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300000008

第8章 石油危机与战争(1)

18.石油对战争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战以前,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在一战即将发起的时候,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就命令海军以烧煤为主改为烧石油作动力,这样一来就一下改变了整个战争的面貌。随后,各参战国纷纷效仿,打了第一场机械化战争,这是石油改变战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到了二战期间,各种武器装备基本上都以石油作为动力,由于机械化战争正式地登上了战争舞台,真正地改变了历史上的战争形态。一战可以说打的是一次静止的战争,二战却打了一场运动的战争,而运动战争的基础就是机械化,而机械化主要依靠的燃料即石油。可以说,有了石油,才使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是石油对战争的影响。

那么,石油对现代战争有哪些具体影响呢?

一、石油是机械化时代的动力之源

石油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石油是机械化的保证,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没有石油,飞机上不了天,舰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车无法行驶。因此,可以说,石油已成了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换句话说,离开了石油,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将无法发挥,甚至成为一堆废铁。

1942年,英军严密封锁北非德军的油料供应线,造成德军500余辆坦克因断油、不能机动而被歼。1944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和同盟国军对德国80多个炼油厂和石油供应线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使德军油料供应严重不足,大批飞机、坦克不能作战。这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石油有关的两个着名战例。

二、石油的使用扩大了战场空间

有了石油,并使石油成为动力之源,才使舰艇能在全球海洋上航行,才能实施快速机动夺取制海权,才使飞机实现了全球机动,使战场空间涉及的范围由陆地到了海上、空中和外层空间。近几场战争,美国的轰炸机可以从美国本土起飞,通过空中加油,奔袭万里之外的战场,然后不间断飞行返回美国本土。有了石油作动力,海军舰艇加快了航速,提高了续航能力,能在远离基地的海域作战,增大了战略袭击的突然性。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英国派出特混舰队远征1.3万公里到南大西洋作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使用石油等提炼的燃料可使火箭发射,将航天器送上太空,从而使战争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石油使战争由陆地或海上的平面战争,发展成陆、海、空和外层空间同时进行的立体战争。随着各种汽车、装甲车等机动车辆和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使用,军队的机动能力大为提高,步兵乘坐车辆,机动时速由平均5-6公里提高到30-40公里,紧急情况下可达100多公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第3机械化师日最高机动速度达到160多公里。有了直升机和大型运输机后,在作战和应付突发事件时,可快速将兵力投送到关键地区,迅速改变局部战场的兵力对比。渡河和架桥器材、气垫船和自行火炮等武器装备可以超越江河和海滩等各种复杂地形,为打赢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石油的使用提高了军队作战的推进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依仗摩托化、机械化能力,编成突击集团,实施“闪电战”战略,占领了波兰等国家。石油的使用,能将作战平台送到更远的战场,将弹药投送到更远的地方,增大了武器的杀伤力。现代战场空间的攻击和防御纵深都大大扩展了,战略性作战战场空间的攻击纵深可达1万公里以上,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可能遭到战略袭击,战略防御也将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防御。

四、石油系统成为现代战争打击的重要目标

现代战争实践表明,战争已从过去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转变为侧重打击指挥系统和经济目标,重点是石油、电力等能源目标。美国1988年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认为现代战争要选准打击的重心,其中第一环目标是国家指挥控制中心,第二环就是关键性生产设施,包括直接支持作战的电力与石油系统。摧毁这些目标可使对方的作战能力成为无源之水,并使国家决策层因不堪忍受经济破坏而放弃抵抗。现代石油和电力生产设施数量大、分布广,企业内构成互相依赖的生产系统,“攻一点,毁一片”,现代的炼油厂目标大,很难防护。电力网等设施使用大量计算机进行控制,电流、电压稍有变化就会毁掉。石油和电力企业大量使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增加了自然灾害、人为和战争破坏的易损性。

1980年的两伊战争中,石油及其设施成了打击破坏的重点目标。双方都将对方的油田、油管、炼油厂、石油装运站及其他石油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就伊朗而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为伊朗提炼2/3原油的炼油厂被夷为平地;石油日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锐减到50万桶,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美元。伊拉克8个炼油中心一半遭受袭击;石油日产量由350万桶减到100万桶,出口全部陷于停顿,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

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的科索沃战争充分显示了打击能源目标对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影响。海湾战争42天,伊拉克炼油设施的80%,电力设施的50%遭到炸毁。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消除南联盟的战争潜力,对其油料生产、储存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仅4月13日一天,就轰炸了南联盟的7个油库。北约在78天的空袭中,摧毁了南联盟炼油能力的100%,库存油料的70%,发电能力的70%,还用石墨炸弹破坏了电网。南联盟赖以支持战争的经济潜力被摧毁殆尽,不得不承认失败。

19.石油与战争是怎样“如影随形”的?

综观如今的战争,有一样东西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石油。

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与石油有关。俄罗斯的两次车臣战争也与车臣位于石油运输通道的重要位置并利用石油收入开展独立活动有直接关系。非洲的安哥拉内战、刚果内战、尼日利亚的内战都是争夺石油而引起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国内的动荡也是石油引起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和石油联系在一起。日本是一个石油进口国,二战前,它一直从美国进口石油,由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日本一看形势不妙,它就向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想获取石油资源。日本为了保障向东南亚地区扩张,它就想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所以偷袭了珍珠港。

阿以冲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石油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每次的中东战争都与石油紧密相关。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是因为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从英国人的手里收回苏伊士运河而引发,其根源在于石油。当时,英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对海湾石油严重依赖,而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苏伊士运河运输。否则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当时任英国首相的艾登声称:“没有苏伊士运河运入的石油,英国和西欧的工业便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为了夺回运河,英法和以色列于当年10月29日出兵攻打埃及,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给予埃及坚决支持,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立即切断了输油管道,同时沙特停止向英、法供应石油。阿拉伯国家第一次使用了“石油武器”。石油供应中断给了英、法致命打击。通过这场战争,石油生产国体会到了石油武器的“威力”。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再一次拿起了“石油武器”。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宣布对美石油禁运。可阿拉伯人这次输掉了战争,蕴藏丰富石油的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动用“石油武器”支援埃、叙等国。战争爆发不久,阿拉伯国家就一致决定立即实行石油减产计划,逐月减产5%。随后,阿拉伯国家纷纷对美实行石油禁运。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还大幅提高油价,各国还乘机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减产、禁运和国有化等三大措施导致油价飞涨,从而导致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80的两伊战争也与石油密切相关。1980年,世界第三大产油国伊拉克和第五大产油国伊朗之间爆发长达8年的战争。伊拉克和伊朗本来就有尖锐的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但石油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的高价石油为两伊积累了庞大的石油财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称霸海湾的野心开始急剧膨胀,接着双双大量购买军火武器。此外,伊拉克还对与其接壤的伊朗胡齐斯坦省虎视眈眈,而该省的石油储量几乎占了伊朗石油储量的90%。战争期间,双方都竭力破坏对方的石油设施,轰炸产油基地。两个产油大国间的战争引起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和供应紧张,欧佩克油价一度涨至34美元一桶,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

1990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就是因为科威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想吞并其石油资源。

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也有石油争夺的影子。美国之所以指挥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实际上,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石油。因为,美国设想从高加索地区铺设一个石油管道,经过保加利亚、巴尔干地区,其中就有一段要经过南联盟的科索沃,如果南联盟在科索沃地区制造危机,就无法保证美国这条石油管道的安全。因此,美国就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

阿富汗战争其实也是美国争夺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一部分,美国对阿富汗进行打击,实际上他是想通过阿富汗作为跳板,进入中亚地区。阿富汗是不产石油,但阿富汗北部的邻国却石油资源丰富,这对美国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非常有利。

阿富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借口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扶植起了一个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控制了伊拉克石油。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已在科威特扶植了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基本上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在中亚地区,美国也极力扩大它的影响,从中东到中亚的石油带,基本上掌握在了美国的手里。美国通过战争,使它的石油得到了保障。

纵观历史,战争和石油之间似乎被一根无形的线联系着,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石油将引发战争,这条“底线”就是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那么石油为什么会与战争紧密相连呢?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石油,不受外国的控制,就不大可能因此发生战争。而当一个国家的石油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安全时,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通过战争手段来消除其他国家对本国石油的控制,以缓解本国的石油危机。

那么,哪些国家容易因为石油而爆发战争呢?从理论上说,是那些石油依赖进口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因为面临的各种不确定的威胁比较多,风险也比较大,所以有人就说,石油是如今世界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资源。

可以说,如何维护自身的石油安全,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通过加强海上军事力量保障石油安全,是许多石油进口大国的重要手段。靠进口石油生存的国家,对运送石油的航道都非常的重视。比如日本,是100%靠石油进口生存的国家,日本在冷战结束后,极力地扩大他的军事影响,他提出要保护1000海里的海上航线,其目的就是要保护他的海上石油通道。

另外,美国也以反恐为借口,正在将他的势力向马六甲海峡进行渗透。而印度已经在马六甲海峡北部的一个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三军联合司令部,建立这个司令部的意图就是要控制马六甲海峡。

有人说,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软黄金;还有人说,石油是大地之血,胜利之血;看来,石油既是战争的血脉也是和平的血脉。

20.美国攻打伊拉克果真是为了反恐吗?

尽管美国发动的“倒萨”战争是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为理由,但在世人的眼前,昔日伊拉克和科威特油井燃烧的滚滚黑烟却仍挥之不去,其实,在“倒萨”战争的“反恐”帷幕背后,是浓重的石油“底色”。

海湾战争已经过去十年,但老布什的一句话仍然令人记忆犹新:“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我们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我们的自由和世界各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对中东的关注,也不难看出海湾战争的真正动因。2004年9月18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有文章分析,布什“倒萨”的真正战略目的是,“试图通过扶植一个亲美的伊拉克新政府,来控制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蕴藏区”,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大石油公司甚至决策者个人的石油利益。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00年其日均石油消费量达1950万桶,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25.6%。石油需求的增加和国内产量的减少导致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1973年到2000年,美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例从35%提高到52%。因此,美国一直对世界石油的可持续正常供应感到忧虑。据世界能源机构公布的材料,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125亿桶,仅次于沙特。即使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其石油日产量也相当可观,因此,如果能通过改变伊拉克的政权现状来控制其石油,将大大改变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形势。

从公司层面来说,美国的石油公司早已瞄准了伊拉克的大量石油资源,但由于美伊关系的恶化以及国际社会对伊的经济制裁,美国公司一直无缘进入伊拉克市场。然而,俄罗斯、法国、印度、意大利等国的石油公司却先后与伊拉克签署了多项石油开采协议,一旦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俄法等国的石油公司马上就可以进军伊拉克油田,获取可观的利润。美国石油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而,推翻萨达姆政权并使伊拉克与俄法等国公司签署的石油开采协议失效非常符合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可以说石油公司是美国政府“倒萨”行动的最活跃的院外集团,它们深知,一旦美国推翻了萨达姆的统治并在伊拉克扶植起亲美政权,它们就可以长驱直入伊拉克市场,获取重要财源,重整世界石油市场。在美国石油公司的暗中操作下,由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反对派联合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领导人表示要审查与其他国家已经签署的协议,并希望成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联合企业,开发伊拉克十多年来因制裁而荒弃的油田。

同类推荐
  •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百题问答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百题问答

    本书通过简单扼要的介绍,使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我体会到一条改革之路的成功,需要无数前辈的实践、努力以及铺垫,凝聚了外汇管理局体系中的众多干部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辛勤的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综合了创新管理学、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提炼出创新的十大原理,发掘创新实践的重要纬度,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
热门推荐
  • 温柔暴君俏花后

    温柔暴君俏花后

    她意外在探险的时候穿越了,穿越成东雪国那远近闻名的丑公主。为了救国,她不惜委身同意嫁给古塔国的新皇。相传,新皇残暴不仁,嗜血成性,年年征战的他茹毛饮血,各国进贡的女子皆遭其毒手。没办法,她只能逃婚了。他原本是现实社会的霸道总裁,却在一次意外的时候穿越了,谁知道穿越后成了这个暴君的身份,洁癖成瘾的他无法接受女子的近身,却唯独能接受这个丑的不行的婢女伺候。看着他欺负她时候,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继续欺负她。好想卸下她的伪装,看看她刻意画的丑颜下有什么秘密!
  • 不是校草也超帅

    不是校草也超帅

    明垒高中最爱做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比如说经常搞一点什么校花校草选举。校花校草分别各有四个,每次出场都是尖叫连连,不过传说中四位校花都有一个共同的梦中情人,那人却不是校草。不是校草也超帅,其名为吕泽轩。这是一个关于开挂少年的故事。超乎常理,却又理所应当。集万千玛丽苏一身,狗血剧情大乱炖。秋柏芊作为故事的主角,常常因为自己太过正常而觉得颇为尴尬。但果然还是有一个问题袭上心头:这么多帅哥,到底是选竹马,还是天降呢?
  • 伪萌少主勿靠近

    伪萌少主勿靠近

    他救了一个浑身是血、来路不明的男人回家,却不想他苏醒之后记忆全失,彻底赖上了她。本以为可以带着这个软萌可爱的他一直这么生活下去,却不想某一天,他竟然会变成她全然陌生的样子,冰冷嗜血、残忍无情。自此,夏琳心的人生彻底颠覆,她怎么可能会想到,他竟然就是至尊少主?!
  • 罪欲空间

    罪欲空间

    林熠莫名其妙的进入了某个空间,开始了自己的首个任务场景,以为是某款神秘游戏,却不知是因为某种目的而穿梭在无数平行或更高维度空间的锻炼,最终成就了顶级维度宇宙空间的宇宙佣兵之王!
  • 续吴先贤赞

    续吴先贤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一世不放手

    这一世不放手

    前世,她被妹妹和渣男耍的团团转,间接害死了疼爱自己的人,还错过了他……这一世,她翻身做主,带着记忆回到过去,改写历史:把他们整得惨兮兮,她誓死守护好对自己好的人,她还要与他白头偕老……谁都知道,她是他的心尖宝……
  • 异能元素之王

    异能元素之王

    地火水风,曾被视为组成世界的根基。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四象极限,元素之王!且看掌握四大元素的少年,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异能界的最高点。
  • 无量寿佛赞注

    无量寿佛赞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931·寻牛记

    1931·寻牛记

    其实,我二十一岁那年,是个不明事理的混蛋。不客气地讲,这样说也说轻了,不妨直接些——就是个流氓。比如那一年正月,我敲开了一家的大门,把一筐粪便扔了进去。原因很简单,那家的男主人不许他的女儿和我谈恋爱。这种行为和1931年的山本一郎颇有些相似,略有不同的是,我是中国人,扔的只是一筐粪便,脏了人家的宅院而已。而他则是日本人,扔的是一支火把,要了人家老少的性命。1931年的山本一郎也是二十一岁,和我同在一个城市,这座城市叫辽阳,位于辽宁东部的一个小城。城虽小,历史却长,史学家考证它已经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
  •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written in 1865, is a short story by Charles Dickens. It is one of Dickens' ghost stories, and is perhaps the best known outside of "A Christmas Carol." In the tale, a certain murder was committed in England, which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when the Murderer was asked by the Judge whether he had anything to say before sentence of Death should be passed upon him, he complain that he had not had a fair trial, because the Foreman of the Jury was prepossessed against him. The remarkable declaration that he really made was this: "My Lord, I knew I was a doomed man, when the Foreman of my jury came into the box. My Lord, I knew he would never let me off, because, before I was taken, he somehow got to my bedside in the night, woke me, and put a rope round my n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