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500000052

第52章 鉴真(3)

江淮一带的佛教历来十分兴盛,但与化教各宗相比,律宗却流行不畅。为改变这一局面,先有道岸律师大弘律法,鉴真早年即奉其为师。后来又有义威在这里弘传律学。鉴真继承两位先贤遗风,在道岸、义威二人之后在江淮一带大弘律学,对江淮佛教的发展变化起了极大的作用。史载“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江淮之间,独为化主”。“淮南江左净持戒律者,唯大和上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授戒大师”和“一方宗首”,“前后度人、受戒,略计过四万有余”。可见,他是把讲律与传戒结合在一起的,即不但在理论上弘扬律学,而且在实践上推行律学,设坛授戒,律风大振,被天下五百余州奉为授戒大师。

几年后,鉴真又由龙兴寺搬进大明寺居住。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约两公里的蜀岗上。初建于南朝宋大明(457-464)年间,故名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下诏在全国建塔三十个,以供养佛骨。该寺人选建塔之列,从而建起一座九层“栖灵塔”。由此,该寺名声大振,成为扬州第一名刹。前来拜谒者不绝于途。这里殿堂庄严雄伟,佛塔挺拔云霄。李白《登扬州栖灵寺塔》诗云:“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刘禹锡亦有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大明寺自鉴真到来之后,一举成为江淮地区的佛法中心。鉴真在这里继续弘律布戒。传法授徒。除了传律授戒之外,他还主持建造寺塔八十余座,造佛像菩萨像无数,缝制袈裟三千领,抄写佛藏《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这些佛教活动与讲经说法活动交相辉映,使江淮佛教盛极一时。

作为一名佛教高僧,鉴真不但将智慧的法音广布于佛门净信之士,还把慈悲的甘露遍洒于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在扬州期间,鉴真广泛从事救济贫困的工作。如设立无遮大会、开辟悲田、施药疗疾等等。无遮大会是供养一切沙门和贫苦人民、孤独老人、乞丐等的布施大会,会期达七天以上,也就是大施会。悲田是供救济苦难贫穷者的田产。可见,鉴真是把救济孤贫作为一件长期的工作。由于鉴真对医学有很深造诣,所以,他在为民疗疾方面作了大量的事情,甚至经常亲自煎调药物,体现了佛门高僧的一片慈心悲意。

四应请东渡初遭挫折

天宝元年(742)十月十五,扬州大明寺在初冬的晨风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鉴真率领众僧作完早课,刚准备回僧房休息,忽然从山门那边匆匆走进五六个人来。思托和明债此刻正走在鉴真的左右两旁。看见一群人走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大家感到诧异,思托则要上前询问,却听明债突然喊了一声:“道航!”

“道航?”这名字多熟悉啊,鉴真迟疑了一下。这时,只见一个僧人快步走上前来,跪拜在鉴真脚下:“弟子道航拜见师父!”

一看鉴真还在迟疑,站在一旁的明债急忙对鉴真说“师父,他就是长安安国寺的道航啊!和弟子一同在长安拜您为师的,您难道忘记了?”

“长安安国寺,对!对!我在那里住过,是有个道航,对!他就是道航!”鉴真终于记起来了,他扶起道航,深情地说:“为师离开长安已二十多年了,你那时还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和尚呢。”

“师父,这次与弟子同来的还有两位日本僧人,他们对您可是崇拜已久啊!”道航站起身来,对鉴真说。

“啊?日本僧人?他们来这里是……”鉴真感到意外。

“还是让弟子先介绍一下吧,这位是日僧普照,这位是日僧荣睿。”道航指着普照和荣睿。向鉴真作了介绍。普照和荣睿立即俯身而拜。接着,道航又把一同来的几位中国僧人向鉴真作了介绍,他们是长安安国寺的澄观、洛阳德清和正在长安求学的高丽国僧人如海。

鉴真立即吩咐打扫客堂,邀一行人到堂内坐下。道航来不及品尝扬州的名茶,便将日僧此行的目的及前后经过等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原来,这次来扬州的日本僧共有四人,除普照、荣睿外还有玄朗和玄法,他们都是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的成员,是作为留学僧前来中国求法的。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高潮。日本一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隋王朝(589-618)的三十年间,日本先后派出三次遣隋使。唐代从603年到894年的二百年中,日本又先后派出十九次遣唐使。使团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在这些使团中,前来学习佛教的留学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佛教成了当时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人中国,经几百年的发展,到唐时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那时,日本实行“大化革新”,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积极推行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思想,所以日本的佛教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统治阶级对由朝鲜和中国传人的这种新兴宗教采取扶持的政策,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持统天皇(687-696年在位)年间,日本各地寺庙多达五百四十五座。虽然佛教自传人日本后已成了适应日本统治阶级的国家宗教,但和封建制度还不完备一样,佛教的僧伽制度在日本也很不完备。当时,农民为了免除课役,逃亡出家的很多,政策一再下令禁止,也没有收到效果。同时,由于师资不足,无法举行正规的授戒仪式,所以,当时日本人出家一般是通过私度、自度的方式进行的,即一个人只须在佛前自誓受戒,就算取得了正式比丘、比丘尼的资格。这样便产生了放任自流、僧徒冒滥的现象。国家虽然颁布了二十七条僧尼令,但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整顿僧伽组织,确立戒律的传授和奉持制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位律学精深、德高望重的大师来主持其事,而当时的日本却缺乏这样的大师。

圣武天皇天平四年(732),日本政府决定派出以多治比广成为大使、中臣名代为副使的第九次遣唐使团。这次出使和以往一样。最重要的是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学习。这时,日本元兴寺有一位名叫隆尊的和尚向政府献策,请求派专人去中国学习律法,礼请高僧。隆尊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律师,他的建议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他挑选了两位僧人来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便是大安寺的普照和兴福寺的荣睿。隆尊对他们说明了请一位律学高僧来日本传授戒律的重大意义,并嘱咐他们说,请大唐高僧来日传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他们竭尽全力,完成这个任务。普照和荣睿心领神会,也暗暗下了决心。

于是,普照和荣睿以及同行的玄朗、玄法两位僧人随着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团一起,于公元733年四月,分乘四条大船,从难波律(今日本大阪)出发渡海来到中国。八月到达苏州。唐朝廷派通事舍人韦景先为接待使,到苏州向日本使团表示慰问。次年四月进入东京洛阳,受到唐玄宗的接见。

此后,普照、荣睿被安置在洛阳大福先寺,跟随定宾律师修习佛法,普照还从定宾律师处受具足戒,获得了正式僧徒的资格。在大福先寺,他们物色到一位名叫道睿的中国僧人,此人是福先寺增算和尚的弟子,深明律法,慨然接受邀请,与在华印度僧人菩提一起,于日本天平八年(736)五月,随日本使团的副使中臣名代等人去往日本,住大安寺弘法。但由于道睿在学问和资历方面还不够理想,加上僧员不足,仍不能完成正规的授戒仪式,因此,荣睿、普照认为自己尚未完成来唐的使命。

开元二十五年(737)十月,唐玄宗由洛阳返回长安。荣睿、普照和玄朗在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帮助下,来到长安。按照自愿,他们被分别安置在安国寺、崇福寺、荷恩寺继续学习。长安是高僧云集之地,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他们在这里除了研习律学外,兼习佛教的其它学说及佛教艺术与佛教文学。

荣睿在安国寺学习时结识了道航,而道航与鉴真又有师徒关系。荣睿、普照从道航那里知道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并了解到鉴真有度人、授戒数万人的丰富经验,所以,他们认为鉴真是赴日本传授戒律最理想的人选。在此期间,他们在长安、洛阳一带云游求法,广泛接触中国僧人,寻找愿意东渡日本的朋友。除了道航之外,长安僧人澄观、洛阳僧人德清,高丽僧人如海等人均表示愿意赴日弘法。

天宝元年(742),荣睿、普照在中国已生活了十个年头。他们与同行的道航等人商量妥当,准备南下扬州,共邀鉴真,东渡日本。当然。他们对能否请动鉴真还没有多大把握,但他们认为至少可以征求大师的指点,也可以让大师推荐其手下弟子一同前往。于是,当年深秋,他们由陆路到汴州(开封),从汴州乘船沿大运河南下,十月中旬抵达扬州,投宿既济寺。他们刚卸下行装,便来到大明寺拜见鉴真大师。

听了道航的介绍,鉴真对日僧费尽周折赴唐求法的精神大为感动,他立即将手下弟子们召集到一起。

这时,日僧荣睿开口说道:“佛法传入日本一百八十多年了,但因没有传戒师至今还不能正规地授戒,所以,日本虽有佛法却无传法之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遗憾。如今,日本佛法大兴,举国上下热切希求传戒高师,特请大和尚推荐律师渡日弘法,整顿戒律,光大圣教。”

法堂内外已拥了许多僧人,人们听日僧的讲话,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在他们看来,日本是大海深处的一个十分遥远的国家,与中华神州相比,那里是一个尚未开化的蛮夷小国。

众人鸦雀无声。鉴真的情绪倒比往常高涨了许多。他接过日僧的话题说道:“你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中土巡礼请法,愿力宏大,精诚可嘉。老衲听到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从前的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禅师圆寂以后,托生在日本,做了王子,就是当年你们国家的圣德太子。他做了太子之后大兴佛法,济度众生。我还听说日本有位长屋王子很崇信佛法,曾作了一千件袈裟送给中国的僧众,还在袈裟上绣了四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日本是个与佛法有缘的国家。”

日僧普照、荣睿连忙合十称谢道:“大师所言,对小僧激励不小。只是眼下日本尚缺传法僧才,致使正律不畅,正戒难行,如此下去,日本国与佛之缘终将难保啊!”

鉴真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对在坐弟子们说:“日本急需传戒布律之人,你们哪位愿去担负此任?”

客堂内一片沉寂。众弟子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表态。

日僧荣睿、普照一看无人表示愿去日本传戒,既着急,又懊丧,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又过了一会儿,鉴真环视了一下诸位弟子,轻轻叹了一口气。紧坐在鉴真对面的祥彦终于耐不住了,他吞吞吐吐地开口说:“弟子听说日本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家,到那里去要渡过浩淼的沧海,一百人中难得有一人过得去的。常言道,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何况我们进修未备,道果未成,所以……”

日僧荣睿、普照想对大家解释,可觉语塞难言。是啊,中土与日本远隔茫茫沧海,风涛浪险,吉凶难测,当年他们来唐时竟在海上漂泊了四个多月,总算没有葬身鱼腹。

这时,鉴真以坚定的口吻说道:“为了传授佛法,怎能顾惜自己的身命,你们都不愿去,那我就去吧!”

荣睿、普照不敢奢望请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所以,当鉴真说出此话后,他们竟不知是真是假,茫然无措地望着鉴真大师发愣。而座下弟子们这时心里却非常明白,大师一向是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口有所言,身必有行。

大家经师父这么一说,心里都十分惭愧。祥彦首先开口说:“如果师父要去,那我也跟您一块去。”紧接着,道兴、道航、神崇、忍灵、曜祭、明烈、道默、道因、法藏、法载、昙静、道巽、幽岩、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均纷纷表示愿同鉴真大师一起东渡日本。

日僧荣睿、普照这才相信了眼前的事实。二人大喜过望,连忙拜倒在鉴真脚下,不住地表示感谢,接着又向众人合十致礼,那种恭敬与激动,真是无以言表。

当下,鉴真便正式宣布了渡日的决定,然后大家分头准备。

那时,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人是不能出国的,因此唐僧渡日将被视为违犯国法的行为。为此,鉴真多日愁眉不展。幸好,日僧南下扬州前已在京城长安作了些工作。

原来,道航曾是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荣睿、普照经道航介绍,拜见了李林宗,向其申述自己的打算,并请求李林宗予以帮助。李林宗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当然不会反对唐僧赴日传法。可是要办理正式证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再三考虑,他们商定了一个办法,即办一张从扬州出发经海路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朝圣的证件,出海后若遇顺风,马上直航日本,若风向不顺,则前往天台山再作计议。关于航海的船只问题,李林宗答应捎信给在扬州担任“仓曹”官职的侄儿李凑,让他帮助办理。

鉴真对荣睿、道航等人的方案表示同意。几位日本僧人为了遮掩官厅的耳目,便分散投宿于郊外各寺。普照和玄法搬到大明寺,玄朗搬到开元寺,荣睿仍留在既济寺,不久鉴真也搬到既济寺。这样,他们便把既济寺作为联络中心,一切事情都在暗地里进行。

首先,他们设法从各地弄来了许多粮食,因为东渡日本并非十天半月之事,没有大量的粮食是不可能的。他们把粮食储藏在既济寺中,对外怕引起他人怀疑,便声称是运往天台山国清寺给和尚们吃的。其次,他们又把渡海的船只也落到了实处,这多亏了李林宗的那封信。扬州仓曹李凑同意在扬子江东河口打造船只。

天宝二年(743)春,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浙东一带发生海盗骚扰事件,公私航行因此全部断绝。鉴真召集大家商议,但到底什么时候启航,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开船的日子还没有确定下来,谁知在僧人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当时,从长安来的道航认为这次东渡日本主要是为传授戒法,但也得把中国成熟的文明介绍到日本去,而人员又不能过多,这就需要选择学识较多及德高望重的人组成精悍的队伍。道航认为像如海这样的人,学识尚且不足,戒法也不精通,最好还是不带去为好,谁知这个意见尚未得到鉴真的认可,却让如海给知道了。如海自认为受到侮辱和排挤,一气之下便向淮南采访使(中央派驻各道的监察官员)控告,诬称从长安安国寺来的僧人道航在东河口造船准备人海,与海盗勾结。还说道航等人在几个寺院里屯集了大批粮食,不久还要引五百多个海盗到城里来抢劫。

淮南采访使班景倩一听,大吃一惊。他立即下令将如海关到狱中进行审问,同时又派捕役到几个寺院里捉拿诸僧。

荣睿等人潜居各寺,自以为外人不知,所以未加特别防备。官厅突然搜捕,使他们躲藏不及。于是日僧普照在大明寺被捕。日僧玄朗、玄法在开元寺被捕。另一日僧荣睿情急之中仰卧在既济寺的水池里,可捕役发现水波晃动,还是把他从水中捉住了。道航躲到老百姓家中,可第二天也被捉走了。与此同时,官厅还在既济寺查出大批粮食,并发现了打造船只的事实。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同类推荐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李鸿章传: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

    李鸿章传: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

    《李鸿章传:一位晚清在华外交官笔下的帝国“裱糊匠”》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
热门推荐
  • 欺天计

    欺天计

    他,本是罪人之子,灭门惨案逃得一命,苟且偷生,一次袭杀,一场事故,一个机遇,便是大幕的开端
  • 只给男孩看的青春秘密书

    只给男孩看的青春秘密书

    一本合适父子共读的书。本书从男孩身体的变化、私处、性、健康、女孩、心理、情绪、叛逆、诱惑、父母沟通等10个关乎男孩青春期隐私和特点的方面出发,收集了实际生活中一些男孩的隐秘和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和措施,帮助男孩平稳、安全、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故事杂集

    小故事杂集

    如花的青春故事里又包含着怎样的回忆?~~短篇故事~~
  • 至尊玄后

    至尊玄后

    为寻一线生机,她偷天换命,附于前世已死之躯。再睁眼,已是一代玄学宗师归来!王府弃女,爹娘不爱?没关系,终有一日,她将登临至尊,傲视天下!你说你道术精妙?不好意思,她山医命卜相,样样精通。你说妖邪为祸?南斗六星既出世,天下妖邪莫敢拭!他是残废太子,她是王府弃女。他们识于微时,相伴相知。乱世征战,伐谋天下,他与她不离不弃,携手并肩!诛妖邪,聚六星,论道法,战天下!且看帝后深情执手,共享如画江山!
  • 一片芳心

    一片芳心

    养成系偶像的喜乐和挣扎。甜从苦中来。风从雨中来。
  • 封神时光英豪2:火魂

    封神时光英豪2:火魂

    商朝的少年桑羊无欢,因为幼时的机缘巧合,在石窟中学得了超越商周时代数千年的旷世学问,也在这个绝对的乱世之中,卷入了西歧周族「伐纣」的惨烈战役,并得以和封神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姜子牙、哪吒等一起与商朝的神人部队展开一场空前绝后的神族战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与“俗”,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对既古老又弥新的范畴。《雅论与雅俗之辨》从“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出发,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阐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同时还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审美意识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审美意识的立体面貌。