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2500000011

第11章 从高起点做起(5)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欲有求于我,所以都说我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的领土方圆千里,有120座城池,大王的后妃和左右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臣子没有谁不怕大王,全国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是非常深的。”

齐威王还算是个明白人。他仔细听了邹忌的一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不是吗?

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偏爱者、畏惧者、有求于自己者数不胜数。在这背后,我岂不就可能受蒙蔽么?于是,齐威王下令道:“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寡人错误的,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规劝寡人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市场和朝廷上批评议论而传寡人耳朵的,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的时候,臣子们上朝规劝,门庭若市;几个月后,就只有断断续续上朝规劝的了;一年后,有人虽然想提意见,但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后,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征服了敌国。

唐朝的李世民,也是一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高高在上的“明君”。

一次,李世民问大臣魏征:“君主怎样才算明智?”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说,正面的话反面的话都要听,才能成为明君,只听信一面之词,就会成为昏君。魏征还讲了尧、舜怎样了解下情而不被蒙蔽,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怎样因偏信佞臣的话而遭祸灭亡,然后又说:“人君兼听广纳,贵臣就不能蒙蔽他,下情就能上达。”

李世民十分赞赏魏征的话,连连说:“好!好!”

李世民亲眼看见隋炀帝是怎样亡国的,时常引以为戒。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有意给自己设立对立面,鼓励群臣“犯颜直谏”,当面给他提意见。大臣们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意见,他都能够听取,并参照比较,择善而从,或互相补充。这样,就减少了片面性,也就减少了差错。

邹忌、魏征不愧为一代名臣。他们敢直言相谏,确实起到了“高参”的作用。

但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两位君主,能够听取不同意见。要知道,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是需要勇气的!有很多不善做人者,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可碍于“面子”,终不肯放下“架子”,最后听到的是一片赞美声和附和声,也正是在一片赞美声或附和声中,自己击垮了自己!

大智慧: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一定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切勿强为人师

聪明究竟是什么?当你考察别人是否聪明时,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多长一颗脑袋是最聪明的做法。如果总自以为是,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做人习惯!

有很多人想靠自作聪明来显示一下自己的优势,孰不知,此为拙劣之举。请不要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比别人总多一点智慧,自以为是的人永远都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谦虚一点,听听别人的意见,肯定会让对方感到满意,这样,你就有机会影响对方了。

有时候,我们在交际中虽然考虑到了很多技巧,但是操作起来仍是不尽如意,反而弄巧成拙,与谈话者陷入一种僵持不下的敌对场面,使气氛格外紧张。在这种氛围下谈话是使人感到伤脑筋的,谈话的双方都觉得自己与对方似乎有很深的隔阂(其实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心理上的感觉罢了),不能进行深入的沟通,感到别扭、尴尬、不舒服,甚至恼怒。这是双方交际的失败,然而这种场面却屡屡在生活中出现。

究其原因,双方都对对方不满意。但是双方都不让步,不愿迎合对方。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敌对状态,剑拔弩张,哪里还有余地沟通。分明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

因此,如果我们在谈话的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让这次谈话有一个好的开端,让其在缓和愉快的气氛中展开,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这对双方来说,都达到了沟通的目的,且增进了友谊。

特别是在我们知道这次谈话是无可避免地要与对方讨论一场的情况下,更应懂得这一迎合对手,使对方满意的技巧,它将使你和对方在愉快的心情中达成一致的协议。

所以,在一开始交谈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对方说“是”。当然,这比较困难,但一想到以后的争执,就易办得多了。首先,你在谈话前应该考虑好要说的东西。这些话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为对方所肯定的,而且也是你自己肯定的。例如,此次谈话是为了对你们的合同达成一致。你就先对对方说:“此次合作的目的,我们都是想让合作的项目成功,是不是?“对方肯定会说:“是的。”然后再说:“此次讨论的目的,双方都是想达成一致的协议,是不是?”对方肯定会再说:“是的。”有了这种铺垫后,双方缓和了敌对情绪。这样一来,对方会觉得你和他们之间相同的地方是很多的,而且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沟通的可能就变成了现实。

如果我们一开始谈话就提出一些意见相左的问题,或者提出双方都极敏感的话题,那只会激起对手心中的逆反情绪,而无其他任何好处。这样做,对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对你说出“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之类的话。据生理学家研究,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全身的神经、肌肉系统都会处于紧张状态,随时准备采取抵制态度来反对别人的意见。而一个人说“是的”、“对的”的时候,这些系统却是处于,松弛状态的,这时对方感到你的意见与他的意见不谋而合,自然心情舒畅了。把对方激人紧张状态中无异于无形中已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而且“不”这个答案是一个最难克服的障碍。一个人一旦说出了“不”字,就无异于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他就得为维护这个“不”字,也就是维护自己的自尊而付出代价。他需要很费力地为这个“不”字寻找根据以驳倒对方。这时想要说服他已很困难了,而这困难正是由于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的。

最好的成大事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将对方导人与你一致的方向——肯定的方向,而不要让他持否定的观点。这样至少能够让他暂时忘掉争执,并且很乐意地接受你的意见。等他想起与你争论时;也许已早被你所“同化”。所以,一个有技巧的人会让对方在开始时就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而表示出肯定的意思。这样他心情松弛,放松防备,连连同意你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你的建议,顺从了你的要求,最终你会达到目的。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让他不觉得你有“敌意”,心理防线不断向后拉,最后站在你这边来。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经验颇丰,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好,但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遭人忌,才算是更大的才华。锋芒毕露,容易招惹是非。

东汉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孙,小时候聪慧过人,后来被汉献帝征至朝廷为官,十分受倚重。孔融对曹操垄断朝中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十分不满,经常冷嘲热讽。曹操打败了对手袁绍,将袁绍的儿媳甄氏送给自己的儿子曹丕为妻,孔融便写信给曹操道:“当年武王伐纣,将纣王的妃子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他这件事什么典籍上有记载,孔融回答:“以今天的事情去推测,那时大概当然会这样了。”既自以为是,又明显地表示出对此事的反对。曹操主张禁酒,说酗酒可以亡国,孔融回答说:“夏、商两朝是由于妇人而失天下,现在却不禁止婚姻;看来阁下之所以极力主张禁酒,只是因为打仗需要军粮,并不是怕什么亡国吧!”揭露了曹操以大帽子唬人的手段。

对孔融的屡屡讥讽,曹操自然十分恼火,早就欲除之而后快,可考虑到他的名声太大,随便杀掉,必然使自己落下个“害才”、“杀才”的恶名,一直隐忍下来,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指使他手下一个名叫路粹的人出面告发孔融,罪名有两条:一是不忠,看到天下大乱,想要图谋不轨,声称自己是圣人之后,应当取刘氏天下而代之;二是不孝,说父亲对儿子有什么可亲的,他当初只不过为了发泄情欲才弄出来孩子,还说儿子对母亲也不必那么孝顺,人托生母体,只不过像是一个物体装在瓶子中一样,生出来以后也就断绝关系了。有了不忠不孝的大罪名,曹操杀起来便名正言顺了。

于是,孔融就这样空有才华未得施展就死于曹操之手。看来,不会隐忍,看哪儿都不顺眼,横加指责,的确不是明智之举。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

老子曾告诫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露,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夸,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做人也要谨记这一点,深藏不露才乃真君子。

沉默是金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做人欲常立身,就不能不注意言行谨慎,措辞委婉,表达模糊,做些糊涂状。遇事不开口,办事不开印,回家不开门,这绝不是无头无脑的愚人。世界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做事越多错误多,不做事的人反倒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样,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能不留把柄,立身而不倒。

唐朝开国第一名将李靖性情非常稳重,与他在战场上尚奇、尚速、尚险的风格完全相反,生活中他可是个稳健的人。他遇事总是思之再三,谋之再四,绝不冲动地做任何一件事,在他生平中,未尝有过后悔之事。时间长久了,他便养成了好静思的习惯,闲休无事时,别人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而他却整日静思,不置一词。

李靖不善言辞,他是实践家而非演说家。每上朝时发生了一些争论,他总是一言不发。与宰相们议事时,他也是听得多而说得少。每闻人言,便先在心中掂量此话的分量与是非,若以为是,他便不再言语,因为多说也是无益;若以为非,就指出对方错在哪里,言简意赅总比言之无物要强。

李靖这种风格,使他在朝廷中树敌很少。当然,皇帝欣赏他,他不必惧怕谁,可他从不利用这点。当然有时他也会无意中惹恼一些人。李靖不好与人争,但认准了的方向不轻易回头,办事讲究原则。

征讨突厥时,他开罪于御史大夫温彦博。李靖大军横扫漠北、击破突厥之后,奏凯还朝。接踵而来的,本应是表彰、封赏,却未料兜头便是一盆冷水:温彦博弹劾说:“李靖的军队,没有军纪,缴获突厥的珍宝,都散失到乱兵之中了。”

不管事实怎样,李世民闻知此事十分生气,他即刻召来李靖,怒斥于朝堂之上。李靖并不知情,可他无力自辩,惟有叩首谢罪。天子盛怒之时忤逆,无异于拿身家性命开玩笑,李靖只有等待,等待李世民平息了胸中怒火,再作打算。

几天后,李世民展颜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击破了达头可汗,有功不赏,反以罪被杀。朕绝不会如此做。应该赦免你的罪过,记住你的功勋。”下诏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增封食邑共五百户。这已经是照常的封赏。又不久,李世民干脆挑明了向李靖道歉说:“从前有人谗害你,现在朕已明白,你不要介意。”

由于少言寡语,谨慎从事,李靖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平安的。贞观八年,李靖已64岁高龄,他患足疾上表请求辞官养老,言辞恳切动人。于是皇上准他告老还乡。

有人说:“深沉缄默是天才标志。”此言确乎有理。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智者们都从沉默中得到了好处,只有他们才理解沉默的价值。所以,甘地说:“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训练之一。”吉辛则说:“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

难得糊涂

交往是相互的,“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厢情愿的交往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试想,你与人为善,对别人好,结果人家非但不领情,而且时不时臭你几句,你会有什么感觉?暴跳如雷不一定,但郁闷是必然的。当然,一般人是不会这样的,即使偶尔有这么几个,也架不住时间的纠缠,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他总有明白的一天,有悔悟的一天。

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难免会在名利问题上与别人产生点摩擦,官场上、商海中也总少不了有人和你竞争。能与这些人为善,同时也让这些人与你为善或至少不为恶,是你能不能迈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春秋时候有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在赵秦两国渑池之会上为赵王争足了面子,赵王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拜他为相国。

其时赵国有个大将军叫廉颇,见蔺相如仅凭一张利嘴,眨眼间职位就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而自己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却位居他下,心里很不服气,决定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处处躲着廉颇,有时还称病不肯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门客出去,看见廉颇的车迎面走来,忙将自己的车退进小巷里,让廉颇的车过去。蔺相如的门客觉得憋气,埋怨蔺相如不该胆小怕事。

蔺相如笑笑说:“你们说廉将军跟秦王比,谁的势力大?”

门客答:“当然是秦王的势力大。”

蔺相如接着说:“天下诸侯都怕秦王,而我却敢当面责备他,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倘若我与廉将军不和,秦国肯定会趁机来犯,所以我情愿忍让廉将军。”

后来,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无地自容。

一天,蔺相如正在书房读书,一个门客急匆匆地跑来说:“廉将军找上门来了。”蔺相如愣住了,不知廉颇此来何意,忙出门迎接。

只见廉颇裸露着上身,背上绑了一根荆条,见到蔺相如便双膝跪倒,说道:“我心胸狭隘,请相国责罚我吧。”蔺相如慌忙把他扶起,二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从此,二人齐心协力,共同保卫国家,秦国十几年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无疑是与人为善的高手,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精明人肯定不行,如果蔺相如是个精明人的话,势必跟廉颇一争到底,不仅不会有“将相和”的美谈,而且一旦秦国灭了赵国,他们俩一个都别想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可见,要做到这一点,非聪明人和明白人不可。

同类推荐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爱自己,心不累

    爱自己,心不累

    当今忙忙碌碌、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每个职场中的人都感觉很疲惫,尤其当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后更觉得心力交瘁。其实工作和生活就是这样,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 感悟人生全集(最新经典珍藏版)

    感悟人生全集(最新经典珍藏版)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会丰盈,才会明事理,增智慧。本书收藏了三百则经典小故事,这些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洗涤和陶冶了无数人的心灵。本书从成败、得失、智慧、幸福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可以给你一些激励,给你一些启迪,给你一些感悟,给你一些感动。
  • 读者文摘精粹版8:给心灵洗个澡

    读者文摘精粹版8:给心灵洗个澡

    给心灵洗个澡,留一份清澄在心间,一如人类亘古不变的希望,你终会发现,没有月亮的夜晚,还是会有星星伴你走过漫漫长夜。那深埋于心的往事,也许平时从没有想起翻开来晾晒,可就在把整个身心浸入清澄的瞬间,全都涌进了记忆的屏幕上。尽管闪现的时间极短,或许只有零点几秒,可这也如一道闪电,给黑夜的心空带来一次刻骨铭心的照耀。
  •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六人自杀晚餐

    六人自杀晚餐

    雅俗共赏的悬念、推理、恐怖类的小说在中国严重缺失的现象,将因这本故事集的出现而大为改观。某一天,那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因为一件小事,其实你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结果你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结果……就有了悬念,就有了善与恶的转换,就有了情与法的冲突;而且,一个悬念被解开了,更多的悬念又出现了,人类的本能欲望、伦理道德,以及人性的深邃和复杂,在这些悬念故事中翻江倒海。
  • 盐都

    盐都

    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厚重历史的“盐都”大宁场,人们曾用“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来形容好的昌盛与繁荣。那万灶盐烟翻涌的动人故事,悬棺和古栈道之迷揣存的奇艺幻想,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讲得完或用两句话能概括尽的。虽然,那一路的辉煌留下多少传承的史料,但我们还是可以将人们口传的散碎故事做些捡拾,发生在清咸丰年间和同治年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妃弑爱

    暴妃弑爱

    【皓月亭·永恒】此文大坑,慎入!两次的毁灭,两次的重生,造就了更加狂妄的她。前世,爱上一个男子,谁知却互不信任。今世,却还是无可自拔的爱上与前世容貌相同的男子,却被万箭穿心。灵魂的契合,她得以重生。她狂妄,狂得不可一世。“你就不怕……天要亡你么?”俊美的男子眸色深沉,里面露出难得一见的温柔。“哈?天?”邪魅的女子好笑的看着他,“你觉得,我会怕天?”眼神蓦然变得狠毒:“天要亡我,我便屠天!”“……你真是一个恶鬼!”男子的眼眸越发的温柔。女子猖狂的笑着,嘴边的弧度越来越大:“不,我是比恶鬼还要恐怖的存在——死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要阴过我的人,我要让他们品尝到比死更可怕的生活!你可知道,我一向逆天而行?”--------------------女主心狠手辣,血腥暴力。如要你想看婆婆妈妈,小鸟依人的女子请绕道。
  • 萌妻慢点跑

    萌妻慢点跑

    苏果好上了个不入流大学,从毕业以后便被嫌弃文凭低,拖了三年也没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只能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心语酒吧当个卑微的服务员。苏瑾言,S氏集团总裁,惨遭心爱之人,尧絮语抛弃,堕落在心语酒吧,苏果好的同事,杨许昕被苏瑾言隔壁的大汉调戏,苏瑾言误把杨许昕看成了尧絮语,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大戏,可惜双手不敌对手,很快便被打趴,苏果好见状,只好出言相劝,并且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事后,苏瑾言得知是苏果好替他解决了问题,恰好在他合作方中看到了前来面试的苏果好。傲娇总裁苏瑾言探清了苏果好所有资料,便在自家公司,安插了一个职位,并让人通知苏果好前来面试,直到某一天,苏果好才知道,这个职位竟然是——总裁专职司机!
  •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杀戮医神

    都市杀戮医神

    【热血爽文,每天十更】五年前,他受尽嘲讽和羞辱。五年后,他带着通天彻地的修为王者归来。无尽的怒火在咆哮,谁敢与我一战?
  • 闪回

    闪回

    转眼自己已经四十六了,已经过了感伤的年龄,可感伤这种奢侈病为什么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自己?周雨楼为自己的这种心态感到痛苦,甚至有些痛恨。感伤如此骄傲地盘踞在自己的内心,周雨楼对这种情绪清算的本身比沉浸在感伤中更令人难受,就像一位老是失眠的家伙其实他的大部分的烦恼不是来自失眠本身,而是因为埋怨自己竟然会失眠这件事花去了大半心绪。雨楼想尽快摆脱感伤,因为这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极不相符。自己本应该是帮助其他人驱逐感伤的人,可如今的自己,还不断沉溺在大大小小的感伤病的漩涡之中。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一句质朴的名言,会瞬间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一个简短的哲理故事,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为使广大读者朋友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哲理故事,从彻悟人生、明白道理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哲理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领悟、受益,更加充实、乐观、勤奋、勇敢地开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