诛灭,死者五十多人。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袁隗举家被杀,反而间接替袁绍赚足了同情分。

后来联军讨董失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袁绍也回到了渤海。袁绍虽然有了立身之地,但渤海一郡显然不能满足袁绍的胃口,如果袁绍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早晚被人吃掉。因为渤海郡是冀州辖地,袁绍第一个短期战略目标自然就是夺取韩馥麾下的冀州。

袁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手下人才太少。不过这对袁绍来说显然不是问题,因为袁绍出身高贵,礼贤下士,再加上各界痛惜德高望重的袁隗太尉,为了报答老袁家的旧情,各地豪杰蜂拥来投袁绍。袁绍的帐下很快就挤满了泪流满面的袁家旧吏,袁绍有枪有人,腰杆自然也硬了起来。

不过战争是冷血无情的,袁绍真要和韩馥拼刀子,未必有绝对的胜算。袁绍的运气也够好,正在袁绍挖空心思夺取冀州的时候,盘踞在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突然南下进入冀州,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准备私吞冀州。

韩馥现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彷徨无措。袁绍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派谋士荀谌(荀彧胞弟)来游说韩馥献出冀州。荀谌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给韩馥分析了得失利害,果然说动了韩馥。袁绍不费一枪一箭,就轻易地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黄金。

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根据地,袁绍可以说是困龙入海了,套用一句名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袁绍也知道要做成大事,身边没有智囊是不行的,袁绍帐下也汇集了当时的顶级智囊沮授、田丰、逢纪等人。这些人的智力资源,足够支撑袁绍扩大生产规模的。

先说沮授,沮授本来是韩馥的心腹,但袁绍却用人不疑,引沮授为心腹智囊,沮授自然也倾其智力为袁绍效劳。这时的袁绍确实能做到人尽其用,如果他半路不掉链子,官渡之战的赢家未必就是曹操。

沮授从争雄天下的高度给袁绍制定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抛开沮授对袁绍肉麻的吹捧,沮授应对策略的核心是立足冀州,扫灭河北周边各派势力,比如黄巾军残余、黑山贼张燕,以及幽州的公孙瓒,对河北实行全面控制。然后奉迎汉朝皇帝于邺都,奉天子以讨不臣,取得政治优势。文武并举,数年之间就可扫平诸侯,匡扶天下。

沮授“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要早于荀彧向曹操提出的同等战略,如果袁绍能提前下手请到汉献帝这尊金像,那曹操就会非常的被动了。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很快就暴露了出来,随后谋士郭图再向袁绍建议奉迎汉天子的时候,因为袁绍不喜欢汉献帝刘协,怕刘协到时不好伺候,就放弃了这个战略。

袁绍放弃“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不久,曹操就听从荀彧的建议,抢先下了手,一举控制了朝廷。消息传到河北后,袁绍突然回过味了,后悔得直撞墙。袁绍想尝试着让曹操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还给他,曹操当然没这么蠢,拒绝了袁绍。

要论各方面的条件,袁绍都远远强于曹操。就硬件来说,袁绍这时手控冀、青、并、幽四州,兵马数十万。要论软件,智谋之臣、熊貔之士,济济帐下,绝不比曹操手下那班精英差。史称“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

袁绍能阔到什么程度?他准备南下攻击许昌时,一出手就是精卒十万,骑兵上万。因为袁绍的控制区地近北方产马区,马源不成问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先进的作战部队,相当于热兵器时代的装甲集团作战,冲击力可想而知。

要说战胜对手的概率,袁绍也远远大过曹操,因为袁绍的机会要比曹操多,如果要为袁曹决战开盘口的话,大笔的赌注会流向袁绍。但为什么笑到最后的却是曹操?

在《曹操的智库》中,我们讲了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现在从袁绍和曹操在为人处世以及性格的差异来讲一讲。

袁曹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有些类似于秦末双雄项羽和刘邦,袁绍几乎就是项羽的翻版,而曹操几乎就是刘邦的翻版。陈平曾经评价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袁绍也是如此,所以江湖豪侠义士,归之如云。

但项羽和袁绍都有一个通病,善致士而不善用士,养人而不能用人之才。项羽的问题是“爱惜爵位”,是只铁公鸡;袁绍的问题是“多谋少决”,做事太优柔,他们手上的牌面都比刘邦和曹操要好,结果都因为牌技不佳,全都打臭了。

反过来说刘邦和曹操,这两位爷都有点“无赖”性格,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刘邦喝酒赊账,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曹操醉酒后,伏在案上大笑,胡须上全是肉渣子。

这等不注意形象的事情,是出身顶级贵族的项羽和袁绍做不出来的。当然这都是小事,刘邦和曹操在小事上大大咧咧,但在大事上绝不含糊,心狠手快,做事绝不拖泥带水。

项羽和袁绍的失败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绝对自信。因为出身累世贵族,他们的心理优越感非常强,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比如袁绍,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也能善言纳谏,但前提是智囊的谋略和他想的一致,不然袁绍是不听的。

袁绍准备在境内实行分封制,让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以及外甥高斡各据一州,巩固袁氏的天下。在乱世中搞分封制是非常危险的,这么做容易勾起被分封者的权欲,为境内的疆土和统治集团的分裂埋下了重大隐患。

三百年后的萧衍大搞分封制,儿孙各掌雄兵,结果手足残杀,被人一锅给烩了。谋士沮授苦劝袁绍不要玩火,现在搞分封绝对不是时候,可袁绍不听。后来的形势发展也证明了沮授的远见,袁绍集团的灭亡,有一半是源于袁氏三兄弟的手足相残。

曹操北上击袁,沮授又针对袁曹的优劣提出了一个绝户计:曹军虽然雄武能战,但他们粮少,所以曹操利在速战。我们粮食多,不怕和曹操耗时间,我们坚守不战,等曹军泄了气,一鼓可擒之。袁绍不听,结果招来一场大败。

说句不太恰当的比喻,曹操喜欢人才,但袁绍似乎更喜欢奴才,因为奴才听话。沮授虽然才智超群,但他提出来的这些建议却严重挫伤了袁绍的自尊心,好话都让你说尽了,我算干什么的?

袁绍为人“外宽而内忌”,表面上尊重人才,实际上人才在他心里并没有什么地位,曹操用人的“唯才是举”在袁绍这里只能是神话。曹操正好和袁绍相反,“外忌而内宽”,有时曹操也钻牛角尖,拿着菜刀满世界追杀仇人的儿子,但毕竟是孤例。

魏种当年在吕布偷袭兖州时第一个叛变,把打包票说魏种不会叛变得曹操羞得满脸通红。后来曹操抓住了魏种,把剑横在了魏种的脖子上,恨恨地说:“唯其才也!”当场释放,继续重用。这种胸襟气度,不由得让人心折!

如果说曹操的心胸像大海,那袁绍的心胸不过像井口那么大,容不得真龙。下面说一说袁绍帐下与沮授齐名的另一名重量级谋士田丰,田丰的遭遇能很好地说明袁绍“外宽内忌”的性格。

要说袁绍早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人才,田丰就是当初袁绍重金礼聘出山的。田丰本以为袁绍有能力拯救万民于水火,就慨然来到袁绍帐下,准备大展拳脚。

哪知道袁绍只看中田丰在河北士林中的名望,根本就没打算重用田丰。田丰屡屡给袁绍献奇计,比如力劝袁绍奉迎汉天子以讨不臣,袁绍当成耳旁风。

袁绍率主力南下官渡与曹操决战,遭到了田丰的强烈反对。田丰很有战略远见,他告诉袁绍,真正着急决战的是粮少的曹操,而不是我们。我们要避免和势力正锐的曹军主力决战,而是休养生息,精兵简政,增强实力。

田丰也敏锐地发现了曹军数量不如袁军,田丰提出我们可以利用曹操这个劣势,派兵四处骚扰曹操。比如我们佯攻A点,曹军过来救援,我们再去攻B点,曹军过来时,我们再砸C点。胜用骑兵优势,让曹军疲于奔命,消耗掉曹军的锐气,两年之内,必可擒曹操于麾下。

如果袁绍听从了田丰的毒计,不一定就能如田丰所说两年之内灭曹,但至少能极大地消耗曹军的战斗力,曹操也就没有能力北上急于决战。时间拖得越久,对袁绍越有利。

可袁绍从来就不相信田丰,觉得自己实力这么强大,对付曹操没必要这么麻烦。两年后?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摇头不听。田丰坚持己见,苦劝袁绍,结果把袁绍惹急了,系田丰于狱中。自己率着大队人马,自信满满地南下和曹操决战去了。

结果袁绍临阵应变能力不如曹操,再加上不听谋士良言,被曹军杀得血流成河,袁军死伤惨重。消息传到河北狱中,有人来给田丰道喜,说田公料事如神,袁公回来后,必能重用田公。

田丰这些年在袁绍身边周旋,对袁绍为人了如指掌。田丰仰天长叹,对这个人说:“你还是没有看透袁将军,如果此战破曹,我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现在战败了,我必死,不信你等着看吧。”

袁绍战败回来后,果然担心因此败遭到田丰的耻笑,爱面子的袁绍再也不爱惜人才,下令处死田丰。这就是跟随袁绍闯江山的下场?兔子还没捉到呢,就把猎狗烹了,袁绍实在蠢得无可救药。

虽然田丰为人刚而犯上(荀彧语),但做大事业的哪能没有一点度量,何况田丰是袁绍的超级谋臣,袁绍说杀便杀,岂不令天下智士寒心。看来当初荀彧和郭嘉跳下袁绍这条船是正确的,不然他们的下场比田丰好不了多少。

曹操在这一点就远比袁绍精明,如果在刘备穷困来投时杀掉刘备,张绣、张鲁、刘琮等人哪还有胆量投降曹操?人都有一种惯性思维,将同类人的遭遇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杀一人而沮天下人归顺之心,这样的蠢事曹操做不出来。

田丰的智力水准是历史证明过的,晋人孙盛将田丰称为张良再世,像田丰这等级别的谋士,如果袁绍礼而用之,胜负尚未可知。袁绍平生杀人无数,却杀了他最不该杀的田丰,袁绍失败的结局,在田丰大笑而死的那一刻,已经不可避免了。

宋人秦观在《袁绍论》明确指出,袁绍的灭亡,不在于官渡之败,而在杀田丰。秦观的理由是虽然官渡惨败,但袁绍的综合实力依然不弱于曹操,如果袁绍能“东向而事丰,问以计策,卑身折节”,并收抚残兵,休养生息,笑到最后的未必就是曹操。

秦观的这个观点确实没错,但问题是如果袁绍真的如秦观所说向田丰低头认错,那还是袁绍吗?

袁绍做事业的起点比曹操高,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曹操优越,结果曹操拿走了所有的蛋糕。曹操和袁绍相比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优点,那就是曹操一旦决定做某事,立刻下手,绝不拖泥带水。

要做成大事,有个三字要诀,就是“稳、准、狠”。“稳”是指做事要通盘考虑,兼顾战略和战术利益;“准”是指要确定具体的目标,不要假大空,似是而非;“狠”是指确定目标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火速将目标拿下,因为机会是瞬息万变的,夜长梦多。

“稳、准、狠”是曹操的优点,恰恰是袁绍的弱点,尤其是在机会的把握上。每次袁绍面临着重大战略选择的时候,袁绍都会犯犹豫不决的老毛病,机会浪费了一火车。

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控制区发生了重大政治事变,董承谋诛曹操,事泄被杀。同时刘备在徐州树起反旗,曹操为铲除腹心大患,决定亲征刘备。

刘备在徐州的军事存在将极大地牵扯曹操的北线战略,对袁绍非常有利,袁绍应该不惜代价保住刘备。田丰也劝袁绍利用曹军东征之际,袭取许都,端掉曹操的老巢。

袁绍没有同意,找了一个不三不四的理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袁绍推脱自己的儿子得了病,不忍远征。田丰见袁绍做事如此犹豫糊涂,气得以杖击地,大呼苍天误我。

曹操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场大劫,顺利地赶跑了刘备,解除了东线警报,可以全力对付袁绍了。失去了(控制徐州的)刘备这个战略支点,袁绍将独自承受曹操的所有压力,“1+1>2”的道理袁绍居然也不懂,实在愚蠢到了极点。

其实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也有些犹豫,曹操担心袁绍乘虚南下,但郭嘉果断地告诉曹操,可以放心东征,袁绍必不会南下。郭嘉认为袁绍为人犹豫狐疑,做事四平八稳,轻易不敢冒险。一切果如郭嘉所料。

袁绍本来在棋盘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结果老帅稀里糊涂地就被曹操吃掉了,真不知道这棋是怎么下的。袁绍下的臭棋数不胜数,所以屡战屡败,但真正让袁绍集团走上毁灭之路的臭棋,应该算是袁绍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下的大错,舍长立幼,人为制造内部分裂。

本节开始也讲了,袁绍有三个儿子,依次是袁谭、袁熙、袁尚。如果按立长的原则,年长且贤惠的袁谭应该继承袁家的基业,但袁绍却最喜欢正妻刘氏所生的三儿子、美姿容的袁尚,袁绍打算立袁尚。

虽然在立袁尚为嗣之前,袁绍就挂掉了。但在袁绍生前,分封三子各领一州,长子袁谭守青州,袁熙守幽州,而袁尚留在了冀州本部,实际上是确定了袁尚继承人的地位。

袁谭见父亲偏心,当然不服,兄弟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袁绍刚咽气没多久,冀州的亲尚派如审配、逢纪立刻拥立袁尚为河北主。袁谭为了争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在辛评、郭图等人的支持下,和袁尚大打出手,丝毫不顾及兄弟情分,结果白白便宜了坐山观虎斗的曹操。

袁绍经营河北二十多年,实力非常雄厚,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虽然在官渡惨败,但袁绍的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多少。而袁绍于公元202年病死后,他的宝贝儿子们为了夺取河北的最高统治权而自相残杀,即使如此,曹操最终彻底扫清袁氏的残余势力,也足足用了四年!

前面讲了,秦观将袁氏集团覆灭的原因归于袁绍杀田丰,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有句话说得很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不是袁氏集团内部出了大乱,曹操未必有多少胜算。

袁绍在和曹操的斗争中,不断地犯下战略性错误,一错再错,最终“不及八年,而袁氏无遗种矣”(苏轼评语)。历史教训可谓深刻。

袁绍的事情就讲到这里,用《三国演义》中感叹袁绍的那首诗收场: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阎氏三国

    阎氏三国

    阎明一位有志青年,由于出国旅游,飞机发生事故,穿越三国时代,且看阎明笑改三国,身后虎将护卫,旁边妻妾成群,北击董卓袁绍,南讨刘表孙策,西抗张鲁刘障,东灭袁术曹操。刘备,呵呵,只会哭是没有用的!曹操,奸雄,你的人才我收了!孙策,快送孙尚香来和亲!
  • 隋唐大侠传

    隋唐大侠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之大者,覆雨翻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反抗,我会死的!所以我成大侠了……
  • 三国小独裁

    三国小独裁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诸侯割据,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陈明不过是个穿越到三国的小人物,却一步步成长起来,搅动了整个中原的局势。骁勇的阵前战斗,辛辣的政治手段,过人的指挥艺术,独到的战略眼光,这都不是陈明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世的知识以及不屈的信念。
  •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

    本书为拿破仑帝国兴衰史,包括:从科西嘉少年到葡月将军、第一次远征、进军埃及、雾月政变、重压轻柔、帝国的皇帝、鼎盛帝国、走向覆亡和帝国的瓦解等。
热门推荐
  • 他的情深似锦

    他的情深似锦

    【非虐文不狗血不套路】温似锦曾这样爱过一个人,倾尽所有,肝胆欲碎。直到后来,那个如春风和煦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命……他给了她世间所有温柔,教会了她爱情不是倾其一生的付出。“小锦,爱情本就是一个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过程。”“他是你的初恋,而我只想做你最后一个男人。”“小锦,结束便是开始,开始亦是结束。”“小锦……别哭,有些结束,是永恒!”治愈系暖文【战地女记者×商界大佬超超超超温柔男】
  • 都市极品仙帝

    都市极品仙帝

    人族仙帝赵君宇,遭受背叛,百族之战中壮烈牺牲。魂魄来到地球,重生在一个天生不举,众人嘲笑的废材大少身上。身具神奇术法,惊天医术,赵君宇从此强势崛起,杀伐决断,纵横都市。PS:本书男主荷尔蒙爆棚,杀伐决断,欢迎追读。(新书《我体内有仙府洞天》已签约,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了!)
  • 法神之罪恶王座

    法神之罪恶王座

    直冲云霄的黑色光柱,巨龙的咆哮,劫难将至,一场席卷大陆的风暴正在凝聚成形。徒手力撼狂暴巨猿的白发少年,将帝都搅得天翻地覆的诡面盗贼,连时空都能冰封的无敌剑圣……无数的强者被卷进漩涡,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是审判,还是救赎。神级之下,皆为蝼蚁。从少年踏入魔法领域的那一刻,交织着血色哀鸣的亡灵序曲开始了它的出场演奏。
  • 穿越之玩转天冰国

    穿越之玩转天冰国

    若不是穿越到古代,我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会这么神奇与精彩,更不会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与生死相恋……我无法许你今生,我们来世再见。
  • 网游之慢慢情歌

    网游之慢慢情歌

    一个是智商为负数的秀秀,一个是情商为负数的天策。当智商负数遇到情商负数,会不会负负得正呢?
  •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初版于1928年,书中包含的儿童权利宣言,是科扎克基于多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所著。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尽管本书完成于80年前,但其所探讨的内容至今仍有启迪价值,而真正实现儿童权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

    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

    本书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特点,阐述了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的依据、提出了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及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论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等。
  •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分为五个部分:从减负谈起,呼唤“有限教育”;从区域入手,区域均衡是关键;从高考切入,改革要“以法育人”;从职业探讨,为好教师“正名”;从特教延伸,给力特别的教育。内容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高考改革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勾勒了作者的教育行走与思考,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教育官员对教育的殷切期盼与坚定希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读故事 学管理

    读故事 学管理

    故事是历史的记录、艺术的结晶、思想的升华。有时,我们不得不惊奇:管理中许多艰深的题目竞然可以用一则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轻松表达。在学习管理艺术的过程中,另人感悟的故事和真实精彩的案例总是更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它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的多。本书从众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撷选了近500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