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6700000002

第2章 教育别人先要教育自己——培养优秀的女孩,先从做一个好妈妈开始

[苏]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英]查尔斯·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1.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悠悠爸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早早上床睡觉的孩子比我们还早起床。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悠悠显然很不开心。

凭着我儿童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悠悠到外面去吃早餐。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早餐店时,发现里面的人实在太多了。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又全部返回车上,再次帮悠悠系好安全带。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我只能向她保证可以吃到她最爱吃的甜品。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又来到了第二家早餐店,但这家排队等候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可是这时,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把悠悠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早餐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

谢天谢地,等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入座了。到目前为止,虽说我觉得一切都还算美好,但是悠悠却一点东西都没有吃到。我知道,已经饥肠辘辘的孩子,下一秒钟,很可能就会变得极其不安分。悠悠当时才三岁,她的表现当然也只是三岁孩子的水平。当她被迫上车然后被迫下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时,她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是“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总之,这个时候要是让她合作一点,她很可能不会买你的账。不过,职业经验还是提醒我,要控制自己,不要让自己大发雷霆。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的了。

看起来,一切就如我预料的一样,进展得很顺利,我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然而,就在我享受这份镇定的时候,悠悠竟然故意把她的勺子丢到了地上,而且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人一下子都朝我们这边看过来,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的)。

当时,始终不作声的悠悠爸一脸不悦,看样子,他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幸好就在这时,专门为悠悠点的蛋糕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吧。于是,我给悠悠爸使了一个眼色,他开始帮悠悠掰开甜品,可是悠悠并不想把她的蛋糕弄得不完美,或许她更想自己用手拿着整块吃。

那时,从悠悠爸爸的表情中,我看得出他要失控了,大概心想:“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无法让她开心,我做什么都不能阻止她乱发脾气?”后来,我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悠悠把蛋糕、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统统丢到了地上,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是不是想试试,如果把这些东西都丢掉的话,会引起怎样的反应。

就在这个时候,悠悠爸的忍耐力到了极限,失去了往日的冷静,而我更是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食物溅到的客人道歉。悠悠爸则一把将悠悠从高脚椅里拎出来,这时悠悠的脚又不小心踢到了坐在我们身后那位男子的后脑勺,接着我又立即向他道歉。那一刻,情况简直是糟透了。悠悠爸抱着女儿冲出餐厅,所有人都盯着我们,悠悠更是不停地尖叫,对爸爸拳打脚踢。估计悠悠爸整个人都快气炸了,用力地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巨大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坐在我旁边的悠悠爸一脸歉意,“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三岁的孩子惹火呢?”本来想说些安慰他的话,可是想想自己当时的情绪,说心里话,不也有些气急败坏吗?

说实话,当时气急败坏的情绪真是让我们出尽洋相,我们两个人就像小丑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幕滑稽的闹剧。事实上,当我们面对重要的人际关系时,这种情绪化的反应难道不正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吗?然而,在生活中,不少父母正如我和悠悠爸一样,总是处心积虑地把焦点放在如何控制孩子的事情上,其实,我们最该专注的应该是那些真正可以控制的事情,那就是控制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妨想想看,当我们自己都失控了,还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吗?想想我和悠悠爸在早餐店里的过激反应吧,为了控制我们那三岁女儿的幼稚行为,就连我们自己也变得幼稚了。虽说有些时候,嗓门提高八度把孩子斥责一顿,最后的确可以驯服他们,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早已不足为奇。

那么,既然这种情绪化反应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它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又该如何对付它呢?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常常会感觉自己手足无措,就算我们已经付出了,也总是无力应对,甚至连一点点感激也得不到。这种时候,身上太大的压力让我们无法敞开心扉、大步向前、继续努力。结果,多数父母都会觉得自己是差劲的、失败的父母。

然而,父母的角色是输不起的。我们接受的信息一再强调,要参与孩子的生活,要花时间跟孩子相处,要把家庭摆在第一位。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害怕、更无助。另外,在家长的心里,还有一股强大的压力:对孩子的教育就如同一场考试,如果我们不能将上一代的成功与进步延续下去,就会一败涂地。

我知道,此时的你肯定已经对身为父母肩负的重担感同身受了,养儿育女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而失败的惩罚也是令人难以承受的。也许,偏激而又情绪低落的你甚至会想:“养个孩子,真的这么艰难吗?”答案对或是不对。说“对”,是因为教养子女的确是件严肃又艰难的事情;说“不对”,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其实,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我们都能得出正确的回应。平衡好其中的艺术,就能教养出百分百的好孩子。

2.要学会不吼不叫教育女儿

生活中,提到和孩子相处,很多父母一定对这些状况司空见惯。孩子不好好吃饭,汤匙一挥,饭菜洋洋洒洒地掉到了地上;到了超市,孩子固执地坚持要推手推车;过马路时,孩子不让你牵手,非要自己走……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父母无奈之下,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是找打啊!”……结果,父母气得抓狂,孩子哭得声嘶力竭,摩擦、争执不断上演,父母和孩子之间依然僵持不下。

为何原本好端端的美好画面却变得如此糟糕呢?想当初,这些“大吼大叫”的家长,无不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孩子,但是,孩子真的会“听话”吗?未必。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换句话说,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对方才会心悦诚服。

我们都知道,沟通不只是靠嘴巴,话语只占实际达成沟通的一小部分,任何话语的内容都比不上事情的原委来得重要。

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情绪反应变得激动时,透露的只有一个信息,那就是让我平静下来!

“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竟然这么做!”

“我在跟你说话,你看着我!”

“你竟然敢顶嘴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

看看吧,无论我们说了什么,无论这样的激烈争吵持续了多久,无论孩子有多大,当我们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时,传达的信息只有一个,“我需要你服从我,否则我就无法控制自己;当我不能控制自己时,我需要你服从我,这样我才能恢复平静。我所有的情绪反应都取决于你。”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可曾想过,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应付孩子不顺从、不听话、不安静的行为,因为不能应付这种种状况,所以我们抓狂了。实际上,只要我们以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行为,就是在乞求他们帮助我们平息焦虑。

可是,再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他们只是一个个年幼的孩子,这样的小人儿又怎么应付得了这么大的压力呢?然而,当我们把情绪的控制权交给孩子时,我们就会把所有焦点都转移到他们身上:他们今天做了什么事,在学校的表现如何?有没有守规矩?这些都会引起我们情绪化的反应。于是,孩子不成熟的念头、自制力不足的问题以及他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完全操控了整个家庭的情绪。

然而事实上,此时此刻,把精力用在掌控家长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才是重点。也许你会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在气头上,又怎么能做到呢?”这点我能理解。确实,当一个人处于混乱、焦虑的状态时,势必会着急、惊慌,然后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不过,如果你尝试过这种理性的处理方式,事态反而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只要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用爱和管教的方式滋润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在大人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期许,他也会变得有自信,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你心中的那团怒火也会渐渐得到平息,而且最后的结局甚至比你预期的还要好。

3.先塑造自己,再管教孩子

许多家长常常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成“塑造孩子”,他们往往不承认孩子的问题根源其实是在家长身上,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滋生更严重的问题,因为那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比如,在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很多家长都会认为送孩子简直是趟“艰难之旅”。孩子哭哭啼啼,磨磨蹭蹭,家长连拉带拽,软哄硬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可是,刚进教室又哭声不止,家长趴在窗外掉泪,一步三回头,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然而,这责任又在谁呢?许多家长往往会“矛头向外”。有怪孩子的:孩子太娇气、孩子脾气太坏、孩子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害怕……怨来怨去,就是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

有一位母亲甚至还这么跟我讲:“我发现只要是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她的事儿就特多。慢慢腾腾不说,要求还不少,跟我讨价还价后,还委屈地哭鼻子。可是,要是换作她爸爸送她去幼儿园,什么事儿都没了,乖乖地说去就去,不闹也不哭。您说怪不怪?”

要我说,一点都不怪。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和总结经验。当她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妈妈比爸爸心软,好说话,在妈妈面前只要一哭,凡事都能如自己心意,当然就专门来“欺负”她了。这位妈妈觉得怪,是因为她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还有一个故事更有意思。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单位,当时,我在一楼办事,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楼梯处摔了一下,我感觉问题不严重,就没有过去帮她,径直朝二楼的方向走去。果然如我所料,小女孩自己一声不响地站起来了。奇怪的是,她“噔噔噔”地往楼上跑,刚上二楼,远远地就朝迎面走来的我的一位女同事喊“妈妈,妈妈”,边喊边哇哇地哭。后来,我问这个女孩:“为什么你在一楼不哭,跑到二楼才哭?”孩子的回答令我颇感惊讶:“一楼没有妈妈,我哭给谁看!”原来,这位同事对自己的女儿一直非常娇惯,简直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般地宠着。

有句话说:父母是原文件,时间是复印机,而孩子则是复印件。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审视自己是怎样的原件,而你又想看到怎样的复本。换句话说,作为父母,管教孩子首先要管教好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扭头就走,不要迟疑,更不要千叮咛万嘱咐,要不然,就会“启发”孩子流出眼泪来。听见背后的哭声,也别动不动就回头,因为你一回头,孩子就会哭得更厉害。哭就让他哭,哭够了他自然就不哭了。

送孩子入园是这样,其他方面也同理。然而,现如今,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上班时很忙很辛苦。一回到家,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所以,当父母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声呵斥“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躺在沙发上优哉游哉地看着电视,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当父母扯高嗓门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慢性自杀”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父母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吗?当父母指责孩子贪玩、懒惰、不刻苦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在孩子心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不过,这里的管好自己也并不是自我攻击。有些家长由于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常常不能自拔,往往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我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无能的人。”“我真后悔,不该要孩子。”其实,这些自责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破坏家长的信心,磨灭家长的斗志。相比这种破坏情绪的自我否定,倒不如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失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知道,家长不是神仙,家长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能力,这样的话,家长才会给孩子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所以说,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就先做那样的人。

4.变“为”孩子负责为“对”孩子负责

“为”孩子负责与“对”孩子负责,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现实中,很多家长之所以感觉压力大,是因为他们大多信奉这样一个理念——我们要为孩子负责。也许,你会反驳我,“我当然要为我的孩子负责了,不然谁为他负责呢?”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家长不也都这么定义为人父母的职责吗?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领悟,尤其是要让他们走上正途。或许,你会说,“难道这还用质疑吗?”

然而,事实只能无情地告诉你,是的!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我看到了许多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毁灭性影响。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父母绝对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我们做家长的往往高估了自己对下一代的影响力。在我看来,与其说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倒不如说我们要“对”孩子负责。事实上,作为父母,我们并非像我们自己想象的那样,要“为”孩子负那么多的责任,然而,我们要“对”孩子负的责任远比我们所了解的要多得多。

也许,你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做家长的就该“为”孩子负责。当然,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当他们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所有的选择和决定。什么玩具该玩,什么时候该洗澡,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甚至带他去什么地方,我们都可以替他决定。然而,当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一定要穿红上衣、配绿裙子,俨然不顾你所谓的穿衣逻辑。大热的天,还非要穿长靴子,说她也不听。“要是都由着她自己选择,每天不穿得像个花瓢虫才怪呢。”哎呀,是不是光想一想,就觉得难看得要命呢?可是,即便你这样发牢骚,也改变不了孩子自己的喜好。

如果现在你依然为这种教养方式带给你的种种挫败感而感到愤愤不已,那真是遗憾之极。要知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做决定了,这是成长的一部分,甚至这本身就是成长。即使是在襁褓之中,孩子也已经开始利用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决定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表现。他们选择在商场里又哭又闹,他们选择不做作业,他们选择超过规定时间才回家,他们选择违抗你的命令,他们甚至还选择在餐厅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食物丢到地上,这一切,只是为了告诉你,“我所做的选择就是跟你的不一样!”

当然,如果你坚持要“为”孩子负责的话,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学会有用的技巧,确保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这种方式会让父母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渺小又无用。要知道,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类,我们的孩子同样拥有与生俱来的选择能力。所以,当孩子面对“为”他们完全负责的父母时,要么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牺牲自己做决定的精神;要么反抗父母的威权。而父母呢,要么一板一眼地为孩子制定规矩强迫他们服从,要么就是被孩子打败。很显然,这些结果终究是“为孩子负责”这种教养模式无法克服的障碍。

不过,肯定会有另外一种方法——无须为孩子的生活承担所有责任,不需要制定规范也不需要强迫孩子,就可以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可避免地要跟冲动“奋战”,我们也许会吼叫、使用强制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我们也许会疏于照顾他们,疏忽他们,甚至不想管他们。其实这些都是情绪化反应的表现,只是吼叫形式不同而已。我们常说带孩子是门学问,而本书提出的观点——边宠边吼教养孩子,更是一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吼”则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

也许你会抗议,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了边宠边吼带孩子的意义,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是为了让你更成熟、更无私、更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具备那种你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来自于你的影响力。

弄清楚这一点,我们的重点就转移到了你该如何专注于安抚自己的焦虑,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掌控。也就是说,你必须从控制好你自身开始,进而做到正确看待、感受和对待孩子。我们希望你能够大声地说出:“我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我的孩子负责,无论他的表现如何,我都能正确回应!”因为当你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了,当你摆脱了“为孩子负责”的模式,当你自己行为恰当了,就算你的孩子不规矩,你也完全可以让局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的奥秘所在。所以我们认为,要使家长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孩子,理想的方法就是变“为”孩子负责为“对”孩子负责。

事实上,一旦你把焦点转向你自己,你对自己的了解就会不断加深,甚至还会远远超出你原本所了解的。当然,这里的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并非意味着自私,而是让你敞开心胸。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好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正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的价值所在。比如,你一直努力想教给孩子的人生课题,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学会。可以说,家长自己走向成熟的同时,孩子也会变得成熟起来。

5.别让自己成为“遥控目标”

不久前,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国外的广告:剧情是一个男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旁边放着一个遥控器,这时,他的妻子下班回家了。当这位丈夫问他的妻子晚餐吃什么时,妻子便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她一直想买的那件貂皮大衣,话题一开,就没完没了。

突然,镜头一个特写,这位丈夫一脸不悦的表情,只见他愤怒地拿起遥控器,对准他的妻子按下按钮,然后妻子的速度突然加快。就这样,这位男子一直按着遥控器的按钮,直到听到“火鸡派”这几个字时才松手。

在广告结尾处,这位男子拿着高尔夫球袋正要从后门溜出去,这时他的妻子拿着遥控器对着他按下按钮,变换了“频道”,一瞬间,这位男子被控制住了,竟然放下高尔夫球袋,跑去厨房做饭去了。

想必很多人看过这个广告后会哈哈大笑,幽默的画面与有趣的情节的确让人开怀一笑,但是故事背后所反映的人类内心深处的幻想却很值得我们思考:让别人完全遵从我们。现实中,我们无不经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个遥控器,可以指挥我们的同事、伴侣,尤其是孩子,按一下按钮,就能遵从我们的命令。

“做功课去。”

“乖乖上床。”

“不要抢别人的玩具。”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不可以打你的妹妹。”

“长大后,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命令五花八门,幻想也是各不相同。可问题是,我们每一次只能拿一个遥控器,当你拿了别人的遥控器,就会自动把控制你自己的那个遥控器交给对方。比如,当你要玩得正开心的女儿赶紧上床睡觉,但她却说不睡时,会怎么样?她只要不服从你的命令,形势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也许你会提高嗓门怒斥她,但她会挑衅,更没有礼貌。很显然,她已经开始控制你的“遥控器”了,于是你被拉进了一场按遥控器的大赛中。

看看吧,如果你想控制别人,结局一定是反被别人控制。他们只需要对你说“不”,就注定会让你感到沮丧,而你之所以会失控,只是因为你试图要控制你没有权利控制的东西。

事实上,在管教孩子时,如果你能意识到不应该靠施压或威吓来教养,而是试图激励孩子自主成长的话,那么,你将在边宠边吼教养孩子这条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而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家长才是真正的“当家做主”。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行为就会发生重要转变,从控制孩子的行为转变为影响他们的决定。在你心中,你很明确你的“任务”不是“为孩子负责”,你应该做的是不断放手,尊重孩子自己做选择的能力,哪怕你并不赞同他们的选择。因为你很清楚,只有孩子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了,他们才可能真正懂得选择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请你一定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强迫孩子顺从你。也许,强迫会在短期内有效,但是终究还是会给未来播下灾难的种子。

所以说,不让自己成为“遥控目标”,只有不断激励孩子的自主成长,才能拥有驱动孩子成长的力量,做到真正的“当家做主”。

6.再忙也能做个好妈妈

如今,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无暇顾及孩子,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由于长期缺少与孩子心灵的对话,缺少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的时间,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遗失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的爱。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单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来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以及游戏玩乐。

其实,工作和孩子并不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只要方法用得好,时间一点也不少。人常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越是忙碌的妈妈,越要学会把平日里那些零散的时间拼接起来,见缝插针地多陪陪孩子、多教育孩子。

张彤和吴倩是同时入住某小区的两位准妈妈,通过小区论坛,两人成了线上线下常来常往的好邻居。张彤的老公是一名金融企业的高管,比较能挣钱,所以在怀孕三个月时就毅然选择做起了全职妈妈。而吴倩夫妇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吴倩一直到临产前七天才休了产假。没多久,两家就互报喜讯,各得一名千金。

再后来,这两个可爱的小天使慢慢会走路了。于是,每到晚间或是周末,经常能看到她们在一起嬉戏玩闹的场景。可是,每当张彤看到吴倩家的女儿长得结结实实时,总会投来羡慕的眼神,还时不时苦恼地向吴倩抱怨:“我家姑娘不吃饭,每次即便保姆跟在屁股后面追着喂,也只是吃那么一点点。”这种抱怨还只是刚刚开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彤更是把吴倩当成了她的“发泄桶”。什么孩子任性了,孩子自理能力差了,孩子虚荣了等等。而且最令她伤心的是,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时,竟然嫌弃妈妈整天在家里闲着不上班。因为别的小朋友的妈妈有的当经理,有的做主管,可她从来不提自己的妈妈,因为她的妈妈没有工作。与张彤相比,吴倩似乎显得略微有些“狠心”。其实,当初怀上孩子的时候,吴倩心里也是挺矛盾的。一方面想要回家做个一年半载的全职妈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未来的宝贝,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考虑再三后,她还是决定既坚持工作,又自己回家照顾孩子。在她看来,即便自己再忙,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的,而全职妈妈或是全职爸爸并不见得就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再者,吴倩还相信,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的那份亲情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

诚然,对于每一位上班族妈妈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她们最为稀缺的资源,而且她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又实在是太多太多——工作、家庭、孩子,样样都是重心。既然上班族妈妈选择了不放弃工作,那就要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这条家庭和事业兼顾的道路。事实上,孩子和事业并不是“鱼”和“熊掌”,它们不是对立面,是可以自由调配的。工作的时候享受工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享受亲子之乐,二者相互独立才能相互促进。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父母,在每天工作之余,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多跟孩子接触,多参加孩子的活动,即使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的时间,只要专心致志,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7.不要拒绝陪孩子一起玩耍

儿童教育学家指出,陪孩子玩是家教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陪孩子一起玩耍能让孩子的性格更阳光。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孩子敏感期、青少年期甚至是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同时,孩子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

但是,现如今,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越来越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幼儿园,还有些家长嫌孩子太粘人,就让孩子看电视、打游戏以便自己能够轻松一些。

“妈妈,星期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我想去动物园看熊猫。”“你已经去过3次了,不要再去了。”

“妈妈,晚上你给我讲故事好吗?我想听《白雪公主》。”“不行,妈妈晚上忙着呢。”

“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陪我下斗兽棋好吗?”“没空,让爸爸陪你吧。”

“妈妈,咱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吧,我当妈妈你当孩子。”“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这些话,你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你拒绝了孩子多少次?是你真的那么忙还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悠悠最近非常喜欢缠着我跟她玩扑克牌。有一天,我刚做完家务,还没喘口气,悠悠就提出要我陪她玩扑克牌。我告诉她自己很累,不想陪她玩牌了,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再说吧。她不情愿,一直嚷嚷着让我陪,我有些心烦意乱,就高声训斥了她几声。悠悠很委屈地看了看我,眼里含着泪花,自己去玩她的毛绒玩具了。直到爸爸下班回来都没跟我说一句话,并且很长时间都不求我陪着玩了。我现在回想起这件事非常后悔,我的话打击了孩子对扑克牌游戏的兴致。

陪孩子一起玩耍是最好的教养,不但有助于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而且对孩子协调与组织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另外,玩游戏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美国《母亲年鉴》作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玛格丽特·凯莉指出,在当前电视大爆炸的社会文化中,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变得非常难能可贵。父母陪孩子玩,促使孩子热爱生命。父母学玩一种游戏,即便玩得不太高明,也能让子女理解尝试新事物是件好事。父母鼓励子女尝试新的玩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创新意识,并使孩子热爱生命。

作为一名合格的妈妈,要学会跟女儿一起玩耍。你可以选择你小时候喜爱的游戏,譬如捉迷藏、放风筝、叠飞机、烘小甜饼等,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她的生活就会充实、有趣。

也可以牵着女儿的手一起去散步。不是只有花费多、行程远、时间长的旅行才能让孩子开心,其实简单的散步也很有乐趣。比如在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外出散步,数数星星、唱唱歌,孩子会很喜欢这种亲密舒适的感觉。

陪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欢乐、纯真与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才是妈妈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8.和孩子一起成长

记得在念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自己都没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么,这样的老师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同样的,多年的教子经验告诉我,作为父母,如果自己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话,那么,也一定不是好父母。在我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全方位的,需要父母为了孩子在理念、个性、知识三个方面不断地更新。

我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在她还没有孩子之前,对自己的父母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尤其对母亲的态度一直都不好。直到有一天,她自己也做了妈妈,一次交谈中,她不无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终于感受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了。”一向大大咧咧的她竟说出这样的话:“当我看到妈妈背对着我时,我简直要抹眼泪了。”

对于我们来说,要对父母说出感恩的话,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孩子的到来会让我们很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其中,最直接的改变莫过于对自己父母的认识。

我自己对父母也有过这样复杂的情感。由于早年我对父母一直心存芥蒂,特别是自己学了几年心理学以后,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常想着要和父母理论。记得有一次,我用专家的身份请求父亲说:“爸,我想和你严肃地谈一下以往你对我和哥的教育。”父亲脸上露出非常为难的神情:“算了吧,我们别提这个了。”一阵沉默后,父亲又说了一句:“那个年代,我和你妈妈都没有安全感,能把你和你哥培养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这样鲁莽的念头了。直到多年以后,当我自己做了妈妈,才更加理解那份规矩背后的父爱,同时也更加后悔当年对父亲曾经有过的挑战。

生活中,也许你不太相信婚姻能改变一个人,但是因孩子而改变自己的父母却大有人在。在一位妈妈的博客上就曾清楚地记录着自己的转变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难免会有些曲折。当她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这位妈妈在日志中写道:“亲爱的宝宝,当妈妈第一次抱起你时,妈妈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妈妈知道从今以后,我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你的成长。所以,妈妈要不断地学习与改进,努力克服身上的缺点,这样才能做好你的领路人。”回忆初为人母的那一刻,相信一定有不少妈妈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改变自己。

然而,一旦回到现实,很多父母就会渐渐淡忘自己当初的诺言。直到有一天,当孩子的行为再次“教育”了我们,才让我们回想起那个诺言。让我们还以这位妈妈为例,当她两岁的宝宝因为喜欢的玩具被压坏了就冲她大吼大叫,甚至将能抓到的东西使劲往地上砸的那一刻,她一下子醒悟了,从宝宝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位妈妈的脾气一直很糟糕,每当什么事情惹她生气了,就不由自主地大发雷霆。现在,她很担心,自己的这个坏毛病已经传染给了孩子,就在这时,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那以后,每当宝宝惹她生气,她就会先到一边做个深呼吸,缓冲一下坏情绪。然后,尽量用柔和的语调和宝宝说话。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她也觉得很勉强,很难开口。但是这位妈妈知道这是正确的方法,她知道只要自己迈出第一步,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于是,她坚定地对自己说:“为了孩子,我一定要改变!”事实证明,在这位妈妈的坚持和努力下,在孩子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当父母自己改变了,孩子的改变就很自然。因为父母的心态决定着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就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园地吧。

除了理念和个性上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有很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好机会。在我看来,这些好机会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身边常有这样一些父母,一提起孩子学钢琴,他们就会叫苦连天,看样子似乎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除了逼着孩子练琴就没有别的。其实,家长的痛苦,对孩子来说也未尝不是痛苦。而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就在于练习过程中的孤独和无意义。

回忆起悠悠练钢琴的经历,我从来没有对她大吼大叫过,反倒使了很多“小心计”。悠悠四岁半时,我发现她在幼儿园只要一见老师弹钢琴就会非常专注地看着。于是,我收集了好多钢琴班的培训资料,几番了解后,终于选定了一家。

和别的没有音乐基础的妈妈不一样的是,我决定和悠悠一起学习,一起练琴。说起这个初衷,还颇为无奈:“我要是不懂,就没办法辅导啊。”为此,我又继续选择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尽管这么做的费用会高很多,教的频率也只有每周一次,但是事实证明,和孩子共同学习的确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悠悠毕竟年纪还小,有时候会记不住老师讲的内容,这时,我便负责做记录。时间长了,老师讲解的时候,如果悠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会用更简单的话再讲一遍。

和悠悠一起练琴,除了能辅导她之外,也会让她感觉动力十足。有时候,我不想练了,悠悠还主动要求练习呢,甚至还会学着大人的语气警告我说:“妈妈不练,我也不练。”“小家伙”跟我较劲,我还有理由不练吗?当然,有了妈妈这个对手之后,悠悠每次练习都非常认真。

总之,在和悠悠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这个家庭不仅因为孩子学习钢琴而提高了音乐素养,而且全家人也享受到了共同成长的快乐。

9.在教育女孩的问题上,切忌思想不统一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育者总是存在分歧,不能达成一致。

一天晚饭后,我和悠悠爸坐在沙发上,看着最近邻居们茶余饭后纷纷议论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因为悠悠幼儿园放暑假,跟爷爷奶奶回老家去了,所以,这是我们难得的消遣。当我们刚刚坐下,就被剧情吸引住了。

画面中,是一个很平常的家庭晚餐,眼看饭菜都摆好了,小主人公伊伊偏嚷嚷着要出去玩(这一点倒是跟悠悠很像)。

这时,伊伊爸从厨房里端出最后一道菜,看到孩子不懂事地在客厅中央哼哼唧唧,“咣当”一声就把盘子重重地放在了桌上。紧接着,这位“男主妇”就没好气地说了句:“没吃晚饭,不许下楼!”看着这一大桌子的饭菜,的确挺辛苦的,这一点,我和悠悠爸感同身受啊,如果我们费尽心思地张罗了半天饭菜,孩子不给面子的话,难免会有点小情绪。而伊伊不听继续发她的小脾气。伊伊爸没理她,自己坐在餐桌旁闷声吃着,吃完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

这时,伊伊妈下班回来了。孩子见到妈妈,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又哭又发脾气。此时,从吃饭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钟头了。伊伊妈于心不忍,赶忙凑到孩子身旁,哄了又哄,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后来,伊伊妈想顺着女儿,准备带她下楼玩一会儿再上来吃饭。可是,伊伊爸就是不同意,还说出去了又会缠着买零食,晚饭还吃不吃啦?这时,伊伊哭叫得更厉害了。

从之前的剧情来看,伊伊爸最近工作有些不顺,心情比较差,看到伊伊这么不可理喻,再也忍不住了,拿起茶几上的杂志就朝孩子的屁股打过去。

尽管站在一旁的伊伊妈知道,伊伊爸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没有真打。但是,看到伊伊边用手捂着屁股,边喊“爸爸”那副让人心疼的样子,伊伊妈终于忍不住了,跟伊伊爸“唇枪舌剑”了一番。后来,这一家子,打也打了,吵也吵了,伊伊也老实了。

看到这里,我和悠悠爸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刚好到了插播广告的时间,我们才得以转移一下注意力,排挤掉这种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时,一向大大咧咧的悠悠爸突然冒出一句很有深度的话: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外交家啊,非常善于在矛盾的教育观念中钻空子。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感慨起来,是啊,孩子似乎从小就会找一种趋利避害的办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好像天生就有一杆秤——谁宠我,就听谁的,跟谁亲;谁管我,就不搭理谁,不跟他亲。话刚说完,我顿了一下,不由得感叹道:唉,孩子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并非天生,她身边的每一位教育者,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者啊。但是,这些言传身教者的立场又是那么不一致,就像一群蜜蜂围着孩子嗡嗡直叫。孩子要去玩,爸爸不让去,妈妈又同意他去;孩子要看电视,爸妈不同意,可是爷爷奶奶却答应了。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孩子由老人带的话,总会把对儿女的爱加倍倾注到晚辈身上。诚然,我们常说爱的教育永远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爱里包含了溺爱,而且老人还容易把一些世故的生存哲学灌输给晚辈。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用奶奶教的一套来对付爸爸妈妈了。这种做法不免让爸妈感到措手不及,无可奈何,“嘿,翅膀硬了,管不了你了!”而另一方面,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常常会出现双重标准。就如故事中的伊伊爸扮演的是板着脸,甚至是挥舞拳头的“白脸”,而伊伊妈则扮演着时时处处安慰孩子,为了孩子甚至会跟“白脸”父亲争吵的“红脸”,其实伊伊爸妈的这一行为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

我们常说,在一个家庭里,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该保持统一:不能一个让孩子这样,一个让孩子那样;更不能爸爸认为这样对,妈妈却认为这样不对;或是家长中的一方联合孩子与另一方作对。这样的话,不仅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明白是非曲直,也容易助长他们与大人作对的“歪风”。

那么,教育者的思想又该如何做到统一呢?简单地说,就是需要教育者事先做好沟通工作。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其他成员都应表露出支持的态度,要默契配合,不让孩子发现内部有分歧。即使某个成员教育不当,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要背着孩子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真正的爱。

同样,如果孩子由保姆带,你也必须跟保姆沟通好,让她了解孩子有哪些习惯,当然也要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气,跟保姆一起讨论教育方法。要知道,家长需要受教育,保姆也需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谈得上懂教育。

10.望女成凤,适可而止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这种人皆有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兴趣班,他却没有一点兴趣?为什么我每天陪着孩子上学读书,他却显得非常厌倦?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脾气却越来越坏?

在我看来,当父母无私地为孩子付出时,会自然寻求一种心理补偿,那就是孩子必须努力回报,为家长争面子。于是,孩子哪怕是在休闲的兴趣与爱好中,也会被父母融入竞争意识,一定要表现得出类拔萃。结果,这么做只会把原本简单的娱乐放松、陶冶情操的乐趣转变成了一种求生的压力。这么看来,家长的“望子成龙”是当今社会对孩子无休止施压的心理根源,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做法反而帮了倒忙。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自己五周岁的女儿刊登了一则“求职广告”,寻觅各类需广告影视小演员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这位替女儿求职的妈妈,因为女儿拍过奶粉广告并且获得了不菲片酬的经历,遂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她认为,出名要趁早,女儿的“出镜率”高,对今后上幼儿园、升学也有一定的好处。

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典型的“急功近利”的案例。过早地让不懂事的孩子进入名利场,只能增强孩子的虚荣心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依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少的女孩子从此变得心浮气躁,对学习不感兴趣,成天生活在梦幻之中,总指望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功课,荒废了学业。

在我国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被自然地分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期待会大一些;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很可能就会迁就一些。另外,子女在家庭中的排行不同,父母对其心理期待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家里的老大处于一个特殊位置,从小承担的责任较多,被关注得也较多,发展比较好。老二常常期待超越老大,赢得父母的关注,所以,如果家里的老大很优秀,那么,老二的心理压力一般都会很大。老三与以后的中间子女,如果他们不是特别地优越或是捣蛋,父母给予他们的关注与期待总会少一些,他们自身也会有一种被排挤出局的感觉。而家里的老幺呢,却是家庭的宠儿,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多关爱,内心幼稚,行为最易离经叛道。至于现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特征可以说是既像老大又像老幺,在他们的身上背负着父母对后辈的所有期待与娇宠,而且父母因孩子引发的欣喜感和挫败感也会表现得更为强烈。

然而,花有千样红,人有各不同。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并给予恰如其分地引导,才是最关键的。

记得很久以前,我做过这样一场有关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的讲座,当时我为现场的数百名家长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测试。在多媒体屏幕有一组图片:一堆小石头、一块大石头、一堆细沙、一桶清水以及一个空桶。我向在场的家长提问:“如果由你来决定选用上面的任意材料,可以是石头、细沙或水,也可以只用一种材料,来填满空桶,你们会怎么做呢?”

听了我的解释,家长们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去填满空桶。这时一位家长首先站起来说:“先把大石头放在里面,然后是小石头、细沙,最后是清水,我觉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桶装满。”之后,又有不少家长踊跃发言,答案也是形形色色。对于这些家长的说法,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最后,我笑着说:“其实用什么来填、怎样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因为桶最薄弱的部分在底部,只要把底部基础建坚实了,怎么填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听了我的这番话,家长们显然疑惑了。我接着又解释道:“其实,这个小测试的结论和家庭教育是一个道理,孩子的成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作为家长,我们最该做的是把孩子的成材基础打好,而这个基础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维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少年博士为什么会退学”。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在南方某省有一个少年天才,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学完了全部初中课程;六年级时,读完了所有高中课程;13岁时,这位少年便进入了一所外地有名的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得知这一喜讯后,他的父亲更是辞掉工作,离家陪读,全力指导他的学业。然而,大二那年,就在周围人都以为这位少年天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人才时,学校却通知家长,让他们把孩子接回去。校方的解释是:你们的孩子不仅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在与人交往方面,其行为表现也简直与七八岁的孩子没有区别。然而,当这位少年天才面对心情焦虑的家长时,却显得神情自若,因为,在他心里,学习都是为了家长,退不退学无所谓。现在他学不动了,所以伤心的只是家长。看看,这就是当今我们家庭教育的弊病,家人的全力支持以及百依百顺不仅培养了一个学业上的天才,也造就了一个长期处于溺爱与期待中的“傻”孩子。

如果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严重违背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就会出现偏差,孩子的发展方向也会出现问题和偏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有的自然规律,植物有植物的规律,动物有动物的规律,人类也有人类自己的规律,家庭教育和学习也离不开一定的规律。如果不遵从规律,只想着按照自己的愿望办事,那无异于拔苗助长。

总之,如果父母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制进行某些专长训练,苛刻地要求孩子;或是将孩子置于家庭显著位置,一切围着孩子转,极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反倒是,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让孩子任意发挥他的潜能,并通过积极的引导,才会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才能的人。

同类推荐
  •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雕琢。智慧的父母可以把禀赋一般的孩子培育成天才;而教育不得法的父母却只会在无意识中扼杀孩子的天才。为了能让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天才的孩子,我们精选了10位世界顶尖级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编写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些风靡世界并对人类教育和发展产生过空前影响的教育方法分别是: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塞德兹的自由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夏洛特·梅森的环境教育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法。
  • 养育完美女孩全书

    养育完美女孩全书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质的家庭教育,造就很好的孩子。好父母成就好孩子,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
  •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学龄期的孩子更是步入了竞争的行列,他们需要有独立的心理、思维、行为,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表扬、肯定他;当他们失落时,家长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漫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多点沟通,多点理解,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宝宝你在想什么

    宝宝你在想什么

    “孩子为什么老爱哭?”、“孩子为什么老爱粘着妈妈?”、“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孩子害怕声音怎么办?”……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儒德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亲身记录、观察和实践,在书中列举了几十种比较突出、常见的婴幼儿心理现象,而且每种现象都是以一、二则具体、形象的案例来描述的。对广大父母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热门推荐
  • 苍帝劫

    苍帝劫

    一代茅山传人,踏上修行路。神魔妖霸居三界,看印峰如何带领亿万凡人游走三界之间,成就无上之道!你是妖?我就降妖!你是魔?我就诛魔!你是神?我就弑神!你是人?那好吧,跟着我了……
  • 我家娇妻超萌哟!

    我家娇妻超萌哟!

    莫桑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因果轮回的,正如背叛了她的渣男渣女内部互撕,欺负了她的坏人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一般,曾经种下什么因,今后就会得到什么果。只是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遭了报应!吃人甜点终被吃,莫桑桑发出悲愤怒吼,“我还你,吃你的甜点都还你行了吗!”男人唇角勾笑,“你觉得呢,老婆?”
  • 我家BOSS也太萌了

    我家BOSS也太萌了

    惨遭未婚夫背叛,父亲为了成全渣男女,逼她和老男人相亲,夏言沫一怒之下找了个一穷二白的男人嫁了。只是当她穷帅的老公摇身一变成了权势滔天的帝国总裁,从此,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她打脸,他虐渣,每天都是啪啪啪!传闻帝国总裁君钰夜清心寡欲、偏执狠戾,却有一个宠入骨底的妻子。“老公,我想要一辆跑车。”“买!”“老公,我想要一栋别墅。”“买!”“老公,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是我老婆,我不对你好,对谁好?”
  • 快穿进入梦里的世界

    快穿进入梦里的世界

    她梦境中会出现什么?无疑,全都是他。梦中无数次的相遇,只为寻找她与他所有的记忆……甜蜜、痛苦、禁忌、分离!努力过后的彩虹即将到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推荐姊妹文《美食田园:夫君是恶霸》一样的恶霸夫君,不一样的味道额!求围观】一朝穿越,已嫁作人妇。夫君却是远近闻名的恶霸王,还是个看不惯她的傲娇恶少爷。恶婆婆还嫌弃她不能传宗接代。作为还是清白之身的洛青青怒了,哎呀!你个老婆子,一个人你倒是给我传接着示范一下啊!恶少爷脾气大,最后还不是乖乖臣服脚下。【亲们,喜欢记得收藏哦。书群384071707】
  • 都市之顶尖保镖

    都市之顶尖保镖

    少年来到大都市充当校花保镖,当高手下山,会在这都市里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一个都市少年的故事,一个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旅程……
  • 疯狂盗墓贼

    疯狂盗墓贼

    生在战乱时期的张富贵原本衣食无忧,算上一方财主的他,却不料所有家产在一夜之间被国民军阀洗劫一空。无奈之下拉上儿时玩伴,重操旧业,却无情的被卷入一场漩涡。到底是他人的棋子,还是自己主宰命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异世宿命之主

    异世宿命之主

    【轻松】【搞笑】【脑洞】【微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