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7300000001

第1章 《诗经》评点与传统《诗经》学概说

“诗三百”虽然在其产生之初和产生之后的两千多年中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文化载体,并非只属于文学范畴,由于《诗经》评点主要是从文学的视角来审视并赏析《诗经》文本,因此,本书也从文学本位的视角对《诗经》约4个世纪的评点历史作出梳理和评价。《诗经》的评点,虽然也残存着经学的痕迹,但其主体则是对于“知有经而不知有诗”的反拨,不再着力“鸟兽草木、史传地理、典章制度、文物礼教之学”,其取向正是“知有诗而不必知有经”,所“究心”者乃窥“二千五百年前作者之用心”,以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致力于“以求吾国文学递迁之迹,以求吾国后代诗人与古代诗人心心相绍之理”。

《诗经》评点借助评点这一中国自宋代以来特有的文学批评方式,于明清两代取得较大成绩,绽放出异彩,因此,我们需要对评点的形式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第一节 评点

一 评点

评点最早是在南宋出现的,起初用来评选诗文。这种样式,可说是一种具体的、实际的批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优点。

《诗经》评点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质。“评点”一词本来有两个含义:一为评论圈点;一为评论比量。有种评点往往是在手抄作品原文的时候同时进行的。关于这种,可以参考谭帆对于评点的界定:

一、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话”“品”等一起共同构成古代文学批评的形式体系。

二、正因为评点与所评作品融为一体,故带有评点的文学作品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这种文本一般称之为“评本”。

三、评点在总体上属于文学批评范畴,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二 注解

注解有很多种类,如《十三经注疏》中存在的传、注、笺、疏、正义、集解、注疏,都属于注解。

汉朝的注解一般称传、注、笺、章句、故(诂)、训等,《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著作名称中还出现过解、说、微等。

郑玄在注解《诗经》的时候,把自己的解说标明“笺”,表示不与毛传相杂,便于读者识别,成为一种独创的体例。

而郑玄对于其他儒家经典的注解由于不具备这种体例,遂名为“注”,而不称“笺”。

“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

三 传统注解与评点内容、形式之区别

传统《诗经》注解与《诗经》评点有本质上的不同,以《诗经》的历代注疏而论,其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一般不出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扫除文字障碍,用通行的语言解释古字、古义,并对难字注音。

第二,揭示篇章要旨,串讲句意。

第二,考证文本词语的出处(语典)和故事来源(事典)。

第四,补充史料,考证史事。

第五,阐发文本深层的思想意义,阐述注者本人的见解。

第六,对前人对同一文本所做的多种注解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间附按语表明己意,或不发表己意。

再看《诗经》的评点,则不外乎这样几种功能:

第一,揭示诗歌体式、命意、题材、诗境方面的开创性及其影响后在诗歌的表现;

第二,与其他在体式、命意、题材、诗境方面相近的诗或诗句进行比较,以显示其优长,用于对比的诗歌范围不限于《诗经》;

第三,用另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来形容比拟所评点诗句的意境或风格,使读者的感性理解更加准确;

第四,揭示诗背后的本事(此点与注疏内容有相同处);

第五,对诗义进行引申,借以阐述批点者个人的思想见解和感受(包括政治、伦理、社会、人生等,这一点跟注疏内容也有交叉);

第六,示以文章规矩,即对所评点诗或诗句所涉及的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字法、句法、结构、修辞及其他具体诗歌创作手法(注疏也偶有涉及诗艺的著作,但比例极小,一般像朱熹《诗集传》那样只标明“赋也”“比也”“兴也”等,基本不做具体评述);

第七,为读者点明诗篇精彩之处,当然有时也会点明败笔;

第八,偶尔也涉及训诂内容,但不占主流。

《诗经》评点的内容特点是,以批评的随意性取代笺注的严肃性,以句法的点拨和分析取代本意的探讨,以艺术的鉴赏取代语词的训释,不太留意史实的钩沉和本事的索隐,总体上以文学的鉴赏、艺术的分析为要务。

另外,《诗经》评点与注解有完全不一样的习惯性用语和术语。

涉及训诂的注解术语一般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用于注音的,有“音某”“某某反”“某某切”“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等。

第二种是用于释义的,有“某,某也”“某某曰某”“某某为某”“某某谓之某”“某,言某也”“某某之言某”“某某之为言某”“某,谓某某”“某,犹某某”等。

第三种是用于表示词的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有“某某,某某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

第四种是用于串讲句意的,有“言”“谓”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说的是……”。

第五种是用于指明虚词的,有“某,词也”“某,辞也”。

以上这些传统注疏里的术语,在《诗经》评点中是极少存在的。

四 传统注解与评点的优缺点

注解的功用,主要在于使得古代文本的语言、名物、制度、本事、故实、思想、意念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其价值自不必多言,但其对于诗歌所描写的形象、意境、诗法、风格、结构等艺术层面的问题却呈失语状态,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而这种遗憾,恰有评点来为它弥补。

细究传统经学注解的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考证繁琐;二是穿凿附会;三是语言酸腐可厌。

五 评点与传统诗评

“评点”一词,在当下流行语中含意比较宽泛。大众对于所有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性文字或口头讲的话语几乎都称为“评点”或“点评”。

文学评点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虽然我们在广义上可以称它为文学批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一般的文学批评称作文学评点。

其实,文学评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学批评形式,正如同词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一样。

同理,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种评点著作就是一部批评著作,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部批评著作就是一种评点著作。

另外,《诗经》评点之所以和一般的《诗经》评论不同,不仅仅因为评点和被评点文本如影随形的关系,还因为《诗经》的评点是对阅读《诗经》的介入。评点是对阅读的介入。

因此,与现代的学术论文最大的不同是,评点没有代替读者的阅读,而是介入阅读,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评点“通作者之志,开览者之心”,是二者的桥梁。《诗经》评点同其他文学作品的评点一样,还具有读者与文本的互动性,这是其他文学批评样式不具备的,不管是“话”还是“品”还是“论”。

另一方面,读《诗经》评点本的读者与作诗者的文本和评点者的文本互动,譬如一人听两人晤谈,细辨雌黄,别有乐趣。

六 评点与高头讲章

《诗经》评点也有列在书籍天头的眉批,乍看似乎和高头讲章的形式相似,但其实内容上有本质的区别。

《诗经》的高头讲章对于《诗经》评点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直接影响,这从高头讲章和评点混合纠缠在一起的几种著作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第二节 传统《诗经》学概说

一 古代传统《诗经》学的经学性质

回顾明代以前《诗经》学的发展,我们既要肯定以注疏为主的《诗经》经学阐释学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诗经》经学政治中心论与实用主义观的特点及其弊端。

《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宗教颂赞祷祝类、政治叙事类、言志抒情类。

《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在两千多年的研究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逐渐演变的历史——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阐释一直以来都是细流,一直都作为附属存在着。

二 先秦《诗经》学

刘毓庆认为,先秦两汉是《诗经》由“诗”而“经”而“经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赋诗言志’,即诗以文学的灵动性出现在会盟燕享的春秋时代。”“《诗》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由‘诗’而升为‘经’,并肩负起传承礼乐文化的使命,广泛地渗透于儒学理论架构的时代,即战国时代。”“第三个阶段是《诗》之经学研究启动并逐渐经术化,即周秦之际至西汉宣帝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阶段是经学的极盛与成熟,这主要指元、成之后的汉代经学。”

三 《诗经》汉学时期

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的陆续出现及兴盛,是汉代《诗经》学的最大现象。夏传才这样总结了汉代的《诗经》研究:

汉代的《诗经》研究是当时学者对《诗经》所作的解释和论述。汉代的《诗经》研究就是汉学的《诗经》研究。汉代的《诗经》学,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年《诗经》研究的基础。

夏传才批评了汉代《诗经》学的封建政治伦理教科书化的解读倾向,认为其附会引申儒家的教义,逾越了《诗经》的文学范畴。在这方面,顾颉刚的论述颇为详细。他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这样评述汉儒以通经致用的目的曲解《诗经》:

诗是主于发抒情感的,情感与理智常常不容易得到平衡,所以这三百五篇里有的愤怒,有的颓废,有的浪漫,本来不尽可作道德的规律看。

唐代出现的《毛诗正义》,可以说是《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诗经》汉学的最后辉煌。

四 《诗经》宋学时期

宋人有怀疑精神,王柏《诗疑》对前人旧说尤其是《诗序》大胆质疑,甚至提出删诗的主张。王质、郑樵、朱熹、程大昌、杨简等人也都否定《序》的价值,攻击《诗序》,主张去《序》以说诗。宋元明的传统《诗经》学的发展,主要受到了理学发展的影响。

朱熹认为,读“诗三百”应该只把《诗》当作当下的人写的诗来看待,比如让别人诵读一篇诗,自己在旁边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再去搜检相关的注解。

明初尚仍元代之风,对于《诗集传》极为崇信。胡广等奉敕撰《诗经大全》,即以朱熹之说为主。及李先芳、朱谋玮、姚舜牧、张次仲、何楷诸人的著作相继而出,研究的趋向才为之一变,非朱宗毛与折衷毛、朱的人才渐渐地多起来。

同类推荐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

    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
  • 亲切的神灵

    亲切的神灵

    作者以学者的博识与智慧兼诗人的敏感与才情,发掘民风民俗中所表现的宗教信仰。每个村庄都虔诚地供奉着自己的福主。在流逝的时间中,人们甚至把福主的尊姓大名也以忘了。然而诸神犹在。诸神依然狂欢。却是不知为何狂欢了。所以,作者赶紧走向一座座村庄,去拜访一尊尊福主。因为,认识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民族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些村庄笑而不答。一些村庄茫然挠头。一些村庄闪烁其词。如今,村人很少有知道本村福主姓名、来历的。也许,对于人们来说,福主姓甚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心中应有这样一座菩萨——它是众多神灵中的一员,却是属于一个村庄所特有的神灵;众多的神灵庇佑着天下苍生,它却倾尽心力保护着一方土地;佛教、道教的诸多菩萨、神仙远离尘世隐居于僻静的山林,而它却依偎着村庄,呼吸着人间的烟火。在信仰的天空上,它是一个村庄触手可及的精神酋长,与这个村庄里的人们有着最亲近的情感联系。
  •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从追杀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恐怖分子,到哈马斯高官遇刺的“迪拜门”,凡落入它视线的目标都在劫难逃;从光天化日搬运他国战斗机图纸,到瞒天过海将导弹快艇偷渡重洋,凡被它列入计划的上天入地也要收入囊中;虽毁誉参半,但仍以超强的执行力和一流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揭秘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
热门推荐
  •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本书共120多篇文章,是作者近年来阅读体验的分享,由两卷组成:“上卷:彼岸”,所涉读物,多为世界顶级作家的作品;“下卷:此地”,所涉读物,均为中国作家的作品。本书不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中所涉读物的梗概、背景资料,也层层剖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全书文字精妙细致,活泼灵动。
  • 冷酷总裁难驯服

    冷酷总裁难驯服

    她和他因为一场商业联姻走在了一起,她本是做梦都想嫁给他的。从未想到,婚后他对她恨之入骨,处处为难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后她决定还是放手吧。没想到冷临成眼底却闪过不舍……想走,你已经进入我的心了,除非把我的心脏剜出来。
  •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米嘉是一个宅男,不喜欢出门,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也不喜欢和人面对面交流。大学毕业之后没有找到好工作,跟着同学创业,被骗损失了家里的房子和所有的财产。穿越会两年前,米嘉避开了上一次所有的错误,找到了上一次创业失败的真相。这一次米嘉自己创业,赚了一大笔钱之后回归自己喜欢的生活。
  • 十二州歌

    十二州歌

    一朝穿越作公主,被迫和亲。才刚踏上江湖路,坠崖失忆。莫名卷入官场事,又陷谋反。跌宕前事盖棺定,能与旧人逢?对前两卷实在绝望,改不动了,真有小天使愿意看的话,从第三卷开始吧,前面的情节后文也会串起来,不看应该也不怎么影响啦~
  • 快穿之我的属性是倒贴

    快穿之我的属性是倒贴

    【1v1,甜文】“根据游戏规定,每个新进游戏的玩家都要进行属性检测。玩家要现在检测吗?”“属性?”祁雪不明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确定玩家在各个世界里所要接受的任务方向。”......“经检测,宿主的任务属性为倒贴。”“倒,贴?”祁雪眉毛微挑,脸上写满难以置信,“冒昧问一句,你们这个属性检测系统是不是一个转盘随机摇,摇谁算哪那种?”“看不起谁?”小萝莉一本正经维护公司:“我们公司在属性测试上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谨的态度对玩家的性格进行全方位剖析,得到的结果绝对真实可靠!”“......”“所以,我性格里潜藏着倒贴倾向?”尽管深表怀疑,奈何属性检测是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祁雪只好怀揣着十二万分的怀疑踏上她的倒贴之旅。
  • 1号重案组

    1号重案组

    根据真实的刑侦解密档案改编,讲述一桩离奇诡异的连环命案。雨季,从河上漂来一具无名女尸,而嫌疑人竟然遭遇雷击毙命,第二、第三个嫌疑人也先后死于非命……连环命案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调查,正在进行中,惊险案情环环相扣,作案手法匪夷所思。真相,只有一个!《1号重案组》重现《重案六组》的精彩纪实,再掘离奇命案的悲情真相。
  • 守妻如玉

    守妻如玉

    认识一段时间后,他说:我们在一起吧。她:可是你的朋友都说跟我在一起是进火坑。他:我怕冷,宁愿烫死,不愿意冻死。别人都以为他救她于水火之中,只有他知道,她才是他的救赎。
  • 妄想序列

    妄想序列

    【浩然书院】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这是纯粹的妄想……有着无限可能的妄想,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妄想。……“当文明将数学与哲学推演到极致,洛晨曦的脚步随之浮现。”——————作者自叙:洛晨曦所在的层次比我们我们高级,我写的妄想序列只是洛晨曦故意放给我们看的。我只是个高维辛秘的记录者,而且只能记录我能理解的那一部分,而不是编写者,懂?想否定?请证明我不是。(滑稽)(本书更新随缘)(前期各种设定经常修改,比较混乱,建议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并不影响剧情;有关于世界观大小的设定以第二卷为主,第一卷经常修改,看看就好,但可以作为参考,作品相关里的各种东西可以选择性看看,除了少部分与本书内容有关外,主要就是科普一下叠盒子知识,文中未解释的设定可以选择性代入文中,但不要全部代入,一切以文中设定为主)
  • 藏在书包里的大象

    藏在书包里的大象

    给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写的故事。这本书其实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一个是《藏在书包里的大象》,另一个是《三张秘密的纸条》,大象怎么能藏在书包里,三个秘密的纸条上写的都是什么?还是别说了,你自己看完了就明白了。故事中传达了自信、乐观、善良与勇敢等美好的精神特质,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孩子和大人。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