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300000013

第13章 河南商人(1)

小心谨慎。处处求安难赚钱

河南地处中原,长期以来封闭型的经济形态,造就了河南人过于正统的民族性格。尽管河南人羡慕广东式的生活,向往北京的气派与上海的殷实,但有时似乎承受不了紧张的工作和精细的商业文明。因此,河南商人做生意总是以保本为前提,害怕冒险。‘邯郸学步”式的经营方式使得河南商人失去了许多机会,也多走了许多弯路。

1.不打冒险牌,以保本为经营准则

河南人做生意总是“保本为前提,小富即安,见好就收,没有长远的经营战略

河南西部某县盛产草莓,每到收获便堆积如山,本地消费力有限,于是年复一年,河南商人就一担担地担去卖,卖不掉的便烂掉。结果让外地人看准在这里兴建了果品加工企业,盈利相当可观。其实河南商人也并非愚顽不化之辈,并非没有人有过办果品罐头厂的念头,但却不敢去细想,说到底是怕冒风险,怕办企业万一销路不好赔钱。亏本买卖河南商人是万万不会去做的,总想一本万利,最起码也要保住本钱。

河南商人不扣冒险牌,还表现在对生意火候的把握上。无论是多么赚钱的生意,也必定是见好就收。像北某县有位个体户,做生意发了财,少说也赚了好几万,但他便从此洗手不干了。激流勇退,见好就收,根本没想去投资扩大经营规模。于是,将几万元人民币全部存入银行,以备将来急用,平时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据说他已经将存折装进几个塑料袋内——大概是怕受潮,然后在院子里、房子里挖坑深埋;陈非有强盗前来洗劫,否则万无一失。这在南方人看来,可谓荒唐至极。但在河南城乡,这类做小本生意的个体户却屡见不鲜。

不仅生意人如此,就连居家过日子也是小心翼翼。豫东某县有位老太太,把多年的积蓄装在一只破鞋里,藏在床底下,她以为这样才放心,至于去银行存款是万万不敢的,“万一银行倒闭了怎么办?”——真可谓杞人忧天!结果,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几千块钱成了老鼠的一顿美餐。像这类新闻在河南各地时有所闻。

究其原因,河南为内陆农业大省,经商从来都是“副业”。即使有人要做生意,也大多以“杂货铺”为主要经营形式,以“赚点小钱,够养家糊口就行了”为主要经商目的。

一直到今天,乡下的农民洗了泥腿、进了城,城里的职工办了下岗、退了休,普遍想到的谋生之道,还是租间门面房,开个杂货铺,甚至连门面房也可以不租——集贸市场摆个摊儿,马路边扎辆售货车儿,生意就可以做起来了。

但河南商人并非一直就是如此。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是河南濮阳人,他以贩卖海盐起家,后来生意遍布天下,除了经营齐国的盐田铁矿外,还兼营巴蜀和楚国的木料、药材,以及赵、魏两国的大宗粮食生意,控制着赵国粮食市场和大批田地,是战国时期的一代豪商。

然而吕不韦的经商基地不在河南而在河北,他的生意往来区域也几乎都在河南以外。

吕不韦之后,河南再也没出过能够纵横于全国、领一时之风骚的大商人。

几千年来,在经商方面,河南人既缺乏晋商、徽商的气派和传承,又缺乏江浙粤等沿海地区商人的精明和生意头脑,倒是渐渐练就了一套“杂货铺老板”式的经营头脑。

经营杂货铺,投资有限,场地有限,每天赚不了几块钱——发展空间也有限,惟一的好处就是省心省事儿,甚至连做账都可以省掉。所以人们常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做生意真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专门的经验、技术,谁都可以干。

如今,在河南的各个城市,大型百货公司接连陷入经营困境,生意红火的倒是个体摊贩聚集之处。这个现象,凸现了河南人“做小生意绰绰有余,做大生意捉襟见肘”的“杂货铺老板”素质。

河南一些中小商贩大多都是见好即收,适可而止,经营态势极为保守,没有长久的经营战略,若长此以往,河南商人充其量也只能是小打小闹,难成大气候!

2.“邯郸学步”式的模仿

不敢放手干大的,也就不敢放手赶在前面,河南商人只好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紧跟不掉队,“单纯的模仿为满足,其境界只能连到“邯郸学步”的地步。

外国人说:“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与众不同。”反观中国的企业竞争,是想方世法做得跟别人一样。最后,竞争的结果竟然是大家越来越面目一致、分不清彼此了!

10年前的郑州商战,其实是一场超级模仿表演。五大国营商场对“亚细亚”的做法,如广告促销,迎宾小姐、队列表演等先是异口同声地声讨、表示不共戴天的义愤。但这些东西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赞赏时,各大商场一转而为竞相模仿“亚细亚”的做法。

比如“亚细亚”有仪仗队,“华联”、“商城”、市百货大楼也都搞仪仗队;“亚细亚”摘了开门前队列表演,“华联”就搞军乐表演,商城大厦的小姐则练起了团体花环操。“亚细亚”搞的每一次促销活动,马上都有人模仿。

当然,模仿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但它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河南商人的毛病,恰恰是把模仿当成了目的。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项资源都能够公平自由地交换。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的运作要非常明确,达到数字化管理的地步,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只从“原则上讲”。

麦当劳在每个城市设分店前,对城市进行考察的项目达850个,直到条件完全符合才会进入。

1995年,沃尔玛选择深圳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是因为它聘请的市场调查专家预测到深圳市2000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到600亿元,比1995年翻一番;而且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高,易接受培训,进步快。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沃尔玛的市场调查人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跟踪调查,对深圳每家商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每个阶层的消费心理都专题研究过,因此“基本上知道哪些是顾客需要我们做的,哪些是我们能做的”。

近年来,河南商人也学会了开店之前要搞市场调查、提出可行性报告,并预测开业后效益,但却总好像“在西装里面套件棉袄”那样,学得不伦不类。比如,当年亚细亚集团要在南阳市开分店,也搞了一份《可行性报告》,但这个报告是在集团领导已经拍板决策之后提出的,纯属锦上添花。该报告对商厦开业后销售额的预测方法是,以当地销售额最高的南阳商场做对比,得出“南阳亚细亚商厦开业后第一年销售1.3亿元,年递增率10%”的预测结论。

这种静态分析的致命缺陷,在于它设有预测到未来几年南阳乃至全国零售业效益的普遍下降。作为参照对象的南阳商场,自“亚细亚”到来后,销售额便开始滑落,3年后年销售额仅有1700万元,以前的“年递增21%”现在变成了“年递减21%”。它更没有预测到市区人口仅40万的南阳市,大商场数量由两家飞速发展到5家,而且有多家批发市场相继开业,与各大商场拼抢客源。

结果,南阳亚细亚商厦开业后,第一年销售9433万元,第2年6189万元,不升反降36%,第3年销售’2236万元。下降幅度更达59.4%。到该年上半年,商厦累计亏损已达2678万元。

亦步亦趋地跟风是河南商人的致命伤。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经过。都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的这句话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不禁动容,这无疑是做生意成功的一个根本素质,即绝地求发展,以创新为手段。有了这个根本素质,天地间就无人能将其阻挡。

3.河南商人相煎何太急

河南商人有竞争意识,但由于平时大家都防着别人,生怕自己吃亏,实在不行就撕破脸皮,因此很容易就走向了不正当竞争。

大概是中原文化太悠远而且过于烂熟,长期以黄河为背景的河南形象,好似被藏到了历史课本的深处,先是懒得有人搭理,继而看到有小商小贩偷偷溜出农耕社会的后门,在汽车占领了的马路边上大喊大叫,甚至还想闹腾点什么时,河南形象一下子成了问题:靠走私、坑蒙拐骗做生意等。

当年,郑州紫荆山百货大楼拖欠郑州华侨友谊公司的500万元高息贷款逾期不还,“华侨友谊”组织数百名员工前去围堵“紫荆山”大门。“友谊”组织的人员打开横幅堵住了紫荆山百货大楼的西门、北门和西北门。“紫荆山”出动保安驱散人群——大约是想模仿电视上警察使用催泪瓦斯的方法,“紫荆山”保安们拎起灭火器,朝着“友谊”人员兜头盖脸“灭”起“火”来。被喷了一脸一嘴白沫的“友谊”职工大怒,双方发生大规模斗殴,互有人员轻伤。郑州市公安局调动了7个派出所及巡警支队的100多名警力,才将事态平息下去。大家都是同地做生意的,推头不见低头见,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正应了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窝里斗”在河南商人中不乏其例。平时大家都防着别人,生怕自己吃亏,实在不行就撕破脸皮,拼个你死我活。

河南人出门在外,虽然也重乡情,但与山东人相比,不够心齐,不够抱团。河南人很聪明、很勤奋,单打独斗时都很优秀,但河南人一挤到一块,特别是形成竞争时,就难以和平相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两位河南老乡韩非和李斯就在秦国(今陕西一带)上演了出“窝里斗”的悲剧。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嫉贤妒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排斥才能出众的韩非,就造谣中伤、借刀杀人,最后狠下心将自己的老乡、同学韩非害死在狱中。在这中间,官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利益冲突的逼迫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河南人相互之间的“内斗”已露端倪。

当年喧嚣一时的烩面快餐店“红高粱”,后来因内讧而走向分裂。内讧的原因,是高薪从国营“老台记”挖来的厨师不肯把配料秘方透露给总经理,而总经理则要聘请营养专家,自行研究新的秘方。身怀绝技的厨师于是离店而去,开办自己的“帖老太烩面馆”,并且基本上是“红高粱”的店开到哪儿,她也要连锁到哪儿。“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识,可他比亲眷还要亲”。颇富戏剧性的一个较量结果是:在“红高粱”的发祥地——郑州二七广场烩面馆,现在也插上了“帖老太”的旗帜。

这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窝里斗”。在外部竞争方面,这种“窝里斗”特色亦非常明显。

1995年4月,当“红高粱”在郑州开设第一家烩面馆。并且生意红火时,郑州市众多饭馆迅速转变身份,克隆它的经营模式,甚至店名也大多以“红”字开头,如“红辣椒”、“红番茄”、“红友谊”、“红玉米”乃至“高粱红”等等,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瞠目。这些后起者发扬“当仁不让”的古训,也像“红高粱”一样纷纷制定宏图大略。一名“红”字号的老板一开业便雄心勃勃地放出风声:“两年之内,我要在郑州开出100家连锁店,非把‘红高粱’打趴下不可!”

在这方面,也许河南商界老总们真该向温州入学学。温州是中国的皮鞋城,那里有1300家皮鞋厂,每年生产皮鞋10亿只。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巨大的生产规模?原因之一,是温州工厂的专业化程度相当地高——光为皮鞋厂配套的小工厂、小作坊就有上万家。温州的鞋厂都搞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各种鞋料都从本地市场上购进。温州市区的鞋料市场也可称为“中国之最”——这里有五六百家鞋料店,各类皮革、鞋料、鞋饰、鞋胶、鞋带,品种和规格多达上万个。温州的鞋匠们没有恶性竞争,而是进行高度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为温州鞋业带来了无穷尽的活力以及蔚为可观的规模效益。

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出于它们生存的需要。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不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在社会上行走时,采用“双赢”的竞争策略,并不是对实力的轻视,认为无力扳倒你的对手,而是为了现实的需要,如前面所说,任何“单赢”的策略对你都是不利的。因为它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除非对手是个软弱角色,否则在与对方进行争斗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即使是打倒对方获得胜利时,自己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还不足以偿付你的损失。

商场竞争也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由于不可能将对方毁灭。那么可能因为一时的贪心,给自己造成潜在的危机。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相互竞争。因此河南商人还是要以前车为鉴,免得红红火火开场,落个惨淡收场。如果是这样,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4.拿来主义≠造假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模仿和仿制是允许的,但模仿并不等于造假。要想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生存,还是得拿出点真材实料。

同类推荐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后现代文化景观

    后现代文化景观

    本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勾勒后现代的来龙去脉,并逐一解析它从文学、哲学到文化研究的脉络和进路。不光谈福柯、拉康以及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也谈列斐伏尔、德勒兹和伽塔利,以及波德利亚和布尔迪厄。本书的后现代叙述,可以说是对当年走红美国,然后向全世界传布的“法国理论”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最终希望读者对于“后现代文化”这个今天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认知。
  • 君子必修课目

    君子必修课目

    《君子必修课目》内容简介: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科技方面包括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纺织、冶铸等,教育方面包括官学、私塾以及科举制度等,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 老清华

    老清华

    《民国趣读 老清华》是追忆当年老清华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孙锡三、梅祖彦、张申府、马约翰、梅贻宝、费孝通……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校史、民国时期的历任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清华、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清华的过去,更好了解清华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清华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热门推荐
  • 荆州记

    荆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挚爱前妻入骨情深

    挚爱前妻入骨情深

    婚礼当天,老公带着情人出场,她成为万人的笑柄。她等他回心转意,等来了一纸离婚合约!五年后,她带子强势归来,再次遇到了那个冷血的男人。他冷眼旁观这个女人,再次闯入他的世界!他看她欲擒故纵,看她用美人计,看她玩儿遍三十六计!怎么,她要逃为上计?他怎么会让这个女人,在挑起他的兴趣后,再次逃走?他会捂热她的心,再次挑起她的爱情。只是——万万没想到是,三年前,她已经没心了!
  • 在俯瞰中放松

    在俯瞰中放松

    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作者曾颖的小小说大多涉及民工、下岗工人和城乡贫困无助的弱势人群,他用自己的笔,逆主流而动,为小人物树碑立传,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本书是作者几年时间借宿民工村,走访民工子弟学校和在火车站大厅里与回乡的民工们同吃同睡同喜同悲的产物。记录着当下时代转型期中各色人等的悲伤和希望,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用作者本人的话说:之所以要写他们,其一是身边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充斥于我的眼睛和心灵:其二则是有一种较劲的心态——在这个普遍肥处添膘的社会中,文学不断地远离那些苦难的最需要关注的人群,而把目光投向鸳鸯枕上起波浪式的粉红生活,弱势人群却越来越不被主流文化和传媒关注。
  • 体力日记

    体力日记

    生活总是充斥着坎坷和不公,但脚下的路却不曾停下
  • 黑心

    黑心

    故事以一次矿难为背景,刑警支队长海小安牵头破案,通过对一具无头尸源的寻找,意外遇上了潜逃多年的人贩子宋雅杰,被杀的郭德学正是她的男人,她还借卵给海小安的继母生了一个女孩。鬼脸砬子煤矿卐井透水事故发生,黑心矿主为掩盖矿难真相策划了炸井……刘宝库替真正的矿主幕后老板当矿长,直到最后老板才走到前台来……本书表现了人民警察伟大的品质,和为正义做出个人牺牲的精神。
  • 弄晕全世界

    弄晕全世界

    一颗陨石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主角叫云奇,他喜欢蹭吃蹭喝,还喜欢让别人露屁屁,还喜欢收小弟。他有一个金手指,他有一群朋友陪他冒险,他有一堆大佬当靠山。可他就是一无脑大白痴!一个拥有神装的渣渣!但是他能终结这个时代啊!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 灵纪苍劫录

    灵纪苍劫录

    这个世界存在于遥远的宇宙,它本是一片黑暗的大陆。灵石,是给予这片大陆光明的契机!因此在一片混沌之中终于有了生机。
  • 余生,温先生常在

    余生,温先生常在

    死了一年突然重生的乔竹,出现在村口石碑被人所救。故事的一切则是从这村子开始的,在村子的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故事……只是乔竹重生后,却遇到了不走寻常路的总裁大人。乔竹:只要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切都好说。某男:那我把身心都交给你,能好说吗?乔竹:……
  • 我有一座太虚观

    我有一座太虚观

    在著名的沪海市的琨仑山上有一座著名的道观·太虚观。琨仑山上终年烟雾缭绕,仙气十足。“咳咳,那个纪大爷,今天抽的是不是有点多啊,你看这烟熏的,不知道还以为我们琨仑山着火了呢。”“还有你们三只,你们虽然是猫,不过皮卡丘不是老鼠啊,而且抓那么久都没抓到,还把自己和道观弄得脏兮兮的,未晞快过来打扫一下,马上就要开门了。”“还有你,朱秀才,打击精神来,就算人死了,也是要干活的。”这是一个假道士带着一群妖怪,打妖怪升级,将道观发扬光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