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4600000002

第2章 老年谈老

老年谈老

自己有时候承认老,有时候又不承认,真不知道从何处谈起。不管怎样,一个人承认老是并不容易的。人们渐渐地觉得老了,从积极方面来讲,它能够提醒你:一个人的岁月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无常一到,后悔无及。

我自己是怎样对待老年呢?我虽年届耄耋,内部零件也并不都非常健全,但是我处之泰然。

1991年7月15日

养生无术是有术

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1993年11月26日

老少之间

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里,总都会有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同时并存。从年龄上来说,这是社会的两极,中间是中年,这样一些不同年龄的阶层,共同形成了我们的社会,所谓芸芸众生者就是。

从社会方面来讲,这个模式是不变的,是固定的。但是,从每一个人来说,它却是不固定的,经常变动的。

老年少年都要有自知之明,越多越好。老少之间应当互相了解,理解,谅解,最重要的是谅解。

1994年7月3日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我觉得,“老龄化社会”这一个词儿像是一个舶来品。

谈论人的老龄化,不是一件坏事。在人类社会中,除了那些夭折和中年早逝者外,每个人都有一个老年。

恕我愚陋,我不理解,这样喧嚷不休地大谈“老龄化社会”,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真正不了解,谈论“老龄化”究竟想干什么?事实上,今天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的大有人在。

1997年9月5日

谈老年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无论怎样说都只能说是老了。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人。我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完全是环境逼迫出来的。

人生真如电光石火,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曾几何时,我自己也快到90岁了。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了,不可信的事情成为可信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奈之何哉!

1999年7月19日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死的,也可以说,任何人的下一步都是死。我总不让自己的脑筋闲着,我总在思考着什么,上至宇宙,下至苍蝇,我无所不想。我之所以不感到老之已至,与此有紧密关联。

1999年7月20日

我想说明,活下去,我是高兴的。不过,有一个条件,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我对老年的态度约略如此,我并不希望每个人都跟我抱同样的态度。

1999年7月21日

老年十忌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因受传统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

一忌:说话太多

二忌:倚老卖老

三忌:思想僵化

四忌:不服老

五忌:无所事事

六忌:提当年勇

七忌:自我封闭

八忌:叹老嗟贫

九忌:老想到死

十忌:愤世嫉俗

2000年2月22日写毕

九十述怀

到了今天,老百姓创造了三句顺口溜:“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实际情况。

我行年九十矣,是不是感到不稀奇呢?答案是:不是,又是。不是者,我没有感到不稀奇,而是感到稀奇,非常地稀奇。我曾在很多地方都说过,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我不会说大话,不敢说大话,在年龄方面也一样。

我个人觉得,人类在新世纪、新千年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与大自然的关系。

常常想到死,就是一个证明,我有时幻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朋友送给我摆在桌上的奇石那样,自己没有生命,但也绝不会有死呢?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我怕死怕得要命,绝不是那样。我早就认识到,永远变动,永不停息,是宇宙根本规律,要求不变是荒唐的。万物方生方死,是至理名言。

我自己当然也在活着。可是我活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歌德暮年在一首著名的小诗中想到休息,我也真想休息一下了。但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一位“过客”那样,我的任务就是向前走,向前走。

2000年12月20日

再谈老年

好生恶死,好少年恶老年,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少年和老年观。

一个人只能生一次,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不能轻易放过,只要我们能活一天,我们就必须十分珍视这一天,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又向死亡前进了一天。我们要抓紧这一天,尽量多做好事,少做或不做坏事。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是绝对做不得的。等到我“应尽”的时候,我会坦然从命,既不“饮恨”,也不“吞声”。

2002年4月4日

老年四“得”

著名的历史学家周一良教授讲了四句话:吃得进,拉得出,睡得着,想得开。

真理蕴藏于平凡中,世事就是如此。

2002年6月16日

九三述怀

前几天,在医院里过了一个生日,心里颇为高兴;但猛然一惊:自己又增加了一岁,现在是九十三岁了。在五十多年前,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大概只能活到四五十岁。

你想到了死没有?想到过的,而且不止一次。

总起来说,我的人生观是顺其自然,有点儿接近道家。我觉得,对个人的生死大事不必过分考虑。

我最近又发明了一个公式:无论什么人,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也不管是处在什么年龄阶段,同阎王爷都是等距离的。但是,只要活着,就要活得像个人样子。尽量多干一些好事,千万不要去干坏事。

但是,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的手段。

我原来的原则是随遇而安,近来我又提高了一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千言万语,不过是一句话:我们老年人不要一下子躺在老字上,无所事事,我们的活动天地还是够大的。

2003年8月18日于301医院

漫谈“再少”问题

——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再少的现象,不能在年龄上,也就是时间上来体现。

再少的现象或者希望,只能体现在心理状态方面。

总之,我是相信“再少”的。愿与全国老年人共勉之。

2006年1月21日

时年九十有五

笑着走

走者,离开这个世界之谓也。从逻辑上来分析,我能笑着走,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人不仅有逻辑,他还有思想感情。因此,想在思想感情上承认自己能笑着走,必须有长期的磨炼。

2006年3月19日

九十五岁初度

今年算是九十五岁了。

我想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生活,第二个是如何回忆生活。

一般人的生活,几乎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倥偬。用习惯的说法就是匆匆忙忙。

至于如何回忆生活,首先必须指出:这是古今中外一个常见的现象。一个人,不管活得多长多短,一生中总难免有什么难以忘怀的事情。

我已经活了九十五年。无论如何也必须承认这是高龄。但是,在另一方面,它离死亡也不会太远了。

一谈到死亡,没有人不厌恶的。人一生中,实际的东西是不少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东西就是死亡。

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若不想到死亡,那才是天下之怪事。有生必有死,是人类进化的规律。是一切生物的规律,是谁也违背不了的。

我一不饮恨,二不吞声。我只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2006年8月8日

我的座右铭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同类推荐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人生如一梦

    人生如一梦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 山菊淡淡

    山菊淡淡

    收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发表在报刊上的短篇小说、散文、杂谈、诗歌以及一部分政论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大致上勾勒出作家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秉烛夜读、伏案创作的生命风景。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织成的艺术长廊时,就从中把握了一条穿越岁月的红线,这就是一个作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
  • To hell,上海

    To hell,上海

    “妈的,上海人怎么这样,鸡肠狗肚。凭什么不要外地人?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末了,还在叽咕《谏逐客书》——这小子要生在春秋战国准是个朝秦暮楚顶呱呱的纵横家。我想想:也是,把两个大活人劈了,你再去自首,就算免你一条死罪,你也得抵一条命。又何苦在死前上法庭丢人现眼一通呢?吴宇报上去的《论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走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给王连生教授打了回来,附带上边还写了一大堆诸如“时代性不强”、“开拓性不够”、“僵化”等等让吴宇头疼的评语。
  • 荒野随风

    荒野随风

    传说是照亮人生阴暗的一盏松明子或梓油灯,我之所以不用其它的照明用具是因为松明子与梓油灯很难被人看见了,所以它们最接近于传说。现在,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我的传说。当然是与文学有关。在那儿一旦将我与文学相剥离,传说于我就将毋有资格,人观历史总比观现实更清楚准确,传说也有一种历史的意味,人对它却特别地感情用事,譬如那个关于陈世美的传说,其实只是一群嫉恨小人的编造。关于这类的传说,本不该叫传说而叫谣传更准确。
热门推荐
  •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盛与衰亡,《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他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他自己见闻过的,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有不少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写的就是他家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本书真地写的是曹雪芹的家事吗?《红楼梦》从完成到传世也很不容易,几经波折,险些就被毁掉和失传了,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书,是因为有很多爱书的人冒着种种风险保护它,而作者曹雪芹也为这书付出了很大代价。因为《红楼梦》是在清代文字狱最盛的时代经过千难万险幸存下来的,那么在这本书的完成过程中,又有哪些未解的谜团呢?
  • 朕要当始皇帝

    朕要当始皇帝

    这是平行世界的大明。有四条眉毛的陆小凤!有踏月而来的楚留香!有飞刀问情的李寻欢!有一身正义的燕南天!有罗马!有波斯!有蒙古!穿越而来,成为大明天子的朱承德决定踏上秦始皇的道路。挥剑决浮云,天下尽大明!普天之下无一人不可为大明臣子!率土之滨无一地非大明国土!
  • 无敌从飞升开始

    无敌从飞升开始

    【火爆玄幻爽文】地球中最强修真者剑叩天门,飞升仙界。不曾想来到一片奇异的异世大陆,附身同名同姓的落魄少年身上。这里灵气充沛,万族林立,强者无数。修真界的炼丹、制符、布阵、炼器、法宝更能大放光彩。至此,地球少了位修真传奇,九玄大陆多出一位全能至尊。
  • 古村怪谈

    古村怪谈

    一个古里古怪的山村;一次惊秫的探险;一段熟悉的历史;一个权倾天下的至宝;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
  • 三年树人(中篇小说)

    三年树人(中篇小说)

    谢小辉是一个家境贫寒的中文专科生:初恋的情人抛弃他;写了无数的散文、诗歌、小说,连省刊都上不了;专升本的考试一塌糊涂,分配工作无望。他陷入了背后是一片萧索、前景又茫茫无路可走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老师为他指出了另一条“捷径”,面临抉择的谢小辉何去何从?谢小辉虽然家境贫寒,当年却并没有填报G师大,他一口气填的全是军事学院,什么步兵学院、炮兵学院、装甲兵学院……班主任建议他考师大,一则师大不交学费,与他的家境吻合;二则他认为谢小辉口才好,出来当老师挺合适。
  • 剑起青无影

    剑起青无影

    沈明穿越了,原以为是低武的世界,可以凭借身份风花雪月,才发现,自己只是被保护的小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剑仙,武道,异教,世家,蛮族..
  • 历史无间道

    历史无间道

    吕不韦、霍光、尔朱荣、严嵩……这是几个曾经让天地变色、令历史改辙的人,他们的存在使得原本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因之黯然失色。千百年来,有关他们的历史真相也被各种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标签和脸谱所遮蔽。本书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手法,真实细腻地再现了这九个深深地烙上中国王朝政治特色痕迹的权臣的生命历程,生动演绎他们的奋斗、崛起、人性的挣扎与幻灭。通过另类视角的解读,观照其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且深入探询古代中国政治的潜规则,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基因和人性密码,还原历史的吊诡而善变的本来面目。
  • 我老妈是重生的

    我老妈是重生的

    重生了,女主握爪,别看我小,照样有脑。老妈别怕,看我帮你斗小三,虐渣男,保护好你肚子里的小宝宝。可是,肿么觉得有些不对鸟。老妈处处知先机,步步坏人棋,越看越蹊跷啊。莫非老妈你也重生哒?!哎呦,那可太好了,从今以后,家长理短你来,发家致富,我去~~~~~~~好不好哒?
  • The Choir Invisible

    The Choir Invis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