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300000009

第9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美元霸权的确立(1)

本章导读:本章介绍的是二战以后逐渐强大起来的美国确立自己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利用的国际货币手段可以说是最完美的,使美国兵不血刃就掌控了整个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是这段历史的核心,在该体系的兴衰过程中都可见到美国人忙碌的身影,也惊奇地发现不管是兴、还是衰,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都没有被动摇。我们就要通过分析这段历史,分析美元是怎样一步步取代英镑的,分析美国是怎样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起对自己有利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分析当对自己不利时美国是怎样自我否定自己的。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布雷顿体系不过是美国控制世界的一个手段,可以为世界带来暂时的安定,但最终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美元的崛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时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山姆大叔不但打赢了战争,发了一笔战争横财,而且美元也正悄悄地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事实上,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霸主也是经过了一番长期、激烈的较量的。

美元的迅速崛起显得非常顺利。南北战争后,美国国内市场完成统一,经济迅速发展。根据OECD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估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870年已经赶上英国,美国人均GDP在1905年赶上并超过英国。美国用了仅仅50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英国200年的经济发展成果。1860年至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是英国的3倍。一战前夕,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世界的1/3,而英国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下降到14%。美国开始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那么,美元与英镑之间的争霸赛也将是不可避免的。

前面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国际金本位制,也使美元成为“强势货币”。当时美国为现实其具有保持美元稳定的实力,决定恢复古典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这在另一方面则打击了英镑,为建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迈出了第一步。由于黄金的大量流失,这时其他国家都无力恢复金币本位制,美国的这一招马上奏效——许多国家纷纷离开英镑,投入美元的怀抱。

这一现象是英国这个昔日霸主不愿看到的,1925年4月28日,在财政大臣温斯顿·邱吉尔的主持下英国开始金本位的恢复工作,但限于黄金不足,实行的是金块本文制。当时,美元与英镑之间的汇率定为1英镑等于4.8665美元,按照市场水平英镑至少高估了10%。英镑的高估削弱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贸易逆差和资本加速外流导致英国黄金储备频频告急。英国被迫与1931年9月21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同时实行汇兑管理,英镑的国际地位从世界货币转向区域性货币。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国际金本位制遭受致命打击。1933年4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将美元汇率贬值40%,以刺激美国的出口,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二战前,英镑的地位有所回升,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一度升至1:6.03。从这些现象看来,美元独霸世界货币宝座的时机尚未成熟。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巨量的黄金储备使得美元变得更加“硬气”,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逐渐增加,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一举取代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英国自然不会轻易将金融霸主宝座拱手相让,因此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霸主必然是一个双方激烈较量的过程。最终是财大气粗的年轻新贵美国挑战胜利,还是死而不僵的老牌霸主英国守擂成功呢?历史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怀特与凯恩斯之争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就积极策划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霸权下的货币秩序。但基于当时美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局势,美国仍然离不开英国的配合。于是,1943年美、英两国政府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了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提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是由美国的财政部的首席国际经济学家亨利·得克斯特·怀特于1940年提出的,其核心目的就是制定管理未来国际金融的方案,其中包括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和建立世界银行的设想。前者是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个金融性措施,后者则可以看作是前者的一个有关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实质性补充。国际平准基金的方案采取存款原则,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基金总额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并根据各国缴纳的份额决定各国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由于怀特坚信政府间合作是促进全球繁荣所必需的,所以他主张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参加到这个基金,甚至是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为了方便国际合作,成员国要保证采用固定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若想调整汇率则必须经基金组织同意。基金组织由执行董事会管理,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尤尼它”(Unita),每一“尤尼它”等于10美元或含纯金137格令(1格令=0.0648克纯金)。“尤尼它”可以兑换为黄金,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会员国可以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它所需要的外币,通过这种手段来应付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其数额最多不能超过它向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

在当时可与“怀特计划”并肩的则是由英国财政部顾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41年提出地的“凯恩斯计划”,凯恩斯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来抗衡美国的经济实力。该世界性的中央银行被称为“国际清算同盟”,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用转账办法进行清算。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逆差国可按规定的份额向“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该“同盟”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国际清算单位。班柯虽然以黄金定值,但国际货币联盟却可以调整其价值。班柯等同于黄金,各国可以用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取黄金。各国货币的汇率以班柯标价,非经理事会批准不得变动。

各国在国际货币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75%计算,但是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而只是在联盟中开设往来账户,通过班柯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和债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将盈余存入账户;发生逆差时,则按照规定的份额向国际货币同盟申请透支。各国的透支总额为300亿美元。“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很明显,凯思斯计划是基于英国当时缺乏黄金的困境,尽量贬低黄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有一些共同点,如都主张汇率稳定,反对外汇管制;都赞同各国有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的权利。这些共同点主要来源于美、英两国对1929年国际经济大萧条的起因,在认识上的一致。可是这两个方案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数额不同。“怀特计划”提议设立的基金总额仅为50亿美元,而“凯恩斯计划”的透支总额高达300亿美元。

2.汇率制度有差异。“怀特计划”对各成员国调整其货币汇率平价的限制非常严格,而“凯恩斯计划”则允许各成员国在调整货币汇率平价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差异。“怀特计划”缺乏明确的监督各成员国(尤其是有贸易顺差的国家)采取相应的有利于国际货币稳定的经济政策的机制。而“凯恩斯计划”则有这方面的规定。它要求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和有贸易逆差的国家承担同样的国际收支调节责任。“凯恩斯计划”提出: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不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只要产生不平衡的数额超过了该国在同盟中份额的一定比例,就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消除这种不平衡,否则,同盟就将对这些超出的部分,分档征收利息。超出的部分越多,利率就越高,以此鼓励各个成员国都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平衡国际收支。

4.黄金的地位不同。“怀特计划”要求各成员国以黄金交纳其基金份额的一部分,“尤尼它”与黄金挂钩,“尤尼它”也有相应的法定含金量(1个“尤尼它”=137格令黄金,约等于当时10美元的含金量)。各成员国可以按上述汇率平价自由兑换黄金。而“凯恩斯计划”中,各成员国无须向“国际清算同盟”交纳任何基金份额。“班柯”虽以黄金定值,但这一规定仅是为使保守的经济界人士易于接受。“班柯”不能用来兑换黄金,但各成员国却可以用黄金来换取“班柯”。凯恩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黄金逐步从国际流通中消失,而以“班柯”取而代之。

这两个计划的差异,除了反映美、英两国对新的金融全球化在认识上的差异外,还和美、英两国当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地位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空前的增长。在1945年底,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40%,美国官方黄金储备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总储备的59%(约5.74亿盎司,按当时平价价值为200.8亿美元),拥有巨额国际收支顺差。因此,美国的方案主要关心本国对外负担的能力和世界性通货膨胀问题。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实力大为衰弱,国际收支有巨额的逆差,因此,英国政府更关心国际收支逆差的平衡问题,希望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国家能够从国际社会获得充足的融资,并希望新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使国际贸易的顺差国也能受到和逆差国同样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压力。

由于这两个计划代表着两国政府的利益,因而作为代表,凯恩斯与怀特之间的争论异常地激烈。“怀特的谈吐热情洋溢,当他的论述势如破竹的时候,他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站起来双手紧紧抓住椅子,似乎惟有如此,才能加强他思想的力量。凯恩斯也不示弱,他措辞严谨,逻辑严密,语言掷地有声,每一个词语都好像经过了细心的推敲,蕴涵着无穷的智慧”。

因为当时美国的实力大大强于英国,所以这两个方案争执的结果是“怀特计划”占了上风,同时吸收了“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内容作为参考,形成了一个折衷的货币合作协定,即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怀特:把美元变金元

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达成的协议较多地采纳了“怀特计划”,然而是什么使一个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官员打败了经济大师、学术泰斗凯恩斯呢?并且与凯恩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怀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幕后工作,其人其事很少被人提及,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这位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助理。

亨利·得克斯特·怀特,1892年10月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怀特曾在驻法美国海军部队服役。而立之年时他才成为一名正式的大学生,并在斯坦福大学荣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经济学学位。1930年在哈佛大获得国际金融专业博士学位,他的关于战前法国国际收支的博士学位论文得到著名国际经济学教授陶西格的赏识,并获得当时有名的经济学最佳论文“威尔士奖”。之后,怀特在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的劳伦斯学院开始了他多年的任教生涯。1934年,怀特意外地接到芝加哥大学雅各布·瓦伊纳教授的来信,应邀去财政部工作。从此,怀特离开了学术界,在财政部一干就是12年,最后升任为部长助理。

怀特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来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他在进入财政部不久就在内部的报告中指出,美国能否尽快摆脱1929年以来的经济萧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货币能否稳定下来。在这一问题上,怀特与凯恩斯是高度一致的。1935年在怀特对英国的访问中,他第一次会见了凯恩斯和其他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通过这一次访问,怀特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在货币问题上需要美国与英国的高度合作。

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于1941年12月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指派怀特管理财政部所有国际事务。这一职务为怀特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并没有把全部精力用于应付战争带来的烦琐事务,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战后的经济恢复工作,起草了通过创立IMF和世界银行恢复战后国际稳定的宏伟计划——《联合国家平准基金和联合国家及联系国家复兴银行建议方案》,即上节提到的“怀特计划”。因此史学家们认为,他在美国驻布雷顿森林的小组中实际上的领导地位,对于决定IMF的形式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影响二战以来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绝对重要的因素。

同类推荐
  • 管理三经

    管理三经

    管人、管事、管财这三大要素是相互依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事业因用人得当而发达,财富因创新思维而无限聚敛,最终推动了企业的日益繁荣——如西方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所说,一个人在追求私利满足的过程中,却无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理,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私营公司的管理者们,他们为追求个人财富无限增长的内驱动力,都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类追求幸福的目标的实现。
  • 经商百诫

    经商百诫

    商人所置身的社会和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商人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改进自己,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商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强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行列中新的冒险者的不断涌现,而且也得益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后者是当今社会庞大的企业规模和庞大的市场的必然产物,它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商人成为对社会有着独特贡献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下海“捞”一把,他们只看到了利益,没有意识到商场中的危险。
  • 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本书讲述了中国银行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规模已能与华尔街巨人比肩,创造的利润甚至还要远超过它们。尽管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并非完全适合于中国,但不可否认,中国的银行在体制、管理、产品、人才等方面仍然需要向华尔街学习,而最终目的则是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搭建属于中国的“华尔街”。
  •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本书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并力求从中为你挖掘出最多的经济学信息,探测到最多的经济学秘密!它将在最贴近你的生活小事中为你进行经济思维的超级解密;它将带你透过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看经济学的力量有多么不可思议;它将传授给你与众不同的智慧,教你懂得如何抉择才更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 销售应该这样做

    销售应该这样做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那么,该如何解决从而成为一名顶尖的销售高手呢?为了让销售人员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销售技巧和策略,使销售人员能够迅速、轻松地提高销售业绩,本书归纳总结了销售人员应该学习的销售知识,浓缩了众多销售精英的成功之道,涉及的内容涵盖了销售领域的各个方面。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超实用的销售技巧和策略加上经典的案例分析,可令读者即学即通、即学即用。本书不仅是销售人员必备的销售圣经,还适合培训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没看见我身上烧着了吗

    你没看见我身上烧着了吗

    你如何才能分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你什么时候是在幻想或做梦,什么时候是清醒地感到自己身在此地?留在你记忆中的是你听到孩子们的呼喊声,你能肯定那不是假的。所以你为什么还待在这里?孩子们需要你,你的妻子需要你!于是,你破门而出,在黑暗的楼梯道里奔波……这个场景似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发生过!煤气灶上的水已经烧开,“咕噜噜”地翻滚着。爱丽丝正在收阳台上的衣服,她让你去把火关了。你走进厨房,一股股浓热的蒸汽从壶口冒出来,落在你手臂上。你用毛巾把水壶提开,火焰时红时蓝,好似一个漩涡般吸引着你。窗外,一头鲸铺天盖地地游过,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所以此刻需要醒来。
  • 情深刻骨:早安,未婚夫!

    情深刻骨:早安,未婚夫!

    作为演艺圈骨灰级的龙套兼死尸专业户,秦绮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角色,硬着头皮陪笑灌酒!“女一?当然可以。但你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似笑非笑。她恨得咬牙切齿,但转念一想,不就是扯个证吗?豁出去了……然而,原本单纯的交易关系,在什么时候悄悄变了性质呢?
  • 豪门坏女人

    豪门坏女人

    T市很繁华,是一个能让所有精英人士向往的经济大城市。T市有着很多大集团,大企业,豪门在这个城市多不胜数,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妄想嫁入豪门的人很多,最后都止步在门槛,只因为豪门流行“门当户对”。T市今天很热闹。传说展氏集团的少爷展肖痕结婚。所谓展氏集团,有着亚洲经济动脉之美誉,都说展氏集团的董事长轻轻的跺一下脚,T市就要翻转两天不得安宁。这绝对不是夸张。所以,……
  • 四六话

    四六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修仙路可能走歪了

    我的修仙路可能走歪了

    罗小天一觉睡醒,整个世界发生了剧变。“老妈,快看,老爸上天了!!”“别闹了你这孩子,快上剑吧,这个钟数很塞剑的。”小天妈一把捉住小天,手决一掐,带着小天一起上天了。“啊啊啊啊啊!!!!!!老妈慢点我恐高”
  • 大树种子

    大树种子

    大树的种子一开始很小,慢慢发芽长大成一颗大树。以此要论大小,种子与大树不相上下。
  • 幸运的是我们的未来

    幸运的是我们的未来

    一场雨让他们相遇,到相识,到相离,经过几年的时间,世界之大,在茫茫人海中再一次相遇,会展开什么故事?
  • 武侠之父

    武侠之父

    北漂文艺混子邓铮重生了,却发现身处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脑子里带着个搜索引擎不说,本身还是首都体育大学武术学院传统武术套路专业的一名学生。这里版权保护到位、文化娱乐产业发达,但因为历史分叉的原因,还没有形成“武侠”这种影响整个华语世界、风靡全球的独特文化。没有“金古梁温黄”等武侠名家;没有《铁血丹心》《归去来》《小李飞刀》《江湖路》等武侠名曲;没有《莲花争霸》《武林外史》《萧十一郎》《逆水寒》等武侠名剧;没有《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卧虎藏龙》等经典武侠电影。这里,他每行一步,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开拓……****官方正版群:453460935
  • 正气清风:廉洁自律故事

    正气清风:廉洁自律故事

    皮黔生的落马,也应当使我们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对高级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和权力监控非常重要。无论多么能干的人,如果对权力失去有效制衡,腐败将无可避免。但是,当前在落实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业务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的事、纪委的事,与己无关,因而不想抓、不愿抓、不认真抓。二是责任不到位。有些单位虽然也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但多是照抄、照搬、照转,没有自己的特色。三是措施不到位。有些单位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指标,检查考核、评选先进往往是凭印象,靠嘴说,起不到促进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