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100000023

第23章 王安石(2)

在培养人才方面,王安石对学校进行整治,改组太学,扩大太学生名额,增至一千人。为统一思想,以便推动变法的开展,王安石亲自编订了各学校统一教材。他注解了《诗经》、《尚书》、《周礼》三部书,凡科举考试,都奉为教材。

熙宁变法使“富国强兵”收到了一定效果,尤其以“富国”成效最大。公元1078~1085间,“中外府库无不充盈”,“可以支二十年”。边防方面也取得成效,1072年,在变法高潮中,经略安抚使王韶曾取得了打败西夏、收复熙河等五州二千里土地的胜利,使唐中叶以后失陷的旧疆重归国士。由此可见,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

四、变法失败

但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派以司马光为首,在太皇太后和岐王赵颢的支持下,对新法进行了全面的攻击。

韩琦像守旧派反对改革,首先是制造谣言,阻挠王安石参预大政。王安石以身许国,义无反顾,面对流言,毫不畏缩。1067年,神宗刚把王安石调到京师,守旧派就预感到了力主改革的他将被重用。一时间,朝廷中刮起了一股阻挠王安石参政的风潮。当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后,御史中丞吕海便捏造了王安石十大“罪状”,攻击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当时王安石刚上任几个月,连司马光都感到惊讶,觉得吕海操之过急。神宗看完吕海的弹劾文之后,立即退还,弄得吕海难以下台,不得不主动辞官,神宗便让他做了地方官。王安石推举吕公代替吕海任御史中丞。韩琦劝神宗停止实行变法,神宗便有些犹豫,刚想同意韩琦的意见,王安石就立即要求辞职。后来司马光为神宗起草的诏书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等言语,使王安石大怒,他立刻上奏为自己辩护。神宗深感王安石的说法有道理,于是没有采纳韩琦的意见,而继续任用王安石管理政事。

对于反对派的责难,王安石据理力驳。1070年3月,宋神宗问王安石:“外边传言,朝廷认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是什么话?朝廷哪有过这样的话?”王安石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说过“三不足”,而是写了《上五事札子》,对反对派攻击最厉害的五件事进行了驳斥。“三不足”口号是1072年王安石提出来的。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春,司天监灵台郎元瑛奏言:“天久阳,星失度,这是由于强臣擅国,政失民心之故,应当罢免王安石。”枢密使文彦博为了阻挠市易法,居然上书说:“市易,招民怨,致使华山都崩塌了,这难道不是上天在警告吗?”反对派企图借一些自然异常现象使神宗动摇,打击王安石,以废除新法。因此,王安石勇敢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的响亮口号。1075年10月,彗星出现,在当时被称做“妖星”,反对派趁机又掀起一轮反对变法的高潮。由于王安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知识,保守派的阴谋才没有得逞。元瑛因此被发配到英州,文彦博的奏章被扣压并被派出去做了魏地的留守。

五、罢相还乡

但宋神宗在反对派的强大攻势面前还是动摇了。1074年4月,天下大旱长达八个月之久,反对派声言这是上天不满的表现。王安石的一个学生郑侠在反对派的支持下,上书神宗,并献上《流民图》,并说:“旱灾主要是新法招来的,罢了王安石的官,天就会下雨。”宋神宗反复观看该图,之后便对变法有了怀疑。王安石不得不主动请辞。于是神宗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而任命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江宁知府。

吕惠卿服丧期满后,王安石不断地推荐他,神宗就任用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又经王安石举荐,韩绛被封为宰相。这二人坚决支持王安石制定的新法,继续推行新法。吕惠卿是个品德不佳的人,他早就想取代王安石,害怕王安石再度被重用,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打击陷害王安石。他借办理郑侠案件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制造了“李士宁狱案”,想进一步陷害王安石。他的阴谋被韩绛发现了,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加以阻挡,并向神宗揭发此事,密奏神宗召回王安石重新执政。神宗也深感变法少不了王安石,于是,在1075年2月,又下令恢复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

复相后,吕惠卿不但不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反而伺机打击王安石,变法派内部因此出现了裂缝。这时,随着反对派攻击的日益激烈,神宗对王安石的信任程度也不如以前了。10月,又有一颗彗星出现在东方,神宗下诏征求直言得失,并询问政事中不符合民众利益的地方。当王安石上书劝解时,神宗却说:“为什么不能使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这种怨恨消失呢?”气得王安石称病卧床,后经神宗归劝,才肯上朝理事。1076年6月,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因吕惠卿等攻击生病死去。王安石再次出任宰相之后,曾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到了儿子王雱死去,他更是悲伤不已,加上身体有病,他极力请求辞职。王安石想自己任相八年,日夜操劳,不顾毁誉,力排天下异议和诽谤,改革弊政,新立法度,已初见成效。只要神宗在改革上的方向不变,新法就不会废。神宗明白,此次王安石求退之心不可回,再三挽留不住,1076年10月,神宗同意他辞职,以带使相兼判江宁府,让王安石回金陵。1079年又封他为荆国公。这就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

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仍坚持进行了一些变法。选用的执政大臣,都是和王安石共事多年或制定新法的人,基本上遵循王安石的改革方向。神宗于1085年3月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其子十岁的赵煦即位,称宋哲宗。

王安石退居金陵后,一直过着隐士般悠闲的生活。他在江宁府城外筑宅,离城七里,离蒋山也七里,称其家园为“半山园”。人们常见他骑马漫游干各地湖山,借山水、参禅来安享晚年,此间,他还作了不少诗。

在金陵时,常有人来访。其中王安石与苏轼在金陵的交往,被传为美谈。

王安石长苏轼十六岁,在青年时代,都以才学出众而引人注目。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他最欣赏的两个人就是苏轼和王安石。王安石、苏轼文学成就均十分突出,均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见解上,他俩都主张改革,苏轼并不像司马光那般保守,只是在改革的步骤和方法上见解不一。因此两个佼佼者,在熙丰变法中成了政敌。王安石执政时,苏轼曾反对新法,屡遭黜降。然而两人均无害人之心,苏轼对新法并未一概否定。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已不在京师,惊闻之下,立即在金陵设法营救。

1080年,苏轼由黄州迁往汝州,途经金陵,多年没有来往的苏、王二人在金陵友好地相会了。在苏轼逗留金陵期间,两人进行了多次交谈。他们在一起论诗、诵佛。在他们往来的书信和诗中,王安石破例与苏轼谈及了时事,诸如关于用兵西夏等。其中王安石的《北山》诗: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是他与苏轼一道游北山后写的诗中的一首。金陵相会之后,使苏轼更加深入了解了王安石的为人,后来他逢人就称赞:“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1084年,王安石得了重病,神宗派了御医赶赴金陵诊治。病愈后,他把半山园宅第施舍给寺庙,神宗赐匾“报宁禅寺”。自己则在城中租屋居住。

1086年4月,终年六十六岁的王安石在愤懑中去世。哲宗即位,太后垂帘听政,又起用司马光为相,保守派掌权并开始废除新法,坏消息接踵而至,使王安石痛不欲生。王安石死后被追封为“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文”,配享神宗的庙庭;徽宗时,又配享文宣王庙。而钦宗时,皇帝下诏停止他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的意见,削去了其“舒王”的封号。

同类推荐
  • 中华将帅故事

    中华将帅故事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用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中华历史上的有为将帅,大多是杰出的军事家,有的还是军事理论家。《中华将帅故事》从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采用故事形式,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华将帅故事》展现将帅的风采,讴歌将帅的功勋,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从中吸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军队,随时听从召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战斗,哪怕流血、献身也在所不惜!
  •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社交场上,他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解人意、附庸风雅,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所塑造的黑帮神话,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色彩。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十几岁读纳兰,是惊才绝艳;二十几岁读纳兰,是捧心忍痛;三十几岁再读纳兰,似乎能懂得他为何怅惘。是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逆转的让人遗憾的无可奈何吧!对生命而言,对时间而言,对“情”而言。“如斯者、古今能几?”夸赞纳兰性德的词句,世人说得太多。众人将他神化,把他的词当作旖旎的情话,为他匹配了一个又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然而纳兰或许并非因为受了伤才写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文字,他或许只是因为读了书中的伤情故事而伤情。恰如你我于昏黄的夜灯下,打开这本书,伸出手抚摸纳兰的一字一句,只觉曲调哀婉,指尖冰冷。
热门推荐
  •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作,重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心路历程,记录他们在演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师和他们的音乐并不遥远,这本《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会带你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创造出的迷人世界。
  • 天骄傻后:痞帝绝宠傻萌妻

    天骄傻后:痞帝绝宠傻萌妻

    【甜宠1V1】她本是国家国防设计的秘密成员,却因一枚古戒莫名穿越,成了反臣派去监视昏庸皇帝的棋子。她最厌恶的就是反贼,想用人命威胁她,哼,她可没有圣母心,装疯卖傻没商量!她装傻骗过了所有人,却唯独骗不过他,他宠她顺她。她想要的却不是去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而是是一生一世一双手。待她打包好巨款跑路时,某昏庸皇帝突然一把把她捉进怀中,贴着她的耳旁柔声低语:“我用江山为聘,许你一世倾城,我三宫六院,只住你一人足以。”ps:宠文宠文宠文,没有波折,男主非常非常非常宠女主。
  • 闭关前后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

    闭关前后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

    一次长达千年的闭关,一个不太靠谱的修真者。世界上仅存的修真者与徒弟们的日常
  • 终极调教师

    终极调教师

    调教不可一世的流氓恶势力,调教各种不服——
  • 终极一班之此生守护你

    终极一班之此生守护你

    她是狄阿布罗魔尊手下三大杀手之一的冰心,一颗心冷若冰山。他是终极一班的耐打王,什么事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可唯独对她,他得不到,也放不下。他一眼看穿她所有伪装,但又帮她伪装,尽管她的伪装是用来伤害他们。他知道她心里只有汪大东,所以他并没有让她知道,原来她也是有人喜欢的。他是银时空聪明的无可救药的周瑜,因为一句戏言,他找了她十年,等了她十年。他和她在不同时空相识相知相爱,最后相散,他跟她约定十年后再相见。…………她原本奉命来蛊惑终极一班,但在和他们朝夕相处中,她的心渐渐有了温度,是服从主人,还是背叛主人,这是一道选择题,也是一道送命题……
  • 江湖闲侠传

    江湖闲侠传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前夕,四方胡人对中原虎视眈眈,企图先统治中华武林,为日后侵略华夏做准备,于是,纷纷成立邪门邪派,搅乱中华武林。于是,如来神掌、天蚕神功等绝世失传的武功重出江湖,但经过查证,却发现如来神掌和天蚕神功,却都是汉人所创,原本是黄帝所传下的黄龙秘籍和大禹所创的九鼎神龙功,这两本秘籍被胡人掠夺而去,胡人练成盖世神功,建立邪教,企图控制中原武林,为日后侵略做准备。武林至尊陶闲,修成浩然正气,创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无极逍遥剑等绝世神功败尽天下武功,成为中华武圣,武林至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郡主凶猛

    郡主凶猛

    寒门医女程敏高嫁侯门六年后,被害死于非命。重生为荣敏郡主顾欣湄,她誓要再嫁前夫,呵护亲生儿女,化身索命阎罗!何睦轻揽爱妻肩膀:你这双手可是治病救人的,万碰不得这些腌臜血腥,快放着我来!
  •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有人的地方就有职场,有职场的地方就有上司。身处是非险恶的职场之中,谁都无法摆脱与上司的关系,他们似乎永远都在对你的一举一动指手画脚,引出一连串的矛盾和麻烦。于是,在下属的心里上司就有了“好”与“坏”之分。不过,这里的“好”与“坏”和我们平常理解的概念有所不同,它并非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而是指一种行事风格,多数情况下还特指“对内不对外”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