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400000008

第8章 笛技篇(1)

竹笛简介

全书共分八篇,主要包括笛子的历史沿革、笛子的演奏和教学、笛坛人物介绍、经典曲目采撷、作品赏析等方面的内容。在认真梳理教学体会的同时,也特别注重书本内容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其中,竹笛演奏技巧技法和竹笛演奏教学方法两大部分包含了自己对竹笛演奏及教学的深刻体会和个人见解;演奏技巧的讲授和习得部分,努力从音乐风格把握、音乐技巧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实践教学曲目详解部分,则精选了被行内充分认可的三十五首经典作品,依照先南后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旨在为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提供学习素材。

一、竹笛的结构

竹笛,一般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

1.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口。

2.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二十一道至二十四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3.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气流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4.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管内空气柱受振动而产生的。

5.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6.音孔,(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7.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8.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9.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10.笛塞,用软木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二、竹笛的分类及其音色、音域、音区

竹笛的种类还是比较繁多的,根据演奏作品风格的不同,我们一般把其分为梆笛和曲笛两大类。

1.梆笛,多用来演奏北方音乐,因伴奏“梆子戏”而得名。笛身较短,管径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等。在演奏过程中,声音较尖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发音较快速,更多注意强调力度变化。

2.曲笛,多用来演奏南方音乐,因其伴奏“昆曲”而得名。他的笛身相对梆笛而言,笛身较粗、较长。音色圆润甜美,也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过程中,声音较舒缓,偏重于旋律线条的变化。

竹笛基础技巧的运用

纵观笛子演奏的历程,我国民间或专业的笛子演奏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笛子演奏经验。清朝乾隆年间方秉志《笛之吹诀》中就有详细的叙述:

执笛须要与肩平,姿势口法莫看轻。

吐纳起落唇中气,练习勤劳自可精。

指离孔面约一黍,过低过高音不清。

翻转七调非难事,只须熟玩指法灵。

花舌猛吹均所忌,笛膜适宜极动听。

未曾演奏先读谱,工尺烂熟板眼明。

对于音(节)要牢记,精细两字须贯通。

细腻雄浑各有道,不下苦功亦无成。

总的来说,笛子演奏的技巧可以概括为气、指、舌三大基本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把每一个技巧做一个清晰的解剖,使大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演奏要领。

第一(节) 发声与口型

首先,吹笛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我将吹笛子的准备工作归纳为“一对准、一垂直、两一样”。“一对准”指的是嘴留出的“风门”要与笛子的吹孔相对准;“一垂直”指的是人中和眉心连接的一条线与笛身保持垂直;“两一样”指的是笛子拿起之后,离两边脸颊的距离要一样。

其次,怎样吹响笛子?作为初学者,吹响笛子我自己认为,只要你吹过生日蜡烛,那就一定可以吹响笛子。学笛子前可以先拿一个“笔帽”来尝试,通过嘴将气息垂直吹进笔帽孔,加强练习,配合气息的正确运用。等找到嘴的感觉后逐步转移到笛子上。这里需要强调的内容包括:吹笛子的口型、唇与笛是的接触、使用气息等。

吹响笛的要领:

(1)脸部呈微笑状态,嘴唇自然闭合,人中处流出小孔,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小孔处下沿,压住吹孔边沿四分之一处进行吹气。

(2)吹气时,感受气息从小孔出去后不是直接向前,而是刻意将气息斜向下进行吹奏。

(3)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避免学生出现“天包地”或者“地包天”的错误口型,相对自然放平即可。

(4)吹气的同时,手可以适当内外转动笛身,找到笛音的亮点。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来固定吹笛子的基本口型。

口型是指吹笛时的形态,与发音是直接相关的。对于每一个吹笛子的人来说,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口型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吹响笛子,以及你是否可以吹出好的音色。为了让我们每一个笛子爱好者都能演奏出一个圆润的声音,有一个能打动人心的音色,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所包含“风门、口劲、口风”三方面的因素。

“风门”指上下唇肌中央形成气流经过的空隙,即指人中下方,对准吹孔的那个上下唇间的小孔,它的形状是决定口型的主要因素。风门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吹低音时的气流速度舒缓,风门放大;吹高音时的气流速度细急,风门收小。其实,在吹笛的过程中,风门的变化不能够过大,否则会影响发音速度。

“口劲”指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的伸缩力。吹奏低音时,风门较大,气流缓,口劲则较小;吹奏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则较大。通过口劲的松、紧变化来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刚开始学习竹笛时应当注意,先从容易发音的中音区开始,注意自然放松。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再加入低音区练习,逐步进行高音区的练习。如果一开始就加入低音区和高音区的练习,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固定音高概念,造成“口劲”过松发音比较困难,“口劲”过紧不容易发出自然声音,出现杂音较多等问题。

“口风”指吹笛时所需要气的流量。在笛子音区变化过程中,口风变化极为重要。在丹田的控制下,气息的流量越大,流速就越快,更容易吹响高音。反之,流量越小,流速就越慢,便容易吹响低音了。

我们在吹笛时,脸部应保持微笑状态,嘴唇轻轻贴在上下牙床上,上下唇合拢只留中间的一个小孔,类似汉语发音里的元音“呜”的口形,把风门做得圆一些。做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吹奏。为什么要尽量做到圆形呢?假如你在吹奏时,口劲过大,嘴唇就会阻碍气流的顺利通过,容易发出“fu、fu”的漏气声。将风门尽可能地做到圆形有利于气流畅通,使气流不至于在通过我们口型时受到挤压,产生噪音。

初学者在学习竹笛演奏过程中,在对“风门”、“口劲”、“口风”三个要素理解的基础上配合练习。教师在练习曲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阶梯式学习。

1.初学者口型的掌握方法

在给学生上课时我发现,儿童学习竹笛,在口型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快,大多数儿童的口型做得很好。教学过程中,不要刻意地去给他们讲方法,只需要他们放松地去尝试,就像吹生日蜡烛一样。教师可通过三个实验引导加以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实验一:假设学生面前的生日蜡烛,呈一字形排列,让学生尝试一口气将其全部吹灭。感觉气息的发源地,学生总会深吸气,然后进行尝试。以此,让学生感受气息的位置。结果你还会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出现了鼓腮、撅嘴等现象。

实验二:拿着一支燃烧的蜡烛,放在学生的面前,让他慢慢地呼气。随之,将蜡烛距离由近及远,保持火苗的一定倾斜。以此,让学生感觉气流变化。

实验三:让学生竖起自己的一个手指,距离嘴要有五厘米左右的距离,指尖与嘴放到同一条直线上。要求学生将气吹到手指尖上。在学生吹气的同时,手指要由高向低慢慢移动,依然要求学生将气吹到手指尖上,以此感受气流的方向。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让学生先感受气息发力的位置,“口风”以及“风门”的变化,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固定学生的吹笛的基本口型。

2.初学者口型容易出现的毛病

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少儿初学竹笛时,由于他们思想相对单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则已,不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在口型把握上还是比较自然、放松。在吹奏练习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毛病。一是少儿开始学笛时,把上嘴唇盖过下唇太多,这样口风就会过大,导致气流不能很好吹入笛孔,也就发不出好音色。二是少儿还出现将双唇抿得过紧,导致吹出的气流不是”椭圆型“而是“线型”,吹出的音量小且带有沙沙的噪音。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调整,口型的固定显得相对容易,两三(节)课就可以调整过来。

很多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生,由于想得太多,总想把气息向下吹,结果出现了“天包地”的错误口型,导致吹出的音总是带有杂音,出现漏气现象,费好大的劲反而音量不是很大。这些学生因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竹笛演奏之前应先了解一下竹笛发声的原理。

作为边棱乐器的竹笛来说,它符合所有边棱乐器的发声原理。当气流以一定的角度冲撞在吹孔对面的边棱上时,气流被分隔为两股交替分裂的旋涡,沿着边棱滑动和周期性的散开,形成空气层脉动,这个声源就称为边棱音。脉动的空气层犹如“空气簧”,激励管内空气柱振动,同时受空气柱振动的影响。在相互影响中,呈现一种“谁强、谁弱、强制约弱”的现象。在此,空气柱振动强于柔软的“空气簧”,以致前者在较大程度上对后者起调制作用,将其频率强加于后者。这类边棱乐器的声音,实际由这两个声源混成,而我们所听到的,主要是管出口端辐射的声音,其音高源自空气柱振动,边棱音频率常比空气柱高1~10倍。在这类乐器上,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吹奏者改变口型、口风的大小、包括唇与孔的距离及角度等,均会使空气柱振动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音色、音量或音高。

我们吹奏竹笛时的口型,由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共同协调配合而成。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像微笑时一样。使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一致,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气流冲击而自然地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型便是正确的口型。因此,就竹笛演奏而言,在吹孔不变的情况下,口型变化以及吹气角度变化都对笛音的大小,音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练习你会发现:音越高,口劲越大。你的口风越小,口劲就越大。音越低,口劲越小。你的口风越大,口劲就越小。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笛子音色要统一,做到高音不噪,低音不虚。

怎样来锻炼自己的口劲?

1.吹笔帽。选择不漏气的笔帽大、中、小各一个,按照前面我们所说的口型进行练习,尽量做到口型圆一些。

2.可以选择吹奏一下各个调的笛子,这样不仅有利于风门的锻炼,而且可以加强口劲的锻炼。

第二(节) 气息运用

一、呼吸的方法

气息是管乐演奏之音源,笛子也不例外。笛子的发声以及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等都与吹奏时的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能够美化竹笛演奏,而且有利于演奏者身体健康。

古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充足的气息,就更谈不上音乐情绪的表达了。吸气这个问题说来简单,但做起来还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的。

我们在笛子演奏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呼吸,才能使气息在较短时间内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首先,在相同吸气量情况下,从口鼻吸气速度来看。口腔吸气时与鼻腔吸气时通道的大小相比较就能显而易见的得出结论,毋庸置疑用口腔吸气的速度明显要比鼻腔吸气的速度快。那么,我们再从相同时间内,口鼻吸气量多少来进行比较。基于以上原因很显然口腔吸气量远大于鼻腔的吸气量。口腔和鼻腔吸气量的比例大概为口腔占七成,而鼻子仅占三成。其次,从吸气时,声响大小来进行比较,用口腔吸气相对鼻腔吸气时发出的声响要小的多。所以,本人主张口鼻同时吸气,用口腔带动鼻腔进行吸气。

通过口腔和鼻腔同时吸气,根据呼吸深度的不同,我们把呼吸的方法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三种。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呼吸方法进行研究。

1.胸式呼吸法

我们平常的正常呼吸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说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呼吸方法。由于这种呼吸主要在胸廓中进行,胸廓扩张同时又受肋骨制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呼气较快,容量在3200立方厘米左右。但是由于腹部凹陷,胸廓向下扩展不够,横膈膜没有参加吸气,所以,吸气量仍显得不足,不能很好满足演奏所需气量要求。这种呼吸方法容易出现疲劳、紧张、憋气等现象。特别在运气时得不到支撑,找不到好的支撑点,不容易控制气息。在实际竹笛吹奏过程中,由于胸廓储存气量的空间有限,很多学生还加以耸肩等动作,这样一来,既达不到多吸气的目的,同时又影响了演奏者的形象。因而,在管乐演奏、声乐演唱当中,很少采用这种呼吸法。

2.腹式呼吸法

通常是吸气过程中,把气一直吸到小腹,整个腹腔(“小肚子”)向外扩张。由于胸腔没有参加吸气,吸气时,下腹明显凸起,虽然胸廓下部也有一些扩张,但主要是下腹部的鼓胀。由于横膈膜以及腹部肌肉参加呼吸,腹腔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储气量。在运气时控制气流的能力比较好。但由于整个腹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为费力,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另外一方面,吸气位置较深,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呼气的速度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管乐演奏、声乐演唱当中,也较少采用此种呼吸法。

3.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也叫混合式呼吸法。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张。吸气过程中,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的运动,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下腹肌肉同时收缩,小腹向外扩张,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腔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膈膜向上顶,下腹肌肉、臀部肌肉和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入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中吹出。

由于肺部纵向及横向的同时扩张,吸气量最大。吸气时,将横膈膜下沉,肋骨向上抬起来,使胸部四周作横向扩张,又使气息纵向扩张,吸气量可达4000立方厘米左右,使肺部得到最多的气量。所谓丹田即指下腹部的支持点。因为有了下腹部的支持点,所以演奏时能自如地控制气流的流量、速度、力度。胸腹式呼吸法的缺点是吸气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在演奏短小而急促的句子时,显得不自如。这种呼吸法也是以上三种呼吸法中吸气量最多的一种。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是为播音员、主持人准备的一本手边常用的查询汉语字词读音释义的参考书,从文字、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多视角地对汉语字词加以剖析和诠释。本书共收录1900余个在播音主持实际工作中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词,主要侧重于读音的正确使用和词义的基本解释。其中,读音的使用基本遵循历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成果和标准,同时也吸纳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最新版的标音,个别词语的读音还照应到了群众约定俗成的口语习惯,即使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也基本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打回原形

    打回原形

    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随笔集,王朔、陈丹青、姜文、陈村、叶兆言、苏童、杨葵联袂推荐。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 艺术哲学提要

    艺术哲学提要

    《艺术哲学提要》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8)的阶段性成果。该成果在借鉴和消化中国智慧美学非二非不二思维方式和无所执著、明白四达生命智慧的基础上,围绕艺术哲学有史以来形成的诸多主要标志性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艺术的观念、性质、起源、类型、结构、创造、鉴赏、品格、功能等艺术哲学基本问题,高度凝练和阐发了艺术哲学旨在发明无善无恶、无关无丑、无真无假之原始本心的学术宗旨及艺术旨在为人们提供诗意地栖息的场所,启发人们获得无所执著、周遍含容、平等不二智慧关学精神的终极目的。对人们重新反思有史以来艺术哲学诸多基本命题、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等,建构具有世界视域、中国精神的艺术哲学研究新格局,富有极其重要的尝试和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冲破梦局

    冲破梦局

    梦真的只是梦么,在平行空间里,有人做着反复相同的梦,终于我们相遇,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
  • 带着忍术回明末

    带着忍术回明末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随身携带忍术兑换系统的李牧想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
  •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养育一个孩子,是一场向内心深处的探险。如何才能打破我们心底的桎梏,让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更加自由、坚实和舒展,让更好的爱成为可能?答案或许是:打破定见、放下控制、感受本然, 把自由与从容还给自己,也交给另一个生命。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记述了自己从孕育生命前的惶惑,到养育过程中历经的种种精神上的革新,既是一封封写给孩子的热烈情书,也是对为人父母者内心桎梏的冷静剖白,在深情与理性的双重奏中,让我们得以一窥爱的真意。
  • 重生嫡女独步天下

    重生嫡女独步天下

    三世为人,两世被骗,她爱的执着,倾尽所有也只是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她是驰骋沙场的女将军,执着而倔强,遇到了他,注定这一生不平静,卷入了一场宫廷政变,是爱情?是阴谋?是运筹帷幄的将军?亦或是被玩弄股掌间的兵卒?他是她的执念,然而命运似乎总在有意捉弄她,究竟是她不配得到爱还是她不懂爱?所有真相,在揭开的一瞬间,她骤然落泪。嫡女重生,恨因爱起,缘生缘灭…。
  • 一剑妄尘

    一剑妄尘

    荒陆,乱世万载,有人传立道统,开辟宗府,有人渡劫为神,逆乱苍天;有人化身为魔,屠戮天下;有人立地成佛,普渡众生。有一少年于扶山宗走出,只以一剑,踏天下。
  • 星娘驾到

    星娘驾到

    上辈子好不容易嫁给男神,结果还没相认培养个感情出来,就挂了!憋屈回到过去,海安小手握爪,决定打小抓住机会扑倒男神,用各种美食甜品吸引男神!只是养着养着,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对劲?诶!what!为什么男神也是重生的!甜文~撒糖不要钱的甜文23333,请有爱的点击收藏么么
  • 陪你青丝到华发

    陪你青丝到华发

    有人问莫云深:你是对林安安一见钟情吗?不。我只是在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就想保护她一辈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霍格沃茨之光阴

    霍格沃茨之光阴

    旧日的光阴,泛黄的照片,残缺的书页,这里面总是藏着许多的秘密。他跨过时间长河,来到这里,另外的一个时间就开始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