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000000019

第19章 中华医圣张仲景

第19章 中华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东汉时期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约生于公元150年,

卒于公元219年。

张仲景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医疗事业。他通过刻苦钻研前人的经验和认真总结自己的临床

实践,掌握了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众多的病人,成为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撰写《伤寒

杂病论》,详细论述了治疗外感热病的诊断、治疗的过程,创立了六经分证和辨证施治的原

则,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人们称张仲景为医方学“鼻

祖”和“医圣”。

立志从医注重实践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后期。出生在南阳一个地主阶级的家庭,有较优裕的生活

和学习条件。少年时代,张仲景孜孜不倦地学习,博览群书,吮吸着科学的乳汁。

这一时期,有一件事对张仲景的职业选择方面起了重大的影响。一天,张仲景读书的时

候读到名医扁鹊给齐桓公三次看病的故事。他深受感动,对扁鹊的医术赞叹不已,由此对医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的思考,张仲景决定从事医学研究,立志为医学事业的发展

奋斗一生,奉献一切。

当时南阳郡有一位老中医名叫张伯祖。张伯祖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张仲景拜他为

师,学习医术。

张仲景经师傅的指点,尽得其言,功于治疗

,尤精经方。

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执政时,张仲景被推举为孝廉,献帝建安中期,当上了长沙太守。张仲景

十分关心民众疾苦,每月逢初一、十五,大开府门,在公堂上为老百姓诊病,久而久之,便

成了惯例。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张仲景在公堂为民治病的故事。

囿于当时的形势,张仲景不愿意在官场上角逐,便辞退官职,专心致力于医学研究。

张仲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凭着对医学的执著的探求和敏锐的感受,勤求古训,博

采众方,深入实践,辨证施治,破除迷信,勇于创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知识,成为名医。

张仲景得到先秦医著,如获至宝,认真钻研,勤求古训。他反复研读《素问》、《灵枢

》、《九卷》、《黄帝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医学著作,从中吸取

前人的宝贵经验。

张仲景还非常注意博采众方,搜集和整理民间流传的各种药方和治疗方法,师不

泥古。

张仲景长年奔波于患者之间,为民治病,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他在京师的时候,因为

他是很有名望的医生,来求诊的病人很多,有时应接不暇。他常常准确判定人的生死,屡验

不爽,所以人们都称他是扁鹊再现。

在医疗实践中,张仲景十分重视辨证施治。

在临床实践中,张仲景了解到患有

实症的病人宜服麻黄汤,患有虚证的病人则宜服桂枝汤。

具有超人才智的张仲景不仅借鉴别人的经验为病人治病,而且有所发明和创造。张仲景初

煎干蜂蜜制成“药锭”,畅通大便,其原理和方法至今还在临床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张仲景还成功地运用人工呼吸法急救了因上吊自尽而只昏厥的病人。张

仲景当时使用的人工呼吸法就是现代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法。张仲景不信巫术,反对迷信,

坚持医学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伤寒杂病论》中医学“医经”

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生活的年代,而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晚

年完成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临床医学理论。

《伤寒杂病论》全书共分十六卷。到晋时,已散佚不全。后来经过整理、编次,校勘,

分为《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其中《伤寒》部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伤寒论》,《杂病

》部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金匮要略》。它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著作。它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为中医治疗学奠定

了基础,人们称它为中医学的“医经”。

《伤寒论》分十卷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列出了一百一十三个药方,论述外

感热性病伤寒的病理、诊断、治疗和用药法。

《金匮要略》共六卷二十五篇,记载了40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二百多种药方。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精炼透彻地说明了人类致病的原因,论

述了致病的内在、外在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在这里,张仲景以人体内部器官机能的变化、外邪的入侵、物理因素等原因作为病因,提出

了病因来自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说。在1700多年前,能够如此详述疾病发生的

原因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根据病因三因说,张仲景提倡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治疗。

书中张仲景阐述了诊断疾病的“四诊”法,即望色(观察病人的气色)、闻声(听听病

人的声音)、问症(问问病人的症状)、切脉(检查病人的脉搏)。他还强调诊断疾病时,

要综合运用“四诊”法,互相参证,方能全面了解病情,做出确切的诊断,为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起了重要作用,把秦汉以前的诊断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张仲景参考《内经?素问》的六经分证和它的传变原则,根据病邪所侵犯的部位和受邪

的综合症状,概括为六大类型,称为六经病。六经是外感病辩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施治

的方法。

张仲景把临床上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症状,综合归纳成“八个纲领”,即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八纲”之间的关系中,以阴阳作为总纲,凡是属于寒症、虚症、里症

的一般是阴病,凡是属于热症、实症、表症的一般是阳病。

在《伤寒杂病论》中,深入浅出地提出了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张仲景具体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后人把这些大法归纳称“八法”,即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医方鼻祖万古常明

在人类社会病变万千,张仲景以“六经”为核心,提出“八纲”、“八法”等,执简

驭繁,方便后学。

在《伤寒杂病论》中公布的方剂亦系传自远古,经历代临床考验,证明有效者甚多。该

书共载入药方375首,使用药物214种。在张仲景以前,处方用药以单味药为主。张仲

景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调制了不少新的复合方剂,发展了方剂学,并对方剂的配位和加减

变化规定了相当严谨的法度,

不仅如此,他还对药物的服用、禁忌等也作了规定

。这些方剂大多具有简单精当,疗效显著,价廉易得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种药物的疗效,张仲景着力改进了药物剂型,除用汤剂外,还使用了

丸剂、散剂、膏剂、栓剂、洗剂、浴剂、酒剂、熏剂、滴鼻剂以及灌耳剂等各种剂型。这些

方剂各有其用,对症治疗,各见其长。

所以,后人把张仲景创制的方剂称“经方”,称张仲景为“方剂学之祖”。

《伤寒杂病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向亚洲各国,如朝鲜、日本、越南、蒙古等等。各

国许多著名医学家对此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挖掘和推出新意,而且有所发展,

有所创造。它的影响之大,如日月之光华,万古常明。

张仲景还写了不少著作,据史书记载,他写了《辨伤寒》十卷,《评病要方》一卷,《

疗妇人方》二卷,《五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等,可惜已都散佚失传。张仲景还整理

《汤液经论》,它虽不是张仲景个人的创作,但经其手定,可以作为他的学术思想。

张仲景为后人培养了诸多弟子,其中卫凡、杜度等人,受其影响颇深,对医术精益求精

,继承了师傅的医学事业,成了名医。卫凡撰有《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小

儿颅囱方》等三卷,皆传于世。杜度才思宏敏,淡于娇矜,尚于救济,多获禁方,求诊人众

张仲景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我国的医学事业,使后人获益良多,人们世代纪念他

。张仲景谢

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河南邓县,并为他竖碑立墓。河南郑州还成立了张仲景国知学院,近

年来,政府还对“张仲景纪念馆”进行了修建和整理。

同类推荐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知识界的抗争

    知识界的抗争

    本书是《江南时报》社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而策划的“知识界的抗争”系列主题报道,全书分11个主题:1.国立中央大学西迁;2.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3.国立中央大学西迁;4.南博文物西迁;5.林学大师陈嵘冒死入虎穴;6.金陵女子大学西迁;7.留守南京保护校产的建筑师齐兆昌;8.鼓楼幼稚园西迁;9.国立药专创办之初被迫西迁;10.南京盲哑学校师生抗战往事;11.鼓楼医院惟一的中国医生。本选题为主题出版,11个主题围绕抗战时期南京知识界应对日本侵略战争而采取的抗争举措展开,集故事性和历史性于一书,可读性强。
  • 历史的诡计

    历史的诡计

    本书以著名的三十六计为框架,描述历史上的三十六种诡计。每计后的注释,是依据《易经》中阴阳变化之理和古代兵家刚柔、奇正、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统一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写成的。
  • 三国赵为皇

    三国赵为皇

    狼烟起,北风猎猎,银枪挑画戟,白马踏敌营。战鼓响,雕弓满月,只手擎大旗,千骑卷平冈。
热门推荐
  • 邪魅蛇王惹不得

    邪魅蛇王惹不得

    她围着石雕的蛇像,好奇地用手指在他身上研究:蛇是怎么OOXX的呢?更气愤的是,在他身上比划的纤纤玉指,一直停留在他的重点部位。他怒了,士可忍蛇不可忍。他堂堂一界蛇王,居然由她一个小小的人间女子侮辱批判,他的蛇脸都丢尽了。看他如何收拾她,让她知道,蛇是惹不得的!
  •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企业文化建设、风险控制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每一节后的“管理技巧点拨”更是使本书的可操作性得到增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每一位管理者至少应翻阅本书5遍,并至少从本书中学会100个管理技巧。
  • 方便心论

    方便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3

    清初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评本3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批注,包括伏笔,情节,使之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定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如梦方觉

    如梦方觉

    悲喜交加,福祸双至,宣告着旅途伊始的有趣,秣马厉兵以待,千难万险何惧!他,终以毁天灭世之姿,剑指苍穹之势傲然而立。
  • 为龙之道

    为龙之道

    (起点三组签约作品)当洪荒早已破碎,封神已经完结;来自未来的灵魂,穿越到了古代一条拥有龙族血脉的灵蛇的身上,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揭开怎样的秘密呢?他,又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呢?为什么灵脉又叫龙脉,人皇又叫真龙天子,为什么龙会成为后世的图腾,真正的龙,到底是什么?一切的一切,精彩尽在《为龙之道》本书的书友群:111341449(欢迎加入)
  • 困学斋杂录

    困学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世异闻录——河神篇

    百世异闻录——河神篇

    我得事先说明一下我现在的处境,我成了千千万万穿越者之一,你以为死后穿越就能改变我死的命运吗?不不不,死了穿越还是会死,穿越也改变不了死的命运。所以我穿越成了一水鬼。
  • 代嫁贵妻

    代嫁贵妻

    她穿越到一个封建的家族里,本应该是好好的官家小姐,却被打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好不容易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前世所学的医理知识捡回条命,却要面对亲娘的落井下石,嫡母的一再陷害,还有嫡姐再而三地抢她的好姻缘。泥菩萨都要被激出三分火气。是见招拆招,还是一一还击回去?当然是巧计连连,要一步紧跟一步的还回去!但是毕竟人单力薄,敌不过整个封建制度,当她被逼要嫁给一个快要死了的老家伙冲喜的时候,她不得不违心地选择代替妹妹嫁给安平候府三公子——一个患了怪病的哑巴。成亲当天,候府世子爷仍顶着那张迷死人的笑脸来替弟迎亲,终于熬到洞房的时候,世子两眼放光,拿起称杆就想挑了盖头对新娘子的美颜先睹为快,孰料一只杯子横空飞来,热水烫得他手指立即起了泡。回头一看,他的哑巴弟弟穿着大红喜服正笑嘻嘻地大摇大摆走进来,一把挡在新娘子前面,斜着妖娆的眼睛对他说着唇语。“既然是大哥为我做的媒,就应该知道规矩。若是大哥也喜欢她,总也得要等我死后才能将她转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