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7400000006

第6章 怪老丈三责张良

刘邦这一倒,那啸声竟戛然而止,连湖面亦平静下来。

老丈叹道:“虽大一统,但不如周。然而,一个王朝,能够享国四百一十三年,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话音刚落,刘邦也忽地醒了过来,问道:“老伯,这头还磕不磕?”

老丈道:“起来吧,这头不用磕了。”正牵挂着周苛安危,湖中冒出一个头来,细视之,正是周苛。周苛游上湖来,脸色苍白,喘息许久方道:“好险,我差一点儿两度为人了!”

刘邦深深一揖道:“苛弟这全是为哥好。这情,三哥没齿难忘,定当设法相报!”

“三哥这话,就有些见外了。走走走,去小弟家里喝几碗。”说毕,将刘邦和老丈引入家中,煎鱼筛酒。

两碗酒下肚,刘邦忽又说道:“老伯,邦有一求,万望老伯不要推辞!”

老丈笑许道:“凡老朽力所能及,决不推辞。什么事,你说吧。”

刘邦笑指周苛道:“您老相一相他,是贵是贱,是官是民?”

老丈顾视周苛足足有盏茶工夫,方才回道:“苛亦贵相,可官至将军,忠烈勇猛,足下当重用之。只是……怕是……”他端起酒碗,朝桌上蹾了蹾说道:“喝酒!”

听他之言,话中有话,周苛哪里喝得下去,少不得再三询问,老丈终不肯再言半句,场面有些尴尬。恰在这时,进来一位汉子,高大威猛,年纪似在周苛之下,但说话却有些结巴:“大、大、大哥,你咋恁、恁、恁不像、像话,三、三、三哥来、来了,也不、不、不告诉小、小、小弟一、一声!”

周苛欲待解释,刘邦抢先回道:“昌弟莫要错怪你大哥,三哥此行,有要事在身,是三哥不要你大哥告诉你。”

周昌道:“既是这、这、这般说,小、小、小弟也就不、不、不再抱怨大、大、大哥,来、来,都、都、都坐、坐下,小、小、小弟、敬、敬、敬你一、一碗!”说毕,拎起酒壶,便要给刘邦敬酒。

刘邦伸手拦道:“且慢!”转面老丈,对来人说道:“这位是三哥的贵客,做过魏国博士,极善相术。”

说到“相术”二字,刘邦忽又想到,谚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刘邦既有帝王之命,少不得要物色一帮文臣武将,周苛算一个。周昌呢,武不如苛,但为人极为耿直,可否大用,何不趁老丈在此,问个明白。

想到此,指着来人,向老丈介绍道:“我这位小弟,乃是周苛的堂弟,单名一个昌字,还求老伯也为他相上一相。”

周昌进得门来,老丈已暗中将他相了一遍,见刘邦相求,呷了一口酒道:“足下这位昌弟,亦为贵相,性格耿直,可堪大用。”

听得此言,周昌大喜,忙将老丈酒碗斟满,双手捧着递给老丈,老丈不能不喝。喝过之后,周昌又要碰酒,这一碰便是三碗。碰过之后,周昌缠着猜拳,见三喝酒,一次一碗。周昌的枚远不如老丈,且又口吃,输得一塌糊涂,喝得一塌糊涂。

周苛将袖子一挽说道:“老伯,小侄跟你学几枚。”老丈也没推辞。这一猜便是三十六枚,把周苛喝得烂醉如泥。刘邦素来好酒,枚也猜得好,且又在旁静观许久,自以为这一出马,必赢无疑,谁料猜了二十四枚,仅赢九枚,喝得头重脚轻,舌头发硬,仍不肯服输。

老丈笑道:“论枚论酒,你不是老朽对手。你若不信,看老朽给你喝个样子!”说罢,搬起一个新酒坛,如老牛饮水一般,顷刻被他喝得点滴不剩。

这一来,刘邦彻底服了,再也不敢和老丈斗酒。

一夜无话。天明,老丈起床与刘邦告辞,邦死活不让他走,没奈何又住了三天。其间,刘邦遣人将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王陵、任敖、卢绾、周绁、雍齿、曹无伤、张三等一帮好友,请到周苛家中,一一让老丈相之。老丈相过之后,暗地对刘邦说道:“足下这一帮朋友,统为当世之豪杰,或为将或为相,是你开国的元勋。但也有一二宵小之辈,足下要谨防之。”至于这一二宵小之辈乃何许人也,老丈推说天机不可泄漏,终不肯相告。刘邦无奈,只得送他上路,送了一程又一程,已出了沛县界十余里,仍不肯止步。老丈大为感动,劝道:“千里送客,终有一别,请足下止步,足下若不听劝,老朽就不走了。”说着,真的停了下来。

刘邦连连摇手道:“好好好,恭敬不如从命,邦不送了,祝老伯一路顺风,寿比南山!”

老丈前行十余丈,忽又止步转身,向刘邦招手道:“请足下过来一下,老朽有话相告。”

待邦来到跟前,老丈低声说道:“吾观天下,不出三年五载必乱,你可乘势而起,小者可王,大者可帝。若是仅仅做一方诸侯王,有你这班朋友相助,或许还能成功;若要一统天下,成就帝业,还缺一位军师、一位领兵的元戎。吾虽不才,愿为足下代觅。他日相见,以玉佩为凭。”一边说一边摸出两块玉佩,绿莹莹的,甚是可爱,一一向刘邦示之:“就是这两块,乃独山翠玉所制,上边各绘一位天上星君,一为文,一为武。相见之时,文者持文曲,武者持武曲,切记!”

刘邦频频颔首,目送老丈前行,直到看不到老丈影子,这才返归泗水亭。

那老丈辞别刘邦之后,继续西行,太阳将落之时,来到下邳郊外,到底上了年纪,又困又乏。刚巧路旁有一茶肆,便折了进去,临窗而坐,忽见茶小二遥指门外,对一中年茶客说道:“宋大伯,你不是想见识一下姬公子吗?那位状若美女的便是。”

中年茶客道:“姬公子?姬公子何许人也?我见他做甚?”

茶小二道:“姬公子就是姬亮,博浪沙椎击……”

姬亮,这名字好熟。噢,想起来了!韩国人,名扬天下的一位汉子。传说中的姬亮,行侠仗义,威猛高大,怎么会状若美女呢?老丈似信非信,朝窗外望去。

百步之外,有一木桥,一佩剑青年,正站在桥头,欣赏落日余晖。若说他的年纪,也不过二十五六,身材细长,眉清目秀,颜若桃李,果真活赛一个美人坯子!

“他,他不像是姬亮,怕是一个冒牌货呢!”老丈正要有如此一问,中年茶客代他问了。

茶小二十分肯定地回道:“他就是姬亮,千真万确!”

中年茶客笑驳道:“你又不是韩人,何以如此肯定他便是姬亮?”

茶小二道:“我尽管不是韩人,可我大舅是韩人,习得一身好武,在姬公子家为士。我十三岁那年,去韩都看望大舅,大舅将我带到姬公子家住了两天,故而我识得姬公子。”

这一说,不只中年茶客,连老丈也觉着茶小二所言不虚。有关姬公子的传说一一浮现在老丈脑海。

姬亮世居韩都郑城,祖名开地,父为平,次弟为韩宰相,迭侍五君。秦灭韩时,亮尚在少年,未曾出仕,然家童却有三百人。弟死未葬,他却一心一意想为韩国报仇,所有家财,悉数取出,散给宾客,求刺秦王。秦王者,嬴政也,便是日后的秦始皇。那秦王自灭韩之后,又灭赵、灭燕、灭魏、灭楚、灭齐,一统天下,其势如日中天,纵使有几个英雄豪杰,谁敢去太岁头上动土?所以亮蓄志数年,终难如愿。亮毫不气馁,自忖天下之大,何患无人。于是,便托名游学,周游天下,终于在东海边上,觅得一风尘大侠,愿刺杀始皇。亮不胜欢喜,给予银钱无数,又秘密赶制了一柄一百二十斤的大椎,交给大侠,结伴西返,待时而动。

正巧秦始皇二次东巡,被亮闻知,急忙告知大侠,迎接上去。到了博浪沙,望见尘土大起,知是始皇到了,忙到驰道两旁埋伏。

秦朝的驰道,乃就地取土所筑,故而两旁为沟,并植以杨柳,横排九棵,遮天蔽日,易于藏身。加之博浪沙丘壑纵横,草木峥嵘,若论隐身,更胜于他处。亮与大侠便择了一处既易于隐蔽,又易于出击之地,守候始皇。约有顿饭工夫,始皇的御驾逶迤而来,前行者武骑,黑马乌枪,乌盔黑甲,继之是仪仗,日月龙凤旌旗,金爪钺斧,云幡宝盖,再之才是车驾。除金根车,五时副车[13]之外,尚有属车八十一乘(包括兵车在内),浩浩荡荡由面前经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把姬亮二人看得眼花缭乱。正不知从何下手,猛见其中一车,格外华丽,便认定内中坐着始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亮轻叱一声:“上!”与大侠并肩冲上驰道。

那大侠也不知是心情紧张,还是觉着成竹在胸,一边冲一边将大椎照定始皇的御车直掷过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巨响,正如晴天打了个霹雳,御车瘫在路上。一班护驾武士只顾前行,出其不意,惊得手足无措,自相扰乱。姬亮见大功告成,忙与大侠分头遁去。原以为始皇必死无疑,谁知过了数日,传出一个消息,那日击中的只是一辆经过伪装的副车,始皇安然无恙。不只无恙,反将大侠拘捕归案。那大侠不愧是个大侠,任秦吏如何拷打,终是不肯供出主使之人,遭车裂而亡。大侠虽死,始皇尚不甘心,图影天下,搜捕姬亮。姬亮万般无奈,易姓为张,名良,字子房,逃匿下邳。

下邳紧挨东海,战国属楚,距博浪沙约数百里。张良到了这里,虽然无亲无故,尚幸腰里有钱,衣食无忧。起初,还不敢出门,挨过一年之后,捕役渐宽,乃放胆出游,但大都在黄昏之时,来到圯上,眺望景色,消愁解闷。圯上就是桥上,土人常呼桥为“圯”。久而久之,莫说茶小二,连土人也都知道,下邳住着一位敢于搏击长空、椎击始皇的大英雄。所幸,土人怀念楚主,痛恨始皇,并无一人出面告发。

老丈收回目光,同时也关上了回忆的闸门,暗自忖道:这张良出身高贵,饱读诗书,见识广,胆量大,且又与大秦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我若将我这三卷宝书传授给他,再由他出面辅佐刘邦,何患帝业不成?只是,这张良涉世不深,处事尚嫌有些鲁莽,得想法磨一磨他的性子,挫一挫他的锐气。

他默想了一夜,这办法果真让他想了出来。翌日黄昏,等张良上了桥,老丈徐徐走到张良身边,扶栏而坐,却把两脚伸到桥下,一晃一晃的,好似孩童一般。张良觉着奇怪,偌大一把年纪的老翁,倒像一个小孩子那般轻狂,实在有些可笑。未等他笑出声来,忽听啪的一声,老翁的一只鞋子,掉到桥下去了。张良暗道一声活该,谁叫你如此狂贱!

“孺子,还不快去桥下给长辈拾履!”那老丈以命令的口气对张良说道。

张良何等身份,韩国宰相的大公子,连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敢刺杀,闻者无不肃然起敬。你算什么,糟老头儿一个,又与我张良素不相识,竟敢要我给你拾履,奇辱,奇耻大辱!真想一脚将他踹下桥去。

正要抬脚去踢,转而又是一念,这老丈少说也有八十岁,想必是老糊涂了,我怎能和他一般见识!且是,八十岁的老丈,自称一个长辈,也不为过。罢罢罢,那履,我就代他拾了吧!这才忍气吞声,走下桥去,把老丈的遗履拾起,转至桥上,递给老丈。

不想那老丈得寸进尺,竟伸着赤脚,毫不客气地说道:“孺子,既然帮人,就索性一帮到底,快帮长辈把履穿上!”

张良气极反笑,这人怎么倚老卖老到如此地步?真想将鞋抛至桥下,一走了之。旋即双眼一瞟,见老丈长须飘胸,灰衫长裤,均系粗布所制,实乃一个又穷又酸的糟老头子,我张良若是和他计较长短,未免有失身份。倒不如再忍一忍,帮他将履穿上,看他还能玩什么花样?想毕,遂屈着一腿,帮老丈穿履。

老丈面带笑容,从容起身,也不道声谢字,下桥径去,步履轻盈。张良越看越觉得有些诧异,这老丈八旬有余,行路之捷不亚于青年,我与他素不相识,却屡屡相辱于我,显然是有意而为。他,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若是一个世外高人,我张良可是看走了眼!唉,管他是与不是,我先跟他一程,看一看他去什么地方,会什么样的人。一边想一边走下去,远远地跟着老丈。

跟了一里多地,那老丈似有觉察,突然止步转身,满面赞许地对张良说道:“行,孺子可教!这样吧,五日以后,黎明时分,汝可仍到圯上与我相会。”

张良何等聪明,立马意识到这老丈有些来历,当即双膝扎跪在地,叩首答道:“敬遵前辈之命!”

五日之约一晃便到,亮黎明即起,草草盥洗,匆匆赶到圯上。谁知那老丈,已在圯上坐着,一脸怒容道:“孺子与长辈约会,应该早至,为何到此时才来?汝今且回去,再过五日,早来会我!”

张良自知理屈,不敢反驳,连声道歉。又过五日,一闻鸡鸣,立往圯上,谁知老丈又已先在,复责张良来迟,再约五日后相会。张良不敢多言,只好复归。至第三次,格外留心,未及夜半,便即前往,到得圯上伫立等候。约历片时,老丈方策杖而来,见张良已经在圯上伫候,满面开颜道:“孺子就教,理应如此!”说毕,乃就袖中取出一书,付与张良,殷殷嘱道:“汝可精读此书,当为帝王之师。”

张良闻言并未表现得如何欢喜,反倒有些不快。

老丈满面困惑地问道:“老夫赠汝之书,乃罕世之宝,世人对它无不垂涎三尺,却难得一见。老夫见汝可教、可为,方忍痛割爱,汝受书之后,不见其喜,反见其忧,是何道理?”

张良长叹一声道:“不瞒前辈,我张良乃韩相之后,与强秦有着血海深仇,恨不得将那始皇千刀万剐,您却要晚辈做他之师,晚辈实在高兴不起来。”

老丈拈须笑道:“到底是一个孩子,老朽要你做帝王之师,并未要你做秦始皇之师,你忧的是什么?”

张良道:“秦统一六国之后,普天之下,皇帝只有一人,那便是秦始皇,除他之外,敢称帝者,那就是他的儿子、孙子……也就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我张良既然不愿辅佐始皇,岂肯辅佐他的儿孙之辈?”

老丈仍是笑微微地说道:“如汝之言,那皇帝岂不是卖给他秦家不成?”

张良怔了一怔,暗道:是啊,我怎的如此糊涂,想推翻暴秦者大有人在,这皇帝不可能老是姓秦,姓一姓韩怎么样?应该让他姓韩,即使不能姓韩,也该让韩国复兴,做一方诸侯。果真这样,也不枉我吃了这许多年的苦!

老丈见他面现喜色,轻咳一声说道:“据老夫观察,不出三年五载,天下必要大乱,代秦者,刘邦也。老夫已经应允刘邦,代他觅一军师,汝将此书精研之后,径可去沛县投邦,必当大用。”一边说一边取出那块绘有文曲星君的玉佩,继续说道:“此块玉佩,乃老夫荐汝之凭证,今交于汝,也算了却了老夫一桩心愿。”

张良轻轻摇了摇头:“恕晚辈无礼,晚辈原本姓姬,父祖两代,迭为韩相,与韩之兴衰息息相关。韩亡之时,晚辈长跪于父祖灵位之前,立下重誓,一定要复兴韩国,重振家邦。故而,辅佐刘邦之事,晚辈不敢答应。”

老丈沉吟良久道:“暴秦虽说可恶,然一统天下之事,乃势之必然。暴秦可亡,韩不可兴,汝之大愿,怕是难以实现呢!然汝既然决计兴韩,老夫也不能过于阻拦。这样吧,汝可暂将这块玉佩收下。若韩可兴,汝便助韩;若韩不可兴,再去助刘也不为晚。”

话说到这种地步,张良还有何话可说?遂双手接过玉佩,贴身藏了。忽见老丈眉头紧皱,单手捂胸,忙一脸关切地问道:“前辈贵体是不是有些欠佳?”

老丈轻叹一声回道:“这事全怪老夫,老夫偌大一把年纪,不该跟刘邦他们斗酒,致使元气大伤,引发了陈年老病。”

这一说,张良愈发关心了:“什么病,要不要晚辈去请一个郎中?”

“不必了,老夫的病老夫知道,闭门休养一段时间便不治自愈。”

“前辈打算去什么地方休养,晚辈好去看您。”

老丈道:“看倒不必,汝当务之急,乃是及早将老夫所赠之书读熟读透,做一个兴国的功臣。”

张良道:“前辈之言,晚辈岂敢不遵,但您与晚辈素昧平生,竟将如此珍贵之书赐予晚辈,以开晚辈之愚,恩同业师。而晚辈极想拜在您的门下,真正做您的弟子,请您千万莫要推辞。”

老丈道:“老夫乃一道士,周游天下数十载,未曾收过一徒,孺子若是执意要拜老夫为师,老夫也不能不识抬举。”

张良闻言大喜,当即跪倒在地,行了三叩九拜之大礼。

老丈拈须喜道:“此乃为师第一次收徒,不能不贺。走,咱师徒俩找个酒肆喝几樽。”

但当他们真的来到酒肆之后,老丈又后悔了。他的病乃因饮酒而起,岂敢再喝!不喝又怕扫了张良的兴,勉强喝了三樽,起身告辞。张良要送他一程,他执意不肯,良含泪问道:“良与先生一别,不知何日才得相见?”

老丈回道:“十三年后,汝可去济北谷城山下找我。我若不在,当有一块三尺见方的黄石相候,那便是为师了。”

老丈正要转身,忽又想起一事,遂对张良说道:“为师答应过刘邦,要为他觅一军师,并一领兵的元戎。为师将要闭关休养,看来这第二件事是没有办法完成了。但为师一生,从未失信过人,岂能失信于刘邦!为师有心将此事托付给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良慨然应道:“先生的事,也就是学生的事,先生要学生如何做,学生便如何做,岂有相商之理?”

老丈道:“如此甚好!”遂又摸出玉佩一个,形状大小与先一块相同,只是那上边所绘,乃武曲星君。

老丈将玉佩交与张良,策杖而去。

张良回到寓所,就着灯光,将书展开,卷首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太公兵法。”太公者,姜尚也,亦名子牙,熟谙韬略,为周文王师。文王崩,子发立。发者,武王也。姜太公辅佐武王灭殷建周,被后人尊之为兵圣,其书亦为兵书之祖,早在平王东迁洛阳之时,已经失传,不想今日落到我张良手中。越想越是欢喜,当即设下神案一副,置宝书于上,拈香祭拜一番,方展之读之,日夜不辍,半年光景,把个《太公兵法》念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一日午后,张良正在院中默背《太公兵法》,冷不丁闯进一个人来。看年纪三十出头,高鼻凹面,手执长剑,身着灰布长衫,上面血渍斑斑,见了张良,反手将门关上,面带乞求地说道:“公子,在下因势所逼,连杀二人,官府正在追捕,欲在贵府暂避一时,事后定当重谢!”

张良与秦有亡国之恨,素来痛恨官府,又见这汉子气度不凡,慨然回道:“休说重谢的话,请随我来。”一直将来人引到卧房,打开复壁的暗门,待来人猫腰钻了进去,方又合上。张良换了一身女儿睡装,又是描眉又是搽脸,还把头发打开,披散到肩上,加之本来就生得美貌,俨然一绝代佳人。

忽听哐咚一声,七八个黑衣公差,破门而入,直奔卧房。张良正躺在大床上闭目养神,见闯进来这么多公差,故作又惊又怕的样子,哆嗦着嘴唇问道:“你们……你们这是干啥呀?”

众公差并不答话,翻箱倒柜地进行搜索,甚而连床下也不放过。

张良索性跳下床来,一边阻拦,一边责问道:“你们到底想干啥?你们不要以为奴的男人没有在家,就跑来欺负奴家。奴也是有名有姓的人家,不是好欺负的,俺这就去县里告你们!”

公差不怕“她”告,但怕耽搁久了,走了要犯,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乎,各自抢了一两件值钱东西,退出卧房,临走,有两个公差还照张良的粉脸上各捏了一把。内中一个还要再捏,被他巧妙地躲了过去,双臂交叉护着胸脯,尖着嗓子叫道:“流氓,有种的就别走,看奴的哥哥怎么收拾你们!”一边叫一边追,一直追到大门外边,见那班公差进了另一座院子,才折了回来。又挨到掌灯时分,确信公差不会再来骚扰,方将那汉子放了出来。

汉子一揖到地,万分感激地说道:“多谢公子,公子救命大恩,在下终生不忘。在下身上,尚有碎银十两,权作谢仪,请公子万勿推辞!”一边说一边去摸银子。

张良摇手说道:“不必不必!小事一桩,何足挂齿。你若执意要赠在下银子,那便是看不起在下了!”

汉子倒也爽快,哈哈一笑说道:“恭敬不如从命!”遂将银子收了起来。

若照汉子之意,想在此留宿几日,一来养伤,二来躲避官府的追捕,但又不好直说。

“公子,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公子成全才是。”

张良道:“不必客气,有什么事,你尽管道来。”

汉子道:“在下左肋为剑所伤,虽不致毙命,却也疼得难受,还求公子为在下觅一些金创药。”

张良道:“这个不难,我这里便有一包上等的金创药,待我拿来,为你敷上。”

敷过药后,汉子忽然又要讨口吃的。张良本就不大看重钱帛,何况一顿饭,当即去厨房炒了两个菜,一荤一素,还热了半坛酒。

酒足饭饱之后,那汉子仍然没有要走的意思,没话找话道:“古圣人言:‘施恩不图报。’公子施恩固然不图回报,但在下受公子如此大恩,还望告知尊姓大名。”

张良沉吟片刻道:“在下乃穷书生一个,名不见经传,说出来,恐辱君耳。但在下很想知道,君姓甚名谁,因何连杀二人?”

汉子暗道:这人倒也乖巧,我问他姓名,他不但不说,反套我姓名,有心不告诉他,恐怕引他不快,这避祸养伤之事,岂不要成为泡影?且是这位公子与我素昧平生,在我危难之时,竟然出手援救,可见是一位真男子,还是说了好。他长叹一声道:“不瞒公子,在下姓项,名伯,乃楚国大将军项燕幼子……”

一说到“项燕”二字,张良双眼为之一亮。秦在扫平六国的过程中,确实遭到过六国军民的抵抗,但抵抗最烈的要数项燕,故而项燕成了六国军民心目中的反秦英雄。爱屋及乌,对项燕的后人亦另眼相看。

张良霍地站了起来,双手抱拳道:“小生眼拙,不知好汉乃是项大将军的公子,失敬,失敬!”

项伯亦起身还礼:“若无公子相救,项伯怕是已经掉了脑袋,且莫说失敬的话!”

二人相互客气了一番,张良重整佳肴,边喝边聊,甚是投机。当张良以真实姓名相示之后,项伯亦是惊喜交加:“失敬,失敬!”自罚三樽之后,含笑说道:“在下以为,敢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人,不敢说他有三头六臂,至少也是一位铁塔般的大汉。谁料,公子竟是如此一副模样!”

话音甫落,项伯便知失口,忙改口道:“俗话不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纵观当今天下,若论英雄、真男人,非公子莫属!来来来,在下敬您三樽。”

这一喝,直喝到鼓打三更,项伯假意要走,张良执意挽留,这一留便是两年,彼此以兄弟相称,项伯年长张良六岁,尊为兄。两人一块切磋武功,一块商议反秦大计,比亲兄弟还亲。

这一日,张良正在与项伯练剑,圯上老丈遣人送来一书,书曰:“自圯上一别,倏忽两年有余。甚念。近得京师消息,暴君已亡,子胡亥立……”

读到“暴君已亡”四字,张良高兴得跳了起来,狂呼道:“好!好!死得好!我复韩有望矣。”

项伯自与张良相识相交以来,从未见他这么高兴过,讶然问道:“子房,你这是怎么了?”

张良也不答话,双手将来书递给项伯。项伯读了不到两行,亦狂呼起来:“死得好!子房,此等大事,不得不贺。喝,喝酒!”

张良道:“哥哥说得极是,喝,喝他个一醉方休!”说毕,进屋抱出一个酒坛,也不炒菜,也不要杯,你喝一气递给我,我喝一气递给你。顷刻把一坛老酒喝了个精光,二人相视而笑。“哈哈,老贼死了!死了,死了,死了!哈哈哈哈……”

张良口中的老贼,乃始皇也。

始皇确实死了。死在了东巡路上。

始皇性如豺狼,好大喜功,荒淫无度,尤好游历。这是张良对他的评价。且不说前三句评价如何,单就后一句来讲,就有失公允。

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至死的十一年间,确实有过多次的游历活动,大的出巡就有五次。每一次出巡,随从人员多达四五万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要睡觉,且不说还要供应马的草料,还要整修道路,还要保护圣驾的安全。每游一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和经济负担,为此,百姓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然而始皇对此毫无觉察,仍是我行我素,且是出巡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也不能全怪始皇,他有他的道理和苦衷。

天下刚刚平定,六国贵族对他虎视眈眈,不出巡如何令他们折服?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功盖三皇五帝,不出巡,不封泰山,这不世之功勋如何能让天帝知道?

望术者告朕,东南方有天子气。常言道,天不可有二日,国不可有二主。你东南方要是生出一个真命天子,我秦始皇怎么办?不只我秦始皇,还有我的儿子、孙子。我为始皇帝,儿子为二世皇帝,孙子则为三世皇帝,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子子孙孙传至无穷!这么重要的事,朕能不去东南方看一看?

我秦始皇千辛万苦,方开创出大秦帝业,万里江山,到了坐享清福的时候,却上了年纪,龙体又有些欠安,阎王老子一旦将朕的魂魄勾去,这一切荣华富贵,岂不成了泡影?朕不能死,朕说什么也不能死!要想不死,唯有成神成仙。神仙在哪里?神仙在东海,在蓬莱,在方丈,在瀛洲。这些地方,朕能不去吗?

他去,他该去,且一去便是五次。前四次每一次都带着太子扶苏和一大帮股肱之臣。

这一次他没带,这是他第五次出巡,没带太子的缘由,乃是由焚书坑儒而起。

同类推荐
  • 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

    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

    媚世和堪鄙是西方当代新出现的两个美学类型,对原有的美学类型体系(以美丑为核心的体系和以美、悲、喜为核心的体系)产生了一种新冲击,形成了以先锋和媚世为核心的体系,同时产生了媚世之美与先锋之丑之间的换位。同时,媚世与堪鄙是西方对大众文化中的美的一种把握,提出了看大众文化的一种新的视点,因此,媚世与堪鄙,对世界美学中的审美类型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思考。
  • 开头

    开头

    本书是从8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创作的青年作家徐名涛的早期中短篇小说集。全书收入的是作者80年代写就的中短篇,其中除《初恋》没有发表过以外,其余的均在全国的各在刊物上发表过。全书小说的立意、结构、选题都富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其中传达的人生思考和理念也颇有新意。
  • 唐人故事

    唐人故事

    《唐人故事》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等五篇组成,属于这位文坛异人的早期之作。一般来说,“早期”在别的作家那里可能意味着“习作”,但在王小波这里,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一位读者在网络论坛上留言说,“舅舅情人”写出了中国文学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而另一位王小波迷更是这样揭秘说:“不是真正王小波迷的人他不知道,其实好多人都忘不了《唐人故事》。”
  • 芭提雅,请别让我为你哭泣

    芭提雅,请别让我为你哭泣

    因为爱,所以才要宽恕写下标题,才意识到用了一个词语——宽恕。结局令人唏嘘,即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任真难以宽恕他,并不是因为一个谎言,而是因为爱之深。他在她面前从来没有藏着掖着的,而她,却吝于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她是骄傲的,为了爱情;但也是卑微的,因为两个人身份悬殊。任真当然是爱他的,因为自尊,所以把他坚决拒之千里之外,但这又何必呢?爱,是值得宽恕的。爱情需要的沟通,理解,然后去共同的面对,但她并没有给他机会。两个人一直处在猜心的状态,从来没有开诚布公的沟通过,这样的爱情本来就危机重重,不是这件事情后面也会有其他的考验。其实现在想想,任真担心的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和他门不当户不对,但是这个在现代来说又有什么呢?
  • 大款爷们

    大款爷们

    阿召原是县制药厂的普通工人,因研制出一贴灵膏药,为非职业发明而获专利。他将专利卖给子香港B制药商行,他一次得七十多万美元,兑换人民币之后,他又部分转入黑市,几年,他拥有四百万人民币。此时国内一家制药厂准备与他合作,研制一种喷剂骨刺灵,他竟不干,并将已有的资料焚烧。他说:“事业无止境,人的劳累就无止境,我已给世界留下了许多,我不再给世界留下什么了,否则世人要骂我贪婪!”一种荒唐的理论。阿召的爱好是音乐和跳舞。
热门推荐
  • 海贼之青色火焰

    海贼之青色火焰

    穿越海贼,纵横在伟大航路.身附系统少年李维斯的皇者称霸之路
  • 桐谱

    桐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神:坠落星辰

    星神:坠落星辰

    坠落的星辰?十世轮回?万般苦难还有生死劫难?本以为成仙成神就能远离纷争却没想到只是从一个纷争进入另一个更大的纷争!且看如何碾碎各路人马的阴谋诡计!再次登上巅峰!我没创造过辉煌那就现在创造,我曾经如果创造过辉煌那我现在也一样可以!(此书也是一个回忆一个幻想送给我们所有粉丝的幻想纪念那曾经陪伴我们得兮)
  • 海上尘天影

    海上尘天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善本:国民党驾机起义第一人

    刘善本:国民党驾机起义第一人

    飞向延安,父亲驾机起义1946年6月26日,延安上空阴雨绵绵,一架美制B-24型重型轰炸机冲破艰难险阻,不时晃动着机翼,穿越厚厚的云层,在风雨中缓缓降落在简陋的机场上。驾驶飞机的机长就是我的父亲刘善本。父亲时任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上尉飞行参谋,他在即将接任蒋介石专机——“美龄”号机长的关键时刻,选择投奔光明,飞向延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人员驾机起义的先例。周恩来总理多次称赞父亲是“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国民党空军先后有百人驾机起义。
  • 陆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陆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高冷傲娇男主VS腹黑睿智女主】【小虐怡情,后甜宠文】他,陆瑾言、是陆城不可一世的王,不近女色是整个陆城都知道的事、却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迎娶一个自认为素未谋面的人…她,夏柠汐,是个孤儿,在孤儿院被人收养、十八岁那年,养父母因意外去世,从那开始,命运之轮开始转动,冥冥之中似命中注定与陆瑾言纠缠不清…“这辈子、不管有谁阻碍我们、我都不会放手,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私有宝贝,你逃不掉了…”陆瑾言邪笑。“好,这辈子、我们能相遇,是你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夏柠汐满目傲娇。“嗯、言之有理…”陆瑾言深情款款。“此生,遇见则是幸运,余生,请多指教。”夏柠汐清澈的眼眸带着繁星、轻笑。“此生,不负遇见,余生,我只要你。”陆瑾言目光如炬,满目深情。10,25…墨清颜执笔。还望支持一下[可放心食用][绝不弃坑]
  • 世界上最经典的500道思维名题

    世界上最经典的500道思维名题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思维和智慧。”思维创造一切,思考是进步的灵魂。如果思维是石,那么它将敲出人生信心之火;如果思维是火,那么它将点燃人生熄灭的灯;如果思维是灯,那么它将照亮人生夜航的路;如果思维是路,那么它将引领人生走向黎明!
  • 密恋私宠:首席的设计宝贝

    密恋私宠:首席的设计宝贝

    某天,某女好友对着流星许愿,“快点赐沈安筠一个绝世好男人吧!”没想到三个月后,她先是差点被车撞,结果在两天之内,无数次遇见那个男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猿粪吗?“宝贝老婆,来,张嘴,我喂你,啊……”某人丢了一记白眼,“我手没废。”“我知道,可是不能让宝贝老婆累到。”“唐!睿!泓!”“宝贝老婆别生气,别动了胎气。”某男立刻举手投降……【新建群:497501554】
  • 从零开始的异界魔法见闻录

    从零开始的异界魔法见闻录

    幻想的世界总是让人向往。勇士,贪婪的目光看向了末开垦的深林。这是机缘。殊不知,阴暗洞穴中,蛰伏的帝王,布下了一盘局,玩味的盯着“棋子”,阴谋的开始。鲜血的腥味,飘散。未知的生物,浮现。一位,热爱魔法的少年,拿起了“剑”,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
  •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