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900000021

第21章 德行养生(4)

佛家认为,不仅仅我们现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有生命,在无边无际的虚空当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相应的众生居住,总称为“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当中,不论男女老少、在家出家、有智慧无智慧、有修行没修行,总之任何人,只要想往生,只要念佛,佛陀都平等救度,接引往生,往生之后都能平等成佛。

小知识

众生平等的由来

佛陀的弟子中,婆私吒、婆罗婆二人是婆罗门出身的青年,当初他们跟随佛陀出家,其他婆罗门责道:“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种族,是从创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嘴巴中生出来的,而你们竟然与卑贱阶级的人民在一起,简直是自贬身价。”佛陀听了,对弟子们说:“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这样说罢了。他们说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嘴巴生出来的,那么婆罗门的女性就不由母胎生子吗?不管那一个阶级,都有做善事和做恶事的人,任何阶级的人,只要能够谨言慎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舍弃一切执迷,努力开展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这样的人便有资格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人。”佛陀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引起各阶级人民的共识,纷纷加入僧团,打破了印度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往往是由执著造成的

执著是一种精神境界。所谓“执著”,佛教中原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被意为固执、拘泥或坚持某一意念不肯改变,也指坚持不懈。从小我们就被教之要有理想、有追求,做事情一定要执著,不能半途而废,而如果我们过于专注某一件事,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佛家认为,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执著于此呢?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执著是众苦之源。人生不如意之事,往往是由执著造成的。报纸上的财杀、情杀、仇杀,无一不是祸起对欲爱的极端执著。就是寻常日子,人们分分秒秒总在各种执著中翻滚,“我偏要……你老是……你根本就……你从来……”是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像污染的空气,不知不觉将白墙染成灰黑,不知不觉把人际间的成见固筑为怨憎壁垒。

执著是一种生活态度,但对于不能坚持的事情一定要随缘,否则将拖人累己,痛不欲生。如果一个人执著于世间的功名富贵,以及种种事相,他的这种执著就是“著有”——执著于有。相反,如果一个人执著于出世间的清净,他的这种执著就是“著空”——执著于空。在大乘佛教看来,“著有”与“著空”,都属于著相,都属于障碍,都不符合生生不息的大智慧。佛教提出“诸法空相”、“五蕴皆空”的道理,就是让人们放弃对世间相的执著,解脱世间相的困惑。如果一个人不再执著于世间相,是否就是佛教所说的智慧解脱了呢?不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用给人治病来打比方,这只属于一期疗程。这时,人们虽然不再执著于世间相,然而他却又执著于出世间相。所以,还必须消除人们对出世间相的执著。打破一切执著,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不执著。这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清净无染的。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灵动活泼的。

六祖慧能曾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就是说,人们的自性是没有污染的,就算有人想去污染它,那也是污染不上的。人们的自性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有人想停滞它,那也是徒劳无功的。只要人们领悟了自性,契合了自性,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合乎大道的人生,就是智慧解脱的人生。

放下执著是件很难的事。即使一个人跑到山林溪涧,远离了社会人事,心中的“恋世习气”也是一时难以消除的。即使经过长期的修行,消除了心中的“恋世习气”,那也不是没有了执著,因为这时候的他虽然没有了“恋世习气”,却有了一种“厌世习气”。要想使他更进一步,就必须要消除他的“厌世习气”。这就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道路上,不断地进步,逐渐地打破执著,逐渐地消除习气,最终让自己契合“道体”。

佛教让人放下执著,首先从破除凡夫的“执有”开始。破除凡夫的“执有”,所用的方法是“破有显空”,譬如佛教里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有,因缘离散而空,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金钱、名利、地位,乃至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终究都要破灭的,因此,所有的世间相,都不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小知识

如何破执

破执不等于放弃。佛家基于缘起性空的智慧,要人破执,但破执不等于放弃一切。比如说,教你不执著财物,并不是教你不去赚钱,或者放弃赚钱的机会,佛家鼓励人获取净财。穷得衣不蔽体,三餐不继,自然也无幸福可言。况且一个人行善也不可无钱财。对于男女感情的处理也一样,理解缘起的人对情感不加妄执,有良缘则结婚,无良缘也不强求。俗语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名会带来许多烦恼,盛名之下,出丑的机会也会更多。所以一个真正有大智慧、大学问、热心奉献的人,只要尽心造福大众、服务社会,虽不必刻意追求声名,但也无须刻意逃避声名,一切可随顺因缘。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脱与自在

一个人在处事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事经验的人大都能泰然处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需要磨炼才能养成。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了佛陀放下的道理。

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人们经常在患得患失时听到的劝慰语。佛家语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俗世的这些事情,可以说使人生活得非常辛苦烦闷。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慧远禅师年轻的时候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好吸烟的行人,两个人—起走了很长—段山路,那个行人给了慧远禅师—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聊天,由于谈得十分投机,行人又送给他—根烟管和—些烟草。

慧远禅师和那个人分开之后,心想:“这个东西让人觉得十分舒服,肯定会干扰我的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难以改掉这个习惯,还是趁早戒掉为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冬天,天寒地冻,他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要求给他寄一些棉衣,但是信已经寄出去很长时间了,冬天都快过去,山上的雪开始融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送信的人也没有任何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老师那里。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修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接触过易经之术。于是,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和修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的确,花花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是我们很难舍弃的,于是就有了伟人与庸人的区别,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来舍弃与自己的追求无关的东西。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很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小知识

放下与舍弃的区别

放下与舍弃是两个不同的境界。舍弃就其意思来说就是要我们把一些东西抛弃,抛弃后我们难免不回忆过去,而放下是从内心的深处去沉积,是从人的大光明的智慧中去觉醒。放下是要我们做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从放下的修心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天地间,就难免沾染这个充满名利与世俗的尘埃。要使我们在红尘中不迷离自己的本心,就要放下那些熙熙攘攘的争斗,放下一切的瓜葛,放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杂念,放开一切的束缚。如此,就可能有淡看风起云涌,笑谈红尘变换的境界。

不以得喜,不以失忧

释迦牟尼曾说:“人的生、老、病、死皆是人之定数,逃不开逃不了。凡人心中任何情感,诸如喜怒哀乐者,皆由欲生,心中有了欲俗,方才会因得之而喜,失之而悲。”其实人之得失皆有定数,悲喜为多余,只要悟了这番道理,方能心如净土,不骄不躁,品洁质雅。

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僧人替一家施主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了20两白银,便怀疑为僧人所为,于是气势汹汹地跑到庙中索取。僧人明白来意后,取出了20两白银说:“施主请把银两拿走。”这人接过银子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这时其弟来告知,昨天因事情紧急,拿走银子而未交代。他听后恍然大悟,万分羞愧,急忙到庙中送还银两,向僧人连连道歉。僧人接过银子只说了一句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送客关门。

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被诬偷银,双方皆无证据,有口难辩。与其对簿公堂,只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证,引起众人猜疑。既然钱是身外之物,无需恋之,让它去吧。顺其自然,必有其果。

出生为人,不可避免的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如果没有心静如水的定力,就会经常心生浮躁,患得患失。

有些人常常因为得到了一些物质的财富就欢天喜地,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在失去一些东西后则会痛哭流涕,情绪一落千丈。面对人生的坎坷曲折,生活的艰难困苦,倘若心为物役,人生的大半就会在悲观的心情中窒息心智,难以感受到生命的乐趣。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欲,穷其一生也就只能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而已。

“不以得喜,不以失忧”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一种境界,也是古人修身养性时的一个道德标准。古人云:“心为形所累。”人的欲望越大,生活的压力也必定随之增大,人生中如果能少一点儿欲望,就会多一份轻松与洒脱。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于右任先生一生饱经沧桑沉浮,却能淡泊名利,荣辱自安,其原因就是得益于这副对联的内涵。后来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这副对联和一幅写意的莲花图,笑而不答。

现代社会,紧张激烈的生存斗争,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带给人的心理负荷是巨大的,由此造成人的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这些都会带给人的种种心理失衡和各种神经症。我们看到不少人的物质条件优裕,但活得却不轻松,也不健康,究其因,往往与心理状态有关。

人要健康,除了要注意营养,注意防病治病,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我调节,注意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安详、平和的心态才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其实人的心态与人的道德修养有关,一个人倘若心量广大,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凡事不斤斤计较,对名、利等身外之物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任由自然;对人对社会充满真挚、热爱和怜悯之情,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必然活得从容、坦然、安详。既如此,身心常处于愉悦之中,自然心不受累,疾病也无隙可入。

小知识

佛家论得与失

佛家说,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每时每刻不是在变,有缘就聚合在一起,没有缘分了分开,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是借我们用用。纵使你有千万家财,娇妻美妾,时间一到,什么都带不走,能带走的只是一身的罪孽,所以,佛让我们要看破红尘。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以为你拥有了什么,其实你什么都没有,今天你拥有,明天就可能失去,今天跟这个关系好,明天为了什么事就可能翻脸,这个就是无常,要看破了得与失,人自然不会执著,也就不会那么痛苦。

同类推荐
  • 爱自己的女人会调养

    爱自己的女人会调养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的关怀并不多,她们要工作奋斗,又要照顾丈夫、孩子和老人,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问题。为了让广大女性朋友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特编写此书。希望广大女性能从中受益。本书针对女性健康、女人与气血、女人和食物、女人和运动、女人的睡眠、女性的习惯、女性的经络调养、女性中药养生、女性的特殊时期等方面,对女性的养生问题逐一进行阐述,既分析了错误的方式方法,又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女性健康养生必备的宝典。
  • 专家诊治前列腺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前列腺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前列腺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预防;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古语云:“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确,有些食物就是天然的药物,药物就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身边的,不起眼儿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药。葱、姜、蒜、酒、茶、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千家万户常用的必备之物。它们的作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饮食烹调,还可应用在人类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上,是名幅其实的“小食物大功效”。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精心遴选了近万例葱、姜、蒜、酒、茶、醋治病验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
  • 防癌治癌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防癌治癌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防癌治癌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中医针灸与按摩

    中医针灸与按摩

    针灸学是中医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正是一本系统介绍运用中医针灸按摩进行保健的指导用书,书中介绍了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常用针灸推拿保健方法和常见病的针灸按摩保健。
热门推荐
  • 全宋文

    全宋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来工

    外来工

    90年代末,掀起了南下打工的高潮,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男女涌向广东,去寻找各自的梦。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强子回到家中过年,在邻居的请求下,带了四个青年男女到广东打工,从而开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文章从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了外来工的青春、人生、爱情、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女,展现了繁华大都市下的另一种生活。此书献给辛勤劳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外来工们!他们,是城市建设的基石;他们,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外来工!
  • 超级无敌宗主

    超级无敌宗主

    “我乃是武宗强者,尔等都要跪伏在我的脚下!”苏成淡定的看着眼前口出狂言的黑袍人,挥手召出一个三十多丈高的虚影!“你说什么?大声点!我没听见!”黑袍人瞬间跪倒在地:“我错了!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装逼了!”
  • 千面师傅之徒儿知错了

    千面师傅之徒儿知错了

    高冷、护短仙尊Ys腹黑、蠢萌仙徒“仙尊,你的徒儿将受伤了。”“在哪?!”“东宫”一眨眼,刚刚还在批奏的人瞬间没影了。“仙尊,太上老君炼的丹药被您的徒弟弄炸了”“将库存的药草送一些过去”“没了,都送走了”仙童尴尬的摸摸鼻子。“那宝物呢”“也没了”“……”摊上这么一个爱惹事,又强大的徒弟怎么办。在线求解……
  • 沧海道仙

    沧海道仙

    这世界很大,有仙有侠,有神有魔,有人也有鬼。就像大洋彼岸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能引起巨大的风暴。有一天,一个平凡小子魂穿异界,成了这只蝴蝶,他不甘寂寞,想往上飞,扑哧扑哧。不停地奋力,挣扎,直至有一天破茧重生……死亡是生灵的归路。而向前是生命的展望,少年游,踏歌行。
  • 宁静客栈

    宁静客栈

    高尔斯华绥以小说闻名,他的散文也一样广受好评;题材丰厚,视野宏阔,叙事不拘一格。本书收入若干人物和风景素描与回忆,文论与序跋,书简。书中作品有的以含蓄的笔墨,抒情的调子,再现人物的性格面貌,勾勒出一幅幅肖像画;有的则着重渲染一种意境。
  • 魔改大唐

    魔改大唐

    层出不穷的穿越者前辈们,孜孜不倦的用现代科技改造着无数古代时空。文科生能背诗朗诵争霸朝堂,能办报纸搞印刷发展经济,最不济也能当个文抄公。理科生能晒盐、酿酒、熬肥皂、烧石灰做水泥、三酸两碱+一硝二磺三木碳就能横行天下。可自从带着西幻系统的白玉琦降临大唐,历史好像进入了一个发夹弯,科技树往不正经的路线上义无反顾的歪了过去。科学种田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德鲁伊式种田!现代医学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炼金药剂和魔药学!战争科技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多铆蒸刚和构装傀儡,地精飞艇和侏儒直升机,蒸汽机甲要不要了解一下?点一个照明术,剩下的全加体质,武器选双手巨剑,副职先学一个铁匠,光着膀子开狂暴,只要快乐就完事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逗比神界吃枣药丸

    这逗比神界吃枣药丸

    神界诸位神仙大大们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啊,一个赛一个逗比该怎么办!难怪神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这神界迟早要玩啊!”萌萌的小狐狸表示:还是自家师父正常,嗯,我一定要正经地考个神籍,然后(脸红)!咦,下界历练,什么时候人界也逗比?神界、人界的危机一起要完,这黑锅我背不起啊!我只想考个神籍,配得上师父啊!某个小狐狸欲哭无泪。一本正经的柳树:我是不喜欢男主的女二。别问我上千年来做过最脑残的事是什么!这个红娘我不当了啊!求男主女主“秀恩爱”不要折腾我啊!你们两个领证我十分赞同,师徒恋的口水我帮你们反击,最后红包包个大的好不好?司木真君大大,小狐狸师妹,求放过!PS:感谢苹果梨妹子友情提供的封面!
  • 祖母绿

    祖母绿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慈悲》、《手摇花束的姑娘》、《伤害》、《先走一步》、《朋友妻》、《忧愁翻身》、《约会》、《鱼》、《感谢莫言》、《鸡蛋》、《妖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